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赵燏黄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赵燏黄历史评价_赵燏黄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9日 阅读:109 评论:0

赵燏黄,谱名汝询,曾名一黄,字午乔,号药农。1883年2月27日(清光绪九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江苏常州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商人家庭。其父赵埔,字映沅,钱庄经理,擅书法。

赵燏黄幼习经史,曾应科举试,后在常州延陵书院山长刘申孙家教家馆。喜吟咏,常与邑人吴伯乔相唱和,不愿继承父业从商。光绪末叶,浙江镇海学人钟观光留日归来,在上海创办科学仪器馆并附设理科传习所讲授理化,赵燏黄于1904年秋入该所学习。1905年春,赵由同里蒋维乔介绍至吴江同里镇金松岑主持的同川学校教授理化。柳亚子时为该校学生,鼓吹革命,赵受到影响。因在理化传习所时学习过日本药化学家下山顺一郎之化学著作,赵遂东渡日本,自费留学。经预科正则英语学校学习,于1906年秋入上野东京药学专科学校,1908年夏毕业。萍浏醴起义,赵在预科学习的先后同学刘道一牺牲,赵受到震动,写诗哭刘。同年秋赵考入东京帝大学药学科,补江宁官费生,师从下山顺一郎学习生药学、本草学;后又从日本另一药学家长井长义学习药物化学。1908年秋与留日同学王焕文、伍晟等在东京成立中华药学会,公推王为会长、伍为总干事、赵为书记(秘书)。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前后,赵由伍晟、孙润畲介绍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成功,赵参加留日医药学生组织的红十字会卫生救护队回国。先在浙江汤寿潜都督府所属卫生部任药局长;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内务部卫生局科长;政府北迁后任北京政府内务部佥事、卫生司科长、代理司长。1914年政府改组,赵卸职离京,赋闲居沪,不久至汉口在同学所设之药房任药师[1]

1915年8月,经留日学友华裳吉介绍,赵燏黄到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任药科教授,讲授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卫生化学。赵痛感洋药充斥市场,外国人采购国产药物为原料,提炼后返销中国,利益外流,疾呼发展祖国药学。他竭力主张药学独立,不能从属于医。浙江医专药科为国内首创,赵以培养药学人才为职志,曾一周授课达十六小时,培养出黄鸣驹等一批日后享有盛名的药学专家。课余常率学生入西湖山地采药,在校内自辟药圃,种植药用植物,又向俚医学习草药知识。赵一生从事生药学、本草学研究,是在浙江医专十余年教学中奠定的基础。

1928年,蒋梦麟执掌国民政府教育部,一度勒令浙江医专停止招生,赵忿而离校。适蔡元培为院长、杨杏佛为总干事之中研院筹建,在上海设立化学研究所,内设国药研究室;加之杨杏佛夫人赵志道为赵燏黄族叔赵凤昌之女,夙有往来,赵遂应中研院之聘为专任研究员。他曾提出一个以十年为期研究国产药材、编撰《实验新本草》的庞大计划,惜未能完成;但他勤奋撰述不辍,在1931年至1932年出版了《中国新本草图志》两集,蔡元培为之作序,称道此书“将一扫旧式本草之瑕点,而显其精萃”。赵此时在上海中法大学药科任兼职教授,将在浙江医专时所用教材与徐伯鋆合作,编著《现代本草生药学》(上册)出版,蔡元培又为之作序,认为“一新二千年来吾国本草之壁垒”;后由其学生叶三多完成下册,长期成为我国药学院校生药学的主要教材。

1933年底,赵燏黄应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石曾及该院生理学研究所所长经利彬之聘,担任生药学专任研究员,乃举家北迁。他在研究工作中认识到药材鉴定与药效有密切关系,而鉴定药材必须弄清中药原植物,弄清中药原植物则必须至中药原产地或药材市场实地考察,乃亲自到河北祁州(安国)、河南禹州(禹县)等地考察北方药材。1935年12月,他与著名的植物分类学专家、他青年时代的老师钟观光以及钟补求、林熔、刘慎谔、吴征镒等植物学家亲赴祁州,采购药材三百余种,用一辆汽车运回北平研究,写出《祁州药志(附北平)第一集:菊科及川续断科之生药研究》,以及两集《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他又十分重视将生药学与本草学结合研究,不遗余力地搜集各种古代本草版本。在1923年撰著《〈本草纲目〉今释》的基础上,又发表《历代本草沿革史论》。1935年他在平郊妙峰山采到五加皮,经鉴定,发现并非历代本草上的五加皮,而是叫“杠柳”的根皮,含有毒性,制出的“五加皮酒”应严加控制。他认为明代集大成的李时珍《本草纲目》行世已三百余载,亟待重修,为此做了不少准备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研究院工作停顿,赵燏黄只身南下省亲。1938年母亲病逝后,即留在其弟赵汝调开设的上海新亚药厂任国药研究顾问。毕业于日本千叶大学药科的赵汝调,原是受赵燏黄影响而赴日留学的,专攻化学制药。由于赵燏黄早年在日本学习过从麻黄中提取麻黄素之工艺,而华北盛产麻黄,新亚药厂决定在北平设立华北分厂,任赵燏黄为厂长,从事麻黄素生产。赵克服种种困难与一批制药人员试制成功,1940年至1945年共提取三百多公斤麻黄素,除满足国内需要还远销国外。

赵燏黄在主持麻黄素生产之同时,仍坚持生药学、本草学研究工作。1941年3月,留在北平的北大医学院设立中药研究所,赵应院长鲍鉴清之聘为医学院额外教授及中药研究所专任研究员。当时医学院及研究所设备甚差,赵将自藏的参考书、生物标本和显微镜带去使用,先后发表《蒙古本草之原植物》、《蒙疆所产本草药材关于其原植物之考察》等多篇论文。但因北平沦于日本帝国主义之铁蹄下,赵常怀故国之思,以吟诗遣愁,有“新亭对泣自年年,禾黍荒凉夕照边;燕子不来春又去,野花犹放蒋山前”之句。平时与同里族兄、赵瓯北后人赵沆年时相过从,鉴赏书画。赵沆年之女赵元珠等为姚依林领导的中共地下党员,后赴抗日根据地,日伪乃将赵沆年逮捕,赵燏黄多方设法营救,始释。

抗日战争胜利后,赵燏黄一度担任北大医学院药学系主任。不久因国民党当局派员接收,赵燏黄等一批留学德、日的医药教授被排挤离校,中药研究所亦随之取消[2]。当时赵早年学生孙荫坤任北平陆军医院院长,将部分离开北大的教授聘至该院,赵任挂名的药局主任。但赵不愿离开研究生药学、本草学工作,乃自办“赵氏生药化学研究所”,与少数学生一起在家继续研究撰著,同时在北平市立药学讲习所及迁平的沈阳医学院讲授生药学。

1949年初北平解放后,医院由华北人民政府接收。在卫生部长殷希彭支持下,赵燏黄于是年8月重返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任生药学教授,并恢复中药研究工作。赵绝处逢生,欢欣鼓舞,以六十六岁高龄精神焕发地投入工作。1950年冬左眼因青光眼失明后仍坚持教学,1953年复开设本草药课程。1958年卫生部委托北京中医学院办中药研究班,赵为师生解答疑难,协助编写《中药简史》。与此同时,赵之中药研究工作也已开展,先后任中央卫生研究院中医药研究所顾问、研究员。赵仍不遗余力收集历代本草,特别是发现了明钞宋本孤籍《履巉岩本草》为稀世之珍,经赵建议由北京图书馆收藏。赵一生以个人财力收集到历代本草八十部近千册,为国内第一,声名远播海外。赵身后连同其他藏书五千六百余册均捐献给国家。

赵燏黄曾在中国药学会多次当选为理事、监事,任药典审查委员会委员、药学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卫生会议委员。解放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编纂委员会委员,有《赵燏黄四十年奋斗精神提倡药学言论集》两册行世。他一生收藏明清名人书札等书画数千件,为北京有名书画收藏家、鉴赏家,并遗有《去非草堂诗稿》。

1955年后赵燏黄总结一生经验,撰写《本草新铨》巨著,惜仅完成上卷总论初稿,于1960年7月8日溘逝。

附注:本文资料主要为赵燏黄子女赵雪华、赵则久、赵爱华及胞妹赵衍辰提供,并访问中华书局离休干部赵元珠;参考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撰写的《中国生药学泰斗——赵燏黄先生年谱》(《中华医史杂志》1983年第4期)、章国镇撰写的《我国现代本草学和生药学先驱赵燏黄——纪念赵燏黄先生诞生一百周年》(《中国中药杂志》1984年第2期)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82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