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李苦禅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李苦禅历史评价_李苦禅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111 评论:0

“余门下弟子数百人,人也学吾手,英也夺我心。英也过吾,英也无敌。来日英若不享大名,天地间是无鬼神矣!”通过半个多世纪艺术实践,李苦禅在国画艺术上的造诣,完全证实了我国写意画大师齐白石的上述预言。

李苦禅,原名英杰,后改名英、超三,字励公。1922年考入北京“国立艺专”,时常在夜晚租洋车拉客挣钱,以购买绘画材料,每日仅以窝窝头和稀粥为生,穷且益坚,学习勤奋。同学林一庐怜其清苦,赠名“苦禅”。从此遂以“苦禅”为艺名。李苦禅1899年1月11日(清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三十日)生于山东高唐县城西李奇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代,在偏僻的鲁西北农村无处娱乐,李奇庄前一座庙宇就成了他和小伙伴经常玩耍的地方。庙里有许多泥塑神像和壁画,是供村民顶礼膜拜的精神偶像。李苦禅一面听老年人讲述画上的故事,一面以树枝在地上画着英雄的形象。当时庙里住着一位穷困潦倒靠画庙宇壁画为生的远房爷爷李宾,他见李苦禅酷爱绘画艺术,经常把笔教习,这位农村老艺人成了苦禅习画的启蒙老师。

1906年,在乡亲们的援助下,李苦禅入本村私塾读书,经过五六年的苦读,打下国学和书法的基础。1913年苦禅考入高唐县城高等学堂,因学习成绩优异,获得免交学费的奖励。李苦禅家境清寒,其父李名题仅有盐碱薄田二十余亩,丰年也只能以红薯高粱饼子维持一家生计,无余力供应子孙读书。故在李苦禅读私塾时,即欲令其与同龄长孙辍学务农,但因李苦禅系父亲的幼子,又特别聪慧,最后还是决心节衣缩食,供李苦禅进县城念洋学堂。

1916年,李苦禅在高等学堂毕业,向其父要求升中学。对此老父颇感为难,不允报考感觉委屈了孩子的优良成绩,让考则又财力不济。经李苦禅挽亲朋再三向父亲请求,始允许其去聊城投考,居然考取了官费的山东省立第二中学。其父从此持家更加俭省,并向亲朋借贷,维持李苦禅读完三年中学。东昌府在鲁西北素以文风盛而著称,李苦禅在此读了不少书,眼界大开;特别是当地的大戏、民间艺术、庙宇和古代建筑,给了李苦禅以极大的感染力。他课余经常前往临摹、写生,绘画才能初露头角。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李苦禅有绘画天才,鼓励他去杭州或北京报考艺专深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人曾来我国招工,当时我国贫穷学生为追求知识,曾由国民党人李石曾组织勤工俭学会,介绍贫苦青年以半工半读方式到法国留学。立志学习绘画的李苦禅到处奔走借钱做路费,遂于1919年考取了北京大学附设的“勤工俭学会”,从此以半天时间学法语和绘画,以半天时间在铁工案子上干活,同时有机会在北大附设的“业余画法研究会”里,向比他年长两三岁的徐悲鸿学素描,有时还在北大中文系旁听,从而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功底和文学基础。

1922年春天,李苦禅考进了北京国立艺专西画系。艺专为欧化最深的学校,学生大都为富家子弟,穿着为西服革履,而李苦禅成年穿着家乡寄来的棉布长衫和布鞋。时值军阀混战,鲁西北饱受兵匪蹂躏,李名题更挤不出余钱供儿子读书。李苦禅仰仗其自幼习武锻炼成的结实身体,经常一晚拉四个小时的洋车挣钱维持生活,白天到校坚持学习。当时艺专学生除家居北京的同学走读外,外地学生大都寄宿在阔绰的公寓内。而李苦禅则借住古庙,长期过着夜晚拉车白天上课堂的苦行僧生活。故同学们以“苦禅”名之,他认为“名之固当”。

李苦禅来自民间,酷爱国画艺术,早年生活在古朴的鲁西北平原,熟悉农村的一草一木和花鸟鱼虫,尤其在秋冬之际农民架鹰猎兔的雄姿,和渔夫以小舟载鱼鹰在古运河潜水捕鱼的风采,给了他以很大的艺术感染。虽然他的油画人体与风景的成绩,得到艺专捷克教授齐蒂尔、法国教授蒙日与克罗多的称赞,但他还是在第二年即欲转学国画。由于“四王”[1]的模式长时期统治着国画界,陈陈相因,使艺术生命日趋枯萎,当时只有齐白石等极少数“非主流派”的画家不守旧,喜创新,爱画民间生活题材和自己的内心感受。然而齐白石当时在画坛地位一般,但李苦禅喜爱齐白石富有乡土生活气息的作品和不巴结权贵的高尚品德,遂于1923年登门拜齐白石为师。当年拜师要送为数可观的贽敬,而李苦禅身无长物,仅凭那深重的山东乡音和一片仰慕虔诚之心,却博得了白石先生的青睐,欣然纳于门下。此后,师生常在一起琢磨绘画艺术,李被齐视为门下第一位知音者。正如齐白石在李苦禅一幅画上题的那样:“余初来京时,绝无人知,陈师曾(字槐堂)已名声噪噪,独英也欲从余游。”李苦禅的绘画艺术由于不断受到白石的指点而颇得真传,再加上他的刻苦磨炼,在艺专将毕业时其作品已超越侪辈。1925年艺专校长林枫眠观看毕业生画展,忽然发现署名“苦禅”的几幅国画,惊奇地问:“我怎么不知道咱们艺专还有位苦和尚?”当陪同参观的教师告之“苦和尚”即穷学生李英杰时,林枫眠赞叹不已,展出的作品遂被参观者选购多幅。从此,李苦禅的画名即蜚声京城。

李苦禅于北京艺专毕业后,即于1925年开始了近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活,先后应聘在北京市立师范学校和保定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师,1930年被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枫眠聘任为国画系教授。李苦禅在山清水秀、柳堤荷浪的西子湖畔生活了将近四年,使其在艺术水平上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他在教授水墨花鸟与山水画时,多带领学生到野外写生。在锻炼学生的基本功的同时,结合古代写意画大师和齐白石的笔墨,创作自己的画稿。李苦禅创作的雄鹰、鹭鸶和鱼鹰等,为其写意画的代表作。在国内美术界被誉为南潘(天寿)北李(苦禅),同为写意画的巨擘。

1935年冬,李苦禅因不同意杭州艺专开除进步学生沈福文,以及去“苏州反省院”保释被捕学生凌子风、张仃,被学校当局停聘而携眷迁回北平,先后在私立华北美专和华北大学艺术系任教。“七七”事变爆发,北平学校多被日本侵略者控制。他激于民族义愤,宁肯饿死也不就任敌伪大学的教职,隐居于西城柳树井民居,以鬻画为生。当时敌伪亦有附庸风雅者,曾有一汉奸求画扇面,他即以狂草书“日月已沉海,蛟龙乱升天”以阴斥之。1940年李因“私通八路罪”被捕入狱后,一家生计更为拮据,长子李杭与小贩一道赴张家口趸菜,受尽伪警欺诈,家人常到寺里排队领取慈善团体舍施的救济粥。因为长期过着饥馑的生活,李苦禅身体日渐衰弱。1943年冬,李苦禅传染上斑疹伤寒和脑膜炎,被送进医院,病势沉重,经诊断“非注射德国进口药针不能挽救”,但此药价昂,因李苦禅平素为人豪爽能舍己助人,朋友闻讯纷纷解囊相助,始获药石转危为安。

日本投降后,徐悲鸿来北平接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与齐白石联名聘李苦禅为国画系花卉翎毛教授。他正振作精神投身教学之际,不料内战爆发,贪官污吏橫行,物价飞涨,广大人民又处在饥饿线上。李苦禅在“戏丑官图”上题道:“千里来做官,意的在何焉?无非金钱与美女……”以表达对那些发国难财的“接收大员”的憎恨。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李苦禅以当年曾与毛泽东、徐特立等中央负责人在勤工俭学会有同窗之谊,上书反映美术界压制国画的情况。毛泽东曾亲笔致函中央美术学院为之关说。这时他虽已年逾五旬,仍报名参加土改工作队,亲身投入四川省的土地改革运动。返校后仍在中央美术学院任职。

李苦禅生长于农村,养成了农民的淳朴作风和爽直性格,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有话必说。曾对1957年以后某些“左”的政策表示异议,故长期遭到不公平待遇。1960年代后期的政治运动中,被目为“右派教授”、“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批斗。1970年被下放河北磁县农村劳动,1971年因病回北京。

1972年,周恩来总理为布置装饰我国驻外使馆和国内宾馆,指示国务院请国内著名画家在北京饭店等处作画,同时借此机会为画家们恢复名誉。两年中,李苦禅为国家义务作画三百余件。李苦禅曾画有一幅荷塘巨制,江青等人把它说成攻击八出“样板戏”,组织美术界对李苦禅进行批斗,使其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创痛。

李苦禅勤奋劳动,一生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优美画卷,为海内外爱好者所珍藏。他的画磅礴大气,沉郁雄浑,笔墨豪放纵逸,及至晚年更加雄健苍劲,为民国以来花鸟写意画派继齐白石后又一最享盛名者。写意画鼻祖为宋代的石恪、梁楷、苏轼、法常等大师,经明代的徐渭,清代的石涛、“扬州八怪”与八大山人以及清末的任伯年、吴昌硕诸位大师弘扬光大。民国以来,齐白石以民间艺术家之身份,刻苦精进,集前人之精粹,奇峰峻立,成为一代写意派之宗师。而李苦禅亦崛起于民间,从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又投拜齐白石门下和师承历代大师,领悟先贤之美学精神、笔墨玄奥与自然意趣,融合自己的意匠创造,将写意花鸟画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同时苦禅于绘画之外,更关心祖国的安危和人民的苦乐,他爱憎分明,抒发其情感于花鸟鱼虫之间。故其画很有时代色彩和富有人民性,因而为广大人民所喜爱,被赞为写意画的一代大师。

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堪称双璧,李苦禅幼年时经塾师教导,已打下楷书的基础。及长,临摹沈曾植、黄道周、张瑞图、怀素、颜真卿、李北海、郑道昭以及汉魏名碑法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质朴浑厚而又风神婉转,和他的绘画互为表里,深受国内外书法家的推崇。李苦禅来自山东戏剧之乡,于绘画之余爱好京剧,并擅演武生。他认为“京戏是写意戏,是传统的综合艺术,要画好中国画一定要知京戏”。

李苦禅虽系国画艺术家,但能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五四运动时,他参加爱国演说、游行与火烧赵家楼的斗争。其后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早在20年代末期,现河北省妇联主任郝冠英(鲁伟)等在女师大读书,遭受军阀警宪追捕,即藏匿李家,并获赠转移路费。30年代初期,现“北影”导演凌子风在北平被国民党宪兵第三团逮捕,李苦禅日夜仆仆平、沪道上奔走营救。抗日战争中,李苦禅与中共北平地下工作者黄浩有联系,曾掩护冀中抗日根据地来平治病的袁祥峰。后因被汉奸密报,李苦禅于1940年被日本宪兵逮捕,关押在沙滩北大红楼底层,受尽了酷刑,但他坚贞不屈,保持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文化部党组推翻1960年代后期政治运动中强加给艺术家们的诬蔑不实之词,认为苦禅一生无私无畏,高风亮节,长期支持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在绘画艺术上,含辛茹苦,继往开来,精研邃思,继承传统,变革古法,扫除蹊径,另辟幽异,创出自己的风格。他从事绘画教学六十年,诲人不倦,循循善诱,桃李满天下,为艺苑大放异彩。1977年李苦禅被再次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80年被特邀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党和国家的关怀,更激发李苦禅为祖国的统一和为“四化”建设献身的积极性。1983年1月13日,首都美术界同人二百余人为他举行从事艺术教育六十年的纪念会上,李苦禅还豪迈地说:“虽然去年夏天我得了脑血栓,住进医院,现在又和大家在一起啦!脑血栓它拴不住我,我想再画它二十年。”不料6月11日李苦禅旧病复发,与世长辞。

李苦禅一生绘画甚丰,代表作品为“山岳钟英”、“鱼鹰”、“松鹰”、“鱼”、“鸟语花香”、“红梅怒放”、“盛夏图”等。

出版著作有:《苦禅画册》(第一集)、《李苦禅画辑》、《李苦禅画集》(上海版)、《李苦禅画集》(山东版)与《苦禅画鹰》等。他一生的绘画技巧被拍成教学影片《苦禅写意》、《苦禅画鹰》与《中国花鸟画》。

参考文献

  • 王森然:《苦禅画集序》,北平1936年版。
  • 曹禺:《李苦禅画集序》,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 李嫦:《回忆父亲早年在家乡的生活》(1984年2月3日)。
  • 李燕:《风雨砚边录:李苦禅及其艺术》,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年版。
  • 范曾:《但留清气满乾坤》,《中国青年报》1983年6月。
  • 黄奇南(天秀):《回忆李苦禅老师在沦陷区》。
  • 魏隐儒:《忆与先生同狱时》,《北京晚报》1983年7月20日。
  • 蒋兆和:《悼我老友苦禅》,《人民日报》1983年7月18日。
  • 许麟庐:《苦去甘来兄离去》,《北京晚报》1983年6月30日。
  • 王朝闻:《领异标新》,《人民日报》1983年7月18日。
  • 沈福文:《著名画家李苦禅教授》。
  • 《李苦禅教授追悼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1983年7月6日。
  • 黎朗:《画不惊人死不休》,台北《雄狮美术》1984年6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19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