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王云五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王云五历史评价_王云五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211 评论:0

王云五,原名之瑞,小名日祥,族派名鸿祯,后改字云五,号岫庐,笔名出岫、龙倦飞,晚年自署岫庐老人。祖籍广东香山(今中山市)。1888年7月9日(清光绪十四年六月初一)生于上海。王家世代耕读,父亲王光斌弃农经商,到上海开设一小店。王云五八岁时在家由长兄王日华(秀才)课读,两年后长兄病故,乃改入私塾就读。

王云五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但因其长兄早逝,父亲不愿他再走科举的道路,十四岁受父命去一家五金店当了学徒。王云五上进心强,不甘于就此辍学,白天在店里学生意,晚上进夜校学英语,同时还阅读一些自己喜爱的书。当他读了科学发明家《富兰克林传》一书后,更增添了自己苦读成才的信心,半年后即离开五金店,入美国教会主办的守真书馆学习英语。十六岁那年,父亲又命他在一家洋行仓库当助理,再次被迫辍学。但他仍不甘心,半年后又入同文馆学习英语,次年春还兼任该馆的教生(助教)。同文馆附设有图书馆,使他有机会广泛阅读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亚丹、斯宾塞及孟德斯鸠等人的著作。

1906年冬,王云五被上海益智书室聘为英语教员,兼授数学、史地课,十八岁即开始步入教育界。翌年春,他任振群学社社长,10月转入中国新公学任英语教习,胡适(时名洪骍)、朱经农等为该校学生。嗣后中国新公学并入中国公学,他继续任教历时四年。他曾一度想出国留学深造,就读于美国所办“万国函授学校”土木工程专科,又由于二哥的病逝而放弃。1909年,江宁提学使李瑞清开办留美预备学堂,他又兼任该校教务长。

辛亥武昌首义后,上海革命军兴,学校停课,王云五为李怀霜主办的《天铎报》撰稿,并任《南方日报》译述。12月孙中山从欧洲回国,香山县的旅沪同乡会在扆虹园设宴欢迎,王为宴会主持人,受到孙中山的青睐。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王云五被孙中山聘任大总统府秘书。此时他就改革教育问题写信给教育总长蔡元培,因而得以在教育部兼职。3月教育部迁北京,他任专门司第一科科长,不久被荐为佥事,随即又兼北京国民党人所办《民主报》主编、国民大学法科英文教授。同年9月加入国民党。1913年3月,教育总长由农林总长陈振先兼任,王云五任主任秘书兼专门教育司司长。5月辞去教育部任职,8月任中国公学大学部专任教授,讲授英文修辞学、英国文学史及英法通论等课程,历时三年。其间一度兼任筹办全国煤油矿事宜处编译股主任。1916年春,他离京至沪,7月任苏、粤、赣三省禁烟特派员。此后他在上海从事编译工作,1920年为上海公民书局主编《公民丛书》,开始步入编译出版行列。

1921年9月,王云五经胡适推荐,进入商务印书馆接替高梦旦担任编译所长。上海商务印书馆为国内最大的近代化出版企业,“五四”以后力求出版有关新文化运动的书籍以适应时代潮流。王云五接任后,以“教育普及”和“学术独立”为出版方针,改组机构,延聘朱经农、杨杏佛、周鲠生、竺可桢、陶孟和、何炳松等专家学者,分别主持各部工作;创编各科小丛书,为日后编印《万有文库》做准备;扩充原附设的英文函授科,改名函授学社;加强与各大学及学术团体联系,增出大学教科书。从1922年到1929年,王主持编译所的八年间,先后编译出版有《教育大词典》、《动物学大词典》、《英文大词典》、《英文习语大全》,影印《四库全书》,出版《说文解字诂林》、《四部丛刊》、《百科全书》、《万有文库》第一集,以及《王云五大词典》、《王云五小词典》等等。

王云五在主持编译所期间还从事辞书检索的研究。他在高梦旦探索多年的号码检字法的基础上,参考陈文的号码检字方案,着手四角号码检字法的研究,于1928年10月完成四角号码检字法的发明。同时,为促进商务涵芬楼藏书的公开阅读,他又运用杜威的十进分类法,于1927年4月写成《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

王云五在商务的这些成就,使他在出版界开始显露头角,除兼任商务东方图书馆馆长外,还先后任大学院译名统一委员会主任、中华图书馆协会执行委员、中国公学校董等职。但因商务连年发生劳资纠纷,王云五为商务工会和职工所不满,1929年10月辞去编译所长职离开商务。经杨杏佛向蔡元培举荐,转任中研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法制组主任兼研究员。

1930年春,商务印书馆总经理鲍咸昌去世,经夏小芳、张菊生、高梦旦等商议,再聘王云五回商务担任总经理。王云五到职后先往日、美、英、法、德、意等九国考察企业管理,9月回国后向董事会提出实施科学管理的计划,推行科学管理以整顿商务。他针对商务各科问题与积弊,先后公布改组编译所和总务处的方案,组设编译评议会,推行总经理负责制,施行《编译工作报酬标准试行章程》等。这些“科学管理法”,尤其是编译工作按时计算、按字数付酬的办法,使职工工作量陡然较前增加二三倍,也不合脑力劳动的特点,因而遭到商务编译所、印刷所、发行所和总务处四个工会的强烈反对,提出十九条要求迫其答复。嗣后经上海社会局出面调解,王云五口头上表示撤回改革方案,而实际上于无声无息中坚持改革整顿,避开编译计酬及人事改革的阻力,先对成本核算和计划财务管理方面分项分步推行。

1932年1月,上海“一二八”抗战爆发,商务总馆、总厂在战火中被毁,损失奇重。王云五宣布总馆、总厂停业,职工一律解雇,组设特别委员会和善后办事处处理善后。在经营管理上分别加强北平、香港分馆、分厂的经营。同年8月宣布总馆、总厂复业,新订雇用契约重新录用职工,陆续公布各种章程、规则,全面推行“科学管理”的改革和整顿。王云五以总经理兼生产部长及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总揽编译、出版、印刷全权。经过加强对工厂的管理,实行职工三班工作制及其他种种的改革,商务生产增加,成本降低,大量重版旧书和增出新书,达到日出新书一种,还创立“星期标准书”向读者推荐新书。从1934年到1936年的三年间,商务每年出版新书一百八十种以上。其中包括《大学丛书》、《小学生文库》、《万有文库》第二集、《四库全书珍本》、《四部丛刊续编》、《幼童文库》、《丛书集成》、《四部丛刊三编》、《中山大辞典》、《国学基本丛书》及《中山文化史丛书》等。许多书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中国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贡献颇大。王云五在出版界、知识界和工商界的声誉隆起,执全国出版界牛耳,成了国内最著名的出版企业家。他除任上海市图书馆协会主席、书业同业公会主席、温溪造纸公司董事长、中国经济学会理事及全国教育委员会委员等职外,还任国民政府行政效率委员会委员、工商部工商法规委员会委员、国难会议议员。

1937年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王云五决定商务以香港分厂为生产中心,坚持仍以出版业务为主的方针,亲自驻港督导一切。他曾计划在长沙增设分厂,将主持人分配于上海、长沙、香港三地,分头开展商务的经营。嗣因长沙遭日机轰炸和沪地职工不愿去长沙而未实现,乃改变计划,于昆明、重庆、桂林、西安及江西赣州筹设分厂,在香港设总管理处驻港办事处,于重庆设编审处和印刷厂,仍以香港为出版重心,分区印刷供应教科书和参考书。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王云五改在重庆设商务总管理处统辖后方各分厂,其出版方针转以一般用书为主,用丛书方式出版各种抗战读物,继续编印《大学丛书》及其他专门著作,并新印和重印许多有价值的一般图书。

抗日战争时期,王云五除主持商务业务外,把大量的精力投入政治活动,在政坛上日趋活跃。从1938年7月到1946年6月,他连任国民参政会四届参政员,1942年10月起任驻会委员,1943年1月兼参政会经济策进会滇黔办事处主任,还任参政会第四届第一、二次大会主席团成员。此外,他还兼三青团设计委员会委员、中训团党政班讲师、中国访英团团员、国防最高委员会宪政实施协进会常务委员等职。

王云五虽然在1912年加入过国民党,但因在1927年国民党党员登记时未办手续,所以此时成了一位无党派的“社会贤达”。但他一直自称为“二无党党员”[1],比国民党还国民党,在参政会上极力支持国民党和蒋介石,被称为“国民党之前哨”。在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参政员拒绝出席参政会二届二次会议,王云五无端指责此举为开了“恶例”,事后自称这是“从侧面协助政府以打击中共,较诸简单责备中共者手段实更厉害”[2]。在他担任参政会主席团成员时,对有利于蒋介石的议案,都竭力予以通过。1946年1月重庆政协会议召开时,他又为会议代表。在讨论“国大代表”问题的激烈争论中,他替国民党说话,谓战前由国民党定下的九百名代表“是依法选出的”,应该有效[3]

王云五以“社会贤达”身份四处活动,所言所行“比国民党还国民党”,因而受到蒋介石的特别器重。1946年5月,国民政府行政院改组,他被任命为经济部长,一跃而成了政府大员。王云五辞去了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编审部部长职务,同时还辞去了参政会参政员和主席团成员的名分,喜形于色地宣称自己“来自民间,最知民间疾苦”,同时又“了解政府的困难”[4]。他以经济管理专家自任,表示自己“不是去做官,而是去做事”[5]。他标榜经济部的施政方针,是要将全国经济由官营为重心向民族工商业转变,统筹辅导“国营事业”的改良;并于上海、天津、汉口、广州分设工商督导处,负责民营工商业的调查、调整、辅导及扶助,对有竞争性的舶来品采取限制办法。他还打算设立计划委员会为其咨询机构,企图帮助国民党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笼络和欺骗。但因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经济萧条,物价飞涨,经济部无力管制,王亦束手无策。

1946年11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制宪国民大会,王云五任国大代表及大会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中,他与莫德惠等具名提出反共的“关于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案”,积极活动于大会内外,被国民党报刊捧为“国大之宝”、“主席团发言人”、“说明专家”等等。为此,蒋介石对之“信任有加”[6]。当王云五辞去经济部长后,1947年4月又升为行政院副院长;后又兼国民经济委员会委员、预算委员会和赔偿委员会主任委员、善后事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47年7月,他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国务会议,极力支持所谓“厉行全国总动员戡乱方案”进行内战。1948年4月,任“行宪国大”第一次会议主席团成员。5月行宪内阁成立,王云五改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财政部长。

当时,国民党军事、政治和财政经济面临全面崩溃之势,蒋介石力图挽救危机,指示王云五和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共同策划币制改革。王云五于8月初提出“统一财政经济决策机构”和“行政业务计划方案”,随又草拟了“金圆券发行办法”。蒋介石采纳了王云五的币制改革方案,于8月19日公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行金圆券代替法币,收兑民间的黄金、白银和外币,限制物价,以行政命令抢夺人民手中的财富。王自鸣得意,“长饮龙门”[7]。9月,他前往美国出席国际货币基金会和世界银行第三届联合会,大吹其币制改革,以图讨好美国而获取贷款。可是,发行金圆券不过三个月,物价更如脱缰的野马,金圆券形同废纸,全国民怨沸腾,加速了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经济的破产。王云五本非最高决策人,但一时成了众矢之的,遭到各方面的弹劾,于11月被迫引咎辞职,悄然离开南京去广州。其后,仅任行政院顾问。

1949年2月,王云五前往香港,创办了国华两合公司出版社,又回到了出版界。翌年冬发行《自由人》三日刊,并增编出版《王云五综合词典》。1951年1月,他在台湾设国华出版社分社,定居于台北。

王云五到了台湾后,重新活跃于政坛上,先后任“行政院”设计委员兼改制组召集人、“总统府国策顾问”,“考试院”副院长、公务员高等考试典试委员长、“行政院”副院长兼经济动员计划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国大”一届三次会议主席团主席等职,1963年7月一度代理“行政院”院务,仍为台湾政界大员。他还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教授、“中华文化复兴推行委员会”副会长、中西文化经济协会常务理事、台湾商务印书馆业务计划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1963年12月,王云五在台湾退出政坛,仅任“总统府”资政,重新回到出版界,于1964年7月出任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他大力整顿改革台湾商务印书馆的经营出版,头两年续出旧书,随后大量印行新著及译本,先后出版《万有文库基要》、《四库丛刊初编》缩本、《丛书集成》简本、《各科研究小丛书》、《人人丛书》、《国学基本丛书》四百种、《古籍今注今译》和《中山自然科学大辞典》等书,平均日出新书约五种[8]

王云五在主持台湾商务印书馆之余,还整理旧稿,从事新著,先后出版《谈往事》、《纪旧游》、《王云五新辞典》、《十年苦斗记》、《岫庐八十自述》、《商务印书馆与新教育年谱》、《二千五百余年来中国治学方法的综合研究》、《岫庐最后十年自述》等;并有译著《企业组织与财政》、《苏联工农业管理》、《美国全史》等;还编有《王云五大辞典)、《王云五新辞典》、《中山大辞典一字长篇》、《中国史地词典》等。

1979年8月14,王云五病逝于台北。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56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