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去病,原名庆林,字佩忍,又字巢南、病倩,别号垂虹亭长,笔名有季子、醒狮、大哀、南史氏、有妫血胤、东阳令史子孙等。江苏吴江县同里镇人。1874年8月12日(同治十三年七月初一日)生。祖上世代经营榨油业。
陈去病是遗腹子,自幼靠母亲教养。七岁入塾,二十二岁考中秀才。当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的第二年,陈去病感怀时事,诗中已有“北海血千里,腥风吼石鲸”之语[1]。1898年,在同里组织雪耻学会,响应维新运动。参加者有柳亚子的父亲柳念曾等四十余人,“鸡鸣风雨,磨砺一堂”[2],活动一直延续到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后。1902年,参加蔡元培等发起的中国教育会,组织同里支部。次年2月赴日本留学。
当时中国留日学生的政治活动渐次兴起,陈去病到日本不久,风闻广西巡抚王之春出卖利权,邀请法军镇压会党,东京中国留学生为此掀起拒法运动。陈去病致书同里教育会,引证西汉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言激励众人,他在信里写道:“时值沦胥,强俄瞰北,英啖于西,法、日图南,德据东海。匪我族类,实逼处此。瓜分之惨,行将实验。使霍氏当此,不知其当若何痛心,拼于一决!”[3]自此,便以去病为名。
拒法运动波澜未平,为反对沙俄吞噬中国东北的“拒俄”运动又高潮陡起。陈去病报名加入拒俄义勇队,申请开赴东北杀敌。清政府不仅拒绝学生们的爱国要求,而且蛮横地下令镇压,陈去病愤而立志反清。他在同乡会刊物《江苏》杂志上撰文,力陈革命必不可免,表示只要有陈涉一人首倡,他就要“仗剑相从”[4]。夏秋间归国,任教于上海爱国女学。课余辑录《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等为《陆沉丛书》,绘图加批,作为反清宣传品,曾流行一时。
1904年3月,陈去病在吴江县周庄创办东江国民学校,以“保存国粹,阐发旧学,养成武健之风”为宗旨[5]。同年夏,著《清秘史》。暑假后学校因经费短缺停办,陈去病到上海任《警钟日报》编辑,宣传民族危机,呼唤同胞亟起救国。当时,京剧艺人汪笑侬正在编演改良新戏,陈去病认为这是“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的好办法[6],积极为之鼓吹。九月,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发表传奇、班本、艺人传记及小说等。陈去病也亲自撰稿,以万福华枪击王之春事为题材,写了“时事壮剧”《金谷香》。因内容激烈,故刊物出版第二期后即被禁止发行。不久,《警钟日报》也被封闭。陈去病躲到客栈里,同一群清朝官吏酬酢往还,虚与委蛇,得以免祸。
陈去病因在上海无法立足,于1905年春至镇江承志中学任教。他写诗自励:“吾舌尚存笔尚健,阳秋著述未嫌烦”[7]。7月,开始在《国粹学报》上发表诗文。自《陆沉丛书》出版之后,陈去病一直潜心研究明清之际的历史,并大量收集明末抗清英雄吴易[8]、夏允彝、夏完淳及东林、复社诸人的著作和手迹。1906年,他应徽州府中学堂之聘,途经芜湖,由刘师培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到校后,为纪念黄宗羲,与教员黄宾虹等组织黄社,盟词为:“遵梨洲之旨,取新学以明理,忧国家而为文。”其间,曾经皖南入浙,放舟新安江上,探寻宋遗民谢翱西台痛哭遗址。10月5日,在江上为张煌言作就义二百二十六年周祭。所至之处,一一作诗志慨,磨砺反清意志。11月,苏、浙两省掀起废除苏杭甬铁路草约,拒绝英款,收回自办的运动,陈去病参与组织江苏铁路协会,积极动员苏州人士认股办路,自保利权[9]。
1907年4月,陈去病在苏州偕高旭、朱少屏等凭吊明抗清英雄张国维祠。同月,写成《明遗民录》。该书是一部专题传记总集,凡例规定:入清后“隐居不仕,长为农夫以没世者,皆为搜罗,入之录中;其或曾叨一第及身受一职者,如侯朝宗之伦,虽文学彬彬,亦概所屏斥”[10]。5月,到上海主持国学保存会会务,参与编辑《国粹学报》。8月15日,与吴梅、刘三等十一人组织神交社。在《神交社雅集小启》中,陈去病盛赞明末结社之风,公开指斥清朝统治者的文网,表示要联络天下志士,“轩眉扬觯,把臂入林,欢然上下其议论”[11]。同年冬,与柳亚子、高旭、黄节等在上海酒楼小饮,决定成立南社,借文学鼓吹革命。“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之意。”[12]
著名女革命家秋瑾遇难后,陈去病不胜哀悼,1908年2月,他在杭州与徐自华等会葬秋瑾于西湖岳飞墓东侧,建议组织秋社。事后赴绍兴,任教于绍兴府中学堂,又与学生宋琳联络越中革命党人组织匡社。4月25日为南明永历皇帝被清军杀害之日,陈去病再到杭州,祭扫张煌言墓,并“南向哀号”,哭吊永历。当日写成《永明皇帝殉国实纪》,文中称:“爰纪确闻,以告同志,庶几勖勉,用报大仇,则吾皇天上帝、社稷神祇,洎我高祖、列宗、永明诸皇在天之灵,必阴相佑之,以策成功。”[13]7月4日,发起举行秋瑾遇难周年祭,革命党人因之聚集西湖,清朝地方官吏以为即将起义,逻骑四出。陈去病不得已逃往汕头,任《中华新报》编辑。同年冬,清政府勒令迁移秋瑾墓,徐自华发电告急,陈去病仓促北返。但秋瑾灵柩仍被迫迁往绍兴。
1909年春,陈去病因腿疾住院,治疗半年,自此一足跛瘸。出院后到苏州张家授馆,积极从事建立南社的准备。他先期发表《南社诗文词选序》、《南社雅集小启》等文,表明主旨,公开号召。11月13日,与柳亚子等十九人聚会于虎丘张国维祠,正式成立南社,陈去病被选为文选编辑员。此后,社务迅速发展,活动前后延续三十年,社员总数达一千一百八十余人。1910年,陈去病任教于杭州浙江高等学堂。次年3月,宋琳、周树人(鲁迅)等在绍兴组织越社,陈去病为该社作叙,鼓励同人以百折不回之志,力挽狂澜,拯救祖国,同时希望南社由越而闽而粤,不断发展[14]。
武昌起义的爆发使陈去病无比振奋。11月21日,他在苏州发刊《大汉报》,反对与清廷议和,主张北伐。1912年1月,至绍兴主编越社机关报《越铎日报》。不久,改任杭州《平民日报》编辑。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期间,陈去病任江苏讨袁军秘书。1918年,赴广州参加护法,先后担任非常国会秘书长、参议院秘书长等职。护法失败后,陈去病郁郁返里,筑浩歌堂,吟咏其中。1922年再赴广东,随孙中山北伐,任大本营前敌宣传主任。6月,陈炯明叛变,陈去病被迫离粤,到南京任东南大学讲师。1924年,出任江苏临时省党部委员。同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逐出宫,陈去病于11月随孙中山北上,任清理清宫古物委员。
孙中山逝世后,右派势力逐渐抬头。1925年12月,陈去病与人联名通电支持西山会议派。南京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陈曾任江苏文物保管委员会苏州分会主任、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委员等职。此后,他对国民党统治渐生不满。1931年,以年老多病为由辞去各项职务。1932年,在苏州报恩寺受戒。10月4日病逝。
陈去病作诗推尊“唐风”,反对清末以模拟宋诗为主的“同光体”,尤其反对“闽派”的代表郑孝胥;作文则推崇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家,反对桐城派。
著有《浩歌堂诗钞》等,其他文章杂著散见于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报纸杂志上。2009年其外甥张夷等编有比较完备的《陈去病全集》。
[1]陈去病:《谒师吉庐,谈讌竟日,谨呈两律》,《浩歌堂诗钞》卷1,1924年版。
[2]陈去病:《革命闲话》,《江苏革命博物馆月刊》第6期。
[3]《日本留学陈君去病致友人书》,《苏报》1903年4月30日。
[4]陈去病:《革命其可免乎》,《江苏》第4期。
[5]《东江国民学校简章》,《警钟日报》1904年4月10日。
[6]《〈二十世纪大舞台丛报〉组织简章》,《警钟日报》1904年10月3日。
[7]《国粹学报》第6期。
[8]易,一作昜,此据柳亚子考证,见柳亚子著《怀旧集》,上海耕耘出版社1947年版,第179页。
[9]王伯敏:《黄宾虹二三事》,《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0]《国粹学报》第28期。
[11]《神州日报》1907年7月29日。
[12]《南社长沙雅集记事》,《太平洋报》1912年10月10日。
[13]《民报》第23号。
[14]发表在《南社》第4集上的《越社叙》未署年月,此据陈津门录送全国政协的抄件,但“辛亥”误作“辛丑”。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2408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