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薛觉先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薛觉先历史评价_薛觉先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151 评论:0

薛觉先,原名作梅,别号平海,后改为平恺。觉先是他投身舞台后的艺名。广东顺德龙江人。1903年4月6日(清光绪二十九年三月初九)出生于香港。父亲薛恩甫是个秀才,早年曾充幕僚,后退居香港设堂讲学。

薛觉先的母亲喜爱粤剧,他从小经常跟母亲看戏,看后就咿哑学唱。还常常偷偷出门,站在戏院门边或爬上戏院窗口看戏。戏院的人逐渐熟识了这个“小戏迷”,遂不收门票放他进去。他对粤剧的兴趣,也就与日俱增。他十岁左右的时候,香港青年会的“青年话剧团”吸收他参加话剧演出,担任主要童角,是他最初尝试舞台生活。

薛觉先自幼随父读书,很勤奋。稍长入香港圣保罗英文书院学习。不久,父亲去世,家计无着落,只得退学谋生。初随人沿街卖药,后又受雇于九龙英商经营的绍昌皮厂,寄人篱下,备受折磨。

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时,薛觉先十六岁,受到爱国热潮的影响,用“佛岸少年”的笔名向香港报刊投稿,宣传反日救国。他参加了广州、香港的反帝爱国游行示威,散发传单,发表讲演,遭到了香港英国当局拘捕,数日后获释。这时,他认识到爱国教育的重要,更感到失学的痛苦,就和几个青年朋友在香港开设了一所“平民进化学校”,以帮助失学青年,自任教师,讲授国语。

1921年,薛觉先十八岁的时候,通过姐夫新少华(粤剧演员)的关系,进入香港“环球乐”粤剧团学艺,很有收获。后跟随著名演员朱次伯上台跑龙套。当年,“环球乐”每次演出之前,照例必先演一出“文明新戏”。自此,演新戏的任务,多半落到薛的身上,而且多是由他自编自演的。于是,薛觉先的名字很快为观众所熟悉了。后来,朱次伯在广州被刺身死,“环球乐”解体,薛被香港“人寿年”剧团聘为丑生,并被该团名演员千里驹收为徒弟。薛在唱腔、动作上模仿朱次伯,惟妙惟肖,使人看了不禁有朱次伯再生之感。不久,香港“梨园乐”剧团班主靓少华以重金聘他为正印丑生。他在该剧团日演丑生,夜演小生,大得观众好评。一时,誉满粤东和港澳。

那时,一个成名的艺人,往往受到黑社会分子的敲诈勒索,敲诈不遂,会遭到绑架、暗杀。朱次伯就是这样被暗害的。1925年,薛的安全也受到威胁。为安全计,他避往上海,化名章非。不久,组织了一家“非非影片公司”,自任经理兼导演,与粤籍女演员唐雪卿合作,分任男女主角,拍成无声片《浪蝶》。薛在沪除从事银幕生活外,用很多时间观摩地方剧种,感到京剧的表演确乎精湛细腻,大有可学习的地方。他以票友的身份结识了许多京剧名艺人,吸收了不少京剧的表演艺术,对京剧的锣鼓、武工以及身段等,也有了深刻的领会,开始认识到粤剧有不少地方必须大加改革。曾说:“今日的戏剧艺术,应该跟着时代同行并进,那才不至落伍而至泯灭。”[1]

1927年,薛觉先回到广州、香港,重新登台。适值广州“大罗天”剧团改组,他被原班主敦请加入,将“大罗天”改名“觉先声”剧团,由他出任班主,从此,不再受雇于人了。这为他日后革新粤剧提供了方便。

薛主持“觉先声”剧团后,做大胆革新的尝试。首先破除了干扰演出的各种剧场恶习,如场内小贩叫卖,台上“饮场”、更换坐垫等。各种进出台上的闲杂人员,概予禁止。随后,在灯光布景、化装、服装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在演唱方面,他试增加了些江浙剧的曲调,也吸取了一些京剧的唱腔,特别运用了京剧武场的技艺,开创了粤剧“北派”的场风。此外,在乐器上,他采用了小提琴和一些中低音乐器伴奏,吸收了京剧的锣鼓,使粤剧在音响方面起了显著的变化。

薛觉先的这些大胆改革和创新,使粤剧出现了前所未见的面貌。于是粤剧界竞相仿效,一些年轻演员更是亦步亦趋,以学“薛派”、“薛腔”为荣。但这些改革也难免有些生搬硬套,损伤了粤剧优美传统的地方。后来薛觉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既融合了京剧的长处,又保持了粤剧的固有风格,从而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薛觉先主持“觉先声”剧团时,是他的全盛时期,经常一身而扮各种角色,所谓声、色、艺皆有独到之处,因而被称为“粤剧伶王”,享有“万能”的声誉。当时英国伦敦“国际哲学科学艺术学会”曾聘他为会员。

薛觉先在带徒传艺上,善于启发、诱导,肯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全部传授给徒弟,毫无保留,同时要求徒弟有所发展。由于他重视奖掖后进,经他手培养出不少的粤剧名演员,成为“薛腔”、“薛派”的发扬人和继承者。他还废除了旧剧界的所谓“师约制”。这种制度实际上是徒弟向师傅递交“卖身契”,终身受束缚和剥削。由于废除了这种制度,跟薛学艺的人,都心情舒畅,对他十分爱戴。

1934年,薛觉先带着全家迁居上海,重度银幕生活。他组织了一家“南方影片公司”,与“天一影片公司”合作,拍了一部粤语有声影片《白金龙》。这部影片是滑向庸俗和迎合低级趣味的东西,作为一个旧中国的“伶人”,他还不可能摆脱那个时代戏剧商业化的局限。

薛觉先在上海时,各种筹款“义演”很多,他对各方要求从不推辞。有一次,有个租界捕房华籍侦探借辞强令他“义演”筹款,实为向他敲诈,他未及时承诺,竟被那些分子撒石灰伤了眼睛,就医八个多月,双目才逐渐复明。

1936年初,薛觉先离沪回港。当时,广州、香港、澳门一带的粤剧团已出现男女合班。薛也组成男女合班,重登舞台。不久,新加坡邵氏兄弟公司邀他到新加坡演出,他组织了一个旅行剧团,于8月到新加坡演出,随后在南洋一带巡回演出三个多月,场场满座,十分轰动。年底回港,除继续演出外,还与人合资经营“南粤影片公司”,自任经理兼编导。由于缺乏电影演员,他曾设立“演员训练所”,培养电影人才。影片公司筹备就绪后,拟将《西厢记》拍成电影,正从事配景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因而搁置下来。

抗战开始后,薛觉先在港选演爱国戏剧多种,宣传抗日。他在《咬碎寒关月》一剧中,自撰一首爱国歌,词曰:“歼彼凶仇,歼彼凶仇,纵苦辛与艰险,勿更忍受;要坚心来图强,共同努力来争斗;人人同心,快快救。国衰弱,本可羞,民赖国佑,国赖民厚,勿再束手,快来为国分忧,誓死奋斗,灭了日寇,快哉!我国锦绣河山,永保毓秀!”[2]他还在港多次举行义演,将筹得之款汇回国内,支援抗日。

1941年冬,日军侵占香港,薛未及走避,1942年春节时,被威逼演出一个多月,而内心殊苦。5月初,薛佯称到澳门、广州湾(今湛江市)巡回演出,逃离香港。抵广州湾后,立即登报声明:因受日寇压迫,曾滞留香港,现脱离虎口,回归祖国大陆。日本侵略军见报大怒,派便衣宪兵十余人潜入广州湾,将薛绑架,企图押解回港,幸赖有爱国船员帮助,化装成渔民转入内地。随即带领“觉先声”剧团赴广西玉林、梧州、贵县、桂林、柳州等地演出,所余除伙食开支外,全部捐献,支援抗战。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薛率“觉先声”剧团回到香港,由于操劳过度,健康大不如前,不得不处于半休息状态。

解放以后,1954年春,薛觉先由港回穗,离港时对友人说:“我要将三十多年所学的带回去,献给国家和人民。”[3]

薛回到广州后,深得政府和人民的信任,曾任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广州市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分会副主席、广州粤剧工作团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随着觉悟的提高,他对自己走过的艺术道路有了新的认识。虽已年老体衰,仍深入农村,为工农兵群众演出,表现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1956年10月31日,薛觉先在广州一次演出中患脑溢血,不幸逝世。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66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