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颜福庆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颜福庆历史评价_颜福庆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150 评论:0

颜福庆,字克卿,1882年7月18日(清光绪八年六月初四)出生于上海一个基督教传教士家庭。父颜如松是牧师,在颜福庆八岁时去世。兄弟姐妹五人靠寡母任教堂女布道和江湾小学教员薪给抚养成人。颜福庆幼年寄居伯父颜永京家中,和堂兄弟同窗求学,受堂兄颜惠庆的民主主义思想影响尤深。颜永京曾任上海圣约翰学院校长,颜福庆于十二岁(1894年)时入圣约翰中学读书,1898年入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学医,1903年毕业。

1904年,颜福庆报名到南非约翰内斯堡多本金矿当华工医生,专为矿工治病,服务成绩卓著,1906年矿工集资授予金质奖章一枚。在南非的医疗实践中,他深感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之不足,遂以自己的积蓄和岳父曹吉福的资助,于1906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进修,1909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随后赴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进修。

在耶鲁大学进修期间,颜福庆参加了“雅礼会”。这是一个以帮助中国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为宗旨的耶鲁大学毕业生的组织。当时参加该会的还有孔祥熙、马寅初等人。该会在长沙办有雅礼医院,因院务全由美方把持,不受当地人民的欢迎,急需中国医生参与其事。颜福庆于1910年回国,在雅礼医院任外科医生。经过他的一番努力,雅礼医院同当地士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与地方的关系也因之有所改善。

1913年,湖南都督谭延闿批准在长沙创办医校。同年,湖南育群学会出面与雅礼会订约合办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并将雅礼医院和护士学校附属之。由育群学会和雅礼会各举董事十人监理一切,颜福庆被举为首任校长。湘雅医校初设预科,1916年开办本科,1926年改名为湘雅医学院,颜仍任院长。

颜福庆目睹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多为教会医院外籍医生把持的现状,遂发起组织我国医务工作者自己的学会。1915年趁“中国博医会”(外籍医师所操纵的医学团体)在上海举行年会之际,颜福庆团结上海医务界的一些前辈,创立了“中华医学会”,并被推选为首任会长。该会办有《中华医学杂志》。

1926年底,大革命的浪潮席卷湖南,医院工人和护士罢工要求改良待遇;学生罢课要求辞退不合格的美籍教师,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这些要求均未得到圆满的答复,院中美方人员声言要关闭医院,拒绝接受中国病人,停发工人薪饷和津贴,并准备运走院中重要设备。医院工人坚持罢工两月余,学生亦坚持罢课。湘雅医学院遂告停办。

1927年,颜福庆受聘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长。协和系由美国人员把持,颜福庆决心办一所中国人自己的医学院。此时南京国民政府所属第四中山大学拟设八个学院,颜出任“中大”医学院院长,院址设于上海,由乐文照、高镜朗等人负责具体筹办事宜。1928年6月,颜福庆辞去协和医学院的职务,抵沪就职。不久,该院改名为中央大学医学院,由南京政府拨发经费。该院于1932年脱离中央大学而独立,称国立上海医学院。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吴淞为日军侵占,上海医学院迁至市区红十字医院附近。红十字医院条件陈陋,颜福庆经过五年的努力,获捐款一百万元和洛克菲勒基金会捐赠地产,在枫林桥购地建造附属中山医院和医学院校舍。之后,又接受犹太富商、官僚、士绅的捐助而增建第二实习医院、护校、药专和病房等设施。至此,上海医学院初具规模。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颜福庆任上海市救护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伤兵救护工作,组织救护队赴华北前线服务;组织上海医学院全体师生参加救护上海抗日伤员的工作。新落成的中山医院成为伤兵收容总站,从这里将伤兵分送市内三十余所伤兵医院。中山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在该院沦入敌手前半小时,把最后一批伤员三百余人转移到租界才离开,医院被日本侵略军占作陆军总医院。上海医学院再度迁至红十字医院,之后,部分人员迁往重庆办学。颜福庆亦随国民政府人员撤退到武汉。1938年2月,颜出任国民政府卫生署署长,不久随署撤退到重庆。1940年,他因患胃溃疡辞职赴美治疗,同年病愈抵香港,1941年4月,由香港到达已成“孤岛”的上海,任上海医学院教授,从事公共卫生教学工作,直到上海光复。1946年他访问欧美诸国,看望和勉励上海医学院的出国进修人员。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上海医学院为华东军政委员会接管,颜福庆任该院临时管理委员会委员。1951年后一直担任上海医学院(后改名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1950年,颜福庆任上海市医务工作者抗美援朝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组织三批志愿医疗手术队和防疫检验队奔赴前线,从事医疗救护和反细菌战工作,并亲随代表团赴东北慰问志愿军伤病员。颜福庆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1957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三十周年校庆时,卫生部给予嘉奖。

颜福庆毕生从事医学教育,坚持严谨的学风,严格执行学生录取标准和考核制度,提倡“公医制”,要求医学院教师不兼私人开业,专心从事教学、科研;注重教师的培养和淘汰制,规定教师定期于国内外进修,提高师资水平。我国早期的医学专家,如张孝骞、汤飞凡、应元岳、高镜朗以及美籍病毒学家李振翩等人都是他的学生。1935年后,他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发表《中国医学院校和医院的经济财政管理》和《中国医学教育的现在和过去》等论文,对医学教育多所论述。

颜福庆长期热心于公共卫生事业。早年他曾赴拉丁美洲参加钩虫病防治。1911年,东北三省鼠疫流行,颜在京汉铁路沿线开展防治工作。1914年,他赴美进修,获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学位证书。1916年他到江西萍乡煤矿从事流行病学调查并参加防治工作,分别获得奖牌、奖状等嘉奖。1918年至1920年,他在《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版发表有关钩虫病流行及其防治工作的论文;1927年前后,又在《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版上分别发表有关我国中央卫生机构的建设意见。在上海医学院建校之初,他倡导开设了公共卫生课程,创办了“吴淞卫生所”,作为公共卫生教学实验区,打下乡村卫生工作的基础。抗战时期,他在国民政府卫生署署长任内,在各地设立公路卫生站七十二处,以应战时大量军民转移之医药卫生需要,并设想战后将这些战时卫生站改为卫生院,以贯彻其加强公共卫生事业的主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颜福庆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他参加九三学社,任该社中央委员兼上海分社副主任委员,并任中华医学会名誉副会长和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委员等职。

1970年11月27日,颜福庆在上海因病逝世。

参考文献

  • 《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国高等学校简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 朱裕庭、戎恭炎:《颜福庆和上海医学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9辑(解放前上海的学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 戴天右:《颜福庆》,黄家驷主编《中国现代医学家传》第1卷,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年版。
  •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有关文章。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67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