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吴虞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吴虞历史评价_吴虞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607 评论:0

吴虞,原名姬传、永宽,字又陵、幼陵,号爱智,笔名吴吾等。四川新繁人。1872年12月19日(清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地主家庭。父吴仕珍,副榜贡生,教书为业。吴虞少时虽家境清寒,但求学心切,博览强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十五六岁时工骈文及诗。1891年入成都尊经书院,从经学家、诗人吴之英学习诗文。稍长从廖平游学,颇窥朴学门径。

19世纪末,吴虞受到西方文化科学知识和当时《蜀学报》鼓吹民权运动的影响,转向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学说,被人称为“成都言新学之最先者”。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守旧派指责吴虞“澹于命世,不事科举”,不承认“西学”是“异端”[1]。1902年吴虞与王祚堂等人在成都创办“溥利公书局”、“开智阅报社”,传播新思想,后又与王祚堂、周克群等人议设“游学公社”,以便讲习日语做留学日本的准备。他还创议筹公费遣人留学,得到支持,四川遂派遣师范生三百余人东渡日本。1905年,他与伍伯谷等人倡设法学研究会于成都,以求普及法政知识,为地方自治及建立政党做预备。影响所及,以后四川各法学研究会接踵而起。

1905年秋,吴虞留学日本,入法政大学速成科四班。他钻研了欧美各国宪法、民法和刑法,熟读卢梭、孟德斯鸠、斯宾塞、远藤隆吉、久保天随诸家的著作。他把西方近代政法学说同孔子的儒家学说作比较,发现中国儒学与西学的差距极大,从而产生了反孔“非儒”思想,认为中国要前进,必须反对儒学,学习西方,冲破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系列旧观念。他主张推进宗教、家庭改革,但未赞同政治改革运动。他在日本积极参加四川留日学生的爱国活动,与邓镕等人共同研究,反复商酌,于1906年提出了“改良川汉铁路公司议”,力主川汉铁路“商办”。

吴虞于1907年从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毕业回国,先后在成都县中学、嘉定府中学、通省法政学堂官班任教习,并一度任《醒群报》主笔,鼓吹新学说,在报上发表反孔“非儒”的文章。在撰编《宋元学案粹语例言》中,他引用了被视为异端的明朝李贽的话,清政府学部令学政赵启霖查禁,并要开除吴虞的教职,后经人调解才免予开除。吴虞不断发表文章,发出要求言论思想自由的呼声。他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和孔孟儒学,在四川参与支持立宪派活动,希望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他出资参加筹办立宪派的《蜀报》,并任该报的撰稿人。他还希望《蜀报》同德同力,扩其群策,览列强之诡画,弘爱国之大愿,上以慰先圣之玄灵,下以谋全蜀之幸福。

1910年,吴虞对其父纳妾李氏,不惜破产以供奢用,以致使其母忧郁而死的行为极为不满;母死后父迎李氏入家,命吴虞夫妇事以嫡母礼,吴虞更为不满,与父发生冲突,后来被他的父亲告到官府,一时轰动成都,被视为“家庭革命”。嗣经官方审断,他的父亲虽输了礼,但吴虞却遭到社会上欲以孔孟之道维持礼教的人们的责备,认为这是“非理非法”的“忤逆”行为。吴虞不畏舆论之攻诘,更积极地反对孔教和家族制度,批判封建礼教。

辛亥革命前夕,吴虞在《醒群报》撰文《反对儒教及家族制度》,介绍李贽的思想,反对儒学,署理四川总督王人文竟然下令逮捕他。吴虞逃离成都,王人文又以“非圣无法,非孝无亲,淆乱国宪”罪“移文各省逮捕”。吴虞躲到乡下,住在舅父刘黎然家。刘是哥老会首领,在当地很有势力,使他得以免为官府的阶下囚。

正当吴虞被通缉、处境艰难之时,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吴虞对清政府的卖国行径表示了极大的愤怒,对罢市、罢课表示支持和同情。辛亥革命在四川获胜后,军政府成立,吴虞返回成都,先后担任《西成报》总编辑、《公论日报》主笔、川西道署顾问、代理内务科长、四川《政治公报》主编等职。与此同时,还参与筹建共和党成都支部的工作。

民国初年,由于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攫取了统治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半途而废,又重新掀起尊孔崇孔的思潮。1914年7月,吴虞在成都《醒群报》上发表反孔文章,袁世凯即下令内务部查封《醒群报》。此后,成都各报都不敢刊登他的文章,他受到许多“名人雅士”的歧视。吴虞原本十分敬佩严复、章太炎、康有为等人,但在他们后来扯起尊孔旗帜时,吴虞即毫不留情地给予猛烈抨击。他认为,尊孔之人,其行为多不足道。他对连绵不断的四川军阀混战给百姓带来的痛苦,认为是法律遭到践踏,“人权”、“自由”得不到保障。在《书某氏社会恶劣状况论后》一文中指出:“社会状况之恶劣,岂偶然哉,岂偶然哉!”在《情势法》一文中指出,袁世凯复辟帝制,是法制不健全所造成的,提出要健全法制、“庶民贼独夫有所惩惧”[2],以防止袁世凯称帝丑剧重演。

吴虞对尊孔复古思潮进行了勇敢的抨击。当时,成都的报刊都不敢刊登他的文章,他于1916年冬写信给上海办《新青年》杂志的陈独秀。在陈的帮助下,他将《辛亥杂诗》九十六首交《甲寅》杂志发表。成都教育界的守旧派攻击他是“名教罪人”,他写了《明李卓吾别传》,在《进步》杂志上刊载,热情地讴歌了这位明朝的“名教罪人”,与守旧派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他在《新青年》杂志上读到易白沙《孔子平议》一文,感到找到了知音。此后即在《新青年》杂志上连续发表了《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的根据论》、《儒家大同之义本于老子说》、《儒家重礼之作用》、《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消极革命之老庄》等反孔文章。吴虞高举打倒孔家店的旗帜,对孔学和封建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批判,在当时起了很大作用。胡适称吴虞为“四川省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是“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3]

1917年,吴虞在四川法政学校担任法制史和国文教员。次年在四川法政学校、外国语专门学校执教国文和文史。在新文化运动的潮流中,吴虞又参与了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组织创办的《星期日》杂志,同时他还支持学生创办的《威克烈周刊》,有力地推动了西南地区的新文化运动。守旧派对吴虞大肆攻击,企图将吴虞驱逐出教育界,但是吴虞得到广大青年的支持。

1921年夏,吴虞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离川北上,在北大讲“诸子文”及诗、文。初时听讲者慕名而来,十分踊跃,但因其新文学的基础欠深,讲课引申又多,到第二学期即受到学生的批评。与此同时,他还在北京高师、南方大学京校及中国大学、北京学院兼教。在京期间,他放荡不羁,经常前往妓院,并作一些恶俗不堪的艳诗。尊孔复古派遂以此为口实,对吴虞进行攻击嘲讽,使之声名狼藉。1924年4月29日《晨报》副刊发表了《孔家店里的老伙计》一文,认为吴虞不配称“打孔家店的老英雄”。

1925年8月,吴虞辞去北大等校教职返回成都,先后在成都大学、四川大学任教授。他仍坚持反孔非儒的立场,以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批判旧礼教和文化专制主义。后来,蒋介石提倡尊孔读经,成都一些趋炎附势之徒在《四川日报》辟专栏讨论尊孔读经、祀孔的“真理之所在”,又将“五四”时期已经批判过的孔子和儒家教条重新搬出来,吴虞十分反感。他在川大毕业典礼上,对学生发表题为《对祀孔问题的我见》的演讲,批判孔学和旧礼教、旧道德,提醒学生们不要受儒家学说的欺骗,而应追求国家富强之道。他在许多诗文中反对蒋介石提倡的复古教育。

吴虞在成都最后任教的几年中,仍遭到尊孔复古派的排斥和打击,到1933年终于被四川大学解职。从此便隐退在家,仍坚持反孔非儒之论,并勤于佛事,闲时每日写日记。抗战时期,华西大学曾拟聘为教授,他以年迈为由辞谢。

1949年4月27日,吴虞在成都自宅逝世。主要著作有《辛亥杂诗》、《饮水》、《明李卓吾别传》、《吴虞文录》、《吴虞文别录》、《吴虞文续录》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59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