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王金发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王金发历史评价_王金发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786 评论:0

王金发,名逸,谱名敬贤,字季高,号孑黎,金发(亦称“金法”)是他的乳名。浙江嵊县董龙岗人。1883年4月3日(清光绪九年二月二十六日),王金发出生于小康人家,祖遗水田三四十亩(一说一百多亩)。他的祖先“因恶清避居董龙岗”,祖父王修宫不满清朝腐败统治,1861年“太平军入浙,欲有所展布,毅然从之,得为偏裨,率队驻宁波,已而太平军败,知事不济,乃散归,恣饮以终其身”[1]。父亲王启孝亦耻仕清,在籍从事耕读。王金发从小就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民族革命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王金发少时聪颖过人,生性强悍,好习武弄枪棒,尤喜射击。其母徐珍梅督教甚严。王二十一岁考中秀才,同时也练就了一手射击绝技。“时值欧风东渐,梁启超、康有为等刊行《新民》、《时务》等报大声呼号,又有孙文、黄兴辈潜结志士,为积极地进行,于是,‘革命’、‘排满’、‘民权’、‘天职’、‘自由’、‘流血’种种新词几乎遍及国中,尽人乐道。”“而金发亦于此时在乡联合胡士俊、胡春霖、周志由、张陔南等创立大同社,名为办学,实则植党结群,以待时机之至。”[2]他参加反清的会党组织——乌带党,继而归附平洋党,并很快取得绿林弟兄们的信任和拥戴,被推举为“龙头”(首领)。王金发“凡所举动,均以身为党徒先,故党徒咸乐就之”[3]。他们抗捐拒税,劫狱反官,从事反清斗争,清政府甚为震惊和不安,故“官府捕之,急如星火”[4]。1905年春,光复会领袖徐锡麟到嵊县寻访王金发等,密谈竟夕,相见恨晚。是年8月,王金发应邀入徐锡麟等革命党人创办的大通学堂,并参加了光复会。同年冬,他与徐锡麟、王振汉、陈伯平、马宗汉、范爱农等东渡日本,“金发入大森体育学校,及至试验,成绩竟以第一人高标毕业”[5]

翌年夏,王金发回国后任大通学堂体操教员,协助秋瑾培训骨干,准备武装起义。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仓促起事失败被杀,继而秋瑾以大通学堂为据点的光复军起义,也在发动之前便遭清政府的血腥镇压。7月13日清军来时,“金发适在校,欲谋抵敌,秋瑾以己系女人毫无证据,即被捕亦无妨,而催金发速行,与竺(绍康)等为后图。金发不从,促之再四,声色俱厉,金发不得已逾墙远遁”[6]。结果,秋瑾当天被捕,7月15日凌晨在绍兴古轩亭口英勇就义。王金发虽系清政府悬赏千金通缉的“要犯”,处境甚为艰险,但他的革命意志丝毫没有动摇,他更名孑黎,坚持反清斗争。王金发常向为富不仁之户摊款索粮,“以四分之一散贫民,以二分接济党人机关,以一分自充旅费”[7]。1907年冬,他策动裘文高率台州数百义勇,伺机抗击清军的剿捕,嵊县白竹之战,杀死清军管带刘庆林、哨官杨华泰等。1908年夏,王金发变卖家产和向亲友筹借数千元,与陈其美、竺绍康在上海开设天保客栈,作为革命党人秘密联络机关。他是以暗杀为手段惩治内奸、叛徒的能手,曾在绍兴干净利落地击毙出卖秋瑾的胡道南,替秋瑾烈士报仇;曾在十里洋场上海惩戒投靠端方的刘师培,责令刘确保已被捕入狱的张恭人身安全;还指派堂兄王敬良在上海四马路处决叛徒汪公权。当时此类暗杀事件,多系王金发所为或参与指挥,因此,王金发名声大振,敌人则闻风丧胆。王金发或向华侨筹款,或购置枪支弹药、或联络会党,其足迹遍布日本、南洋、港澳、上海和浙江等地。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王金发积极参与光复上海的斗争后,即与张伯岐、蒋介石、王文庆等率领敢死队于11月2日赶赴杭州,4日晚,与驻杭新军第八十一标、八十二标等部攻克军械局、抚署,活捉浙抚增韫。5日杭州光复后,汤寿潜被推举为浙江都督。次日,起义军领导人会议,王金发提出汤寿潜曾参与杀害秋瑾,要求改选,否则就用炸弹对付,被褚辅成竭力劝止,王乃愤而率部离杭。其时,绍兴的“几个旧乡绅”也拼凑了所谓“绍兴军政分府”,民政长则是原知府程赞清,治安科长则是“以刑幕致富”、杀害秋瑾的谋主章介眉。绍兴“光复”后的第二天,鲁迅和挚友范爱农到街上去走了一通,只见“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8]。因此,他们派代表赴省城请求派驻革命军。这样,王金发于11月10日率领革命军乘船到绍兴主政,鲁迅曾组织绍兴府中学堂师生和绍兴各界人士到五云门外欢迎。

王金发在绍兴主政期间,为开创新的政治局面做了一番努力。进城后,他重组绍兴军政分府,本人就任都督。王金发得悉程赞清的罪恶历史,曾欲捕杀,但为陈燮枢等人所劝阻,王金发受理群众的控告,将“矢忠清廷”的章介眉逮捕归案,并镇压了几十个民愤极大的恶霸,没收了景五四等土豪劣绅的不义之财。王金发接受北伐军副总司令(黄兴任总司令)的委任令,练兵筹饷,待命北伐。王金发饬令免一年钱粮,平米价、禁鸦片、奖励兴学、劝导实业、赦免“罪犯”,隆重公祭徐锡麟、秋瑾等烈士,并优厚抚恤其遗属,还任用了一批新人,其中鲁迅被委任为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因此,光复初期,绍兴在各方面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可是,好景不长,自1912年袁世凯窃据政权后,中国的政治局势急剧逆转,绍兴的复辟势力随之掀起一股“拥袁(世凯)、反孙(中山)、倒王(金发)”的恶浪,革命队伍内部也产生分裂,有的人倒向复辟势力一方。而王金发小有胜利,便陶醉在凯歌声中,丧失了应有的革命警惕性。他的某些失误和缺点也为政敌提供了口实,如在军政分府里任用了一批无能的亲朋故旧,助长了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歪风;扩军后,新兵素质差,滋事生非,违纪扰民的事件屡有发生;王本人经不起权力的腐蚀,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诸如此类,不仅使王金发的新政方案计划得不到进一步实施,而且舆论日非,招致“祸绍”的罪名。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已和王金发熟识,他看到绍兴政局的逆转和王金发的转变,感到痛心和不满,曾创办《越锋日报》撰文予以监督、规劝和批评。王金发公开声称:“一声光复,满幕都翻。凡我同盟,宜如何开诚布公,咸与维新,冀大造国利民福。”[9]“现在共和之局已定,断无再有反对之人……本都督推诚相见,无诈无虞,愿我同胞,共喻斯义。”[10]其时,一方面有黄兴、陈其美等上司派员或来函来电替章介眉讨保说情;另一方面王金发惑于章的韬晦之计,竟予以平白开释。鲁迅他们对王金发的这些错误言行,是竭力反对的。王金发虽然没有像传言所说的要派人去暗杀他的老朋友鲁迅,但他却是非不分地停发了学务经费,使鲁迅在此后不久便怀着失望的心情离别故乡。王金发在绍兴成了士绅们的“众矢之的”,最后也抵制不住袁世凯撤销军政分府和遣散部队的通令,被迫卸职,于8月1日挈眷赴沪“闲居”。在沪他出资筹办“竞雄女校”,又在南京路福建路口开设“天然旅馆”,秘密联络旧部。他的“寓公生活”无非是一种掩护而已。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遇刺,王金发经多方侦察,“查悉确系应桂馨间接指使,武士英为凶手。季高遂率从者带巡捕与陆惠生乘汽车跟踪至妓院获之,并查获武士英,研讯口供,再检查其家中函电,牵连要人不一,其首逆则袁氏”[11]。于是,报界竞相披露,全国民心共愤,导致“二次革命”爆发。王金发在上海招集旧部奋起响应,出任浙江驻沪讨袁军总司令,命谢飞麟起草讨袁檄文,亲赴宁波策动驻军,以图响应,终因浙江都督朱瑞的阻挠反对而连遭挫折。“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以“国事犯”悬赏通缉王金发。王金发蛰居上海,陷于困境。其母在别人的怂恿下,背着王金发,托人写信至陆军部呈请赦免。王金发在亲友的催迫下,曾赴京争取“受得实职,以冀实行其革命之本旨”[12],而陆军部却提出要他拿获革命党人自赎。王金发不屑卖友求荣,愤然离京返沪。他表面上仍逍遥自娱,暗地加紧活动,图谋重新举事。1915年5月,王金发以赴杭筹建新寓为名,打算招集旧部,以图东山再起,不幸为督理浙江军务的兴武将军朱瑞所捕。章介眉辈闻讯欣喜若狂,急电政府:“稂莠不去,嘉禾不生,恳即明断,以张法纪[13]。”6月2日,朱瑞既无罪状宣布,诿为“未奉特赦明文,遵通缉令”[14],将王金发枪决于杭州,时年仅三十三岁。他“临刑时神色如故,无恐惧态,但求速死”[15]。广大革命党人和人民闻讯既悲愤又痛惜,孙中山誉王金发为“东南一英杰”,不禁感叹说:“天地不仁,歼我良士。”[16]

参考文献

  • 浙江嵊县董龙岗《王氏宗谱》(1—8卷)。
  • 裘孟涵述、汪振国记:《王金发其人其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 陈去病:《王逸·附姚勇忱》,《江苏革命博物馆月刊》第13期。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53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