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谢无量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谢无量历史评价_谢无量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140 评论:0

谢无量,原名蒙,号希范,字无量。1884年6月28日 (清光绪十年闰五月初六)出生于四川乐至县。他的父亲谢维喈系拔贡出身,先后在安徽当涂、桐城、芜湖等县任知县。谢无量四岁时随父母去安徽,由父亲教他读唐诗,日课五绝一首;也读经书,学作八股文。十二岁时,他已经阅读了许多中国古籍,特别爱好史书,喜论古今兴亡成败史事。1896年,具有维新思想的汤寿潜携马一浮到安徽,谢拜汤为师,与马结为朋友。汤熟习时务,研究经世之学,对谢启发甚多。

少年谢无量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读书之外,还想到外地游历,开阔眼界。1900年6月,他第一次出游,取道上海转北京。不久,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入侵。谢目睹慈禧、光绪出奔时沿途骚扰情况,后来回忆说:“此次以数月之时间,所历途程数千里,经过黄河、太行之险,游踪所至,饱看北方民生疾苦,及满清封建统治种种对我民族摧残之事实,第一次启发我革命意识,是为我少年时代的一件大事。”[1]

1901年,谢无量绝意科举,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特班学习。课余,与马一浮等创翻译会社,编辑出版《翻译世界》杂志,内容多系世界名著,也有社会主义书籍,月出一册,共出了六册。这时期,他颇受新潮流影响,结识章太炎、邹容、章士钊诸人,为《苏报》撰稿,参加“爱国学社”举办的讲演会。1903年6月“苏报案”发生后,谢离开上海去日本学习。不久,马一浮从美国到日本,送谢《资本论》第一册,这是谢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开端。1904年3月,谢从日本回国,欲觅山水秀丽之地读书,先后寓居镇江焦山、杭州西湖,也在当地学校任教。1906年7月,谢重游北京,担任《京报》主笔,每天撰写社论一篇,评论时事。

1909年,谢无量被聘为四川存古学堂监督(即校长),兼授词章一科,潜心研究文学。时年二十五岁,在教师中最为年轻,与尊经书院的年长者廖季平、吴伯朅等人结为忘年之交,深相契合,人称他为“小谢”。

1909年10月,四川成立谘议局,谢无量常和蒲殿俊、张澜等一起参加立宪运动。他曾受托撰《国会请愿书》,指出:“天下情势危急未有如今日之亟者,内则有盗贼水旱之警,外则有强邻逼处之忧。”“当局宜博咨天下之贤士,群策群力,急起直追,以救危亡于万一。……亟盼速定大计而开国会以顺人心。宗社安危,在此一举。”[2]1911年5月,清政府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并同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签订“湖北、湖南两省境内粤汉铁路、湖北省境内川汉铁路合同”,向帝国主义拍卖铁路主权,激起全国特别是湘、鄂、粤、川人民的愤慨,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6月,川汉铁路股东代表在成都开会,成立保路同志会。8月下旬,成都开始罢市、罢课、抗捐、抗粮。谢无量和蒲殿俊、杨沧白、张澜等人加强联系,参加保路运动。

1912年夏,谢无量离川赴上海,为中华书局编书,陆续出版《中国大文学史》、《中国哲学史》等。1917年经杨庶堪、熊克武介绍,谢无量在上海谒见孙中山,谈论颇为融洽。五四运动爆发后,谢无量对新文化运动持支持态度,经常在《新青年》发表诗作,并开始用白话文为商务印书馆编写国学小册子数种,其中《平民文学之两大文豪》(收入《万有文库》时改名《马致远与罗贯中》)一书颇为鲁迅所称道;连同《楚词新论》、《古代政治思想》三种为孙中山所赞赏。

1923年2月,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筹议北伐及改组国民党。谢无量适于此时游粤,先受聘在广东大学教书,不久受孙中山委任为大本营参议。同年秋,谢奉孙中山派遣,与孙科、陈剑如到沈阳见张作霖,商量联合讨伐曹锟、吴佩孚问题,达成讨直协议。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5月谢任大元帅府特务秘书(即机要秘书)。11月,随孙中山北上。

1926年7月,谢无量转入南京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前身)任教,兼历史系主任,讲授“历史研究法”,“以唯物史观为主,痛驳梁启超之历史研究法,是为唯物史观在中国的第一讲座”[3]。1927年9月谢转入上海中国公学任教。1930年,谢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谢无量在上海办《国难月刊》,主张改组政府,彻底抗日。1932年“一二八”事变的第二天,谢即把《国难月刊》改为《国难晚刊》,每天著文痛诋蒋介石、汪精卫的不抵抗主义。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华北发动新的侵略,蒋、汪退让,民情益愤。在抗日救亡声中,谢无量写成建设四川的《意见书》。他认为中国有两个致命弱点:(一)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都集中在沿海一带,一旦发生战争,敌人在短期内即可从海空轰毁,置我于死地;(二)中国没有大陆上的交通干线,国际交通全靠上海、天津等几个重要商埠,对外作战期间,易为敌人封锁,使中国坐困以毙。他说,要排除这两个弱点,中国必须在内地建设工业基础,同时开辟贯通大陆的铁路干线;在此基础上,再以四川为中心建设西陲(包括川、滇、黔、康、藏、青、新七省)。西陲的建设,应从建设大规模的工农业着手,农业包括粮食及工业原料的生产,工业包括轻重工业、化学工业及军事工业等。如此,西陲进可以成为建设整个中国的基础,退可以作为复兴中国的根据地,这是一条民族生命线。《意见书》中还提到开辟新的大陆国际交通干线和新的经济中心——大成都市的建设问题,以及如何宣传教育、集中民间财力、设立银行网、推行信用制度、吸收康、藏、新、青的金货投入建设等问题。谢无量关于建立强大后方的见解是卓越的,但是当时四川的军阀正忙于内讧,没有采纳这些意见。

1936年1月,沈钧儒等在上海组成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谢无量参加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谢去香港,原打算游历南洋,未能成行,在香港卖字为生。不久辗转取道广西,经衡阳回四川。1940年,谢无量到成都,任四川大学城内部中文系主任,仍以卖字补贴生活。常与在乐山办复性书院的马一浮以诗歌相唱和。

1947年,谢无量当选为国大代表,在南京开会后,住在上海以卖字维持生活。1949年2月回到重庆,应熊克武之邀担任中国公学文学院院长,暑假后回到成都,静候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谢无量先任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四川文史馆研究员,1960年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63年12月10日, 谢无量因病在北京逝世。

谢无量一生著作甚多,主要有:《中国大文学史》、《中国哲学史》、《佛学大纲》、《伦理学精义》、《老子哲学》、《诗学指南》、《诗经研究》、《楚词新论》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62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