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周作民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周作民历史评价_周作民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9日 阅读:111 评论:0

周作民,原名维新,江苏淮安人。生于1884年2月12日(清光绪十年正月十六日)。他的父亲周佩香是个举人,在乡里设馆教学。周幼年随父读书,十五岁时转入谈觐孙办的东文学堂就读,汉文教师为罗振玉。1902年秋赴粤,入广东公学,学费多由已受聘该公学的罗振玉相助。1906年考取官费赴日留学,入京都第三高等学校,肄业两年半,因广东官费停发,只能归国。1908年秋,在南京法政学堂任翻译,同时自习财政经济。辛亥革命后,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库藏司科长。

1912年3月,临时政府北迁,周作民随同去北京,在财政部继续供职。1913年,熊希龄以国务总理兼掌财政,对他赏识,擢升为库藏司司长。由于库藏司经手军政款项的发放和汇划,周因而与代理国库的中国、交通两银行的负责人,以及各地军阀及其军需人员,有较多交往而相结识。

1915年,周学熙重掌财政,周作民因未得重视,具呈辞职。后经当时任交通银行总行协理的任振采推荐,至该行任稽核课主任,不久,兼任交通银行芜湖分行经理。当时倪嗣冲任安徽督军,倪的心腹王郅隆任安武军后路局总办,周作民在安徽与这两人结识,这是他后来创办金城银行的契机。

1917年5月,金城银行成立,主要投资人即为倪嗣冲与王郅隆。倪投资17万元,王投资10万元,合占资本总额50万元的54%;加上其他军阀、官僚投资16万元,因之86%的资本来自军阀、官僚。金城由王郅隆任第一任总董,周作民任总经理,设总行于天津法租界,并在北京、上海两地设立分行。

金城银行成立后,周作民利用政治势力,左右逢源,业务发展迅速。经过三年时间,存款由40万增加到1198万元,放款由378万元增加到851万元,纯益由9万元增为89万元,在华北获得了与中国、交通、盐业三银行并列的地位,奠定了发展的基础。该行获利途径之一,是承购北洋政府的公债、库券和进行财政性投放。这样既为银行获得巨额利润,又为北洋政府度过财政困难提供了支持。

1921年金城银行与盐业银行、中南银行组成联营机构,次年大陆银行亦加入。这四家银行的总经理吴鼎昌、周作民、胡笔江、谈荔荪为联营机构的领导人。四行联营的主要内容是:(一)成立四行联合准备库,以中南银行钞票为四行共同发行;(二)设立四行储蓄金,后来又合办四行信托部。1934年以储蓄会的资金,在上海建成一座高达二十二层的国际饭店。这些都给四行扩大业务带来了不少有利条件。

周作民办金城银行是以皖系为靠山,但他恐遭政治失败,连带事业失败,常标榜他并非安福系,仅借安福系势力为事业取得各方面的便利而已。1927年,金城银行的资本总额已增为700万元。不久,北洋军阀统治垮台,金城银行失去了原有政治上的靠山。于是周作民通过政学系的黄郛、张群、杨永泰和钱新之的关系,积极向国民党政权靠拢,先后担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等,兼职多起。他在业务上的措施,除了继续保持在华北各分行的业务优势外,开始逐渐将重心南移,加强长江流域各行的机构,并在广州与香港等处添设新机构。1935年,金城银行第八届董事会决定周作民担任总董兼总经理,集大权于一身。1936年1月,总行迁到上海。到抗战前夕,金城在全国各地的分支行处已增加到六十五处。

周作民在日本留学时,很赞赏三井、三菱的一套经营方针,因此,他想以银行为核心,控制一些工矿、交通及贸易企业。在他的主持下,金城银行的放款和投资有其特点。他放款集中于少数重点户,主要投放于其本行投资的企业和自营附属事业。在工业放款中,主要投放于纺织工业、化学工业、煤矿工业和面粉工业。1933年金城与中南银行一起,组成诚孚信托公司来管理已经收购的新裕纱厂和北洋纱厂,并且代管恒源纱厂;又以扬子纺织公司名义,收购了大生一、二厂并入新裕。在诚孚公司下,设有制造纱厂部件的诚孚铁工厂,还开办了纺织实验所,吸收和培训纺织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由于他对永利化学公司创办人范旭东的信任,金城银行对这个公司的放款也较多。1926年该公司制造洋硷时期,金城曾单独予以60万元的透支。后来在创办硫酸铵厂期间,又联合其他银行继续予以支持,金城的放款金额曾达到240多万元。周作民与卢作孚的民生公司关系也很深,在资金上亦多方面予以通融。金城银行对永利化学公司和民生实业轮船公司的投资,分别占这两大企业资本总额的9.73%和16.66%。

在周作民的主持下,金城银行的规模和存款总额,在抗日战争前的私营银行中,长期居于第二位,个别年份曾跃居第一位,超过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这期间,金城承购公债和进行公债投机,仍是获利的途径之一。

1935年下半年,在国民党政府亲日外交推动下,周作民和吴鼎昌一起,曾率经济考察团访问日本,回国后成立中日贸易协会,吴鼎昌任会长,周作民任副会长。12月,“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国民党势力退出华北,周作民为了维护金城的财产安全和经济利益,把平、津、沪三个分行,交给留日出身的几个经理负责。周正是利用与日、蒋双方都有特殊关系,使金城银行于抗战期间,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日伪占领区,都能同时继续营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作民被任命为农产调整委员会主任委员,实际上他很少过问。1937年11月间,他在南京参加这个委员会会议后回沪时,因沪宁路火车已经中断,遂乘轮去武汉,绕道香港回沪。随后他在成为孤岛的上海租界上,依然指挥沦陷区金城银行各地分支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他正在香港,日军占领香港后被拘留。1942年3月,日方把他和李思浩、林康侯、唐寿民一起遣送回沪。日方意图是要他们这些人与日伪合作。周作民除任金城银行和有关投资企业的职务外,未出任任何伪职,只是与日本和汪伪方面的一些头目有所接触。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对他进行恐吓和敲诈,几有逮捕之势。后经张群、吴鼎昌等疏通,经蒋介石批准,知照有关军、政、司法机关,说他过去担任秘密工作,“迭有报告,希加保护”。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9月,又迫使各商业银行出售黄金、外汇,向“中央银行”缴存现金,进行增资。金城也被迫出售了原来陆续积累的外汇。当时,蒋经国任上海区经济管制督导员,对金融界头面人物进行威胁,要周作民交出私人外汇,并下令非经蒋经国许可,不准离沪。但在美国陈纳德民用航空公司的庇护下,周终于安然离开上海,飞穗转港。这些严酷的事实,使周作民终于看清了国民党政府的真实面目。

1951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感召下,周作民由香港回到北京。他是私营金融业老一代头面人物中,第一个于解放后回归大陆的,旋即被邀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951年9月,“北五行”(即盐业、金城、中南、大陆、联合五银行)公私合营,他任联合董事会董事长,1952年12月,六十家合营银行和私营银行成立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时,他任联合董事会副董事长。在私营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他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企业改造,并带动其他同业,促成了联营、联管。

1955年3月8日,周作民因心脏病猝发,病逝沪寓。

参考文献

  •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金城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 《周作民日记》(部分抄件)。现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室。
  • 《金城银行创立二十周年纪念刊》,1937年上海世界书局代印。
  • 籍孝存、杨固之:《周作民与金城银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文史资料》第13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84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