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谷城,湖南益阳人。1898年9月13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七日)生。祖辈世代务农。周谷城七岁入周氏族立两等小学,既学经史古籍,又读英语、算学等课。1915年入中学,读了四年,毕业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文部。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他一面参加学生爱国运动,一面利用罢课停学时间广泛阅读哲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类的书籍。
周谷城于1921年毕业后,任职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执教英语和伦理学,并撰著《生活系统》,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24年出版;译著《实验主义理论》、《战后世界政治之关键》也先后出版。他与湖南一师小学部主任毛泽东时相交往,开始从埋头执教著述转向关心国家大事。在1925年到1927年的大革命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革命活动,来往于长沙、武汉、上海、广州等地。他曾同徐特立等组织教育工作者协会,并在船山学社任教,参加省农民协会任顾问,又任省农运讲习所教员。1927年春,在武汉参加毛泽东主持的全国农民协会,任宣传干事,曾发表《农村社会之新观察》一文,受到邓演达等的赞赏。周并任自修大学的教员,所著《农村社会新论》一书也在这时出版。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周谷城遭到通缉,乃避走上海租界。他对革命的热情未减,同情和支持邓演达等另组新党继续革命。他从事写作和翻译工作,以所得稿酬维持生活,先后撰著出版《中国教育小史》(1929年)、《中国社会之结构》(1930年),译著《文化之出路》(1928年)及《苏联的新教育》、《苏联及其邻国》等。他为《教育杂志》和《东方杂志》等刊物撰写和翻译了不少有关政治、学术方面的文章。
1930年,周谷城至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授,兼社会学系主任。他开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教学和著述,并继续深入研究中国社会问题。他为了揭示中国社会性质转变的原因,试图实现社会改造,著述《中国社会之变化》、《中国社会之现状》两书,由新生命书局出版。他还翻译了《黑格尔逻辑大纲》,最初是用英汉文对照本印行,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中文本。他又翻译了《小逻辑》,其中的上半部曾在艾思奇主办的《思维月刊》上连载发表。由于他支持进步学生,继续从事爱国民主运动,遂不为当局所容,于1932年夏被迫离职。
周谷城从广州至上海,任暨南大学教授兼史社学系主任。他承担每周十二节课的繁重教学任务,用自己编写的讲稿,讲述自己的观点,不受教科书的影响。他将多年积累的教学讲义和史学研究所得,开始夜以继日地撰写《中国通史》。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于1937年11月沦于敌手。新来的暨南大学校长因周谷城支持进步学生的活动,又用自编讲义讲课,乃以反对所谓“本位文化”为辞,撤销他史社学系主任的职务。周谷城不予计较,继续埋头著述,《中国通史》上下两册于1939年由上海开明书局出版。他提出了“历史完形论”[1],“意在指出历史事情的有机组织和必然规模”[2],写出一部客观存在的统一整体的历史。为此他采用科学的逻辑分析方法。书中引用了英国分析哲学流派先驱者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的逻辑原子论,来论证分析历史事实的重要性;并认为要维护完形论通史的撰述,还必须做到:“选材以历史自身为标准”,“行文以说明史事为标准”[3],“标题以符合内容为标准”。周在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上,结合对世界史的考察,认定新莽元年(公元9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他还认为孔丘是贵族奴隶主的代表,其中心思想是“仁”,是以“人”为思想的根源、言论的中心和行动的准则。由于该书运用新的史学理论和观点,史料丰富,因此吸引了许多读者,并被不少高等院校采作教学用书,由开明书店一版再版。敌伪御用文人对此惶惶不安,造谣说周“是拿了俄国人的卢布写的”[4]。不久,《中国通史》被敌伪当局列为禁书。
其后,周谷城讲课时仍用他的《中国通史》作为讲稿,因此又被暨南大学新任的史地系主任认为“有马克思主义嫌疑”,禁止他讲授《中国通史》,责令他改教世界历史,且限定他教世界史学史。周深知中国史和世界史在历史学科中是相互有机联系、脉络相通的,“研究中国史而不研究世界史是很不方便的”[5],乃乐于改教世界史,一直到80年代。他进而深入研究世界史,并破除了史学界流传的“欧洲中心论”,认为世界历史是完整的整体,应对中外历史和文化进行对比研究。他撰写了《世界通史》第一至三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42年春,周谷城移居重庆,改任复旦大学教授,曾兼该校历史系主任、教务长,并受聘为民主政团同盟顾问。他与中共地下组织取得了联系,继续参加抗日民主运动,经常给进步学生以支持和帮助,并多次营救遭迫害的进步学生。1944年起,他在《宪政》等进步刊物上发表多篇坚持抗战、反对独裁的文章。抗战胜利后,1946年夏他随复旦大学回沪。当时该校进步力量与国民党特务势力斗争十分尖锐,他积极配合和支持中共的地下工作,尽力保护革命师生,虽因此受到威胁恐吓,但坚决斗争,从不屈服。他同张志让等组织大学教授联谊会(简称“大教联”),团结沪上广大教授,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等民主运动,并发起签名参加“大教联”发表的十多次爱国民主宣言。
周谷城在复旦大学执教长达五十余年。教学之余先后撰著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中国政治史》(1942年中华书局出版)、《中国史学之进化》(1948年生活书局出版)、《古史零证》(1956年上海群联书店出版)、《形式逻辑与辩证法》(1960年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史学与美学》(1981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译著有《新英国与新世界之建设计划》、《美国与战后世界之关系》(1943年独立出版社出版)。198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周谷城史学论文选集》。此外他在报纸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二百多篇,并主编《中国文化史丛书》、《世界文化丛书》等。他治学七十余年,著作宏富,从史学到哲学,从美学到政治,涉及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他在历史专业方面,对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中国古代文化史以及中外历史和文化的比较等诸多领域中,均有所创见和建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谷城历任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主任。1954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历任该党上海市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他还是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主席团执行主席、上海史学会会长、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副主席等。
周谷城1996年11月10日在上海因病逝世。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83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