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孔伯华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孔伯华历史评价_孔伯华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154 评论:0

孔伯华,名繁棣,字伯华,以字行,号不龟手庐主人[1],山东曲阜人,生于1885年6月5日(清光绪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他父亲孔庆铣,清末曾在军谘府任职。

孔伯华六岁时开始在私塾就读。稍长,随其祖父宦游。因祖父善岐黄之术,他耳濡目染,便对中医发生浓厚兴趣。十六岁时,全家迁居到河北易县以南的白杨村,他随父亲读书的同时,向当地老中医蔡秋堂、梁纯仁学医。二十二岁时,孔伯华在易县正式行医。二十五岁时应聘到北京外城官医院任中医内科医官(即医师)。不久,他在京私人开业,全家迁北京定居。

1917年,孔伯华曾先后参加晋绥和廊坊地区的防疫工作,临床经验日益丰富。其后,他与同事曹巽轩、陈伯雅、杨浩如、张菊人、陈企董、赵云卿等合编《八种传染病证治析疑》一书,共十卷。

孔伯华在广为患者诊治过程中,注意医理的研究和医疗经验的积累,善于汲取各家之长,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声誉日隆,成为驰名全国的中医师,与萧龙友等同为北京四大名医。他擅长内、外、妇、儿各科,尤精于医治温热病。由于他善于灵活施用生石膏,曾有“石膏孔”的雅誉[2]

孔伯华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热心中医界的社会活动。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中央第一次卫生会议”,西医余云岫等人在会上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说“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能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等等。此案竟然得到通过,中医被明令取消。广大群众和中医药界闻讯莫不愤慨,纷纷抗议,于3月17日汇集于上海,召开大会,决议成立“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进行斗争,并组成请愿团赴南京请愿,孔伯华被推选为临时主席。他率领请愿团前往南京,与政府当局据理力争,强烈要求取消这项荒诞的决定。在社会舆论的强大支援下,当局被迫收回成命。

1930年,孔伯华与萧龙友合办北平国医学院,共任院长[3]。1944年北平的日伪当局曾企图接管国医学院,孔伯华毅然将该院停办以为抵制。北平国医学院自开创到停办十四年间,共毕业学员七百余人,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培育了一批人才。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又蓄意阻挠中医事业,南京考试院于1946年10月通知北平全体新照中医师,均须重新通过考试而定取舍。这一以考试为名而行取缔中医之实的阴谋,为北平中医师所识破,他们奋而组织起“北平中医师新照同仁福利促进会”进行反抗。孔伯华任该会顾问。他们四处请愿,进行说理斗争,终于迫使国民政府当局取消了这次所谓新照中医考试。

在医理方面,孔伯华坚决主张辨证论治。他认为:“医之治病,首先在于认症,将症认清,治之则如同启锁,一推即开。认症之法,先辨阴阳,以求其本,病本既明,虚、实、寒、热则迎刃而解。辨证施治,参、术、硝、黄,并能起死;苓、连、姜、附,尽可回生。喻嘉言尝谓:‘医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认症。故主张先议病,后议药’。朱丹溪亦主张‘认症为先,施治为后’。若但知以执某方治某病,不论因时、因地、因人,不审何脉、何因、何证,是冀病以就方,非处方以治病。辨之不明,焉能用之无误。殊不知施治之妙,实由于辨证之真,寒、热、虚、实,不昧于症,而又不惑于症,汗、吐、下、和,不违于法,而又不泥于法。否则,疑似甚多,临症莫决,见病治病,十难效一。”[4]孔伯华的精当、明快、果断的医疗风格,为世人所称颂。

孔伯华一贯关怀患者的疾苦,以济世活人为宗旨,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在外城官医院供职时,虽所入不丰,仍常解囊资助贫苦患者药费,及至成名之后,更不计锱铢,对有困难的故旧一直坚持义务施治。晚年因求诊者众多,常应接不暇。他左右虽有不少生徒侍诊,但对危重患者一定亲自悉心诊断,不辞辛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孔伯华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卫生部顾问、中国医学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学会顾问等职。他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团结新老中西医,互相学习的方针政策,曾上书毛泽东主席,认为:“医之活人,何分中西,存心一也,仅其理法不同耳。今逢主席洞察其旨,发扬数千年之文化,何幸如之!愿努力发挥,以期理法臻至善达于全球,使病者有所依,必先以教育人才始。”他建议大力发展祖国医药事业,培养中医工作者,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与支持。

孔伯华深以应诊过忙无暇著述为憾,晚年经常深夜执笔著书立说,著有《脏象发挥》、《时斋医话》等。他以古稀之年既忙于诊务,又勤于著述,终以体力难支,猝然卧病。他自知不起,遗嘱亲属说:“儿和弟子等,凡从我学业者,务尽全力为人民很好服务,以承我未尽之志。”1955年11月23日孔伯华在京逝世。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16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