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陈策历史评价_陈策资料简介_陈策生平事迹传记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2日 阅读:216 评论:0

陈策,原名陈明唐,字筹硕,国民党海军上将,生于1893年,海南文昌县白延区沙港村人[1]
 陈策自幼聪慧,三岁随父至新加坡,八岁回国。小学毕业后,他考入广州“广东海军学校”[2],1911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参与成立“海校同志会”反对袁世凯,事败出走香港。1916年,陈策毕业于广东海军学校第15期,旋入粤海军服役。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声讨浪潮中死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革命党人及护国军等讨袁力量,提出恢复《临时约法》和续开国会的主张,获得各方政治势力的赞同。8月1日,国会复开,南北出现暂时的政治“调合”局面。1917年夏,北京政府围绕“参战问题”发生“府院之争”,黎、段分裂,安徽督军张勋趁机率“辫子军”入京复辟,迫黎下台。段祺瑞则在天津马厂誓师,打着“再造民国”的旗号把张勋赶走,拥冯国璋为总统,自任国务总理,声称既然已“再造民国”,便用不着恢复过去的《临时约法》及续开过去的国会。在此背景下,1917年7月17日,孙中山由上海至广州,发起“护法运动”。7月21日,海军总长程璧光率第一舰队林葆怿等南下支持孙中山的护法运动。8月25日,部分至粤议员召开非常会议,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9月1日,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随即,孙中山筹建粤军。1918年初,以陈炯明为司令的援闽粤军誓师进攻福建北洋军阀,开始了护法军事行动。
 1919年,援闽粤军决定回师广东讨逆,孙中山派孙科到澳门以特派员身份成立办事处,号召粤海陆军起义响应。孙科的办事处设在澳门峨嵋街十号,广泛接触各类人物,委李绮庵为讨贼军第二路军总司令,委陈策为副总司令。陈策就职后,与李绮庵、周之贞等常在澳门谋划广东海军起义。陈策主张利用海军系统内部派系纷争的局面,充分依靠广东海军学校14、15期的毕业生约九十二人,促成海军起义。在陈策的串联下,不久即引同学丁培龙、李福游二人来澳门与孙科接触,孙科委丁为广东舰队司令、委李为舰队司令部参谋长,并派丁、李回广州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串联,丁、李共动员了广东海校14、15期同学共十五人、另水兵十余人。但是,进展非常缓慢,直到6月份,广东海军仍然没有举动,孙中山非常焦急,曾从上海专门发电催促。孙科便召集陈策、丁培龙等人开会,传达指示,要求尽快动员海军起义。于是,在没有充足准备的情况下,陈策等人决定于7月15日仓促起义。结果,由于举行起义的江大、江固等舰措施不周、大部分官兵没有思想准备,再加上用人不当等种种复杂原因,导致起义最终失败。败兵逃至澳门,又遭到葡萄牙殖民政府的镇压,陈策被俘,经孙科交涉,以5000元担保出狱,其余起义官兵约有十六人遇难。1921年,陈策、丁培龙等将十六个殉难烈士的遗骸由澳门运回广州,迁葬于沙河海军坟场,竖“江大舰殉难烈士之墓”碑,以资纪念[3]
 1920年8月,援闽粤军誓师回粤讨伐旧桂系。收复汕头后,孙科又召集陈策、丁培龙等商议动员粤海军起义响应。但此时广州的局势非比寻常,更趋复杂,原护国军第五军司令兼广东全省警务处长、广东省会警察厅长魏邦平与广惠镇守使李福林等相勾结,亦在准备利用粤海军起义响应。因此,陈策、丁培龙实际上已经无法插手粤海军事务了。9月27日,魏、李联名宣布独立,成立魏、李联军司令部,下设舰务处,魏邦平的亲信龙荣轩被委任为处长,统一指挥粤海军各舰。10月28日,桂系莫荣新率残部退出广州,陈炯明立即任命周天禄为广东江防司令。此时,孙科率陈策、李绮庵等亦达广州,由于海军方面已插不上手,为表彰陈策等有功人员,孙科只好建议安排陈策为抚河船务管理局局长。
 1920年12月初,孙中山回到广州,重组护法军政府,陈策先被任命为长洲要塞司令,后又被任命为广东省江海防司令[4]
 1921年4月7日,国会召开非常会议,决定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当选为大总统,并于5月5日宣誓就职。陈炯明被委任为陆军部长兼内务部长,然此时陈炯明却热衷“联省自治”,反对孙中山组织民国政府。1921年8月初,粤军击溃桂军,统一两广。8月10日,国会非常会议通过决议,决定北伐,以谋国家统一,但遭到陈炯明的反对。
 在护法运动中,孙中山曾多次得助于海军,但此时的海军情况却很复杂。自海军司令程璧光被刺后,南属的北洋舰队为福建籍官兵掌握,他们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甚至与其他军阀勾结,为此,孙中山决定对海军进行整改。1922年春,孙中山召见广东江海防司令陈策、北洋舰队同安舰舰长温树德、长洲要塞司令马伯麟等,共同商议海军内部整改。具体计划为:“(1)提拔山东、广东和各省籍的官兵,清除福建籍官兵;(2)由广东江海防司令部的各舰以武力解决北洋舰队,同时各舰内非福建籍官兵,在舰内发动和内应;(3)由长洲炮台以各炮威迫海圻、海琛、肇和三主力舰,和监视其就编。”[5]可见,此次统一海军的整改行动,实质就是依靠陈策的广东江海防舰队武力解决福建系掌握的北洋舰队。4月27日,趁福建系官兵假日照例上岸娱乐的机会,在陈策等指挥下,江海防各舰立即袭击北洋舰队,舰内非福建系的官兵也群起内应,夺取军械,封锁炮位。于是,江海防各舰官兵遂顺利占领北洋各舰,整改行动成功。同日,海军护法舰队全体官兵发表通电,声讨林葆怿等闽系人物,宣言拥护孙大总统,候命北伐。4月29日,孙中山任命温树德为海军司令,陈策为海军陆战队司令,马伯麟继陈策为长洲要塞司令,并重新任命各舰舰长。但是,整改后的粤海军仍然不脱地域派系之争。主力三舰海圻、海琛、肇和的舰长都由海军司令温树德推荐,且均为其旧识,而永翔、永丰、楚豫、福安、舞凤五舰的舰长则由陈策推荐,均为其江海防旧部。尤其是海军司令温树德,坚持各舰人事由其直接控制,遂大肆安插其旧友同事。旧派系消除了,新派系却又诞生了。
 1922年6月,北伐军大举攻入江西,取得巨大胜利。谁知,陈炯明及其部下叶举等人却准备叛变革命。1922年6月1日,孙中山从韶关返回广州,车抵黄沙后,陈策即派小舰迎孙中山直达天字码头,安全回抵总统府。6月14日—15日,陈炯明布置叛乱,计划进攻总统府。这个消息为广州卫戍司令魏邦平、海防司令陈策及陈少白所获,陈策遂进言孙中山,提醒防止陈炯明的叛变[6],并多次敦请孙中山暂离总统府,但孙中山不为所动,仍坐镇总统府。于是,陈策便在宝璧舰上召集各舰长秘密开会,要求各舰严加戒备,防止事变。
 1922年6月16日凌晨,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公开叛变革命。孙中山在秘书林直勉、林树巍等人的帮助下逃出总统府,登上陈策坐镇的宝璧舰。上舰后,孙中山亲拟讨陈电文,交陈策拍发。随后,海军司令温树德赶到,将孙中山迎上停泊白鹅潭芳村附近的永翔舰。但陈策等人信不过温树德,于是,陈策召集永丰舰长冯肇宪、楚豫舰长招桂章、永翔舰长丁培龙等人聚集永丰舰开会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孙中山在永翔舰上不安全,决定迎孙中山驻永丰舰。但直接迎候会引起温树德等怀疑,于是,永丰舰开近永翔舰,全体官兵大声请战,要求开炮还击叛军,并请孙中山过舰训话。就这样,孙中山被不着痕迹地转移到了永丰舰。17日,孙中山率领永丰、永翔、楚豫、豫章、同安、广玉、宝璧等舰艇由黄埔经车歪炮台直驶白鹅潭,向占据沙河、大沙头、观音山的叛军炮轰竟日,但没取得什么效果,于是,舰队经中流砥柱炮台折返黄埔。此时,陈炯明一方面采取各种手段分化海军,经孙中山同意,海军司令温树德率“永翔”、“同安”二舰驶入省河,温和海军总长汤廷光与陈炯明的代表叶举签订《粤中海陆军之议和条件》[7];另一方面,陈炯明唆使部下多次组织谋害孙中山的阴谋活动[8],但由于陈策的坚定勇敢,阴谋始终未能得逞。7月底,由江西回师广东的北伐军平叛失败,不得已,孙中山于8月初乘英轮经香港转赴上海,粤境全部沦入陈炯明之手。
 1923年孙中山重回广州,组织革命政府,讨伐陈炯明。3月14日,委陈策为广东海防司令。陈策上任时,却遭到滇军委任的海防司令麦胜广的抵制。陈策遂率领江大、江汉、广亨、龙骧、东江等大小军舰廿余艘离开广州,到新会县的北街集中,设司令部于北街,在大本营驻江门办事处领导下与陈炯明军对垒,协同讨陈军防守西江一带,与广州滇军所委任的海防司令部互相对峙。8月中旬,陈策所属江防舰队出动,配合黄绍竑所部歼灭盘踞广西梧州的反动自治军。当时,军费紧张,部分需要自筹,为此,陈策常派舰艇为商人护航。有一次,护航舰艇与中山县长朱卓文发生冲突。一气之下,陈策派军队赶走了朱卓文。朱卓文到大元帅府告状,中山先生认为陈策不对,遂下令免陈策海防司令职[9]
 在此期间,孙中山接受苏共代表越飞和中国共产党李大钊、林伯渠等人的帮助,吸取陈炯明叛变的教训,决心“以俄为师”,重新探索中国革命。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革命主张,改组国民党,制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行国共合作。同时在苏联的帮助下,创立黄埔军校,试图建立有别于旧军阀的“党军”。1924年8月后,广东海防司令部改组为建国粤军总司令部舰务处,由招桂章任处长。1928年,李济深主粤,将广东舰队改编为海防、江防、运输三个舰队,委任陈策为广东海军司令。
 在大革命时期,陈策始终站在国民党右派势力一边,坚持反共,瞅准时机,杀害了前海军局代理局长、中山舰舰长李之龙。1928年2月6日,李之龙从日本乘坐法国邮轮经香港秘密回到广州,准备在海军中进行策反工作。当晚深夜,特务包围了李之龙在豪贤路136号的住所,李之龙被捕。次日,蒋介石得知消息,立即打电报给主持广州“清党”的李济深,命令将李之龙解往南京。李济深接电后,打电话给承办李之龙案件的陈策,命将李之龙押到司令部来。然而,陈策却于2月8日擅自以“策动海军叛乱”罪判处李之龙死刑,当即在红花岗处决。
 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李济深、陈策等赴南京参加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议和编遣会议。李济深被蒋介石囚于汤山,陈策等人则接受蒋介石的密令,支持陈济棠任讨逆军第八路军总指挥主粤。陈策先行回粤,派海虎舰赴香港迎陈济棠入广州。随后,广东海军被改编为国民政府海军第四舰队,陈策任司令。这个时期,陈策坚决支持陈济棠,曾派舰队赴西江,阻止桂军入粤,但遭到部下的普遍反对。桂军失败后,陈济棠在广东站稳脚跟,陈策也跟着扩张军力。1930年夏,鉴于广东海军学校已经停办九年,海军初级军官后继乏人,陈策呈请南京中央政府海军部,拟复办广东海军学校,但未获批准。于是,陈策便从缉私款中挪用经费举办第四舰队服务员训练班,招收高中毕业生为学员,集训一年,教授英美海军学校课程,学员结业后充任舰队初级军官[10]
 1931年,蒋介石囚胡汉民于汤山。古应芬回粤,策动各方反蒋势力在广州组织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非常会议,宣布另立“国民政府”(12月31日,广州“国民政府”宣布撤销,另立“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与蒋对抗。陈济棠被委任为陆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陈策为海军司令。随后,陈济棠将广东海军改编为海军第一舰队,仍以陈策为司令。当时,陈策、张惠长(空军司令)、陈庆云(虎门要塞司令)三人交往甚密,都属于“太子派”,仗势孙科,飞扬跋扈,对陈济棠不假辞色。陈济棠为了独霸广东,常怀去陈、张之心,双方遂发生矛盾。次年初,陈策再次请求恢复海军学校,获西南政务委员会批准,校名为“黄埔海军学校”,陈策出任校长,三个月后,由刘永诰任校长,学制改为四五年,为粤海军培养了不少人才。
 1932年,陈济棠趁张惠长离粤去南京之际,撤销其空军司令职务。随即,又撤销陈庆云虎门要塞司令职务,树其亲信。陈策为了保存势力,遂命中山、坚如、执信等数十艘舰艇集中到虎门外的赤湾、伶仃洋一带;并令飞鹰、福安、海瑞、海强等舰及陆战队赴海南,交陈庆云率领盘踞琼崖,宣布成立“海军行营”,对抗陈济棠。陈策自己则以养病为名,滞留香港。是年7月,陈济棠在调停无效之后出动空军轰炸,结果,海军主力舰“飞鹰”被炸沉,陈策的舰队遂星散,大部分舰艇归顺陈济棠,海军陆战队则为福建19路军谭启秀部收编,陈策赴欧洲考察海军。至此,陈济棠终于一统粤境。1932年7月,陈济棠将广东海军改编为第一集团军舰队,任命张之英为舰队司令[11]
 不久,陈策从国外回到南京,任军委会海军军令处长,秉承蒋介石的意旨,从外部分化瓦解陈济棠的海军。1935年6月,在陈策及军统特务的运作下,粤海军的“海圻”、“海琛”两舰倒陈投蒋。当时,两舰逃走匆忙,来不及添足燃料,只好先停在赤湾附近,然后派人到香港请求曾任“中山”舰长的陈滌出面帮助。陈滌是陈策的叔叔,他马上将此事电告陈策,陈策赶紧从军令处汇款给两舰,并亲自到香港将两舰引至南京。1936年,蒋介石再次派陈策坐镇香港继续分化陈济棠的海军。陈策到香港后,利用黄埔海军学校的关系进行渗透。5月初,陈策派私人代表袁良骅、李英杰两人到广州活动。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陈策决定对四艘雷舰下手,遂联络四位舰长,约定5月底起事。可是,临起事时,2、3号雷舰的舰长未能及时到舰,只有1、4号雷舰成功逃到香港[12]
 1936年7月,陈济棠垮台,陈策被南京政府任命为虎门要塞司令。陈策将要塞守备营扩充为守备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策负责广东沿海防卫。鉴于广东海军战力较弱,陈策决定全力防守虎门,以炮舰海周、巡洋舰肇和为辅助,与虎门炮台互为犄角,构成比较完善的防御体系。1937年9月14日,日海军来犯:“敌巡洋舰一艘、驱逐舰四艘向我虎门进攻,当即发炮迎击,肇和、海圻(周)两舰随即开炮助战,剧战至六时四十二分,我要塞炮击伤敌舰一艘,即相率向外逃,现我机追踪轰炸。”[13]是役炮舰海周尾部中三弹,舰机损坏,死士兵二名,伤数名,日旗舰“夕张”号被击中,逃至伶仃洋沉没,开抗战以来中国海军首次击沉日本军舰之记录[14]。此后,直到1938年3月份,在陈策的指挥下,虎门海军连续击退日海、空军大小数十次进攻。此时,陈策足疾严重,旋截左腿,此后人们便称他为“独脚将军”。
 1939年,陈策被国民政府派到香港任军事代表并兼国民党港澳支部委员。当时,港英当局对日寇实行绥靖政策,不允许中国政府的两个驻港机构“中国军事代表团”、“国民党港澳总支部”以官方身份公开活动,只能分别以“华记行”和“荣记行”的名称秘密活动。陈策利用他在香港的各种社会关系,配合主任委员吴铁城进行各种形式的抗日工作:包括建立地下抗日武装力量、使用各种合法及非法手段组织运送物资到中国后方、帮助国民党要员转移重庆等。此外,陈策还与滞留香港的军令部副厅长郑介民一道,就香港英军作战计划及未来中英的军事合作等问题积极与港英政府联系。港英政府曾与陈策商讨万一日军进攻香港,中国军队加以援手的问题。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深圳河以北的日军亦同时发动对香港的进攻。10日,中国驻港各机构代表集会,成立“中国各机关驻港临时联合代表处”,统一港战中的指挥调度事宜,陈策被推举为主任委员。“联合代表处”得到了港英当局的器重,特派港督代表麦道高(MacDougall,D.M.)、军部代表博若、警司代表米耶、华民司代表那夫等五位港英政府官员每天与中方交换情报,密切合作。11日,九龙半岛的英军仓促撤退,当时潜伏的日伪汉奸高呼“胜利”口号,大肆抢窃商店、仓库及居民住宅,一片混乱。港英当局急忙向陈策求援。陈策当即发动爱国的社团群众约一万五千多人,配合港英警察,巡逻街道,维持秩序,使九龙居民免遭荼毒。25日,香港总督杨慕琦(Young,Mark)决定投降。投降前杨慕琦电话通知陈策,但陈策声称决不投降,准备突围。他的勇气和决心感染了英军,不久,英军远东情报局长麦道高、助理罗斯(Ross,Ted)、海军中将满地高、陆军作战课长高录、警察督察长鲁宾逊(Robinson,Bill)、陆军上尉李美廉等十多名军官及部分士兵陆续来找陈策,要求与他一道突围。为此,英军拨给陈策六艘鱼雷快艇。
 12月25日下午,陈策指挥着由72人组成的突围分队乘一艘小艇突围。他们在渡过香港岛与鸭脷州之间的海峡时,被日军发现。日军组织炮火对这支小分队进行猛烈的阻击。小艇很快被击毁了,陈策也在炮火中左手腕负伤,但陈策毫不退缩,他把假肢抛掉,带着艇上的官兵勇敢地跳入大海,奋力向对岸游去。经过一番努力,陈策在副官徐亨的帮助下,带着大队人马终于登上了鸭脷洲,接着乘上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鱼雷快艇北上,到达平洲。陈策凭着多年的作战经验,带着突围分队找到了威震南粤的中共东江抗日游击队。在游击队的帮助下,突围分队穿过日军封锁线,冒着炮火经惠州、增城,顺利到达韶关,受到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广东省主席李汉魂等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当时,陈策因左手中弹,需要动手术,就留在韶关休养。至于突围分队中的英军包括3名军官、28名士兵则在中国军民的帮助下,后经贵阳、昆明,穿过缅甸到达印度,登上了驶往英国的轮船,安全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1942年2月初,陈策在韶关河西医院养伤渐愈,国民政府电召陈策去陪都述职,受到重庆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国民政府为了表彰陈策的功勋,特授予陈策一等干城勋章。而英国政府也没有忘记陈策。二战结束后,鉴于陈策在战前曾协力助战,战时又领导英军成功突围,为表彰陈策的功绩,英国政府以英国女皇的名义特授予陈策“帝国骑士司令勋章”(K.B.E.)[15],盟军报纸则称陈策为中国的“纳尔逊”[16]
 1946年夏,陈策以广州军事特派员、广州市长、盟军联络官、国民党广州特别市党部主任委员、港澳区党务督导员等显赫身份[17],由重庆率大批亲信到广州上任。据有关资料记载,陈策到广州后,虽然安插过一些亲信担任关键部门如房产局、交通局的长官,但未闻其有贪赃枉法的行为,有别于四大家族及其亲信贪官[18]。由于战后广州政事日繁,混乱不堪,陈策劳心日甚,致使胃病复发,加上足疾趋烈,遂辞去市长职务,简任国府顾问,专事调养身体。1948年冬,余汉谋力邀陈策出任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共同防卫华南。陈策苦辞不果,遂于1949年初就职。是年夏,陈策发妻去世,他悲痛过甚,加之忧劳过度,遂于8月31日在广州海军联谊社寓所突然去世,死后葬于广州市郊海军坟场,追赠“海军上将”衔。

[1]李达生:《我对陈策的记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文昌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工作组编《文昌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政协广东省文昌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工作组,1984年,第11页。
[2]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陆军武备学堂及实学馆,后改名为广东水陆师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水、陆分开,陆军设速成学堂,水军设广东水师学堂。1912年,广州军政府将之改名为广东海军学校,不久之后停办。1932年,陈策任海军舰队司令时复校,改名“黄埔海军学校”,1938年,迁至柳州,旋即停办。关公健:《广东海军学校概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广东文史资料》第7辑,第36—45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62年。
[3]胡应球:《孙中山驱逐桂系莫荣新发动江大等舰起义的计划和经过》,《广东文史资料》第25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65—176页。
[4]黄雄、高鸿藩:《辛亥革命后广东海军概况》,《广东文史资料》第7辑,第8页。
[5]胡应球:《孙中山移驻永丰舰的经过及永丰舰以后的活动》,《广东文史资料》第19辑,1965年,第3页。
[6]林廷华:《陈炯明炮击总统府的前后》,广东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粤军史实纪要》,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80页。
[7]《粤中海陆军之议和条件》,《晨报》1922年6月25日;《粤海军条约签字后之况》,《申报》,1922年7月1日。
[8]《陈炯明叛变和割据东江、潮梅及滇桂军祸粤时期》,《广东文史资料》第43辑,1984年,第167页。
[9]黄雄、高鸿藩:《辛亥革命后广东海军概况》,《广东文史资料》第7辑,第10页。
[10]何炳材:《黄埔海军学校沿革及校友业绩》,《广东文史资料》第43辑,第138页。
[11]高晓星:《南京政府“统一”全国海军及其军事行动》,《军事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第81页。
[12]许燿震:《陈济棠统治时期的广东海军》,《广东文史资料》第15辑,1964年,第80—82页。
[13]夏军选辑:《陈策致蒋介石等密电》,《抗战初期粤海军虎门作战史料》,《民国档案》,2007年第3期,第35—36页。
[14]饶品良:《广东海军对日作战研究述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3期,第78页。
[15]詹德能:《陈策和徐亨香港突围记》,《广州文史资料》第45辑,1985年,第105—119页。
[16]张园:《陈策香港突围记》,《湖北档案》2008年第8期,第42页。
[17]《民国人物专辑》(一),《文昌文史资料》第5辑,1989年,第19页。
[18]何崇校:《陈策二三事》,《广州文史资料》第45辑,第122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2405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