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孟目的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孟目的历史评价_孟目的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130 评论:0

孟目的,名广义,字目的,北京人,1897年10月17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九月二十二日)出生在一个基督教牧师的家庭。其父孟继增,为公理会牧师。

孟目的少年时代在通县端蒙小学就读,以后入潞河中学、萃文中学,1918年毕业于华北协和大学(北通州)(燕京大学前身),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举办的留美学习班。毕业后,院方公布取消药科学生留美计划,经该院英国教授资助,他去英国勤工俭学。1919年到伦敦后,他先在爱兰伯利药厂实习,1921年考入伦敦皇家大学药学系,毕业后,取得英国皇家药学会会员资格,为该会第一名中国会员。

1925年,孟目的学成回国,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任药房副主任。鉴于我国药学工作远远落后于欧美各国,当时药房的调剂人员少,知识水平低,孟乃联合同事冯志东、何鉴清等,于1927年创办了北京药学讲习所,以提高初、中级药剂人员的业务水平。二十多年中,这个讲习所培训了两千多名中级调剂、制剂人才。

1929年,国民政府卫生署邀孟目的去南京,参加编纂《中华药典》,并任命孟为中央卫生实验处药物化学系主任、军医学校药科主任。其时,各国药品竞相倾销,伪劣药品充斥市场。国民政府决定编纂一部药典,孟认识到药典是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使用、供应、检验、管理等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编订药典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必须认真做好。他首先创议并厘定“药典”这个名称,明确这是药品的法典,是国家对药品的立法,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其次,初步统一了许多药品的名称。当时,药品多数是进口的,商品名、译音都很乱,孟等潜心考察了我国一些词汇,结合制剂的特点和拉丁名的音节,拟定了简明的剂名,如用酒精提取或制备的制剂,拉丁名称Tinctura的定名为“酊剂”,拉丁名称Spiritus的定名为“醑剂”;其他如Tabellae称“片剂”,Suppositoria称“栓剂”等,比较简短、明确,沿用至今。

1935年,中国药学会举行第七届年会,孟目的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及学会理事。年会对于加强药学教育问题展开了讨论。当时国内仅有少数医学院校设有药科,校方又都重医轻药,药学教育得不到发展。孟目的和一些年会参加者强调应当创设独立的药学院,学制应改三年为四年。会后,孟等人四处奔波,据理力争,于1936年在南京设立了药学专科学校,孟任校长,并兼药剂学、调剂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孟目的率领药学专科学校迁往武汉,1938年又迁到重庆。孟悉心教学,培育青年,赞助爱国抗日的学生去延安,因而遭到国民党当局的迫害,于1939年被免去校长职务。次年,孟去香港创办协和制药公司,一面筹设药厂,一面为抗日军民选购药品器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占香港,孟辗转回到重庆,创办协和制药厂,自任厂长,生产磺胺、葡萄糖等原料及制剂。孟并兼任药学专科学校教授,每星期去讲课两天。他十分关心培养造就药学专业人才,于1943年冲破重重阻力,敦请中英友好协会与国民政府教育部交涉,选派六名药科毕业生赴英深造。

抗日战争胜利后,孟目的至上海主持接收七个日伪药厂。他不辞辛劳,将接收的药厂加以调整,成立了第一制药厂。他还准备调整组建其他药厂,发展我国的制药工业,但受到国民党当局的排挤,未能如愿。1946年春,晋察冀解放区在张家口筹建制药厂,当时孟恰回北平奔父丧,解放区派专人迎孟前去进行技术指导,孟欣然前往,受到解放区领导人聂荣臻等人热烈欢迎。孟建议根据解放区的具体条件,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充分利用当地出产的麻黄提取麻黄素,利用柴胡制造柴胡注射液等中药制剂。孟对生产操作要求严格,经常亲自动手洗安瓿、灌药液、焙封、检漏等,对别人操作的还要检查。孟还给技术人员讲授制药基础理论,给青年工人讲授制药操作知识,有时学生因事缺课,他还给补讲。药厂经过孟半年的指导,扩大了生产规模,改进了产品质量,职工提高了技术水平。

孟目的从解放区回到上海后,被聘任药品制剂厂厂长。他为生产防治疾病的药品,发展我国制药工业不遗余力。该厂解放后称上海制药一厂,生产磺胺噻唑、葡萄糖酸锑钠等原料药。葡萄糖酸锑钠习称五价锑,是治疗黑热病的有效药物,对消灭华东几省流行的黑热病起了很大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孟目的继续为发展我国药学事业努力不懈。1950年,他由华东人民制药公司调往中央药品检验所(1962年改称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并任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总干事、药理小组组长,1952年起任副主任委员。他对药典编纂工作非常认真细致,还亲自编写部分条目,逐字推敲修改文稿,并对规定的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进行复核试验,逐一修改订正,于1953年定稿出版。此后,孟仍不断修订充实药典,1957年主持编订了第一增补本;1963年版收载各类药品一千三百一十种,在结合我国医药生产实际,反映医药科学研究的成就,整理祖国医药使之逐步标准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以后,孟继续被聘为药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耄耋之年,仍为编纂新版药典贡献力量。

孟目的对中国药学会的工作十分热心,藉以推动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自1935年第七届药学会年会上当选为药学会理事后,历任第八、九、十、十一届理事,第十二届理事长。药学会总会由南京迁到北京,在1952年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958年起并兼北京分会理事长。孟经常到药学会主持会务,组织各种学术活动,为《药学学报》、《药学通报》、《中药通报》撰写和审改文章。

孟目的先后被推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第八届中央常委。

1983年5月21日,孟目的在北京病逝。

参考文献

  • 袁士诚、谢海洲:《热心药学事业的孟目的教授》,《药学通报》1981年第16卷第3期。
  • 卫生部药典委员会提供的资料。
  • 孟目的家属提供的资料。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47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