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王亚南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王亚南历史评价_王亚南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134 评论:0

王亚南,原名际主,号渔村,笔名王真、碧辉。湖北黄冈人。生于1901年10月14日(清光绪二十七年九月初三)。父亲王凤庭是当地的破落地主,母亲早故。王亚南童年在乡里一边读书,一边种地。十二岁那年父亲去世。他在哥哥支持下到县城学堂读书,1916年毕业后到武昌读中学,1922年考进武昌中华大学教育系。王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秀;课余还到校外兼课任教,以贴补生活费用。

1927年初,王亚南大学毕业后,曾到武昌私立成城中学教了几个月的书,后由其同乡王仲友介绍,转到长沙,入北伐学生军教导团执教。是年国内政治形势剧变,蒋介石、汪精卫先后“清党”、“分共”,许多革命者被杀害,大革命失败了。这个现实给王亚南以很大的教育。他开始考虑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问题。1928年初,王离开长沙回到武昌,谋职未果,遇到留法回国的夏康农,同赴上海找工作,也无结果。不久,王从上海转到杭州,借住在古庙大佛寺中,想写小说谋生。适遇上海大夏大学哲学系毕业的郭大力也在那里,正从事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第一卷的翻译工作。两人一见如故,朝夕倾谈,商量合作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和翻译,先着手翻译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论著。于是两人同去上海,与神州国光社等出版单位订了译书契约。这是王亚南走上经济学研究道路的开始。

1928年秋,王亚南东渡日本,得到在日本工业大学学习的同乡方达功的帮助,住在东京郊外一个僻静的小旅馆里。他一边学习日文和德文,一边同留在上海的郭大力合作翻译经济学著作。他们先后翻译出版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等书。他自己还单独翻译了日本学者高畠素之的《地租思想史》以及《人类婚姻史》等。此外,他也写了一些经济学方面的文章。

“九一八”事变后,王亚南离开日本回到上海,以示对日本侵略我国东北的抗议。他在上海除了继续翻译和校订有关译著之外,开始从事一些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写作并出版了《经济学史》(上册)。1933年,王在上海暨南大学执教。

这前后,国民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猖狂侵略妥协退让,造成我国严重的民族危机,王亚南对国民党政权有了进一步认识。1933年11月,李济深和蒋光鼐、蔡廷锴等十九路军将领公开宣布反蒋抗日,在福州成立人民革命政府。王得知消息后,兴奋异常,放下写作,从上海赶到福州,担任了福建人民政府的文化委员兼《人民日报》社长。王利用《人民日报》这个阵地,撰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并阐述自己的经济学观点。不久,“闽变”失败,王被通缉。1934年初王逃亡香港,香港当局令他限期出境。

1934年夏,王亚南去德国。他在柏林学习德语,注意搜集西方经济学资料。其间他应上海中华书局、世界书局之约,翻译了一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学著作,如奈特的《欧洲经济史》等。因为当时希特勒执政,德国政治空气恶劣,生活费用昂贵,王住不下去,1935年秋离开德国经伦敦去日本,与在明治大学学习的李文泉结为夫妇。年底,同李文泉一起回国。在上海,王先后出版了《德国之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史纲》等书。不久,他和郭大力应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创办的读书生活出版社之约,以1936年和1937年两年时间从事翻译马克思巨著《资本论》的工作。

马克思的《资本论》三大卷出版于1867年至1894年,五四运动后不久已被部分介绍到中国,但十几年中只翻译了第一卷。王亚南同郭大力一起决心进行《资本论》三大卷全书的翻译工作。这期间,王除于1937年担任“上海著作者抗日协会”执行委员,参加一些抗日宣传工作外,几乎把全部精力倾注在翻译《资本论》工作方面。由于《资本论》中的一些名词概念在中文字典中查找不到,为要忠于原文又要让中国读者看懂,王亚南和郭大力根据德文原本,参考日文译本,也参考当时国内已翻译出版的第一卷部分,尽可能地加以通俗化,以方便中国读者阅读和研究。那时正值中日战争爆发前后,生活条件很差,王又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和胃溃疡病,但他以极大的毅力坚持工作。郭大力则在翻译工作中承担了更多的章节。后来王常谦虚地说,在《资本论》翻译工作方面,他是郭的助手。

《资本论》中译本三大卷于1938年在上海出版,这是我国经济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引起各方面的瞩目。这时第二次国共合作已经形成,王亚南于1938年初带病经香港到武汉,参加以周恩来为主任的军委政治部设计委员会,同各党派代表和民主爱国人士一道,参加抗日战争的民众发动工作。10月武汉沦陷,王从湖南经广西、贵州转到重庆,住在重庆乡下。那里生活艰苦,连报纸也看不到,王又患严重的胃病,以致无法工作。

由于国民党破坏国共合作推行反共政策,许多抗日团体和进步书报被摧残和破坏,王亚南在上海出版的《战时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被查禁,他同郭大力合译出版的《资本论》从上海运到重庆时亦被扣留了几千部,连他的住处也受到搜查。王亚南十分愤怒,不愿再在重庆住下去。1940年9月,他应中山大学之聘,到粤北砰石镇,任经济学系主任,先后开设高等经济学、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等课程,还撰著了《中国经济原论》一书。《中国经济原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总结以往这方面研究,开始形成了他的经济理论体系,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1944年日本侵略军袭击粤北,中山大学西迁。王亚南未跟学校撤退,到赣南南康县郭大力的家乡,与郭同住一村。旋因日本侵略者侵袭赣州,王从江西到福建临时省会永安,担任福建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在永安,他除出版《中国经济论丛》等书外,还撰写了一些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1946年集为《社会科学新论》出版)。其间,他于1945年春到迁设在闽西长汀的厦门大学经济学系讲授经济学说史。

抗战胜利后,王亚南被聘为厦门大学法学院院长兼经济学系主任。从此,他专心在厦大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撰写了一些反帝、反封建、反买办官僚的论著,如《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官僚政治与官僚资本》、《中国社会经济改造问题研究》等,修订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史大纲》。他还曾应邀到台湾大学讲学一个月。在厦大,王亚南在中共地下组织和民主进步力量的教育和影响下,不但同情和支持师生们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而且积极参加他们的活动,因而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忌恨。王经常收到特务的恐吓信,有的信里还装了子弹,但是他泰然处之,并不惧怕和动摇。

在国民党政权总崩溃前夕,王亚南接受中共地下组织的劝说,于1949年1月乘飞机到香港,在中共地下组织所创办的达德学院教经济学,并为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撰写社论。不久,达德学院被香港英国当局封闭,王亚南与郭大力一道,经中共地下组织安排,从香港到达北平,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并到清华大学讲授政治经济学。

1950年秋,王亚南任厦门大学校长。1957年5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春,王率中国大学代表团访问印度,并于这年下半年至翌年初,以教育专家身份到缅甸协助缅甸教育改革委员会工作。1955年到1965年,王先后修订出版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的研究》、《政治经济学论文集》,撰写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与中国人口问题》、《中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论纲》、《论当前两种社会制度下的两种不同经济现象和市场问题》以及《资本论研究》等论著,并组织领导《中国经济问题》、《学术论坛》等学术刊物,组织编写《〈资本论〉通俗讲座》等。1961年,王亚南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审会议,承担了编写经济学史方面教材的任务,会后同上海几位经济学教授编选出版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选辑》。他还协同郭大力修订了《资本论》的中译本,并着手编写《政治经济学说史》。从1954年起,王亚南连续三届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福建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等职。

王亚南于1969年11月13日因癌症在上海去世。

参考文献

  • 王亚南:《我的出身、简历及社会关系》(手稿)。
  • 王亚南:《论文、著作登记表》(手稿)。
  • 厦门大学图书馆:《王亚南校长译著系年目录》。
  • 王亚南部分著作、文章及学术报告记录。
  • 《王亚南言行录》。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55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