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曾毓隽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曾毓隽历史评价_曾毓隽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9日 阅读:100 评论:0

曾毓隽,字云霈,祖籍江西南丰,1875年(清光绪元年)生于福建闽侯县东街孝义巷口。曾家系榕城名门望族,父亲为福州船政局文牍,曾毓隽常侍在侧,耳濡目染,逐渐熟悉官场清规与陋习,为其日后混迹宦海奠定了基础。

曾毓隽幼入私塾启蒙,聪颖好学,练就一手好字。十六岁中秀才,1894年为拔贡。1896年,曾将祖业田产出让与人,得款捐官。1901年分发顺天府,幸遇世谊同乡顺天府尹陈璧,聘为文案。时陈璧监修清东、西皇陵工程告竣,将曾毓隽列入有功人员名单之中。1902年秋至1905年,曾先后任文安、大城、良乡、宛平、肥乡等县知县。1905年,以知府衔办理北京正阳门工程,工程竣工后升任道员,归原籍候补。

1906年清廷设邮传部,管海陆运输及办理邮政电讯事宜,曾任该部书记。时任江北提督的段祺瑞欲聘一掌管书记之人,经倪嗣冲推荐,曾毓隽遂入段幕任文案、军需职,此为曾终生追随段之始。曾精明干练、足智多谋,会理财,文书又是行家里手,因而深得段的赏识,纳为心腹。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军兴。清政府任命段祺瑞为第二镇统制官,领兵南下镇压革命,尔后段署理湖广总督,兼任清军第一军军统兼领湖北前线各军,曾毓隽则掌管文案及前敌军需。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段祺瑞于1月26日以湖广总督会办剿抚事宜、第一军军统领衔北方诸统兵大员四十六人联名通电,要求清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曾毓隽以参议官身份列名其中。3月,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段祺瑞任内阁陆军总长,曾为陆军部秘书。

1916年5月袁世凯病笃,知帝制不可为,乃约段祺瑞入中南海。曾毓隽随段见袁,以察言观色探悉袁病的轻重。不久,袁病势愈殆,曾毓隽衔段命赴宁,向冯国璋陈述详情及大局,商以袁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之事。冯国璋以黎为副总统,继任总统顺理成章,随复电表示赞成。6月,袁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当上国务总理,曾毓隽随段入国务院任秘书。7月,交通总长许世英面请段祺瑞允任命曾毓隽为京汉铁路局局长。

黎元洪继任总统后,与段祺瑞发生激烈的权力冲突。段为达到驱逐黎元洪的目的,利用时任长江巡阅使张勋作调停,而对张勋欲复辟帝制达成微妙的默契,曾毓隽就是他们之间的穿针引线人,参加了张勋召开的二、三次督军团会议。1917年5月,因对德参战问题,黎、段“府院之争”已达炽热化。黎元洪于5月23日下令免去段的本兼各职,段祺瑞通电否认总统令,并退居天津另组参谋处与黎抗衡。其时,曾毓隽衔段命赴徐州会晤张勋,进一步明确段默许张勋率辫子军入京做“调人”。1917年6月1日,张勋以解散国会为条件率辫子军五千人入京。7月1日,张勋复辟帝制。段见驱黎目的达到,遂由默认复辟的同盟者摇身一变成了讨逆军的总司令。曾毓隽任讨逆军军需处长,赴鲁与山东督军张怀芝及第五师张树元联手,堵截辫子军北上应援。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主掌北京中枢,曾毓隽由京汉铁路局局长转任对德参战处参事,而冯国璋就任代理总统。此时,北洋直、皖两系矛盾尖锐,皖系与奉系张作霖也反目,曾毓隽为弥合张作霖与徐树铮之间裂痕而奔走,但效果甚微。

3月7日夜,皖系政客王揖唐、曾毓隽、王印川等人在北京宣武门内安福胡同开会,组建“安福俱乐部”,以操纵新国会选举。俱乐部负责人王揖唐成为南北议和北方代表后,由曾毓隽负责。每至晚饭后,曾必至俱乐部,面对纷至沓来政治上的钩心斗角和人事间纠纷,进行斡旋,纵横捭阖,间或召集公开的或秘密的会议,对选举进行部署。8月12日,新国会于北京开会,因安福系议员占新国会议席的百分之七十,故史称“安福国会”,曾毓隽为参议院议员。9月24日,新国会参、众两院选举徐世昌为大总统,段祺瑞虽实践了他所作冯国璋同时下野的承诺,但仍保留“参战督办”职务,并发表徐树铮为参战处参谋长兼西北国防筹备处处长职,加陆军上将衔。

曹汝霖自1917年7月任交通总长以来,与次长叶恭绰极不相能,百般倾轧,终排之去,遂于1918年10月引曾毓隽为次长,两人均感不啻水乳交融。翌年5月15日,曾继詹天佑之后兼任汉粤川铁路督办。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曹汝霖被迫辞职,曾于6月10日代理部务。曾毓隽一朝得势,搜罗巨款供给党费,手腕之灵活尤过于曹,安福系奉其为财神。

自1919年6月钱能训辞去国务总理,由于得不到徐世昌、段祺瑞两人共识,总理一席一直虚悬。唯靳云鹏是徐、段两人认同的人选,徐世昌遂咨请新国会予以通过。然而,安福系竟横生枝节,提出财政、司法、交通及院秘书长为通过靳组阁的条件,这“三长一秘”的院秘书长人选即是曾毓隽。但靳表示反对。10月31日、11月4日,国会参、众两院先后通过靳云鹏提出的内阁成员名单。11月5日,徐世昌特任靳云鹏为国务总理。新阁成员中的“三长一秘”并非安福系所提意中人选。为此,安福系成员又聒噪起来,并对新阁成员名单一致予以否决,认为靳云鹏利用张作霖、曹锟、吴佩孚等军人压制国会就是目无国会。11月9日,曾毓隽等三人面见靳云鹏,逼其更换新阁成员,靳的态度强硬,表示阁员一个都不能换。11月11日,曾毓隽又单独晤面靳云鹏,请其更换阁员,仍被拒绝。最后安福系搬出靳的上司与老师段祺瑞,对靳大加斥责,使靳就范,改提李思浩掌财政、田文烈掌内务、曾毓隽掌交通。

曾毓隽自任交通总长后,飞扬跋扈,伙同徐树铮挪用部款两千万元之巨。11月25日,曾毓隽与英国中英公司代表梅尔思签订借款为二百万元《湘鄂二百万元借款函约》,以京奉铁路余利为担保。此款用作湖广铁路湘鄂局订购机车十二辆、货车九十辆及就地各项开支。

1920年元月,继山东学潮之后,相继在天津、北京又发生声势浩大的学潮。起因是学生抵制日货,遭到当地军警的镇压。31日,北京各校学生万余人冒雪游行示威,2月5日,曾毓隽、徐树铮、王怀庆、吴炳湘及日本有关官员等在北池子日人大仑宅开会,共同决定严厉取消学潮,当晚将所捕去学生四十三人移交卫戍司令部收押,不允许亲友探望。

直皖战争前夕,徐世昌为寻求避战之法,电召张作霖、曹锟、李纯入都磋商。6月8日,安福系骨干在太平湖集会,讨论上海和会及应付徐世昌的办法。曾毓隽在奉天会馆大兴土木,粉饰一新,准备做张作霖的行馆。在张抵京之日,安福系主要成员于曾毓隽宅内会议,决定以副总统一席为交换张作霖严守中立的条件,方有战胜直系的把握。但张对皖系的感情态度冷漠,对6月20日徐树铮拜会托故不见,更未住进奉天会馆,而是下榻于奉军司令部,使曾毓隽和徐树铮甚为难堪。6月22日,张作霖抵达保定,受到曹锟热情款待,吴佩孚及苏、鲁、赣、豫等七省代表为张设宴接风,席间讨论时局,提出五项条件,其中就有解散安福系、罢免安福籍三总长等内容,请张作霖带回北京。

为筹措战费,曾毓隽以京绥铁路为抵押,向日本借款五百万元,后因英、美干涉作罢。旋又向日本三井洋行借款一百万元,为边防军开拔费。直、皖两派之争经张作霖入京调停,段初愿让步,嗣因曾毓隽不得其位,对此巨款无法报销,乃立主筹措战费,怂恿徐树铮备战。直皖交兵,曾毓隽遂饬京汉、京奉各路尽其所有,立即解京。因之,曾之罪不亚于段、徐。直皖战后,直、奉两系控制了北京政权。7月29日,徐世昌下令通缉安福系祸首,徐树铮、曾毓隽等十人分别褫夺勋位官职。曾先后躲入日本驻华公使馆、天津日租界,最后流亡日本,其财产被抄,损失甚巨,但所剩仍很可观,据不完全统计,曾的各种私产折合计三百万元。一年后通缉令取消,曾毓隽一度意志消沉,暂时离开政界。

曾毓隽销声匿迹有年,忽于1923年1月13日入奉会见张作霖,段祺瑞的姻亲吴光新同行。1924年秋,在鏖战的直奉大战中,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使直系迅速溃败而结束战事。北方实现了段祺瑞、张作霖、冯玉祥三派联合而又互相猜忌争夺的局面。冯玉祥受革命潮流影响,电邀孙中山北上商讨和主持解决时局问题。孙中山应邀北上,但行抵途中,北京已成立了以段祺瑞为首的临时执政府,冯玉祥一派渐被排斥。其时,段之左右多以为段任执政是皖系东山再起的好机会,然而曾毓隽对此并不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张、冯、段之联合乃权宜之计,不会持久,段的地位也不会巩固。因此,曾毓隽态度消极,未出任要职,仅挂一总参议虚衔。

曾毓隽与张作霖关系密切,段祺瑞经常派其赴奉与张联络事宜。郭松龄反奉失败后,冯玉祥决定捕逮亲张的曾毓隽,软禁在京畿警备司令部内。后经曾家买通看守,乘换防混乱之机,化装逃出。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段祺瑞执政府陷于全国人民的声讨之中,段祺瑞终于被赶下台,曾毓隽与之同进退,再次随段到天津日租界淡路街乐寿路隐居。曾与段祺瑞、王揖唐、靳云鹏等以研究佛学、吟诗作赋度过时光。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人不断威胁利诱曾毓隽去南京组织伪临时政府,曾既不敢回绝,又不甘心附逆当汉奸,乃偷偷潜出,辗转于香港、重庆、昆明、上海等地,最后又回到天津,终未为日伪做事,保持了民族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毓隽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并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居住在天津市河西区荣华里,安度晚年。1967年,曾毓隽辞世。

参考文献

  • 韩信夫、姜克夫主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1、2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 章伯锋等主编:《北洋军阀》第1—5卷,武汉出版社1990年版。
  • 章伯锋等主编:《近代稗海》第1—5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 李宗一:《袁世凯传》,中华书局1980年版。
  • 《盛京时报》1912—1928年。
  • 《申报》1912—1928年。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73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