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杨度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杨度历史评价_杨度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226 评论:0

杨度,原名承瓒,字晳子,后更名度,号虎禅师、释虎。生于1875年1月15日(清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日)。湖南湘潭人。父杨宋彝,以同知衔候补江苏知县。1884年父病逝,其伯父杨瑞生照料杨度一家人生活。杨瑞生以军功起家,官至朝阳镇总兵。

杨度六岁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十三岁从学国学大师王闿运。他聪明过人,勤奋刻苦,被王闿运视为自己衣钵传人。1891年,杨度兄妹三人到河南伯父家居住。1894年9月,参加顺天乡试中举。次年参加会试落第。时值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他联合湖南数十名举人上书,请拒绝与日本议和。秋末,他返回湘潭,继续师事王闿运,直到1902年。杨度深受王闿运的影响,自负甚高,年轻气盛,自称独得王的帝王之学。

1902年5月,杨度东渡日本,就学于东京弘文书院师范科学教育,课余主编《游学译编》月刊,介绍西方政治学术。在所撰《游学译编叙》文中,力主中国“乘此迎新去旧之时而善用老大与幼稚,则一变而为地球上最少年之一国”。11月返国。1903年3月以四川总督锡良荐在北京参加经济特科考试,初试名列第一等第二名。8月,杨度因被指为康梁余党,遭拿办,不得已再入日本弘文书院,学习法律和政治。同年10月,发表了广为流传的《湖南少年歌》,放言“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人尽死”。杨度的旧学和新知水平超群,为人热情活跃,交游广泛,其寓所有“湖南会馆”和“留日学生俱乐部”之称。不久被选为中国留日学生总会馆干事长。1905年7月,孙中山曾与人访杨度,欲劝杨加入同盟会。杨表示:“革命破坏太大,立宪可事半功倍。”不愿加入同盟会,但把黄兴介绍给孙中山。后来杨度亲自到横滨拜会孙中山,两人“辩论终日”。结果杨度说:“吾主张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期在后日,勿相妨也。”[1]

1905年,为缓和国内矛盾,清政府考虑实行“预备立宪”,并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应随行参赞熊希龄之邀约,杨度于1906年夏为五大臣代撰《中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方各国之所长》和《实施宪政程序》两文。五大臣据以修改,上报朝廷交差。1907年1月,杨度创办《中国新报》,自任总编撰员,并连续发表约十四万字的《金铁主义》长文,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开国会以定国是,与保皇派所持君主立宪论异曲同工,因而受到革命派的猛烈抨击。与此同时,杨度积极从事组党之准备,2月组织政俗调查会,自任会长。7月改名宪政讲习会,后又更名为宪政公会,杨为常务委员长。

1908年3月,杨度与人组设湖南华昌炼矿公司,任董事长。4月,军机大臣张之洞、袁世凯联名保奏杨度“精通宪法,才堪大用”,得清政府任命为四品京堂及宪政编查馆提调。杨度对袁世凯知遇之恩感激不尽。同年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驱赶回乡,杨度经常奔走于北京、彰德之间,传递消息,为袁世凯出谋划策。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先任袁为湖广总督,令其带北洋军队南下镇压起义,但杨度劝袁不要应命,袁世凯乃以“足疾未愈”为由拒绝。后清廷被迫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组织“责任内阁”。11月,袁世凯任命杨度为学部副大臣,旋又让杨与汪精卫发起国事共济会,以“使君主、民主一问题,不以兵力解决,而以和平解决,要求两方之停战,发起国民会议,以民之意公决之”为宗旨。后又在袁世凯授意之下,杨度以国事共济会负责人名义上书资政院,建议南北两方停战,召集临时国民会议解决君主、民主问题。由于该会未能发挥预期作用,杨度只得在其成立二十天后又将其草草结束。随后,杨度参与南北议和。在杨度等人斡旋下,南方革命党人作出妥协,决定“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君反正来归”。

1912年1月,袁世凯授予杨度二等嘉禾勋章。此后,杨度先后担任宪政委员会委员、参政院参政、国史馆副馆长、代馆长等职务。9月,黄兴曾极力邀杨度入国民党,但杨反对国民党所推行的政党政治,要求国民党“取消政党内阁之议”,拒绝了黄兴的邀请。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采取了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步骤,为复辟帝制做准备,并不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在外交方面取得日本的支持。1915年8月,袁首先授意他的宪法顾问、美国人古德诺在上海《亚细亚报》发表《共和与君主论》,公开为复辟帝制鸣锣开道,鼓吹实行帝制。接着,袁世凯又通过内史监夏寿田转告杨度,让他公开出面组织一个推动帝制的机关。杨度得悉袁的旨意后,即由夏寿田陪同前去觐见袁世凯,向袁表示:“度主张君宪十有余年,此时如办君宪,度是最早之人。”[2]袁让他和孙毓筠等商量办理。杨度即和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严复串联,于是月14日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杨任理事长。23日,杨度起草“筹安会”宣言,堂而皇之地称是为了“筹一国之治安”,并攻击共和制不适于中国[3]。接着,杨度又撰《君宪救国论》一文,鼓吹非君主不足以立宪,非立宪不足以救国,实行君主制是国家富强之本,中国非实行帝制不可。袁世凯阅后赞赏不已,指定为帝制派的理论纲领,当即亲笔题书“旷代逸才”的横幅赏赐给他。杨的文章被印后广为散布,袁特嘱各省文武官员阅读。

杨度的文章和“筹安会”的活动,遭到全国反对帝制各界的抨击,并要求依法惩办杨度等人,谓总检察厅应当检举,肃政厅应该纠弹。杨度害怕反对帝制者袭击其私宅和“筹安会”事务所,乃请京师警察厅特派军警进行保护。杨度等秉承袁旨,加紧进行复辟活动,以“筹安会”名义策动各地组织分会,并向全国发出通电,要求各地速派代表进京“讨论”国体,组织请愿团向参政院请愿,一鼓作气想让袁世凯早日当上皇帝。但袁鉴于当时还有一些封疆大吏没有表态,不敢贸然马上登基,于9月重新安排,以尊重“民意”为幌子,决定另造一“民意”机关,放慢了帝制自为的步伐。此时,梁士诒以巨款收买各地请愿团组成“全国请愿联合会”,向参政院请愿“召开国民会议以解决国体”。在杨度协同梁士诒等指挥下,“全国请愿联合会”三次向参政院呈递请愿书。10月,参政院决定组成国民代表大会决定国体,推定参政院为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随后于12月进行所谓解决国体总投票,“一致”通过实行君主制度。杨度和孙毓筠当场提议,以总代表名义恭上推戴书,拥护袁世凯登基当皇帝。12月12日,袁世凯发布接受帝位令,杨度成为帝制“大典筹备处”的重要成员,里外奔走,于1916年1月1日拥袁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杨度没有想到,袁世凯复辟帝制会遭到全国人民极其强烈的反对。袁于内外交困之下,于3月下旬被迫取消帝制,在忧惧和恚恨之下于6月6日死去。黎元洪继任总统后,于7月14日发布惩办帝制祸首命令,杨度等八人被列为祸首,“着拿交法庭详确讯鞠,严行惩办,为后世戒”[4]。杨度逃离北京,到天津躲避,住在租界做寓公。过了“缉拿”的风头之后,杨仍想继续他的“君宪救国”主张。翌年春张勋阴谋复辟之时,他曾应邀派代表参加徐州会议,只因张勋复辟清王朝与他的主张不同,杨才没有公开参加张勋的复辟活动,而杨于张勋正式宣布复辟后的第三天发出通电,谓张勋所为“与君主立宪精神完全相反”,并表示“从此披发入山,不愿再闻世”[5]。此后,杨度一面以文史为友,一面从事禅宗南宗的佛学研究,想从佛学中找到救国救亡的道理;进而认为社会之“一切罪恶,无非我见”,必须提倡“无我主义”。

杨度经过清末立宪和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三次失败,接着又步入以“无我主义”救世的佛学境界,同时处于政治上受到冷遇、经济上没有来源、生活潦倒的环境下,促使他闭门思过,检讨自己的错误,彻底抛弃“君宪救国”论,寻找新的救国之道。1918年3月,北京政府发令赦免所有曾犯过复辟罪的人,杨度从此又逐渐投入政治活动。同年9月,他发表通电于上海,表示放弃君主立宪主张,提出解决时局的主张。

五四运动前后,杨度在与李大钊、邵飘萍、胡鄂公以及北京大学等校进步师生接触中,受到民主思潮的影响,抚今思昔,他的思想发生了新变化,曾兴奋地说:“时代不同了,君宪救国论已是废话,现在是改持革命救国论的时候了。”[6]1922年夏,受孙中山之托,他与刘成禺等商讨阻止吴佩孚率赣军援助陈炯明的计划,亲赴保定游说曹锟,完成了这项紧急任务。孙中山后来称赞:“杨度可人,能履政治家诺言。”[7]1923年春,孙中山着手改组国民党,杨度到上海会晤孙中山,要求加入国民党。孙中山特电党内干部,说明杨度“此番倾心来归,志坚金石,幸勿以往事见疑”。后此事未果,杨度表示:“我不加入国民党,是照样可以为国民党工作的。”[8]不久,杨度受孙中山委托北上进京,接洽和平统一事宜。1924年10月,杨在为同县沈润身《系统进化哲学》一书作序中,主张以革命手段,扫除“食不平等”、“贫富之不平等”、“贵贱之不平等”的社会制度。1925年8月,杨度应奉姜登选之邀到徐州,任姜幕参赞。他还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大同盟,并参与该同盟举行的几次反帝示威活动。1926年,杨积极参与营救《京报》社长邵飘萍和《社会日报》社长林白水的活动。

1927年4月4日,杨度意外获知张作霖控制的北京政府,将有搜捕苏联驻京兵营内共产党人之举动,立即告知国民党北京特别支部书记胡鄂公,并请转告李大钊等火速走避。但李大钊对此消息表示怀疑,以致延误了时机。李大钊被捕后,杨度立即与他人分途营救,并派儿子到狱中探视,秘传消息。其间,杨度将自己在京寓所作价变卖,将全部银钱充作营救之用;后为周济遇难者家属,又八方张罗,所蓄为之一空。

1929年2月,杨度南下上海,寄居原北京政府众议院议员陆仲鹏家,以卖字画为生,后经陆介绍结识上海社会名流杜月笙。杨得陆、杜资助客住镇江,撰写《中国通史》,历时半年,嗣后返回上海。在此期间,经中共中央直属文化工作委员会第一书记潘汉年介绍,由周恩来批准,杨度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由潘汉年、夏衍等与他单线联系。为掩护工作,经组织同意,杨度给杜月笙当名誉顾问。他乘机收集不少情报,“曾不止一次地把亲笔写的国民党内部情况,装在用火漆封印的大信封内”,交给夏衍[9],甚至还劝杜月笙不要为国民党卖命。11月27日,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第二期出版,报头“红旗”二字,即为他题写。

1930年,杨度先后参加中国革命共济会、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翌年6月,杜月笙之宗祠落成,举行典礼,杨度为文书处主任。9月17日,杨度因长期腹泻不止逝世于上海。临终前数日,杨度曾自撰挽联:“帝道真如,如今皆成过去事;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68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