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汤化龙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汤化龙历史评价_汤化龙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141 评论:0

汤化龙,字济武。湖北蕲水(今浠水县)人。1874年11月27日(清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九日)生。祖上数代经商,家境富裕,直到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才由于战乱的影响而衰落下来。其父本为诸生,为了恢复祖业,弃儒经商,常年奔走于长江沿岸的九江、安庆等地。汤化龙出生之年,正是家境恢复小康之时。

汤与其父不同,走的是科举做官的道路。他幼年从族父习章句,十三岁时入塾苦攻八股文,为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1892年,以县试第一,补县学附生。1897年,补廪膳生,并肄业于张之洞创办的黄州经古书院。1902年秋,考中举人。逾二年,参加清朝最后一次会试,得中进士,授法部主事。之后,应山西学政宝熙之聘,任山西大学堂国文教习。

辛亥革命前夜,为寻求“新知”,汤化龙自请资送日本留学。1906年,赴日入法政大学专门部学习法律。留日期间,他联合孟森、孟昭常等发起成立法政学交通社,以研究法政学理为宗旨,并撰成《大清违警律释义》一书。

1908年秋,汤毕业回国,由鄂督陈夔龙奏调还鄂筹备地方自治,任谘议局筹办处参事[1]。次年,被选为谘议局副议长。在第一届谘议局常会后,又被举为议长。他目睹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坚信“速开国会为救时要略”[2]。1910年8月,汤去北京参加各省谘议局联合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会议主席。会后,他参与各界代表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的第三次请愿。11月4日,清政府迫于舆论,不得不缩短预备立宪年限,同意于宣统五年(1913年)召开国会,令各省请愿代表即行回籍。以张謇为代表的江浙立宪派对此结果表示满意,相继出京,但汤化龙不以为然。他联合谭延闿、蒲殿俊等人仍坚持明年即开国会的原议,继续留在北京,谋第四次请愿。直到清政府将天津请愿代表温世霖逮捕发戍新疆,才失望而去。

1911年5月,清政府组成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的“皇族内阁”。6月,汤化龙再次赶往北京参加各省谘议局联合会第二次会议,猛烈抨击“皇族内阁”之非。与此同时,各省谘议局联合会决议成立“宪友会”,声明尊重君主立宪政体。汤出任湖北支部发起人,开始成为立宪派中全国有数的头面人物。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是夜,汤化龙“潜匿私室”。次日晨,经起义士兵数次强迫,始出而任事。他初任都督府秘书,负责民政,但却“垂头丧气,毫不事事”[3],偶有所表示,就是让革命党人“严守秩序”[4]。无奈之下,蔡济民、牟鸿勋、梅宝玑等革命党人只好借用他的名义,通电各省谘议局,促其速起响应革命,脱离清政府。

至12日,汉阳、汉口相继光复。汤意识到革命已有成功可能,于是立即转而附和革命。他一面主动告诉革命党人,清朝官员柯逢时家中藏有密码本,可作各省通讯联络之用,以争取革命党人的信任,另一方面又施展种种手段,“图揽政权”[5]。他先和胡瑞霖等私下拟好一个都督府组织条例,于17日通过都督府正式公布实行,集军政、民政大权和战时总司令于黎元洪一身,使蔡济民等革命党人失去了参谋部的控制权。接着,又“串通宵小,由运动而得政事部长”[6],并“集旧日朋好”[7],将政事部之下内务、外交等七个局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

汤化龙如此明目张胆的争权夺势,引起革命党人强烈不满。25日,都督府再次召开会议,宣布废除原先通过的都督府组织条例,重新调整人事安排,只给汤一个编制部长的闲差。此后,他便极力讨好当时正在武昌的黄兴、宋教仁等同盟会领导人。汉阳失陷后,随黄兴离开武昌,前往上海。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汤化龙为法制局副局长。他辞而不就,与林长民、张嘉森、刘崇佑、孙洪伊等立宪派要人在上海发起共和建设讨论会(4月13日正式成立),拥尚在日本亡命的梁启超为领袖,并积极运动袁世凯、黎元洪、蔡锷等“有力者”促梁回国从政。4月,他由上海入京,当选为临时参议院副议长。

同年5月,汤加入以黎元洪为理事长的共和党,被选为干事。曾一度主张共和建设讨论会与共和党合并。后因不见信于共和党的民社派,于这年10月27日将共和建设讨论会、国民协会等六政团合并,另组民主党。汤被举为该党干事长。他在成立会上说:民主党“不争政权,而注意于普及政治教育”[8]。但该党另一重要成员刘崇佑的私下密语,却坦承:“内阁新组,无论何人为总理,皆短命者也。彼一短命,此一短命,待人人视组阁为畏途,或知其难时,吾党再取而代之,易如反掌。”[9]原来,民主党并非“不争政权”,只是尚须等待时机而已。

1913年1月,汤化龙在国会选举中当选为众议院议员。随后,又在民主、共和、统一三党议员的支持下,当选为众议院议长。4月5日,为抵制国民党试图利用制宪机会,削弱袁世凯的权力,他要求民主党议员严格遵守以下三条原则:一、对制定宪法与选举大总统孰先孰后的问题,应主张先定宪法中“大总统”一章,然后选举大总统;二、关于大总统有无解散议院权力的问题,应主张有解散权;三、对大总统任命国务员是否需要国会同意的问题,应持否定态度。汤化龙的提议,获得袁世凯舆论机关的高度赞扬,其御用报纸《大自由报》评论说:“卓哉!汤氏之见识。”[10]

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后,遭到全国民众的愤怒谴责。为解袁世凯的信用危机,汤化龙联合原临时参议院议员四十八人,通电说明“善后借款”并不“违法”。5月,为对抗国会多数党国民党,又在袁世凯的操纵下,与梁启超等人将民主党与共和、统一两党合并为进步党,并出任理事。7月,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宣布武力讨袁。汤认为“这是叛反国家,应从速扑灭”[11]。他一面联络孟森等进步党议员发表所谓“护国讨乱”通电,一面致电黄兴,要他“及早觉悟,敛兵效顺”[12]。1914年5月,袁世凯于相继解散国民党和国会之后,任命汤化龙为教育总长兼学术委员长。

1915年8月,袁世凯暗中推出筹安会,鼓吹恢复帝制,引起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普遍反对。汤化龙随即称病告假,滞留天津。10月,宣布辞职。12月,密行赴沪,跻身“讨袁护国”行列。其间,他曾与旧立宪派要人蒲殿俊、谭延闿以及唐绍仪等致力于策动江苏督军冯国璋宣布“独立”,但始终没有结果。1916年3月19日,他电劝袁世凯“急为退位之图”。随后,又发表答帝制派王印川书,表示袁不退位,则不罢兵。为逼袁退位,他还答应其弟湖南将军汤芗铭的请求,代为疏通革命党人的关系,在覃振等革命党人允诺其弟宣布“独立”后继续为湖南都督的条件下,促成汤芗铭于5月29日宣布湖南独立。

袁世凯死后,汤化龙认为收拾时局非段祺瑞莫属,再次与北洋军阀同趋一途。8月,国会重开,汤复任众议院议长。9月,为了抵制国民党议员组织的“宪法商榷会”(通称“商榷系”),他在梁启超支持下组织“宪法研究会”(通称“研究系”)。这时,为制宪问题,国会内外发生省制订入与否的激烈争论,汤及其“宪法研究会”为满足段祺瑞个人集权的需要,坚决反对省制订入宪法。10月20日,众议院举行宪法审查会讨论省制问题,他攻击“宪法商榷会”要求将省制订入宪法,就是“不忠于民国”[13]

1917年春,段祺瑞在日本的策动下,积极主张对德绝交、宣战。汤化龙认为这是“正当办法”,呼吁国会停止一切政争,“予政府以后援”[14]。当段与黎元洪为此争执不下,段内阁陷入被黎改组的困境时,他不改初衷,继续在国会支持段内阁,并为段祺瑞支持下的“督军团”破坏国会,出谋划策。汤希望在新的国会选举中,依靠段的支持,赢得国会的多数席位。5月23日,段被黎元洪免职,汤随即具呈辞职,以示与段共进退。

7月1日,张勋拥清废帝溥仪“登极”。汤化龙一面通电各省,宣布与张勋誓不两立,一面随段祺瑞赴天津马厂誓师,并出任讨逆军总部参赞。12日,张勋复辟失败,由段祺瑞续组新内阁。汤因拥段有功,被任命为内务总长。为了抵制国民党议员,他坚决反对恢复旧国会,主张尽速召集临时参议院,以实现赢得国会多数席位的宿愿。汤的所作所为,招来国民党议员的不满。10月,遭到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护法军政府的明令通缉。11月,再次随段而辞职。

段内阁后虽又复活,但因段所依为股肱的安福系政客集团已经崛起,汤不再受到重视。1918年3月24日,他与林长民、蓝公武等怀着失意政客的复杂心情,东渡日本游历。6月,远渡重洋,前往美国考察。9月1日,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市被国民党籍华侨理发师王昌枪击而死。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49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