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章,字焕卿,笔名汉思、巽言,别号匋耳山人,自称会稽先生。在进行革命活动中,曾化名起东、志革、何志善等。浙江会稽县(今绍兴)陶堰乡人,生于1878年1月27日(清光绪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其父陶正(字品三),因家境衰微,做漆匠为生。
陶成章六岁进陶堰乡义学读书。十五岁时已通读了“四书”、“五经”,并读了一些史地书籍。1893年起,陶成章在家乡设馆任塾师,曾挺身痛击村中欺压农民的土豪某,为乡里群众所赞颂。任塾师期间,逐渐接触到一些新学书籍,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日益关心。由于对清政府统治下的政治腐败与社会黑暗不满,陶开始萌发了进行种族革命以挽救祖国危亡的思想。
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陶曾打算趁混乱时机,刺杀西太后。他先后两次到北京进行活动,未得到下手机会。同年,赴奉天(今辽宁)和内蒙古东、西盟等地,察看形势,为进行反清革命活动做准备。
1902年春,陶在北京寻找门路谋入陆军学堂,未成功。同年夏,离开北京赴日本留学,进入东京清华学校读书,在这期间他与龚宝铨(字味荪)同处一室,两人纵谈时事甚为契合,结为好友。由于陶成章在留学生中倡言革命,为清政府留日学生监督汪大燮所察觉,汪诱以爵禄,骗其归国。陶考虑可以趁机掌握权力,便利进行革命,乃允诺回国。及抵北京,汪食前言,并捏造罪名开除其学籍,陶甚为愤怒,立即重返东京。从此,革命的志向益坚,更加积极地在留学生及华侨中进行反清宣传。
1904年初,陶成章自日本归国,抵上海后,参加了中国教育会的活动。他的主要工作是积极地奔走于浙江各地,联络会党,策划革命。他曾徒步三次潜入金、衢、严、处等府所属之地,组织起义,但均被清政府所侦破而失败。但他愈失败愈振奋,在联络工作中,日行八九十里,经常用麻绳束腰,穿着芒鞋,蓬首垢面,惨淡经营,以致废寝忘食。他曾四过杭州,与会稽只隔一江,而没有回家。一次将近除夕,人们劝他回家度岁,他答说:“幸老父犹健,家计无忧,一至故乡,恐被人情牵累,不能复出矣!”又说:“既以身为国奔走,岂尚能以家系念耶!”[1]是年8月,联络各地会党的工作略有头绪,他回到上海和黄兴、蔡元培等计划于11月16日(农历十月初十日西太后七十岁生日)在湘、鄂、闽、浙等省再次发动武装起义。他在拟定《新中国军政府檄文》中通俗地解释“怎样叫做革命”,他说:“革命就是造反。……《易经》上面‘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就是这两字的出典。”不过他设想革命成功后的情况是“没有大财主,也没有苦百姓,税也轻了,厘捐税关也都废了,兵也少了,从此大家有饭吃了,不愁冷了,于是乎可以太太平平”。从这段话中,流露出的是小生产者主观幻想的平均主义的世界,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不甚理解。后来由于条件不具备,他所策划的起义未能实现。
同年10月,陶成章和蔡元培、龚宝铨等在上海发起成立光复会,推举蔡元培为会长。其誓词是:“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2]光复会成立后,陶成章担当联络苏、浙、皖、闽、赣五省会党工作的责任,他深入各地,打进基层,收效显著,从而使他在会党中享有较大的名望和影响。
1905年9月,陶成章和徐锡麟等为发展革命力量,在绍兴创办了大通师范学堂。陶召集金、处、绍三府所属各县会党首领到校,进行军事训练。并规定,凡入校学生都是光复会会员,毕业后也仍受学校领导人统辖和节制。大通师范学堂事实上是革命的联络机关。
与创立大通师范学堂同时,陶成章提议革命党人捐官去日本学习陆军,学成后打进清政府军事系统,掌握军政,以谋“中央革命”。这一倡议得到徐锡麟等的积极赞同。陶捐的是知府,填的是步兵科。徐锡麟、龚宝铨等各捐不同的官职,分填各科。他们办妥捐官和留学手续后,于同年冬季先后去了日本。后来,因清驻日本公使的刁难,不准他们学习陆军学科,计划未能实现。
1906年,陶成章再次从日本回国,积极团结福建、安徽各地的革命志士,进行准备武装革命的活动。不久,秋瑾成立光复军,陶被推举为五省大都督,计划在杭州起义。旋以谋事不密,为清政府侦知,机关被破坏,陶又东渡日本。
1907年1月4日,陶成章在日本东京参加中国同盟会,稍后担任留日会员中浙江省分会长,主管浙江留学生入会主盟工作。同年夏,他因徐锡麟在安徽活动卓有成效,便回国到芜湖中学堂任教师,以便就近联系,共同推进革命工作。7月,徐在安庆击杀清安徽巡抚恩铭,率巡警学堂学生起义,战败被捕,惨遭杀害。不久,秋瑾响应起义,在绍兴大通师范学堂被捕,也壮烈牺牲。之后,清政府下令通缉陶成章,他被迫出国,潜赴南洋。再后,他曾参与新加坡《中兴日报》及仰光《光华日报》的笔政,同时在爪哇创办书报社,努力进行革命宣传及联络工作。
陶成章在积极进行革命活动的同时,兼事撰述工作,著《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鼓吹种族革命,1904年在日本东京印行,1907年易名《中国民族史》,又在东京出第二版。1909年冬,编《浙案纪略》一书,凡三卷,记载徐、秋二烈士事迹,用来向人们宣传革命。
1908年3月,陶成章在东京接替张继主编《民报》,该刊第20、21、22期是由他负责编出的。曼华(即汤增璧)在《同盟会时代〈民报〉始末记》一文中曾说:“《民报》之所以发挥民族主义,期于激动感情为事者,盖自陶氏编辑时始。”[3]
同年秋,陶成章赴南洋,拟向华侨筹款五万元,在江、浙二省再次组织武装起义。当时,孙中山以“南洋经济恐慌,自顾不暇,断难办到”[4]相告,没有给予热情的支持。他认为孙中山措置失当,由此对孙中山产生了隔阂与意见。1909年初,他在爪哇创办光复分会,负气不再用同盟会,改用光复会名义进行活动。他印发捐票,单独向华侨筹款。这种狭隘的情绪继续发展下去,到9月,他与李燮和等人发布了一份攻击孙中山的所谓《七省同盟会员意见书》(即《孙文罪行》),诬指孙中山吞蚀华侨巨款,藉革命肥家,并亲自跑到东京要求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恰好,这时章炳麟也对孙中山有了意见,写了《伪〈民报〉检举状》攻击孙中山,从而掀起了第二次罢孙风潮。陶、章互相呼应,发表文章,散发印刷品,在南洋和日本等地对孙中山大肆诋毁。陶的错误行为遭到黄兴等大多数同盟会员的坚决反对。孙中山在黄兴等人帮助下,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挫败了这一攻讦。不久,陶在南洋英、荷所属各埠均以光复会名义,别树一帜,与同盟会互争雄长。
1910年2月,陶成章和章炳麟又在日本东京成立光复会总会,章、陶分任正副会长,在南洋大力扩展会务,甚至公然“以反对同盟会干部为号召”[5],并“骎骎有取同盟会而代之之势”[6]。陶成章这时期的表现,是把会党中的宗派情绪带进了革命队伍。这种狭隘的门户之争,是小生产者的思想反映。他的这种分裂活动,对于当时革命运动的发展当然是很不利的。
1911年3月,陶成章从爪哇回国,准备再次举行反清武装起义,因为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革命形势不利而中止。6月,陶再赴南洋各地,发动华侨捐款支援国内革命。10月,武昌起义爆发,他立即归国,在江苏、浙江各地号召旧部起义,响应武昌革命。不久,上海、杭州、松江等地陆续被革命军攻克,这中间乃有陶成章多年努力的成果。浙江军政府成立时,浙江都督一席为立宪党人汤寿潜所得,陶成章被举为没有实权的参议会参议员,因而“郁郁不得志”。
1912年1月,陶成章因病住上海法租界广慈医院治疗。当时,浙江都督汤寿潜调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总长,众议拥陶继任浙督,而沪军都督陈其美把陶视为威胁同盟会和自己潜在的政敌,倍加忌恨,就派遣他的部属蒋志清(即蒋介石)设计杀陶。14日凌晨2时许,陶成章被蒋介石收买的光复会叛徒王竹卿暗杀在医院里,年仅三十四岁,著作编为《陶成章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50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