褚民谊,原名明遗,字重行,浙江吴兴人。1884年(清光绪十年)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其父褚吉田是当地名医,教子甚严,令其幼年时读“四书”、“五经”,受儒家思想熏陶。1898年,又让他到苏州天赐庄传习医院向美国人柏乐文学习英语。1900年,褚回乡入浔经公学,开始阅读中西文学书籍,并接触数理化等科学知识通俗读物。
1903年,褚民谊东渡日本求学。先入高中,后入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开阔了视野。当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大多数是热血青年,他们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表示强烈不满,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怀着极大的义愤。褚民谊受反清思潮影响,也参加过留学生的某些政治活动。
1906年,褚民谊随同乡张静江去法国,途经新加坡时,由同盟会会员尢列、陈楚楠介绍,参加了同盟会。抵法国巴黎后,即与吴稚晖、李石曾、蔡元培等人一起创办中国印书局,发行《新世纪月刊》、《世界画报》等刊物,出版各种小册子,“鼓吹宗教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主张民族解放、教育平等、思想自由”[1],宣传反清思想。
武昌起义爆发后,11月初上海亦告光复,褚民谊回国到上海。经黄兴介绍,他结识了汪精卫、陈璧君,后由汪、陈两人做媒,与陈璧君母亲的养女陈舜贞结婚。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褚民谊赴南京任职。仅三个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落入袁世凯之手。已经十分松散的同盟会亟谋健全和扩大组织,以与一时纷起的党团争逐,于1912年4月24日在上海成立总机关部,5月4日改名“同盟会本部驻沪机关部”[2],举姚勇忱、吕天民为正副部长,褚民谊为总务长。但是同盟会的组织继续涣散,8月又与四个小政党合并改组而为国民党。许多革命党人表示消沉,褚民谊也不例外。同年9月,他再次赴欧,求读于比京自由大学,重过学校生活。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褚民谊离开欧洲,经地中海抵达槟榔屿,“橐笔报界,致力于实际革命工作”[3]。这时,国内政局更加动荡,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日益暴露,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懑。1915年春,褚民谊随张静江回国,在上海参与倒袁活动。9月褚第三次赴欧,在法国与蔡元培、汪精卫等组织“华法教育会”,办理华侨及留法学生诸公益事。期间褚信仰无政府主义,宣传蒲鲁东、巴枯宁、克鲁泡特金学说。1920年,与吴稚晖、李石曾等人创办里昂中法大学,任该校副校长。同年,进斯特拉斯堡大学学医,专攻组织学。1924年,以“兔阴期变论”毕业论文,得医学博士学位。
其时,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蓬勃发展。1924年底褚民谊回国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广东大学教授、代理校长,并兼任广东医学院院长。
1926年1月,褚民谊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嗣后递升为执行委员。同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褚民谊于10月辞去广东大学及广东医学院所兼各职,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后方军医处处长,留广州负责后方医务。11月,广东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在粤的中央执监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分两批北迁,先后取道湘、赣前往武汉。褚民谊随第二批出发,与国民政府代理主席谭延闿、国民党中常会代理主席张静江等人于12月底到达南昌。这时蒋介石欲以南昌为都,将他们截留在南昌。不久,褚民谊乘蒋介石派他前往北京苏俄大使馆交涉“驱逐鲍罗廷”的机会跑到上海,但他没有北上,直接前往武汉,参与“迎汪复职”活动。
1927年4月初,汪精卫回国,经上海去武汉。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宁汉公开分裂。褚民谊追随汪精卫,参加武汉南民政府的反蒋活动。同年8月蒋介石下野,促成宁汉合流。9月,褚民谊出席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临时联席会议,被推为特别委员会候补委员。汪精卫因未能掌握到主要权力,出走九江,策动唐生智另组武汉政治分会;又南下赴粤联合张发奎与李济深、黄绍竑争夺广东地盘。汪精卫的这些活动遭到国民党内各方责难,处境孤立,不得不于年底出国赴欧。追随汪精卫的褚民谊则跑到上海,任上海中法工业专门学校校长。
褚民谊为了保持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此后很少与汪精卫公开联系。1928年2月,蒋介石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改组国民党政府和中央党部,褚民谊仍列名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被派往欧洲考察卫生事宜,先后访问了瑞士、德、法、比等国,在各大学讲演国民党历史及国民党政府之政策。归国后,历任国民政府卫生建设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教育部大学委员会委员。1929年3月,褚民谊在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候补监察委员,后任中比庚款委员会中国委员长、上海医师公会执行监察委员等职。在国民党内争的年代里,褚民谊表面上不偏不倚,声称“本党同志对于反共之主张已渐趋一致”,因此“在理宜互相团结,无复异议”,“虽政见各有不同,意志容有参差,要当顾全党德,遵守党纪,不宜各逞意志,互走极端,致失友谊,而分党力”[4]。但实际上,他与汪精卫、陈公博等人反对蒋介石“专制统治”和“军阀主义”的主张相呼应,提出“政策统一、权限分明、分工合作、事实求是”,要求“武装同志本佳兵不祥之遗训,而止戈为武,实行化兵为工政策”[5],为汪精卫重新上台制造舆论。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各派势力在“共赴国难”的幌子下实行暂时的“和平统一”,形成所谓“蒋汪合作”的政治局面。1932年1月下旬蒋介石、汪精卫“联袂入京”,汪任行政院院长、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褚民谊应汪精卫之邀,担任行政院秘书长,1934年又兼任国民党新疆建设计划委员会主任委员。此后,他曾以较多的精力从事所谓“国术”的研究,改组“中华国术协会”,创办《大众健康杂志》,主张“国术”科学化、民众化,提倡踢毽子、放风筝,并改传统的太极拳为太极操。他指斥那些轻视踢毽子、放风筝,而注重于足球、游泳等活动的人实为“炎黄之胄,甘为臣仆,而不知耻”,是“大背礼教”的[6]。1934年国民政府正式定8月27日为孔子诞辰的官方纪念日,褚民谊对此有极浓的兴趣,亲赴山东曲阜主持纪念活动。
1935年11月,汪精卫遇刺受伤,辞行政院长职出国治疗,褚民谊也同时辞职,后来在上海任中法国立工学院院长、中法技术学校医学研究部主任,主要从事文化教育。
1937年11月10日上海沦陷前夕,褚民谊由南京返上海,因中法国立工学院事,未随国民政府西撤。次年七八月间,曾两次赴汉、渝,对汪精卫通过高宗武与日本接洽“和平”事未曾与闻。12月汪精卫逃出重庆,于29日发表《艳电》。褚民谊为了表明“清白”,于1939年春召集中法国立工学院师生举行“国民公约”宣誓,并于上海各大报刊登启事,“声明一切,盖犹亲戚归亲戚,政治归政治”,表示对汪的“和平运动”“绝无参加之意向”[7]。
1939年5月上旬,汪精卫潜赴上海,即秘密召见褚民谊。经汪的“启发”、“诱导”,褚决定参加“和平运动”。由于褚民谊在国民党内原来就享有较高的地位,同时又与汪精卫有亲戚关系,因而落水后,就成了汪伪汉奸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
同年8月底,汪精卫一伙在上海召开伪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褚任大会主席团副主席,并被推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党部秘书长。褚于9月6日发表对重庆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的劝降电,对蒋介石改变十年内战期间所推行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表示“痛苦”,鼓吹抗战不能持久,“长此相持,国不成国,民无噍类”,因此“当和则和”。他美化日本首相近卫的声明“无领土野心,不割地、不赔款,不妨害吾之独立自由,是吾人抗战之目的已达”。要重庆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毅然决然,打开僵局,从速结束战事。依据近卫之所声明,以为直接谈判之基础”。“推派代表来沪,共商国是”[8]。一派汉奸论调,不以为耻。
此后,褚民谊追随汪精卫积极筹组傀儡政府。1940年1月下旬,汪精卫在上海组织还都筹备委员会,褚民谊任委员长,负“筹备还都”之责,到南京“着手修葺府院会各部、各衙门”[9]。3月30日,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精卫任行政院院长,褚民谊副之,并兼任伪外交部部长。
褚民谊走马上任后所办的第一件事,即以外交部长的名义发表对日广播,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表示“感谢”,要中日两国“扫除过去之误解与纠纷,确立将来之亲善关系”,“各出赤诚,共成其事”[10],建设东亚新秩序。
同年7月,汪日“调整国交”谈判在南京举行,褚民谊自始至终参加了这次谈判。11月30日,汪日双方签订了《中日基本关系条约》及《中日满共同宣言》,汪政权获得日本的公开承认,日本则从汪政权那里获得了在沦陷区内所想获得的一切。为了掩盖卖国罪行,12月10日,汪伪召开“庆祝大会”,褚民谊代表汪精卫发表演说,声称日汪条约的签订,“扫除过去纷扰之原因,确立将来亲善之关系”[11]。接着,褚民谊被派为“驻日大使”,其“行政院”副院长职由周佛海兼任,“外交部长”则由徐良代替。褚赴日后不仅为实施“基本关系条约”谋取汪日间的“根本协调”,还四出奔走联络,先后与德国、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签订条约,取得这些国家对伪政权的承认。
1941年10月,褚民谊回国复任“外交部长”,继续秉承汪精卫意旨,为日本侵略战争政策效劳。12月8日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挑起太平洋战争,伪外交部随即发表声明,宣布对于与日交战的各国外交官、领事官今后概不承认其职务之执行。翌年5月下旬褚任访日特使,将汪伪“与日本同甘共苦”、“争取最后胜利之决心,传达于日本皇室”[12]。1943年初,汪伪政府发表对英美《宣战布告》,褚民谊声明“我们和友邦日本处于同生共死的同一命运之中,我们决定齐奋步伐,携手迈进,争取我们共同的胜利”[13]。同年10月,褚民谊又参与“中日同盟条约”的签订。期间,褚民谊还兼任伪中日文化协会理事长、中德文化协会名誉理事长等职,为日本和德国法西斯扩大侵略战争摇旗呐喊。褚的所作所为,深获日本军国主义欢心,日本天皇特赠褚民谊一等旭日大绶章一枚。
褚民谊为汪伪政权中所谓“公馆派”老人,一切听命于汪精卫夫妇指挥。1944年11月汪死后,陈公博任代主席,褚民谊认为凡事不使之预闻,让他跑龙套,毫无意义,要求辞职。后经周佛海等人从中斡旋,才同意暂留南京。1945年7月,褚民谊秉承陈璧君意旨,辞去外交部长职,去广州任伪广东省省长兼保安司令和广州绥靖主任,企图加强对广东的控制,做垂死挣扎。
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褚民谊梦想逃脱对他的惩处,立即向蒋介石大献殷勤,表示“负责治安”,并积极组织“警备司令部”,亲兼司令,“严令各师长、各县长,各守本位”,等待蒋介石“派员接收”[14]。10月14日,褚民谊在广州被国民政府军统局诱捕。次年4月经江苏最高法院以“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之罪行,判处褚民谊死刑,同年8月23日在苏州狮子口监狱刑场处决。
[1]萧瑜:《褚民谊博士小传》(1929年7月20日),《文华》1929年第5期。
[2]《民立报》1912年5月5日、6日。
[3]萧瑜:《褚民谊博士小传》(1929年7月20日),《文华》1929年第5期。
[4]褚民谊:《北伐以来之回顾与希望》(1928年11月),《褚民谊最近言论集》,大东书局1929年版。
[5]褚民谊:《北伐以来之回顾与希望》(1928年11月),《褚民谊最近言论集》。
[6]吴稚晖:《国术源流考序》(1936年5月),载褚民谊编《国术源流考》,正中书局1936年版。
[7]《褚民谊自述》(1945年11月11日),南京市档案馆编:《审讯汪信汉奸笔录》上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76—290页。
[8]褚民谊:《致重庆中央执监委员电》(1939年9月5日),建高编辑部编《褚民谊先生最近言论集》,建设出版社1939年版。
[9]褚民谊:《对于苏高院检察官起诉书之答辩》,《审讯汪伪汉奸笔录》上册,第301—317页。
[10]褚民谊:《对日广播》(1940年5月4日)。
[11]《中华日报》1940年12月11日。
[12]《中华日报》1942年5月30日。
[13]《中华日报》1943年1月12日。
[14]《褚民谊自述》(1945年11月11日),南京市档案馆编:《审讯汪信汉奸笔录》上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76—290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2410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