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徐谦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徐谦历史评价_徐谦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143 评论:0

徐谦,字季龙,教名乔治,晚年自署黄山樵客。安徽歙县人。1871年6月15日(清同治十年四月二十八日)生。他的家庭是当地的望族,所谓世代书香之家。他四岁丧父,在母亲抚育下成人,从小刻苦习读经史,兼涉西学。1902年乡试中举,1904年中进士,入译学馆攻读。1905年译学馆并入京师大学堂,他在仕学馆学法律、政治。1907年任翰林院编修,旋任法部参事,主持制定法律,曾拟订司法制度改革条例。1908年任京师审判厅长,一年中处理积案千余件,深得好评,升任京师高等检察长。1910年,他和奉天高等审判厅长许世英代表中国去华盛顿出席改良监狱的第八届国际会议,赴美途中曾到莫斯科、柏林、罗马、巴黎、伦敦考察各国司法制度。

1911年,徐谦回国时,武昌起义已爆发,他辞去京师高等检察长职。同年底他和许世英等发起组织国民共进会,以该会名义发表《共和联邦折中制商榷书》,主张在中国成立“联邦共和国”,立法、司法集中于中央,行政分权于地方。1912年3月,徐谦出任唐绍仪内阁的司法部次长。6月,由于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中关于总统颁布命令须经内阁副署的规定,唐绍仪愤然去职,徐亦与其他同盟会阁员一起辞职。8月,国民共进会与同盟会及其他几个小团体联合组成国民党,徐谦被举为党本部参议。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刺杀,徐谦于4月27日在《民权报》上发表《布告国民》一文,号召武装反袁。“二次革命”失败后,他意态消沉,回上海当律师。1916年6月袁世凯死去,9月,徐谦到北京任段祺瑞内阁司法部次长,并于此时在基督教圣公会受洗入教。他说自己入教是为了救国,后来曾发起建立全国基督教救国会。

1917年7月,孙中山以维护《临时约法》为号召,南下广州,徐谦偕同前往,为大元帅府秘书长。1918年4月,孙中山为旧桂系军阀排挤,离粤赴沪,委派徐谦为代表,参加军政府政务会议,被桂系控制的军政府任命为司法部长。1919年1月,孙中山派徐谦和陈友仁以南方代表顾问身份出席巴黎和会。他们反对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不同意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徐谦回国后,因对把持军政府的岑春煊不满而未回广州,去天津任天主教创办的《益世报》主编。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前夕,北洋政府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兼湘西镇守使冯玉祥率部队由湖南常德进驻汉口,反对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呼吁南北“早息内争”。孙中山命徐谦和钮永键去汉口和冯玉祥会晤,争取冯一致行动。据冯说,此次会见使他很赞成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嗣后,徐谦成为孙、冯之间的联络人,常常往来于冯玉祥军中。

1921年4月,广州国会开非常会议,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徐谦任大理院院长。1922年8月,由于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离广州赴上海,徐谦也随往。1923年2月,陈炯明兵败下台,孙中山再回广州组织大元帅大本营,命徐谦、胡汉民、汪精卫等为驻沪代表,参加南北和议。议和失败后,徐谦回广州,任岭南大学文学系主任。这一年,徐多次奉孙中山之命,与冯玉祥洽商联络反直。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徐谦表示积极赞成。同年10月,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回师北京,发动政变,囚禁贿选总统曹锟,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讨国是。徐谦曾以个人名义发表通电,赞扬冯“见义勇为”,主张解散非法国会,召集和平会议,从各省农工商学团体及全国孚众望而有功于民国的人士中遴选委员,并认为“前清废帝乃系民国乱犯,应治以国法”[1]。10月26日,冯玉祥邀请徐谦到北京,参加国事会议。旋被任为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校长[2]及中俄庚款委员会主席。当时,李大钊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并主持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的工作,徐谦在李大钊领导下,积极参加1925年的国民会议运动及“五卅”反帝运动。他还帮助冯玉祥在北京创办今是学校,收容因参加五卅运动而被开除的大中学生,并从中选拔学生到冯玉祥的部队中去建立国民军政治部。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徐谦被选为政府委员,兼管司法行政。他去广州前,参加7月18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的国民大会,反对英、日等帝国主义屠杀我国人民,被大会推举为执行主席之一。

1926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徐谦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不久,又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主任。在京津一带的反日示威运动大会上,他多次发表演说,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出兵援助张作霖进攻国民军的行为。同年3月18日,他主持北京各界在天安门召开的国民大会,反对日舰进攻大沽口,驳斥八国最后通牒。段祺瑞下令镇压请愿群众,发生“三一八”流血惨案,并下令通缉李大钊、徐谦等人,诬说他们“假借共产学说,啸聚群众,屡肇事端”[3]。这时,冯玉祥因遭奉直联合反对而下野,启程去苏联考察。徐谦接受苏联顾问鲍罗廷(Mikhail Markovich Borodin)的建议,为了争取冯玉祥,与其同行,途中一再劝说冯玉祥加入国民党。冯受徐谦及其他各方面影响,于4月底由徐介绍加入国民党。8月,徐回广州,当时北伐已开始,他正式担任国民政府司法行政委员会主席职。10月,国民党中央在广州召开中央执监委员和各省区党部代表联席会议,讨论国民政府政纲及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事宜,徐谦为会议主席团五成员之一。

11月8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迁都武汉。鲍罗廷、徐谦及一部分国民政府委员先去武汉,筹备迁都事宜。然而,北伐军占领南昌后,蒋介石在那里安下北伐军总司令部,与当时的革命中心武汉相对抗。蒋为了独揽党政军大权,执意迁都南昌,于是发生了迁都问题的争执。12月13日,武汉组成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作为临时党政最高权力机构,徐谦被推为临时联席会议主席,同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一起,开展了反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的斗争。1927年1月3日,英国水兵在汉口登陆,我国群众起而抗击,声势极大。徐谦前往发表演说,支持我国人民争取收回租界的正义要求。3月10日,国民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二届三次全体会议,由于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的努力,会议通过了有利于制止蒋介石独裁的决议,徐谦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委、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国民政府常委。4月2日,蒋介石指使吴稚晖、张静江等在上海举行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紧急会议,通过《清查共产党呈文》,徐谦被列入看管监视的名单之中。

4月19日,武汉政府出师河南,继续北伐,6月1日与冯玉祥的国民军会师郑州。6月10日至13日,徐谦和汪精卫、孙科、顾孟馀等武汉政府领导人到郑州和冯玉祥会谈,决定将河南全省及陕、甘两省让作冯军防地,任冯为河南省政府主席,并组织开封政治分会,由冯玉祥任主席,而徐谦为委员,负责党务。

徐谦对工农运动的看法,早在武汉政府初建时期就同共产党人及其他国民党左派发生过分歧。他反对分配土地和惩治反革命,指责农民运动过火,并开始对共产党和鲍罗廷产生不满。郑州会议期间,他又对冯玉祥指陈共产党“残暴”,鲍罗廷“专横”,武汉“秩序混乱”等等,建议冯出面要求驱逐鲍罗廷。这对冯起了一定的作用,使他终于通电武汉国民政府立促鲍罗廷回国。郑州会议后,徐谦以筹备开封政治分会及河南省立大学而不再回武汉了。7月初,武汉街头曾出现“徐谦右倾”等标语。7月以后,冯玉祥在其军中及他所控制的地区逐步进行“清党”,《清党章程》是由徐谦亲手制订的。7月15日,武汉汪精卫集团公开“清党”反共,宁汉趋向合流。在南京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联席会议召开的临时会议上,徐谦竟意外地被认为有“附共嫌疑”。一时报刊均对他进行指责和评论。他由河南鸡公山跑到上海,11月17日,公开声明退出政治活动。不久他迁往香港,定居九龙。

1933年11月,李济深、陈铭枢等发动组织福建人民政府,主张反蒋抗日,徐谦参加了在香港召开的筹备会议,并赴闽参加了在福州召开的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当选为委员。福建人民政府成立后,被任为最高法院院长。次年1月,福建人民政府失败,他又去香港。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徐谦从香港到南京,后到武汉、重庆,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但这是一个闲职。1939年10月,他去香港治病,于1940年9月26日在港病逝。

徐谦的著作有《民约总论》、《刑法丛编》、《劳资合一》、《诗词学》、《笔法荟谈》、《徐季龙先生遗诗》等。

参考文献

  • 《共和联邦折中制商榷书》,收入戴季陶《中华民国与联邦组织》1917年第3版。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冯玉祥日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 《徐季龙先生哀荣录》。
  • 蒋永敬:《鲍罗廷与武汉政权》,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63年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63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