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王正廷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王正廷历史评价_王正廷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116 评论:0

王正廷,字儒堂。浙江奉化人。生于1882年7月25日(清光绪八年六月十一日)。父王际唐是基督教圣公会牧师,曾在上海郊区传教。

王正廷六岁时在宁波进小学堂,十岁往上海入英国传教士所办的中英学校习英文。1896年,考入天津北洋西学堂二等(预科),后升入头等(本科)。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攻陷天津、北京,北洋西学堂被德国侵略军占据,学堂停办,王正廷辍学返回上海。1901年曾一度进海关任职,不久再去天津随原在北洋西学堂任教之坎特(Percy H.Kent)研习法律。其后到中美书院任英文科主任。1904年去湖南长沙中学堂担任英文科主任。

1905年,王正廷应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白乐门(Fletcher S.Brockman)邀请前往日本,在中国留日学生中筹设中华基督教青年协会分会。同年王在东京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07年赴美国留学,先入密执安大学,次年转入耶鲁大学文科研究院。

1911年夏,王正廷因父丧回到上海。10月武昌起义爆发,黎元洪被推举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王正廷前往湖北,在黎部下参与起草都督府组织条例,被任为都督府外交司司长,办理外交事务。12月中旬,袁世凯派代表唐绍仪同民军方面的全权代表伍廷芳在上海举行南北议和谈判,王正廷任民军方面和谈代表兼伍廷芳的参赞。12月下旬,他以浙江省代表的资格参加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临时参议院议员[1]

1912年3月,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唐绍仪组织新内阁,王正廷被任命为工商部次长。因总长陈其美没有就职,由王代理总长职务。7月,内阁总辞职,王正廷回上海,继白乐门之后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同时,他还与张伯苓等共同发起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并筹备第二年在北京举行民国时期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此后,他长期兼任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多次领队参加亚洲运动会和世界运动会。他和孔祥熙均为奥林匹克委员会的终身委员。

1913年春,北京政府产生了正式国会,国民党员当选参、众两院议员的有三百九十二人,国民党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王正廷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及副议长。时宋教仁力图实行政党内阁,为袁世凯所忌恨。3月,国会开会前夕,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于上海。王正廷等对袁世凯的违法活动及擅自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进行了揭露和斗争。7月参议院议长张继离开北京,王正廷代理议长职务。在“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于同年11月宣布解散国民党并下令收缴国民党议员的证书,王正廷遂离京去沪。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国会恢复,王正廷回京继续担任参议院副议长。1917年6月,张勋率兵入京“调停”总统黎元洪和国务院总理段祺瑞之间的所谓“府院之争”,迫使黎元洪解散国会之后拥清室复辟。7月,孙中山为反对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复辟帝制,提出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的主张,并从上海率“应瑞”、“海琛”两舰南下广东,建立护法根据地。王正廷拥护孙中山的护法主张,7月底电复广东省议会,同意前往广州开会。他与吴景濂电请美、英、法、俄等国赞助中国国会。8月初到达广州,受到孙中山的接见,并共同商议组织政府等事宜。8月25日,王正廷和其他南下的国会议员一起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9月1日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成立护法军政府。9月11日王正廷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外交次长,并暂行兼署外交总长。1918年护法军政府派王正廷赴美国,接洽美承认军政府事。

1919年1月,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英、法、德、意、日等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派代表参加和会,为表示中国南、北两个政府对外的“一致”,广东护法军政府派王正廷为中国出席和会的全权代表之一,他与陆徵祥、顾维钧、施肇基、魏宸组一起,曾向和会提出了一些要求:如希望列强放弃在华特权;取消日本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收回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山东的一切权利等。但是,中国的正当要求不仅遭到与会列强的拒绝,并且和会还将日本夺得的山东权益明文载入对德和约。巴黎和会的这一消息传出,立即激起了我国人民的一致反对,爆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国外华侨也展开了爱国斗争。在当时形势和全国人民爱国运动的推动下,王正廷于5月中旬明确表示,如果签订和约不准中国保留意见,则无论如何“决不签字”[2]。这一主张符合当时我国各阶层人民的愿望,得到了多方面来电的支持,也得到广东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长伍廷芳等的支持。这种态度对当时我国争取独立主权的外交斗争起了好的作用。我国出席和会的代表最终在全国人民和旅法华侨、留法学生共同斗争的压力下,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3]。王正廷在巴黎和会期间的表现,获得当时国内舆论的好评。

广东军政府于1918年5月通过改组排挤了孙中山之后,实已成为桂系一手把持的傀儡机构。1920年初,滇、桂两系军阀因争夺驻粤滇军的统率权而关系破裂,国民党系的国会议员与军政府间的矛盾亦加剧。4月21日,林森、王正廷、吴景濂、禇辅成通电宣布:自3月29日起,广东军政府会议已不足法定人数,一切决议概属违法。王正廷及不少议员离粤去沪。

1921年,王正廷到北京就任中国大学校长。这所大学原是民国元年由孙中山授命创立,黄兴、宋教仁先后负责经办。其后袁世凯复辟帝制,该校受到肆意摧残,在艰难中维持近十年。这时由王宠惠任董事长,王正廷任校长,经过筹款扩建,规模日渐完善,设立文、理、法三个学院。后来该校得到中国国民党的资助,长期存在下来,甚至在抗战爆发后,也以私立大学的名义继续留在北平,校长一直由王正廷挂名,直至北平和平解放为止。1921年5月,王正廷还被选为海牙国际常设公断法院公断员。1922年初,在华盛顿会议期间,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从各自利益出发,促使中、日两国代表在会外直接交涉,达成“解决山东悬案条约,规定让中国从日本手里收回胶州原德国租界地,改向各国开放”;同时“以中国国库券交付日本”,“以铁路产业及进款作抵”,由中国赎回胶济铁路[4]。3月,北洋政府派王正廷为“鲁案”督办,与日本办理交涉,至12月签订了“鲁案协定”并办理移交胶澳管理手续[5]。接着王正廷担任青岛商埠督办兼胶济铁路理事长。当时北洋政府曾把这件事吹嘘为“外交胜利”,王正廷也从中取得了一定的政治资本,加强了他在北洋政界中的地位。1922年11月29日,王宠惠内阁因遭到曹锟的反对而辞职,黎元洪先命汪大燮署理国务总理,王正廷署外交总长。这时直系军阀首领曹锟排斥现任内阁,逼迫黎元洪重组对他有利的新内阁,并企图赶走现任总统,为自己登台扫清道路,汪内阁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12月6日,黎元洪不得不提出由张绍曾出来组织新内阁,因张与曹锟、吴佩孚的关系都很密切。在新内阁没有通过以前,汪内阁代理时间已到,黎元洪便于12月11日请王正廷暂行代理总理。王正廷于14日通电就职。内阁成员除王正廷兼任外交总长、凌文渊代理财政总长外,其他成员均是留任,即由高凌霨、张绍曾、李鼎新、许世英、彭允彝、李根源、高恩洪分别任内务、陆军、海军、司法、教育、农商、交通各部总长。12月31日,王代理内阁,打破自己不任免重要人员的诺言,升授吴佩孚为孚威上将军,冯玉祥为陆军上将。王正廷临时内阁是个过渡性的政府,时间较短,不为曹锟等的重视,只不过为张绍曾内阁起催生的作用。1923年1月4日,张绍曾内阁组成,任王正廷为司法总长,但他未就职。3月他出任中俄交涉督办,与苏俄代表谈判恢复邦交问题。1924年3月,双方会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草案》[6]第一阶段结束。其后由外长顾维钧亲自主持谈判,至5月31日《中俄解决悬案协定》正式签字,中俄外交关系恢复。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曹锟下台。31日,黄郛任代理国务总理,王正廷任外长兼财政总长。11月24日段祺瑞再次上台,当上了北京政府“临时执政”。黄郛下台,王也去职。1925年3月,王再任中俄会议督办。12月段祺瑞改组内阁,王任外交总长。1926年3月,辞职赴上海,不久,任全国道路协会会长。

1926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宣布加入国民党,并与南方国民革命军相配合,出潼关参加北伐。王正廷应邀参与冯玉祥的军事谋划。1927年夏,当冯军占领河南以后,鉴于陇海铁路有涉外事务,冯荐王正廷任陇海铁路督办。

1928年,王正廷被任命为南京国民政府外交委员会委员。5月,日本军队为阻挠国民党军队北伐竟炮轰济南,制造“五三”惨案。南京政府外交部长黄郛因执行蒋介石的对日妥协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不得不引咎辞职。6月,王正廷继任南京政府外交部长兼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其后他还曾任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执行委员等职。

1928年10月,王正廷与日本代表谈判解决“济案”问题,日本方面仍然蛮横无理,拒不撤兵。王正廷按照蒋介石的旨意,对日本一再妥协迁就[7],引起了南京市民的愤懑,于12月13日举行示威,并捣毁了王正廷的住宅。1929年3月28日,中日双方达成所谓“济南协议”,除规定组织调查委员会调查所谓双方的损失外,还要中国政府负责保护在中国的“日本臣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个“协议”把日本帝国主义在济南杀害中国军民数千人等罪责一笔勾销,还声明:“视此不快之感情,悉成过去,以期两国邦交益臻敦厚。”[8]

王正廷任外长期间,为了应付全国人民日益高涨的独立自主的要求,也曾采取过一些新的外交手法。1928年7月间,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即国民政府在承认不平等条约的前提下,要求就关税和领事裁判权的有关条文进行若干修改。虽然在几年内先后与美、英、法、德等国家就“新关税条约”达成某些协议,在形式上争取到他们的某些让步,但中国受制于人的半殖民地局面却没有本质上的改变。至于连年宣称的“取消领事裁判权”问题,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又匆忙通令暂缓执行。尽管如此,王正廷任外交部长期间,办理了一些条约和协定,其中有的西方国家也作了某些让步,还同希腊、波兰、捷克等国订立了商务协定,进行了商品交流,当时外交工作还是有所进展。王本人不是亲日派,但由于他在“九一八”事变前后,仍然执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日本的侵略采取妥协政策,再次引起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强烈不满。9月28日,南京、上海两千多名学生冒雨向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因不得结果,随即转向外交部,冲开警卫的阻拦,用墨水瓶掷伤王正廷的头部。王于纷乱中从窗口跳出,始得逃脱。事件发生后,他被迫辞职。1932年1月,改任外交委员会委员。

1936年8月,王正廷出任南京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在美国国务卿安排下与日本驻美公使会面,但毫无结果。以后,他也没有能够从美国方面得到新的“援助”。1938年9月,国民政府将王正廷调回,改派胡适接替驻美大使职务。王正廷经香港转赴重庆,此后不再担任政界要职,只挂名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

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上海,曾任上海市参议员、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还兼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交通银行董事、菲律宾交通银行董事长、太平洋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1961年5月21日在香港病逝。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56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