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李书城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李书城历史评价_李书城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106 评论:0

李书城,字晓园,亦名小垣、筱垣,湖北潜江人。1882年6月24日(清光绪八年五月九日)生。祖辈务农,父亲李风亭系秀才,在农乡做塾师。李书城自幼随父读书,十六岁时中秀才,经省学使王同愈保荐,于1899年入武昌经心书院学习,初步接触到新学知识[1]。次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出逃;长江流域自立军起事失败,唐才常和傅慈祥(李父的学生)被戮,使他思想上受到很大震动。

1902年,李书城因学习成绩优异被两湖总督张之洞选送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他遍览中外书籍,常与同学讨论救国问题。是年秋,经兴中会会员程家柽、刘成禺介绍,李在东京竹枝园与孙中山会面,亲聆其反清革命主张,使他进一步认识到:“清廷是中国复兴的障碍,爱国志士要救亡图存,必须首先推倒清廷。”[2]他将这些革命思想传布给一些留日学生[3]。不久,李与刘成禺、蓝天蔚等人组织了湖北同乡会,并于次年1月创办《湖北学生界》杂志。他在该刊发表了《学生之竞争》等文章,痛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危局,抨击清政府“治内专务压制,对外只知唯诺”;认为学生是“下等社会之指向针”,应肩负起救国重任,内争自由民主权利,外与各国竞争。他还撰印《潜江李书城与鄂中友人书》,号召湖北学子“慨然发奋,无畏艰辛,献此身为中国用”。在日本,李与黄兴、蓝天蔚等“密结排满盟约”,准备回国后从事革命活动[4]。1903年春,留日学界为反对沙俄侵占东北而掀起拒俄运动,李参与发起拒俄大会,发表激烈演说,报名加入了拒俄义勇队。

1903年夏,李书城归国,随即与吴禄贞等在武昌花园山设立一秘密机关。他们议定投入新军,努力改换士兵脑筋,进而发动军队起义的革命方略。李负责秘密联络军队[5],并介绍刘敬庵等有志青年参军。同年冬,李与吴禄贞、耿觐文应黄兴之邀到长沙,筹划在湖南发动起义。经过这段革命实践,李书城深感革命须靠武力,于是在翌年再次东渡日本,入振武学校学习陆军,后升入陆军士官学校兵步科。

1905年夏初,李书城等接到在欧洲留学的原花园山机关同志通知,为孙中山来日本组织同盟会“预为筹划”[6],遂与黄兴等人为迎接孙中山共组革命团体做准备。7月,李参加了同盟会的筹备工作,并于同盟会正式成立时化名李唐秘密入盟。遵黄兴之嘱,他在留日学军事的同盟会会员中组织“丈夫团”,以为将来回国掌握兵权培养骨干。

李书城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于1908年秋应邀前往桂林筹办广西陆军干部学堂,次年任该学堂监督,并一度兼任陆军小学堂监督。他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革命情绪,积极在学生中发展同盟会员,以期培植军事人才使广西成为反清起义的基地。他曾与同志策划乘陆军小学堂毕业典礼之机,刺杀巡抚张鸣岐宣布起义,因事机不密而未成[7]。为掩护其他在桂同志,李辞职赴京。1910年初,李书城因好友吴禄贞推荐任军谘府科员兼官报局副局长。他建议时任镶红旗蒙古副都统的吴禄贞谋任一省巡抚,后设法筹到两万两白银助吴贿通庆亲王谋得北洋第六镇统制之职。虽然吴请李为该镇标统或参谋长的呈文未获清政府准许,仍偕李赴任整顿军队。

辛亥武昌首义爆发后,李书城随吴禄贞再赴保定,企图举兵响应,并约张绍曾、蓝天蔚率部相机起义,合兵攻打北京。后李因军谘府命他与黄郛南下调停战事,遂乘机携眷出京前往南方。11月2日,李书城抵武昌,随即由黄兴提议出任湖北军政府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部参谋长。在设于汉阳的总司令部,他协助制定作战计划,训练新兵,准备迎战清军。因考虑到湘省援军赶到,汉口之敌不断增多,李建议乘民军士气方盛和敌兵力尚未充实之机收复汉口。总司令黄兴遂命令6日晚渡江攻打汉口。终因敌强我弱汉口未克,民军复退守汉阳。虽然汉口、汉阳之役相继失败,但黄与李指挥民军与清军鏖战二十余日,为各省起义赢得了时间。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李书城出任总统府秘书处军事组长兼陆军部顾问官,协调处理总统府和陆军部需办的军事事务。南北议和告成后,南京临时政府撤销,设立留守府,李任总参议,黄兴离宁时代行留守职权。其间,袁世凯为扼杀南方革命势力不给留守府拨汇军费,引起军队哗变。李边责北京政府的失信,边襄助黄兴缩编、裁遣南方军队。同年秋,李随黄兴到北京,被授予陆军中将衔,任总统府军事处次长。次年3月宋教仁被刺后,李借送客之名离京南下。在上海,他参加了孙中山主持的布置各方起兵讨伐袁世凯的会议,随后被派赴南京策动第八师出兵。因在广东、湖南、南京拥有军队的国民党人都因兵力弱而未能起兵,李也赞同黄兴等人用法律解决“宋案”的意见。7月,当江西、南京等地举兵,李再赴南京参加讨袁之役。

“二次革命”失败后,李书城被通缉流亡日本。191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黄兴、李书城等因反对写誓约、按指印等效忠领袖的规定而未加入。为避免革命阵营分裂,黄偕李等于7月赴美。在美国,他们联络美国友人,在华侨中宣传反袁,还考察了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状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黄、李参加了由聚集在东京的部分老同盟会员发起的“欧事研究会”。次年,袁世凯公然违背民意,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继而废共和,行帝制。李在替黄兴起草的函电中怒斥袁的倒行逆施,声言“定返中国,再执干戈,随革命军同事疆场”以“驱逐国贼”[8]。1916年,李随黄抵日后受托先期回国从事讨袁。6月,袁世凯毙命。李进京代黄兴与新任总统黎元洪商讨国是。黄兴病重期间,李在沪代其处理各种事宜。12月,迨黄丧事毕,李始到北京任总统府顾问。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护法军政府,10月,李书城弃职赴南北军对峙的湖南前线,组建湖北护国军,并由孙中山任命为湘西防务督办,率部御敌。李后来到广州任护法军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遣送敌侨事务局督办等职。

1919年夏,李书城回到上海。这时他的胞弟李汉俊留日归国后正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李书城因对民国以来“群雄扰攘,国困民蔽”[9]的状况深为不满,故认为救国之路不只一条,对其弟的活动从不反对。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他的寓所举行。其时,主张“废督裁兵”的李书城在湖北各界力邀下,回鄂主持驱逐湖北督军王占元运动。以他任总司令的湖北自治军在援鄂湘军帮助下,于8月将王逐出湖北。他表白自己“既不恐惧威势,更不希冀权力,为争个人与全人类之生存,与恶魔奋斗所不辞也”[10]。“黄、庞惨案”发生后,李通电谴责湖南督军赵恒惕[11],并不因赵曾派兵援鄂驱王而对之姑息。

1922年6月,黎元洪复任总统,李书城应邀再度进京任总统府顾问兼国务院参议。次年,他反对曹锟贿选总统,出任冯玉祥的高等政治顾问。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率部进京囚禁曹锟,驱逐清逊帝溥仪出紫禁城,李均参与策划,并力促冯电孙中山北上共商国家大计。在新成立的临时摄政内阁中,李任陆军总长。段祺瑞当临时执政后,他避居天津。李曾向路过天津的孙中山汇报北京情况,并为在张家口的冯玉祥出谋划策。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后,接踵发生“汉口惨案”。在北京的“湖北旅京同乡会”同人在李书城组织下成立了“汉案后援会”。7月初,李冒酷暑到汉口支持工人学生们罢工、游行及要英方惩凶、赔款等反帝要求,面斥湖北督军萧耀南惧外压内的行径,要他取消禁令,“予人民以充分的自由”[12]。他还亲率“汉口惨案调查团”进行实地调查。

1926年北伐前夕,李书城奉广东国民政府命前往湖南策动唐生智、夏斗寅率部投向革命阵营,随后出任国民革命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的参议和北伐军总司令部顾问。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李参加武汉各界讨蒋大会。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实行分共、清党,他拒不重新登记,自动脱离了国民党。李利用担任改组后的湖北省政府常委兼建设厅长的职位,联合政府中的其他左翼人士竭力“保护共产党之身体自由,保护农工之生命财产的安全,防范反动派之乘机扰乱”[13],先后逮捕反动军官刘佐龙等人,解散国民党右派组织“三民社”,释放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11月,南京方面的“西征军”开入武汉,大肆捕杀革命人士。李书城在其弟李汉俊被枪杀后,亦以“倾共”罪名被关押。因他在被押期间只准读佛经,加以在大革命失败后心灰意冷,遂研习佛学。

1928年春,李书城经多方营救获释。到上海后,他与邓初民、李伯刚等组织“湖北革命同志会”,支持许德珩、李达等创办《双十月刊》。他们站在中间立场,既抨击国民党的血腥屠杀,又批评共产党的某些做法。1929年,国民党各军事实力派间矛盾日益激化,李希望借机打倒蒋介石。他应邀担任唐生智的总参议,随即前往联络阎锡山、冯玉祥共同反蒋。冯在太原遭阎软禁时,李陪同“坐监”。1930年春,阎、冯终于联手倒蒋,爆发中原大战,李任讨蒋军顾问。1932年,李返鄂重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以武汉市政建设,整顿省营企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后因他拒不批准修筑从武昌通往蒋介石青山行营的公路,1933年被撤去建设厅长职,改任民政厅长。不久又由于反对实行保甲制等因被免职,变成空头委员。1935年李被赋予省通志馆馆长闲职。是年湖北发大水,李率团赴灾区主持赈灾。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书城赞同国共合作一致抗日,与董必武等共产党人时相往来。他主张坚决保卫武汉。次年武汉撤守前,有人因李是留日生劝他不要走。李表示自己宁可去摆测字摊,也不会留下来给日本人做事。省政府迁恩施后,他以省银行监察人身份建议开办生产、贸易企业,发展了当地经济,提高了军力,使鄂西得以成为陪都重庆的屏障。1943年,李因不愿与陈诚共事,只身上峨眉山学佛,但他仍常与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联系,促其积极领导抗战。

抗战胜利后,李书城回到武汉。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后他一度希望国共两党能真诚合作,共建和平、民主的新中国。内战的爆发打破了他的幻想。1946年初,中共南方局派他的侄子李声簧到武汉开展工作,随后武汉地下党负责人曾惇也与李书城建立了关系。在他们帮助下,李逐步认识到,中国人民要翻身,必须打倒美帝国主义扶持的蒋介石集团。是年春,潜江县选举李为省参议员,他拒不应选以抵制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并劝一些老朋友不要当国大代表、为蒋介石抬轿子。

解放军的节节胜利,加速了国民党集团内部的分崩离析。在湖北握有重兵的华中“剿共”总司令白崇禧企图借打开和谈局面的时机达到逼蒋下台、拥李宗仁当总统的目的。在白的示意下,湖北发起和平运动。1949年1月,湖北人民和平促进委员会成立,李书城被推举为总主席。李虽不愿为桂系效劳,但怀着普度众生使人民免于战火的愿望,积极促进和谈。他先到长沙劝说留日老同学程潜在湖南开展和平运动,联合倒蒋;不久又以湖北和促会代表身份,携白崇禧表示愿停战言和的手函同共产党员李伯刚冒严寒前往中原解放区,与刘伯承、陈毅会谈。虽然李的湘、豫之行未获结果,但刘、陈的谈话和在解放区的实地观察使他对共产党和解放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回武汉后,李不顾个人安危向各界报告他在解放区的见闻。4月,他与张难先等将和平促进会改为武汉市临时救济委员会,在国民党军队撤出武汉前后,为保护重要设施和物资、档案,维持社会秩序,迎接解放军入城做了大量工作。5月16日武汉市解放,李被任命为市军管会高级参议。7月他应邀赴北平,以特邀代表身份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书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农业部部长,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第二至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65年8月26日,李书城因病在北京逝世。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20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