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马叙伦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马叙伦历史评价_马叙伦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103 评论:0

马叙伦,字夷初,号宦香,浙江杭州人,1884年4月27日(清光绪十年四月初三)生。他的父亲马琛书是一名秀才,多次乡试不中,很不得志。马叙伦幼年入塾读书,十岁时父亲去世,靠母亲做女红和父亲的朋友资助继续上学。1899年进杭州养正书塾学习。1901年,养正书塾改为杭州府中学堂,加设师范班。他入师范班,在这里一面继续学习,一面教刚入学的新生。课余则博览群书,阅读西方的《天演论》、《法意》、《民约论》和反清的《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明夷待访录》等,逐渐萌发了推翻清廷统治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思想,立志毕业后到日本学习陆军,从事革命活动。不料1902年临毕业前两个月,因为学校无理开除同学的事,他打抱不平,帮同学说话,触怒了学校当局,被学校除名。

同年夏天,马叙伦到上海,先是帮助维新派蒋智由编辑《选报》,不久又参与编辑《新世界学报》,两者皆带有反清革命的倾向。他还常常参加蔡元培创设的“爱国学社”在张园举办的讲演会,听章太炎、蔡元培等人的演说。这些人大声疾呼推翻清廷统治的主张,更加激发了他的革命思想。1904年他回杭州结婚,在新房中挂了一副自撰的对联:“卿桴独立鼓,我揭自由旗。”大胆地表示了自己争取民主,反对封建的愿望。婚后,他在杭州、江山、诸暨等地教书。1906年到广州,先后在两广师范馆及两广方言学堂教书。1909年回到杭州,在两级师范学堂任教。杭州这时已有反清秘密组织,他的朋友有不少人参加。他时常参加他们的秘密会议,一起议论国事。同年底加入“南社”。这时,他读到一本孙中山的传记《孙逸仙》,革命情绪更加高昂。翌年春天与朋友游西湖,在游船里吟诗,他在一首诗里抒发自己对反清革命必胜的信心说:“一击满湖烟雨破,谁家天下举杯看。”

1911年夏天,马叙伦随老同学汤尔和去日本游历。马的目的是“要找章太炎先生”,与章相见后“谈得火热”。不久,马经章介绍参加同盟会。9月,马回国,适逢江浙人民反对沪杭甬铁路收归国有。马和几个同盟会员一起,乘机扩大事态。他们借得几个股权,参加铁路局召开的股东大会,控制会场,取得了反对沪杭甬铁路收归国有的胜利。

武昌起义后,马叙伦和几个同盟会员在杭州筹办民团,准备响应起义。11月5日浙江光复,马被邀担任都督府秘书。他刻了一颗“浙军都督府都督之印”,携带封条,将大清银行、布政司、盐运司等前清衙门次第查封了。次年他任都督府印铸局局长。不久,因与该局公报总纂杭辛斋等人意见不合而辞职,仍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书。他的辞职,也还有思想上的因素。他过去读《高士传》、《独行传》、《逸民传》,又受到俄国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产生了“超然物外”的思想,“想做一个高人逸士”。辛亥革命后他认为:“现在满清被推翻了,革命的目的达到了,以后是怎样建设中华民国了,应分让‘学有专长’的人们去做,我还是做教书匠,在我的岗位上工作吧。”[1]

1913年春,马叙伦到北京,在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当国文教员,随后又到北京大学文学院教课。“二次革命”失败后,8月,章太炎在北京被袁世凯软禁。马叙伦经常去探望他,两人“一谈就是一天”。特务监视的时候就谈孔孟,谈老庄,谈佛学,谈理学;特务一放松监视,他们就商量倒袁的事。章太炎有一次消极绝食,还是马叙伦劝过来的。1915年初,袁世凯图谋称帝的消息传出后,马曾动员从前在两广方言学堂的学生廖容回广东组织武装力量起兵讨袁。廖回广东后,马写了一篇讨袁檄文寄廖。云南起义后,这篇檄文曾在香港报纸上发表,对起义起了声援作用。年底,马辞去北大和医专的教职到上海。

1916年6月,袁世凯败亡后,马叙伦再回北大任教。他授课之余,潜心著述,写了《老子校诂》、《庄子义证》,还着手写《说文解字六书疏证》。五四运动爆发后,马积极支援学生运动。他走出书斋,参加社会活动,被推为北京大学教职员会联合会及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会联合会两个组织的书记,不久被推为主席。马曾代表教职员会联合会看望被拘禁的学生,向他们发表演说,鼓励他们进行斗争,并代表教职员会联合会同政府当局进行谈判,呼吁当局释放被捕学生。

1920年春,北京大中小学教师因北洋政府长期拖欠薪金,向政府发起索薪运动,组成“北京小学以上各校教职员会联合会”,马叙伦又被推为主席。在他主持下,索薪运动不断发展,提出教育基金和教育经费独立的口号。1921年6月3日,北京各校教职员上万人前往总统府,要见总统徐世昌,要求政府发还积欠薪金。马叙伦走在队伍前列,在总统府门外遭到军警毒打,头部受重伤,被送进医院。徐世昌还扬言要向法院控告马叙伦毁坏他的名誉。大家设法将马迁入东交民巷德国医院。不久他出院,仍然主持北京教职员会联合会的工作。后因头部伤未痊愈,年底请假回杭州休息。

马叙伦回到杭州时,正值浙江第一师范闹学潮,无人愿任该校校长,浙江教育厅再三邀请马担任,他只得应命。马任一师校长后,推行北大“教授治校”的一套办法,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拥护,学潮遂平息。当时,浙江教育相当落后,马有意进行改革。1922年夏,经蔡元培等人推荐,马任浙江教育厅厅长。他认为办好一省的教育,首先要办好各县的教育,曾亲自到萧山、绍兴等县视察。9月,王宠惠署理国务总理,汤尔和入阁任教育总长,马叙伦应汤尔和之邀任教育部次长。11月,王宠惠被迫下台,马叙伦亦随之辞职。这时,国民党在北京已开始公开活动,马叙伦被任为国民党北京特别党部的宣传部长。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马因事未能参加,曾建议孙中山为国民党掌握政权早做准备,设立调查和研究机关,免得将来措手不及。

同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黄郛任国务总理,易培基任教育总长,马叙伦第二次出任教育部次长。不久临时执政府成立,段祺瑞任执政,马叙伦任国务员,代理教育部部务。当时他不愿在军阀政府任职,有人劝他说:“教育部关系革命很大,不应放弃。”他才继续干下去。年底,教育部收到一份内政部要查办“共产党首领”李大钊的密件,他有意压下,使李大钊幸免被捕。

1925年3月,段祺瑞任命唐继尧为教育总长,唐派他的代表王九龄到京赴任,马叙伦辞去教育部职务,仍回北大任教。“五卅”惨案后,马联合各界人士组成北京“五卅”惨案后援会,积极响应全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11月,一部分国民党右派在北京西山自行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非法通过一系列反对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决议。北京的国民党分裂,马叙伦站到西山会议派一边。他说:“我虽然信仰社会主义,却不赞成暴动政策……我因此也参加了西山派。”[2]1926年初,北洋政府的教育经费仍然常常无着。马叙伦提出教育经费独立的主张,和一些朋友拟定了一个教育特税提案,交到国务总理许世英那里,得到许的赞同,并经国务会议通过,还发表马任督办教育特税事宜。不久“三一八”惨案发生,马遭到北洋政府的通缉,被迫躲进东交民巷。随后化装离开北京回到杭州。此后,他脱离了“西山会议派”。

北伐战争开始后,马叙伦动员他的老朋友浙江省长夏超参加国民革命,并代夏到广州与国民政府接洽,国民政府委夏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兼理民政事宜。夏超宣布独立,马叙伦出任浙江建设厅长。不久夏超兵败,马遭孙传芳通缉,逃到上海。

1927年2月,北伐军进入江浙一带,浙江省政府成立,马叙伦被任命为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民政厅长。他有心改革浙江吏治,很重视县长和警察所长的挑选。为了防止这些人贪赃枉法,他主张增加他们的薪俸,增加行政经费。当然这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后来他认识到必须“从制度上根本解决”,曾说:当局“无明察之才,公平之度,恳挚之情,严峻之刑,不掣之权,皆不足以矫枉而反正;且如堂高廉远,不与百姓相接触则亦不能济也”[3]。1928年底,马叙伦任教育部次长。因国民党当局不经国民政府行政院一再直接发命令到教育部,马叙伦不满,1929年冬辞职而去。事后赋诗一首:“袍笏登场又一回,未酬素志鬓丝衰。身无媚骨难谐俗,从此柴门不再开。”表示不愿再做国民党政府的官了。1930年暑假后,再回北大教书。

“九一八”事变后,马叙伦痛感河山破碎,极为悲愤,常常写诗抒怀,排遣内心郁闷。1933年“九一八”国耻纪念日时,他写了一首七绝:“可怜歌舞弃金城,边月仍圆岁月更。我自年年歌当哭,旁人错认绕梁声。”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华北,在北大教授举行的抗日问题讨论会上,马叙伦积极主张抗日,与胡适等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2月,马约集当时北平高等学校一些主张抗日的教授,组织北平文化界抗日救国会,被推为主席。适逢“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他为了支持北平学生的抗日活动,日夜忙碌,终于累病了。胡适等人乘机要他休假一年,实际上是要他离开北大。他愤而辞职,回到杭州。

“七七”事变后,马叙伦带着家眷避乱到上海,在之江大学(由杭州迁沪)教课。上海沦陷后,他改名邹华孙,隐居上海,从事著述。他的《说文解字六书疏证》三十卷,约二百四十万字,就是在这个时期定稿的。1939年12月,汪精卫、陈公博等在上海筹划降日卖国。陈是马叙伦在北大任教时的学生,他义不容辞地找陈谈了一次,劝他停止卖国活动。陈多方狡辩,还请马叙伦出来帮忙,他断然拒绝说:“我是决定不出来的。”后来他在上海贫病交加,陈多次派人送米送钱,他都拒绝接受。

抗日战争胜利后,马叙伦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发动内战大失所望,积极参加争取和平民主的运动。他撰写文章、发表演说,大声疾呼:“我们中华民国过了三十四年,仍然是独裁政体,我们老百姓享受的生活仍然是不民主的。”[4]1945年,上海一部分进步的文教界人士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马叙伦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不久,以他领衔的上海文教界六十一位著名人士发表了《给美国人民的公开信》,要求美国人民推动美国政府协助中国建立包容全国各政治党派在内的政府。随后,他又和郑振铎一起发表《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时局的宣言》,提出八点要求,主张立即停止内战,实现政治民主。马叙伦的正义言行,招致了国民党当局的痛恨。1946年5月宣布召开国民大会时,民主促进会被排斥在会外。6月23日,以马叙伦为首的十人代表团赴南京请愿,呼吁和平,反对内战,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车到南京下关车站,几百名暴徒蜂拥而至,殴打代表团成员,马叙伦受伤住院。

7月,国民党特务在昆明暗杀了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马叙伦异常悲愤,说:“革命者是杀不完的,它好像春天的草,生生不绝。”[5]还说:“我的历史一部分正和李、闻两先生相同,我自然预备接受一颗子弹,但是我也预备还他一个原子炸弹。”[6]他继续在大学里演讲,抨击国民党当局。有一次他说:“我知道今天台下有许多带手枪的特务,我不怕,我还要讲话。”[7]1947年10月,国民党政府非法解散中国民主同盟,环境异常险恶,马叙伦随时有被暗杀的可能。他接受一些朋友的劝告,暂时转移到香港。他在香港同王绍鏊等筹划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港九分会。1948年10月,马叙伦转入东北解放区,后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

1949年9月,马叙伦参加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被任命为教育部长、高等教育部长。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此外,他还担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

1970年5月4日,马叙伦卧病十多年后,在北京逝世。

马叙伦的著作有:《说文解字六书疏证》、《老子校诂》、《庄子义证》、《石屋余沈》、《石屋续沈》、《我在六十岁以前》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46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