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福,字祝华,祖籍广东饶平县。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生于新加坡,为第二代侨民。其父张礼在新加坡开设“新长美行”,经营绸缎布匹,颇具规模。张永福从小就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长大后继承父业。
张永福与著名同盟会员陈楚楠为邻居,从小一起长大,又一起与新加坡维新派名士邱菽园交往,受其影响,后转而倾向革命。1903年上海“《苏报》案”发生,章炳麟、邹容被英租界当局拘捕,清廷向英领事交涉,要求引渡。张永福闻讯后激于义愤,与陈楚楠等设法营救,以新加坡小桃源俱乐部名义,致电上海领事团,援引国事犯不能由敌方引渡的成例,请领事团注意并加以援助。在各方面的声援下,章、邹终未被引渡。张永福等第一次参与国内政治斗争,并取得胜利,受到很大的鼓舞。
1904年春,在革命党人尢列的影响和协助下,张永福与陈楚楠合资创办《图南日报》,聘请香港《中国日报》记者陈诗仲为主笔,这是南洋华侨社会最早鼓吹反清的报纸。该报曾把邹容的《革命军》改名《图存篇》加以翻印,除托黄乃裳携带两千册秘密输入福建和广东潮汕地区之外,还趁其外甥林义顺回国之机,携带一千多册沿途分送,广为宣传。张永福又查阅国内各省《缙绅录》,按照各省府、州、县的衙门,将书卷好,贴上邮票,径寄各级官吏收阅,连北京的翰林院、总理衙门也都一一奉寄[1]。是年冬,《图南日报》为迎接1905年元旦,特印制富有革命内容的“月份牌”馈赠读者。“月份牌”由张永福自行设计,引用太平天国石达开写的词句:“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以及“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图开新世界,书檄布东南”的对联;中间印有自由钟及独立旗[2]。由于形式新颖美观,又富有爱国思想,颇受广大华侨欢迎。这种“月份牌”流传至檀香山,为孙中山所见,大为欣赏,遂汇美金二十元向《图南日报》购买“月份牌”,同时修书一封,殷殷嘉勉,并表示愿意和他们相会。
1905年5月,孙中山由英国赴日本,途经新加坡,因出境期限未满,不能自由登岸,便通过尢列,约请张永福等上船会晤。至时,张永福等特向警厅磋商,获准特许孙中山登岸,在小桃源俱乐部会餐,孙中山向他们谈及组织同盟会之事。张永福等早在1901年曾与孙中山的老友林文庆有过接触,对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有所了解;经过这次会晤,更使他们对孙中山的风度和辩才有了深刻印象,便倾心接受他的领导。同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年底,孙中山复至新加坡组织南洋同盟会分会,张永福异常振奋,将原为供母亲养老的别墅“晚晴园”粉饰一新,作为招待孙中山及革命党人聚会的场所。张永福与陈楚楠、李竹痴三人首先加盟,第二天又邀林义顺、许子麟等加入,推举陈楚楠为会长,张永福为副会长。第二年,会员大增,重新选举,改选张永福为正会长,陈楚楠为副会长兼财政。
张永福与陈楚楠合办的《图南日报》,由于亏损累累,早于1905年冬被迫停刊。新加坡同盟会成立后,为免革命喉舌中断,根据孙中山的指示,张永福与陈楚楠、林义顺等向各埠同志募集资金,组织《中兴日报》,以继承《图南日报》的传统,并于1907年8月20日正式发刊。张永福任报社主席,林义顺任司理,先后主笔政的有胡汉民、汪精卫、居正、田桐等人。发刊不久,即与保皇党人的《南洋总汇报》为革命论与君宪论展开大论战,有力地宣传了孙中山的革命主张。
除了筹款和宣传革命,张永福几乎也成为孙中山在新加坡的私人秘书,从对革命同志的迎来送往,到代购英文书籍等等,孙中山都委托他代为办理。由于张永福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革命工作上,自己的生意也就照顾不到,以致濒临破产。《中兴日报》也因注重政治宣传而忽略了营业发行,勉强维持了两年半时间,终因亏损而停刊歇业。
1911年武昌起义后,张永福虽因历年出钱出力而濒临破产,但仍然积极筹款加以支援。1912年12月,国民党在新加坡成立海外支部,取代同盟会。翌年7月进行选举,张永福被推选为名誉支部长。1917年张勋复辟,张永福当即以新加坡同德书报社社长名义,致电黎元洪加以声讨。
张永福对当地华侨社会的教育、慈善事业也颇热心,慷慨出钱出力,曾与吴来喜等于1924年创办端蒙学校,被推选为该校首任总理。他还担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董事和广东会馆董事,直至1930年。
张永福作为英国籍的“臣民”,却又对中国的政治表示关注并积极参与活动,因而引起殖民政府的不满,对他施加种种压力和限制。张永福便于1932年返回祖国,先后任中央银行汕头分行行长、广东中央银行副经理、汕头市市长、南京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常务委员、革命债务调查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名誉编纂等职。这期间,张永福发现执政当权的国民党与自己理想中的政党相差甚远,特别是对蒋介石手下一批官吏的贪污腐化更为不满,多有微词。
1938年12月,汪精卫叛国投敌,受到全国人民包括海外华侨的一致谴责。张永福与汪精卫有较深的历史关系,私交甚笃,一向视汪为“党国元老”,因而昧于民族大义,公然发出快邮代电,拥护汪的“艳电”。1940年3月,张被汪委任为南京傀儡政权的“国府委员”和“侨务委员”等职,数度奉派到东南亚各地办理“通商慰侨”事宜[3],企图游说南洋故旧,为汪伪政权壮声势。张永福的行径为爱国华侨所不齿,所到之处,均遭冷落。
抗战胜利后,根据国民政府《惩治汉奸条例》,张永福在南京被拘捕。由于国民党元老居正、张继等为他讲情,从轻判处缓刑二年[4]。获释后寓居香港九龙。1949年后曾一度回到新加坡,由于得不到故人的谅解而“穷愁只觉一身非”[5],极少与外界接触,连亲友也很少会见,过着闭门索居的孤寂生活。1957年,张永福在香港病故。著有《南洋与创立民国》一书,为研究南洋华侨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文献。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78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