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杨寿枏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杨寿枏历史评价_杨寿枏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114 评论:0

杨寿枏,初名寿棫[1],字味云,晚号苓泉居士。江苏无锡人。1868年10月6日(清同治七年八月二十一日)出生于一个累代书香的家庭。祖父杨延俊是道光年间进士,曾任山东肥城等县知县。父杨宗济系诸生,任溧阳县训导。伯父杨宗濂、杨以回、杨宗瀚,先后在李鸿章幕府,随军征伐太平军和捻军。杨宗濂历任北洋武备学堂总办、山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杨宗瀚曾任上海机器织布局会办、总办等职。

杨寿枏六岁起读经书、《通鉴》,十二岁随父读于溧阳学署,十四岁学制义和试帖诗[2],但他性好诗词古文。十七岁返里应试,以第一名入泮。1890年,被伯父杨宗濂召往直隶通州道署,受命教其子杨寿楣读书。1891年杨寿枏应顺天乡试,中举人,三应会试未中试,遂绝意科举,专治史学,尤致力于财政一门,曾取“九通”内的钱币、赋税、盐法、漕运各门,提要钩玄,分类纂录,积成数巨册。

1897年,杨宗濂署山西臬台,不久擢任藩司,杨寿枏在其幕府任文案。当时山西巡抚胡蕲生颇注意新政,在省设武备学堂、商务局,办纺织厂等,皆与杨宗濂商定委办。杨寿枏主稿所有奏折、函牍,为胡蕲生激赏,遂延入抚署,主内文案。

1899年杨寿枏南归葬亲。他以资捐内阁中书职,因翌年义和团事件中止北上。其三伯父杨宗瀚在无锡筹办业勤纱厂,乃参与佐理厂务,遂得悉纺织厂经营管理的门径。1901年《辛丑条约》订立,八国联军退出,杨寿枏入京就内阁中书职。次年为大学士孙家鼐邀入幕府主奏章。1903年清政府设商部,杨应商部考试被录取,分补保惠司主事,1905年调补平均司。是年7月,清政府派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五大臣出洋[3],考察各国宪政,载泽派杨为二等参赞随行,于11月初出发,翌年6月返抵上海。7月回京复命,奉命督率译员在法华寺翻译有关东西洋各国政治制度的论著,杨任总纂,编纂专书共六十余种,咨送宪政编查馆,择其精要者分撰提要,进呈内廷。9月,清廷命载泽会同各部院尚书及南北洋大臣厘订立宪官制,由载泽主其事,杨协同编纂。

1907年,杨寿枏改补农工商部工务司主事,兼商律馆纂修。是年10月,随该部侍郎杨士琦赴南洋各地抚慰华侨,乘海圻、海容两舰历小吕宋、暹逻、爪哇、新加坡诸地,翌年春回京复命,上《考察南洋各岛华侨商务折》。旋补工务司员外郎兼公司注册局总办、商标局会办。这时清政府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实行《奖励工艺》的措施,以图振兴全国工商业,颁订了《奖励公司章程》、《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这些章程、办法的草拟,大多出自杨寿枏之手。他在农工商部,深为本部堂官[4]所倚重。

1909年,清廷以载泽为度支部尚书,设财政清理处,杨寿枏为该部丞参兼财政清理处总办,专任清理财政。杨请派监理官分驻各省监督财政,并令各省造送财政报告,为编制全国岁入、岁出预决算之依据,并拟订六年内清理全国财政办法草案及分年办理程序。清政府财政收支向无预决算制度,杨采取欧美各国新法,参以中国旧章,创制全国收支预决算,其有关条例和程式皆亲手自订,颇费一番心力。他以为这样就可事权统一,控制全国财政,如网在纲。

1910年,杨寿枏被派充崇陵[5]监修官兼盐政院参事,旋补度支部左参议。他对部务颇有整饬风规、力除积弊之志,如过去户部书吏握权甚重,往往上下其手,中饱私肥。杨总办财政清理处时,即对核算、办稿诸事均调部员办理,雇用书吏仅事缮写。他严明考核,风气为之稍变。

清政府预备立宪,关于改革官制问题,杨寿枏主张仿效日本,设地方议事会,建立立法机构。他曾代度支部提出说帖,后来内阁会议制定官制,即以此为蓝本。杨对清政府采取君主立宪的责任内阁制度极为热心,认为“历经欧美各国考察,封建专制已不能适合世界潮流,唯君主立宪犹可系维人心”[6],所以奔走甚力,向各方鼓吹呼吁。他与劳乃宣、吴士鉴等数十人组织“宪政实进会”,推陈宝琛为会长,以期促进立宪早日实现。

宣统年间,载沣为摄政王监国,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颟顸无能的亲贵各树党派,纷争甚烈。载泽历赴海外考察,于各国政体略有所知,深为“庆党”[7]所嫉。杨寿枏为载泽所识拔,故对“庆党”深感不满,常肆意抨击。武昌起义爆发,清廷官吏纷纷请辞出京,而杨仍守本职,每日到部视事,至“逊位”诏下,始移居天津。

1912年7月,袁世凯的北京政府以周学熙任财政总长,杨寿枏由杨士琦荐举任盐政处总办。时张謇上盐务改革条陈,主张废除运商引票制度,撤销定岸引界,时舆论纷争激烈。袁世凯偏向保守,而对张的建议又觉难于驳斥,乃与杨寿枏商量。杨认为张文言之成理,未宜明予驳斥,不如由财部另拟一个盐务改革计划,以清除盐场积弊为主旨,降低盐价,减轻盐税,与张案一并提交参议院讨论。结果财部所拟计划被通过,张案乃取消。

9月,杨寿枏被任命为长芦盐运使,改革盐税征实银法为一条鞭法,改两为元,商民称便。他整理盐场产业,税率未加,而税收年增二百余万元。对财部某些不正当的提款,他敢于顶回去,为部主管所不喜。但因袁世凯认为他筹饷有功,调他为粤海关监督。不数月,又改派为总统府顾问兼财政委员,专任整理旧税事宜。1914年8月改任山东省财政厅长。该省将军靳云鹏、巡按使蔡儒楷很尊重他,遇有财务问题,都和他商定而行。杨曾电财部请缓办杂税,谓“民间不苦税则之重,而苦税目之繁。请择税收丰富科目简单者踏实举办”[8]。于是在山东专办验契、田赋、公债三项,结果全省税收较前增加一千多万元,居全国第一[9]

1917年2月,段祺瑞组阁,任杨寿枏为财政部次长。时总长李经羲因病未到任,由杨代理部务。当时,许多省各自为政,税收往往不解国库。他力主量入为出,制订临时预算,提出开源节流之议,核定每月支出经费七百万元,以期收支适合。

7月1日,张勋复辟,任命杨寿枏为度支部左侍郎,旋命署理尚书。杨虽有“心怀旧君”之思,但因患病在家,未直接参与复辟丑剧。可是他在事后所写的笔记和杂文,仍认为“张勋此举磊磊落落,功虽未成,亦足为历史上有名人物”[10],不难窥见他的心事。

1919年,杨寿枏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并推为财政理事,审核全国预算。又继周学熙之后任全国棉业督办,主持订购美棉种籽,分发各省种植,改良棉种;并举办棉业传习所培养纺织人才。1922年秋,江苏省辟无锡为商埠,杨寿枏奉派为无锡商埠局督办。是年冬,内阁改组,刘恩源任财政部总长,杨复任财政部次长兼盐务署署长。1923年4月,总税务司英人安格联(Francis Arthur Aglen)上整理中国内债说帖,欲以“华府会议”议定的值百抽五所增新关税年约一千余万两,改充“金融”等六项公债基金。实则此项新关税已批准为“九六公债”基金,而安格联企图将新旧关余一手把持。杨坚执不可,与部员张竞仁著论力辟其谬。安格联联络各报指杨为破坏公债,而他始终不为所动,结果安格联之议遭到全体内阁会议的反对而未成[11]

杨寿枏对北京政府常恃借债度日、积至后来几占全国岁入的十分之四,深为忧虑。尝谓外国发行公债以补助财政之不足,而中国发行公债则以国库岁收移充抵押,这不啻以财政交给银行,自失平衡调节之权。此时他看到军阀混战时起,对北京政权感到灰心。从1923年后,他结束了政治生涯,转向实业方面谋求发展。

早在1919年,杨寿枏已被公推为天津华新纱厂经理。华新原是袁世凯执政时,拟议在北方五省官商合办纱厂建立的唯一工厂,且因营运资金无着,久未开工。杨主持华新,着力解决了三个重要问题:第一,采用“包工制”的办法,以争取时间加速投产。“包工制”促使承包者挑选熟练工人,费用精打细算。华新从招工到开车,仅花了三个多月即顺利生产,二万五千锭纺机日夜运转,产品销畅,年终盈利一百五十余万元[12]。次年,一面派员学习,一面训练艺徒,抚循工匠,而将原有包工头渐次淘汰。第二,利用金融资本解决资金问题。华新初期,商股认缴仅五十万元,加上财部拨出八十万元,资金匮乏。杨筹设大同银号,吸取社会游资以作纱厂“活本”,利用金融资本,来为产业资本争取更大利润,对扩大生产起到了活跃作用,第一年纱厂和银号即获巨利,华新同时增招商股二百万元,扩大资本。第三,组织资本集团,发挥资本协作。华新获利丰厚后,相继建成青岛、唐山、卫辉三厂,虽资本各自独立,但连成一气,相互协作,又成立兴华集团,取得互相挹注之效。

1927年,华新改组,杨寿枏乃退居“专董”。他早岁即以诗文著称,尤擅骈体文,用典贴切,词藻工丽,颇为时人所推重。公余之暇,常和僚属以吟咏唱和为乐。“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他作《秋草》诗四律以寄感,海内诗人争相传诵,和者百余家,辑成《秋草唱和集》。时人称他为“杨秋草”。

1935年后,杨寿枏寓居天津,息影林泉,常与故友结社唱酬,以诗文鸣当世。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北洋旧官僚纷纷参加日伪组织,旧日同僚颇多挽他出山。他拒不接见,不问外事。晚年辑其自撰古文、诗词、笔记和书札,印行者有《云在山房类稿》、《云在山房骈文诗词选》、《云漫录》、《云书札》等书。

1948年12月7日杨寿枏因肺炎病逝于天津。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69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