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井勿幕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井勿幕历史评价_井勿幕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135 评论:0

井勿幕,字文渊,1888年2月12日(清光绪十四年正月初一)生于陕西蒲城。父亲井永汲,开明地主兼商人,1891年逝世。井勿幕少年时代在家中读书,同时随其胞兄井岳秀练武,长于拳术和击剑。甲午战争以后,他的家庭经济日趋衰败;社会的黑暗尤使他深为不满,常和井岳秀“纵论天下大势,对于清政多所斥议”[1]

1902年,分家时分给井勿幕以为生计来源的“义源永”杂货店破产。为了摆脱债务,继续求学,他到重庆去依附父亲的朋友川东道张铎。得张铎帮助,入重庆正蒙公塾读书,在这里结识了杨庶堪、朱之洪等进步青年。1903年冬,他不顾张铎反对,“以数金冒险从蜀人士赴日本”[2],入东京大成中学读书,是陕西早期的留日学生。

1905年8月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井勿幕立即加入。他书写了“伤心痛哭几无泪,悲楚行吟尽是忧”的对联挂于书案旁;又在《舞剑词》中写道:“英雄不学时势装,匹马单枪论短长。拔剑斩蛟叱沧海,看他盗寇与侯王。龙蛇走,岁月忙,健儿卅六会跳梁。中原风景凄凉,身在水云乡。”其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同年冬,奉孙中山命回陕西建立同盟会组织,任支部长。他克服各种困难,奔走于西安及渭北各县,数月之间,就发展会员三十多人。

1906年春,井勿幕在三原县召开的陕西支部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联络会党、刀客等反清力量、迅速扩大同盟会组织等重要意见。但因同盟会员多系读书人,对会党持有偏见,对此坚决反对,使井的正确意见未被采纳。会后,井勿幕带领同盟会骨干邹子良、王守身等人赴宜君、黄陵等地勘察地形、筹备建立根据地,并指示负责当地实际工作的同盟会员注意“与一般工农人联络”[3]

1906年夏,井勿幕二次赴日本,入经纬学堂读书,同时和赵世钰等人积极活动,筹备成立同盟会陕西分会。同年秋,陕西分会在东京成立。同年12月,井勿幕再度离日本回国从事反清斗争,回国时作《孤愤词》赠在日本的同盟会友人,词中写道:“大丈夫生当斯世,宜效死疆场。否则当轰轰烈烈,如荆卿剑、博浪椎诸伟举,壮山河之色,为祖先留生气,为民族续命脉,安肯伈伈伣伣,忍辱事仇,俯首于异族统治之下哉!”1907年,井勿幕又回陕西。他针对陕西同盟会员多属文人,缺乏武装力量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孙中山、黄兴联络会党的经验,决心联合会党、刀客。他经同盟会员高又明介绍,结识了会党首领吴虚白,而且结合陕西实际情况,把会党的某些组织形式用于同盟会员中。同年10月15日,井勿幕、吴虚白等二十余人在祭黄陵的誓文中,明确提出“驱除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国体”[4]的奋斗纲领。不久,井勿幕第三次赴日本。

从1906年到1908年几年间,由于孙中山和黄兴不常在日本,同盟会总部出现了“群龙无首、一盘散沙”[5]的情况。井勿幕和吴玉章等同盟会中的积极分子经常联系,不断集会,坚持工作。同时,井勿幕又学制炸药为在国内进行武装斗争做准备。1908年2月,陕西留日学生在东京创办《夏声》杂志,井勿幕是主要负责人之一。他以“侠魔”的笔名在《夏声》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揭露清王朝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我国的阴谋。在《二十世纪新思潮》的连载长文中,对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学说作了简要介绍。孙中山和黄兴对井勿幕十分器重,“呼为后起之英,招为指臂之助”[6],“誉为西北革命巨柱”[7]

1908年10月,井勿幕第三次由日本回陕,立即参加并领导了席卷全省的反清学生运动——蒲案[8]。又组织陕西支部的骨干多次集会,学习讨论同盟会的纲领,批判康、梁君主立宪的主张,使会员的思想认识逐渐统一。同年冬,同盟会陕西分会在本地成立,并通过了联合会党、刀客和新军中的进步力量,共同进行反清斗争的决议。因井勿幕奔走各地,行踪不定,故选李仲特为陕西分会会长,而实际仍以井勿幕为领袖[9]

1910年4月,井勿幕奉孙中山之命从上海回陕西,在泾阳县召集同盟会领导人和会党、刀客代表会议,传达了总部对陕西起义的指示,详细讨论了在陕西起义的进行方法,会议历时二十余天。会后,立即紧张行动,购制军火、制造炸弹,并大大加速了和会党、刀客的联络行动。7月9日,井勿幕、钱鼎等同盟会领导人和会党首领张云山、万炳南等三十余人在西安大雁塔“歃血为盟,共图大举”[10]。从此,陕西同盟会员和会党的全面联合正式形成,使同盟会领导的反清斗争走上新的阶段。为了更好地联合会党,井勿幕加入了哥老会。同年秋,井勿幕和吴玉章、熊克武等人赴香港,与黄兴共同筹划广州起义,不久返陕。

1911年4月广州起义爆发,井勿幕“由陕赴之不及,得免于难”[11],乃返回陕西,立即布置陕西同盟会员分头行动准备起义。他把家中珍藏的名人字画选出两箱,托同盟会员张奚若带到外地变卖,并赴日本购买起义所用的军火。井勿幕还亲自赴西安城中的满族军队居住区“满城”侦察清军防务情况,又派同盟会员邹子良、王荣镇等人分赴陕西渭北、四川、山西联络刀客和哥老会武装。不久,井勿幕得到同盟会总部决定于农历八九月间在全国各地同时起义的通知,遂决定于10月6日(农历八月十五)在西安起义。但因西安清军得知消息,防范甚严,难以举事。又改定由井勿幕、胡景翼率刀客在渭北发难,钱鼎等人策动新军在西安响应[12]。议定井勿幕赶赴渭北布置,并在黄龙山组织骑兵。武昌起义后,陕西当局密谋把新军调离西安后逮捕其中的革命党人。新军乃在张凤翙、钱鼎、张钫等人领导下,于10月22日提前起义。井勿幕在渭北得知起义消息,立即赴三原招集武装十余营响应西安起义。陕西军政府成立时,因时间仓促,推张凤翙为大统领,负责军事,不少革命党人暗中拥戴井勿幕,拟举其为大都督,总揽全局。井勿幕在耀州(今耀县)派人转告他们,临时换主帅,只能造成革命军内部混乱,从而增强了革命军内部的团结。10月31日,陕西军政府委任井勿幕为北路宣慰安抚招讨使,负责渭北各县军务[13]。12月,他奉陕西军政府命令赴山西增援,攻克运城,解山西革命军之围。不久,陕西西路告急,又率部增援西路并和宋元恺、王一山等组织炸弹队,在西路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委任井勿幕为中央稽勋局副局长,他因陕西战事紧张辞未赴任。

陕西起义成功以后,陕西都督张凤翙打击哥老会,井勿幕也支持了张凤翙的做法。1912年2月,井勿幕亲自致函黄兴和黎元洪,请求湖北派兵来陕驱除哥老会势力,因湖北无兵可派而未实现。

袁世凯窃国以后,张凤翙向北洋政府妥协,打击革命派势力。1912年4月井勿幕所部军队绝大部分被解散。6月25日同盟会陕西分会根据总会指示改为陕西支部,大会选举井勿幕为陕西支部长,张凤翙为副支部长。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井勿幕被选为陕西支部长。但因张凤翙阻挠,遂改张凤翙为支部长,井为副支部长。9月,井勿幕被迫离开陕西,赴上海随章太炎读书。“二次革命”爆发,井勿幕约刘允臣赴汉口和曹印侯共谋讨袁,因曹被捕入狱,计划未能实现。“二次革命”失败后,井勿幕避居日本。1915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井勿幕在上海和康宝忠、李根源、但懋辛等密谋反袁。11月,井勿幕和熊克武等人经越南赴云南参加护国反袁斗争,先后任刘一峰部参谋和熊克武部参谋长,奔走于蔡锷和熊克武军间。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再称大总统。井勿幕又联合民党进步人士,以十九省“公民”的名义发表宣言,反对袁世凯再称总统,宣言中尖锐地指出“袁逆不死,大祸不止”[14],并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扑杀此獠”[15]。为了策动陕西民党反袁,他于同年4月从四川步行回陕。

井勿幕回陕西后,袁世凯已死。督军陈树藩背叛民党,投靠皖系。井勿幕又离陕去上海读书。1916年7月,李根源任陕西省长,力请井勿幕协助。井勿幕希图借李根源的力量来对付陈树藩,遂于次年3月回陕就任关中道尹。在任职期间,“以禁烟闻于军民,财政、教育各端屡有建议”[16],均因陈树藩阻挠而难以实施。5月,李根源被迫辞职;8月,井勿幕亦去职在西安闲住。

1917年12月,郭坚、耿直等在周至县树靖国军旗帜,反段倒陈。不久,张义安亦在三原县起义,民党人士遂云集靖国军大旗之下。陈树藩惧井勿幕投奔靖国军,乃软禁井于西安。井勿幕表面“以篇籍自娱,研图注篆”[17],暗中却和靖国军秘密联络。1918年9月,陈树藩诱捕靖国军第四路司令胡景翼。11月派井勿幕去三原,“欲借井之声望收拢胡各部,使靖国军解体”[18]。但因井勿幕在陕西民党中素孚众望,因而一到三原县,即被举为靖国军总指挥,反使靖国军声势大振。

井勿幕任总指挥后,以靖国军各部行动自由军纪不严为虑,随即着手整顿。因第一路郭坚部纪律最差,所以尤对郭部“多所箴规”[19]。不料郭坚的参谋长马凌甫却从小集团的私利出发,错误地认为井勿幕意在排除异己,“因起害井之心”[20]。乃于井勿幕赴凤翔县慰问援陕滇军叶荃部返三原路过兴平县时,设谋以郭坚名义致函井勿幕,请他于11月21日赴兴平县南仁村参加军事会议。井勿幕虽知赴会可能有危险,但为了顾全大局,仍以“只要对革命有好处,我是不怕牺牲”[21]的气概如期前往,但到后即被杀害。嗣后,经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呈报广州护法军政府,追赠井勿幕为陆军中将。井勿幕著作和遗墨传世很少,除在《夏声》杂志发表的文章外,仅有《秋感》诗及少量书信及书法作品留存。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15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