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武,原名道凝,字厚山,到日本留学时改名和,字君武,后以字行。1881年7月17日(清光绪七年六月二十二日)出生[1]。祖籍湖北蒲圻,后定居桂林。其父马衡臣曾在广西恭城、平南、马平(今柳江)等县衙任文牍。
马君武九岁丧父,家庭贫困。他母亲从裁缝店领来衣服缝花边,向爆竹店领来爆竹插引线,以维持一家生计。马君武幼读私塾,在严母的督促下,知发愤读书,行路不释卷。他临帖写字,无钱买纸,就用芭蕉叶当纸。后来在亲戚陈允庵家附读,陈家藏书甚丰,他得以博览群书,因而旧学很有根底。
甲午战争以后,国难日急,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各省废科举,兴学堂。1897年,康有为到桂林讲学,设立“圣学会”,创办《广仁报》,宣传变法维新主张。马君武深受影响,曾以“马恫”笔名投稿《广仁报》。他认为非精研西学,不足以致中国于富强,乃于1899年考入广西体用学堂。他在学校里发奋学习数学、英语,开始接受西方科学文化。主讲经史的唐景崧联系当时的政治情况,指出清廷的昏庸腐败以及中国有被瓜分的危险。马君武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产生了外出求学,进一步探索救国途径的想法。1900年,马君武到广州入法国教会主办的丕崇书院学法文。同年7月,去新加坡,谒见康有为,请教救国大计。这时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光绪逃往西安。康有为正以衣带诏号召天下勤王,便派马君武返桂活动,策应唐才常自立军起义。自立军在武汉起义失败后,他去上海,入震旦学院继续学习法文,并翻译《法兰西革命史》一书。1901年冬,马去日本,在横滨与梁启超、汤睿及日本宫崎民藏、寅藏兄弟相识,曾为《新民丛报》撰稿。次年,马君武在横滨由日人宫崎民藏介绍,往谒孙中山,聆听革命言论,甚为钦佩。他对人说:“康梁者,过去之人物也;孙公,则未来人物也。”[2]此后,马君武和冯自由、刘成禺等人经常走访孙中山,往来于东京、横滨之间,在孙寓畅谈革命。从此,他追随孙中山,走上了民主革命道路。4月,他和章太炎、冯自由等十人发起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明朝崇祯皇帝殉难日“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企图通过纪念明朝灭亡以动员反清革命。1903年农历正月初一,东京中国留学生千余人在骏河台留日学生会馆举行团拜,“时有马君武、湖北刘成禺先后演说满洲吞并中国的历史,主张非排满专制,恢复汉人主权,不足以救国,慷慨激昂,满座掌声”[3]。
同年秋,马君武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学习工艺化学。他在暑假期间,对一些留学生传授炸药术,准备作为狙击清廷权贵之用。
1905年7月,为了统一革命力量共同对敌,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决定共同组成中国同盟会。由马君武、黄兴、陈天华等人草拟章程。8月,同盟会正式成立,马君武曾被指定为执行部书记,因那时他在京都帝国大学攻读,未能就职,改由田桐接替[4]。他曾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上先后发表《甘必大传》和《帝民说》等文,鼓吹革命,宣扬民主政治。
由于反清运动在中国留日学生中蓬勃发展,1905年冬,日本文部省徇清公使要求,为禁止在日学生进行反清活动,颁布了《取缔清韩学生规则》,中国留日学生发动罢课斗争,以示抗议,一大批留学生因此愤而归国。1906年初,归国留学生在沪自办了一所中国公学,同年夏,马君武毕业归国,担任该校总教习(教务长)兼理化教授。由于中国公学的学生多为同盟会会员,他们的反清活动引起清政府的注意,马君武被两江总督端方指名缉捕,他不得不于1907年到德国入柏林工艺大学,学冶金,毕业时获工学士学位。
1911年11月上旬,马君武由德归国抵沪。当时辛亥革命已爆发,他在为《民立报》撰文宣传建设共和的同时,积极参加组织临时政府的筹备事宜,被推举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代表,参加《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起草,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成立后,马君武以实业部次长代理部务,并参与起草《临时约法》。
当时,袁世凯为了掌控国家政权,从各方面对革命党人施加压力。同盟会内部也有人主张妥协,建议将临时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马君武却指出袁为人诡诈,心怀叵测,坚决反对孙中山让位。后来,孙中山辞去总统职务,亲自主持中国铁路总公司,马君武亦辞去实业部次长职务,任铁路公司秘书长。1913年国会成立,任参议院议员。
“二次革命”失败,马君武被迫离开北京,再次赴德国,入柏林大学研究院学习,并兼德国波鸿化学工场工程师。在院四年,提出蚕丝七种原素之分析研究论文,获工学博士学位,于1916年归国。袁世凯败亡后,国会恢复,马仍任参议院议员。
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号召“护法”,国会议员纷纷南下,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马君武追随孙中山,最初任大元帅府秘书,旋代理护法军政府交通总长,并兼任广州石井兵工厂无烟火药厂总工程师。1918年5月,孙中山被桂系军阀排挤,离开广州,前往上海。马君武也跟着到了上海,与广西同乡王乃昌、梁烈亚等人组织“改造广西同志会”,在广西旅沪人士中进行反对陆荣廷的宣传和活动。1920年,孙中山命陈炯明从福建回师,驱逐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11月重组军政府,马君武任秘书厅长。次年4月,南下的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通过《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推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马君武任总统府秘书长。6月,孙中山进兵广西,7月,任命马君武为广西省长。马君武雄心勃勃,励精图治,提出禁烟禁赌,整顿金融,发展实业,兴办教育,建筑公路,成立新军等计划。但陆荣廷旧部分布于广西各地,割地自雄,附粤的桂军刘震寰又不听指挥,以致政令不出省会南宁,马君武一筹莫展。1922年5月,粤军撤出广西,自治军蜂起,陆荣廷旧部伺机进逼南宁。5月22日,马君武致电广州政府,辞去省长职,旋去上海,一度在上海杨行镇经营果园。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马君武由于远离政治舞台,不了解情况,并受居正、冯自由等人的影响,在章太炎领衔发表的《护党救国公函》上签名,这个“公函”实质是反对国民党改组,反对三大政策的。11月,马君武受聘为上海大夏大学校长。1925年4月,并出任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同年12月底,段祺瑞执政府任命马君武为司法部总长。当时段祺瑞执政府正向各国交涉取消领事裁判权,需要有名望的人主持其事,马君武由于对北洋军阀的本质认识不清,加上好友章士钊的援引促驾,便以“事关国权,勉从其请”,于1926年1月7日就职。是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以马君武违纪参加段祺瑞之善后会议为由,予以除名处分。两个月后,段祺瑞改任马君武为教育部总长,工大学生群起反对,马未就职,同时辞去工业大学校长职务。3月底离京回沪,再任上海大夏大学校长。从此息影政坛。
1927年初,马君武应广西省政府主席黄绍竑之邀回桂,在梧州创办广西大学。1929年,粤桂军阀混战,学校经费无着,校务停顿,马君武乃离桂赴沪,再回上海大夏大学任教。1930年1月,上海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辞职。5月,马君武被该校校董会推举任校长,并主讲文化发展史。马君武出任校长,向上海聚兴诚银行贷款六万元建校,学生增至一千多人,是中国公学的全盛时期。马君武重视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而对国民党党义及纪念周等课题,不予重视,因此颇受学生欢迎。但国民党当局对此却深为不满,挑起学潮对他排挤打击。马君武于1931年初愤而回桂,5月复任广西大学校长。1932年,又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广西省政府委员兼广西修志局总纂。
马君武在任广西大学校长期间,聘请国内一些名教授来校教课,添置图书仪器,充实教学设备,开办化学、机械等教学工场和农场,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并成立科学研究机构,设置贫苦学生基金会,还由学校出资选送有培养前途的助教出国留学深造。他经常在晚上自修时间,提着马灯到学生宿舍巡视,亲自指导学生学习。1936年,因马君武不积极推行军训,反对广西的“三自三寓”政策,白崇禧借故将广西大学改组,免去马君武的校长职,只给他一个顾问空衔。马君武便离开广西去上海,与人合办农场。
马君武一向坚决主张抗击日本的侵略。“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南京政府仓皇迁都洛阳,马君武去电指责说:“国事败坏至此……乃精卫兄在武昌一年,介石兄在南京四年倒行逆施之总结果……介石兄对内面狞如鬼,对外胆小如鼠。”[5]1933年,日军攻占热河,国难日急,马君武大声疾呼:现在已是千钧一发的时候,“要厉行对日经济绝交……组织民众、武装民众,以民众的力量去收复东北失地”[6]。1937年抗战开始,马君武被任命为最高国防会议参议、广西省政府高等顾问。1938年,马君武和地质学家李四光在桂林开办科学实验馆,马为常务委员。马还和戏剧家欧阳予倩成立“广西戏剧改进会”,从事桂剧改革工作。同年,马任国民参政会第一届参政员。1939年,国民政府改广西大学为国立,任命马君武为校长。1940年,汉奸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权,马君武写了《三州纪事》诗,斥汪“潜身辞汉阙,矢志嫁东胡”[7],卖国求荣,卑鄙无耻。同年秋,马君武胃病复发,于8月1日在桂林病逝。
马君武青年时代,在贫困中勤奋读书,刻苦钻研,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学者。他懂得英、法、德、日四国文字,精通数学、物理、化学、冶金、生物、农业等自然科学,对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社会科学也有研究。1902年,先后在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上介绍卢梭、圣西门、黑格尔等思想家的学说,后来在《民报》上发表了他1901年翻译的《法兰西革命史》。1918年翻译出版卢梭的《民约论》,至1930年,发行了六版。1919年,他第一个翻译出版了达尔文的《物种原始》,此书一出,风行全国,到1936年,发行了十二版。此后,他还翻译出版达尔文的《人类原始及类择》、赫克尔的《自然创造史》,并写了《达尔文》一书,系统地介绍达尔文的学说。马君武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也不遗余力。他在1901年翻译出版《代数学》一书,两次留学德国期间又翻译和编写了《平面几何学》、《微分方程式》、《矿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德华字典》等,其中有的被用作大中学校教科书。他在广州任无烟火药厂总工程师期间,还翻译了维也纳教授菲里波维所著《国计民生政策》全书。他自己写了一本《中国历代生计政策批评》,对王安石变法作了肯定。马君武工诗能文,学贯中西。他不仅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者,也是一个爱国诗人。1909年,他和同盟会会员柳亚子、陈去病、高吹万等人组织南社,以诗会友。他的诗多“鼓吹新学思潮,标榜爱国主义”[8],有的诗脍炙人口,传诵一时,深为读者所喜爱。在20世纪初,他与诗人柳亚子、苏曼殊齐名。这些诗多收入上海文明书局出版的《马君武诗集》中。
马君武去世后,周恩来送来祭幛,挽词是“一代宗师”,朱德、彭德怀的挽词是“教泽在人”,对马君武的一生作了评价。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45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2-05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21主编
2023-01-24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