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柳亚子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柳亚子历史评价_柳亚子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118 评论:0

柳亚子,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权,号亚卢,再改名弃疾,字亚子,后以亚子为统一名号。1887年5月28日(清光绪十三年闰四月初六)生于江苏吴江分湖之滨北厍镇大胜村的书香门第,十二岁随家人迁居黎里镇。父亲柳念曾为廪生,母亲费漱芳亦略通文字。
 柳亚子幼年由母亲教识字,并口授《唐诗三百首》,五岁起由塾师和父亲教读,经史之外,通读了《杜甫全集》。九岁开始学写五、七言诗,不久又试作长篇史论文章。
 戊戌政变那年,柳亚子十二岁。受父亲影响,他一度赞成康、梁变法维新,十四岁时曾为此私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并开始在上海报纸发表诗作。1902年春,柳亚子十六岁,以父命赴考,中秀才。其时,柳亚子热心读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读龚自珍诗文集,热心诗界革命,因而诗风大变,文风亦大变,字里行间腾跃起救国的热情。因读汉译卢梭《民约论》,仰慕其天赋人权之说,自命“亚洲之卢梭”。
 1903年初,柳亚子由陈去病、金松岑介绍,加入中国教育会,并与陶亚魂、蔡冶民等组织中国教育会黎里支部,创办《新黎里》油印月刊,每周登坛演说,以警聋振聩。于是乡里哗然,在家乡无法立足。四五月间,柳亚子与陶、蔡二人前往上海,就读爱国学社,结识了章太炎、邹容、蔡元培等人。柳亚子和几个同学提供印费,出版邹容的《革命军》和章太炎的《驳康有为政见书》;又和章、邹等合作,为《苏报》撰写《驳〈革命驳议〉》一文,针锋相对反击康有为等人的保皇派的论调。此后两年,柳亚子就读金松岑创办的同里自治学社。由于受到章太炎、邹容的热情鼓励,他精神勃发,接连为《江苏》、《女子世界》、《二十世纪大舞台》等刊物撰写鼓动文字,包括诗词、传记、史论、叙文,还有小说、戏曲等。
 当时,许多革命者认为革命只有两途:暴动与暗杀。柳亚子血气方刚,不以文字鼓吹为满足,一心向往真刀真枪投身实际革命斗争。为此,1905年暑期赴沪,入中国教育会所办通学所,从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学催眠术,学而未成;1906年初又到上海入理化速成科,习实用化学,想学会制造炸弹以实行暗杀,亦因病未果;又与林力山相约东渡日本学陆军,却因林先走一步未能偕行。这时,正值中国同盟会江苏分会会长高天梅和朱少屏自日本归国,从事秘密革命活动,并在上海筹建健行公学。2月16日,柳亚子由高天梅、朱少屏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不久又由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成为“双料的革命党”。此后留沪,在健行公学教国文,以激进革命读物《黄帝魂》为教材,激发学生的民族主义爱国热情。与田桐主编《复报》,配合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积极投入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大论战,成为东南地区引人注目的革命刊物。这年秋天,风传两江总督封校禁报,他被迫返乡,于10月与同邑盛泽镇郑佩宜结婚。
 1909年11月13日(农历十月初一),柳亚子与陈去病、高天梅共同发起的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正式成立,在苏州虎丘张国维祠举行首次雅集。次年8月以后,《南社丛刻》的编辑和其他社务,实际上就长期由柳亚子主持。
 虎丘雅集之后,南社社务较为迅速的发展。辛亥正月(1911年2月)编印的《南社社员通讯录》已著录社员一百九十三人,其中有高天梅和何亚希、柳亚子和郑佩宜、朱少屏和岳麟书、姚石子和王粲君四对夫妇同隶社籍,一时传为佳话。
 武昌起义爆发,柳亚子寓居上海,与朱少屏、胡寄尘创办《警报》,飞速报道武昌起义后各地革命军战绩。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柳亚子应邀赴南京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三日后称病辞职,返上海进《天铎报》任主笔,后转《民声》日报,再转《太平洋报》任文艺编辑。
 此时,南北议和之声甚嚣尘上。面对举国滔滔的妥协潮流,柳亚子以《天铎报》为阵地,以青兕为笔名,发表大量时评,激烈反对袁世凯,坚决主张北伐,为此与南京临时政府主和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与此同时,南社社员周实丹、淮南社社员阮梦桃因领导淮安起义被清吏杀害。柳亚子联络许多南社社员,奔走呼号,坚决要求南京临时政府昭雪冤狱,惩办凶手,愤怒谴责袁世凯包庇反革命杀人犯的罪行。在这两场斗争中,柳亚子率先打出了鲜明的反袁旗帜。
 袁世凯当选总统后,柳亚子返回黎里。他撰写了大量沉痛悼念烈士,愤怒声讨民贼的诗篇,并陆续编印了几部烈士遗集。他主编的《南社丛刻》,公开发表了南社社员的许多作品,揭露袁世凯复辟封建专制主义的种种罪行。1917年,柳亚子与社友就同光体的评价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柳亚子论诗,本质上是在论人。他反对郑孝胥等遗老,进而反对同光体,更进而反对宋诗。然而,南社内部亦不乏偏嗜同光体的社员。这年4月,《民国日报》发表了吴虞的《与柳亚子书》,对同光体有所批评。5月,社员闻野鹤著文反驳,嘲笑反对同光体的人是“执蝘蜒以嘲龟龙”。柳亚子愤然而起,连续著文反击。论战进行了一个多月,7月末,朱鸳雏发表《论诗斥柳亚子》,进行谩骂和人身攻击。盛怒之下,柳亚子宣布驱逐朱鸳雏出社。社员成舍我反对这一处置,柳亚子又宣布驱逐成舍我出社,结果引起轩然大波。一场思想、艺术的论辩转变为柳亚子的处置是否合法的争论,不久又转变为南社改选争取选票的紧张活动。最后,柳亚子虽以多数票取胜,但是他已心灰意懒,于1918年辞去长期担任的南社主任职务。
 当南社因同光体问题而分崩离析之际,新文化运动正大潮激荡。对于新文化运动,柳亚子曾有一个认识过程。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权,打倒孔家店,这些都是他早先的主张。对民主和科学这两个口号,亦持欢迎态度。他所一时不能接受的,是文学革命。在《与杨杏佛论文学书》中,他说:“弟谓文学革命,所革当在理想,不在形式。形式宜旧,理想宜新,两言尽之矣。”但是,对立和迷惘是暂时的。不久,柳亚子逐渐发现,做白话文写新体诗的人,所持的主张大都和他相合;而做文言文写旧体诗去攻击文学革命的人,其主张则和他相距甚远。同时他也感到,表达新思想必须有“新工具”。于是,柳亚子转而拥护文学革命。
 1923年4月,柳亚子在家乡创办《新黎里》报,这是他投身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大举措。该报提倡新文化,宣传社会主义和劳工问题。在该报影响下,吴江各地 “新”字号报刊纷纷并起。柳亚子投身新文化运动的另一重大举措,是于同年5月在上海与叶楚伧、邵力子、胡朴安、余十眉、陈望道、曹聚仁、陈德徵一道发起筹组新南社,和旧南社中反对新文化运动的人 “分家”。10月14日,新南社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柳亚子当选为社长。他在《新南社成立布告》中宣称:“新南社的精神,是鼓吹三民主义,提倡民众文学,而归结到社会主义的实行。对于妇女问题、劳动问题,更情愿加以忠实的研究。”新南社共发展社员约二百三十人,不仅有著名革命家廖仲恺、何香凝,还有新文学作家沈雁冰、田汉、刘大白等,一时俊彦云集。
 1923年12月,柳亚子以同盟会会员身份,由叶楚伧、陈去病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初,受委派在吴江秘密发展党员,筹建地方组织。8月,国民党吴江县党部成立,当选县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这是江苏最早组建的国民党县党部之一。9月前后,江浙战争爆发。这场军阀争斗深深教育了柳亚子,他认识到“运动军阀和掉书袋都没有用处,要革命非唤起民众不可”。于是,毅然停顿了新南社社务,全身心投入政治活动。1925年8月,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在上海成立,柳亚子当选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1926年1月,当选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
 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在广州召开。面对党内右派的肆意挑衅,柳亚子当面责问蒋介石: “到底是总理的信徒,还是总理的叛徒?如果是总理的信徒,就应当切实地执行三大政策!”会上,他与何香凝、彭泽民竭力反对排挤共产党的所谓“整理党务案”,并愤然于闭会前拂袖离粤。回到上海,他向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陈以其在国民党内作用更大未予同意,亦不同意其反蒋建议。他遂满腹郁闷返归故里,杜门不出。
 1926年暑期,柳亚子埋头书斋,与儿子柳无忌开始从事持续十五年之久的苏曼殊研究。1928年12月起,煌煌五巨册《曼殊全集》由上海北新书局逐册出版。以后,着重进行苏曼殊身世的考证,改正了有关曼殊血统的错误。1933年,《曼殊全集》普及本由上海开华书局出版,收录了《苏曼殊传略》、《重订苏曼殊年表》两篇重要文章。1940年,又辑成《曼殊余集》稿本十二册,均为新发现的苏曼殊诗文遗作及有关研究文字,成为苏曼殊研究的资料宝库。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5月8日深夜派军警到黎里指名搜捕。柳亚子藏身复壁,得以幸免。数日后,化名唐隐芝携家流亡日本,寓居东京郊外乐天庐。次年4月归国,定居上海。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沦亡。柳亚子积极投身救亡运动。他协助自巴黎归国的何香凝组织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创办国难救护队,援助东北义勇军,任后方理事会副主席兼经济部长。1932年7月,上海市通志馆成立,柳亚子被聘任馆长,直至1937年底上海沦陷被迫闭馆,历时六年。上海市通志最终未能完稿问世,但留下了一千多万字通志文稿,同时出版了《上海市年鉴》三部、《上海市通志馆期刊》四期、《上海研究资料》正、续二集、《上海掌故丛书》十册。在此期间,柳亚子与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化战士亲密交游。当许多共产党人、进步作家及知名人士遭受厄运之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以其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奔走救援。应许多南社社员要求,为纪念南社和新南社的精神,于1935年发起成立了南社纪念会,被推为会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柳亚子从历时年余的脑疾中振作起来。他连续发表文章,大声疾呼抗日救亡。一改杜门谢客的习惯,公开接见记者,发表政见,主张国共两党携手抗日。上海沦陷后,柳亚子自题寓庐为“活埋庵”,他给儿女们写下遗嘱,有云:“余以病废之身,静观时变,不拟离沪。敌人倘以横逆相加,当誓死抵抗。”
 “活埋”三载,作为诗人的柳亚子诗思枯涸。然而,作为史学家的柳亚子,开始了终生不渝的南明史研究,并取得了卓著成果。他写成了《南明史纲》六卷的第二次稿本、《南明史纲历日表》、《南明后妃·宗藩志》和《南明人物志》四部重要著作。
 1940年底,柳亚子南渡香港,定居九龙,以楚神话中“后羿射日”典故,言其居曰“羿楼”。在香港,他完成并发表了《南明史纲》八卷的第三次稿本,整理了屈大均的《皇明四朝成仁录》。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柳亚子与宋庆龄、何香凝、彭泽民联名发出宣言,谴责国民党当局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罪行。他复函重庆国民党中央,拒绝赴渝出席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严正表示:“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西山采蕨,甘学夷齐;南海沉渊,誓追张陆,不愿向小朝廷求活也。”他因而被开除了国民党党籍。香港沦陷后,柳亚子由东江纵队派员护送,历尽艰险到达桂林,在这个战时著名文化城住了两年多。他继续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组织了南明史料征纂社,并同时提倡“旧诗革命”。
 1944年9月,日寇进逼桂林,柳亚子迁居重庆,从此和共产党人及进步文化人士更加接近。他在郭沫若为其举行的洗尘宴席上公开宣称:“世界的光明在莫斯科,中国的光明在延安。”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到达重庆进行国共谈判,柳亚子和他数次畅谈,诗信往还,毛泽东并以旧作《沁园春·雪》相赠。柳亚子在重庆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被增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又参与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当选中央常务干事。1945年底,柳亚子返回上海,1947年10月应何香凝、李济深密招,第二次前往香港,积极投身建立国民党民主派联合组织的活动。同时组织扶余诗社,旨在海外推进民主运动。1948年元旦,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柳亚子当选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
 全国解放在即,柳亚子应中国共产党邀请,于1949年3月到达北平,满怀激情地投身新中国建国大业。由于对在胜利大局已定的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缺乏思想准备,他曾一度陷入困惑。3月28日夜撰《感事呈毛主席一首》,末云:“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毛泽东于4月29日赠诗《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有云:“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读后,柳亚子次韵表示:“昆明湖水清如许,未必严光忆富江。”即有定居北京之意。1950年10月,柳亚子专程南返。他委派外甥徐孝穆返回家乡黎里,将黎、沪住所的家藏古籍、文献、书刊、信札等,全部捐献给了国家(现分别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博物馆)。回京后,他又将携京之文献捐赠给北京图书馆。使这些珍贵文献得以遗惠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柳亚子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此后,历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在此期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诤友”,他积极主动对中共和政府工作提出许多直言不讳的批评和建议。自1952年起,柳亚子长期患病。1954年9月,出席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选常务委员会委员。1956年11月,抱病出席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纪念大会。1958年6月21日,在北京医院病逝。
 柳亚子的著作今人辑为《柳亚子文集》,于1994年全部出版。这部文集包括《磨剑室诗词集》(上、下册)、《磨剑室文录》(上、下册)、《南社纪略》、《书信辑录》、《自传·年谱·日记》、《苏曼殊研究》、《南明史纲·史料》,七种九册,共计三百万字。

参考文献

  • 杨天石:《柳亚子》,《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6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 王晶垚:《柳亚子选集序》,《柳亚子选集》上册,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 张明观:《柳亚子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41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