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金岳霖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金岳霖历史评价_金岳霖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136 评论:0

金岳霖,字龙荪。浙江诸暨人。他是现代中国声望最高的逻辑学家,也是现代中国哲学知识论领域的开拓者,被知识界称之为新实在论派的“首领”,“中国的穆尔”。1895年7月14日,金岳霖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洋务官僚家庭。父亲金珍,字聘之,以绍兴师爷进身为三品知府,追随洋务派首领盛宣怀,曾在黑龙江、湖南等地做官办洋务。母亲唐淑贤,清代理学家唐鉴之孙女。金岳霖兄弟七人,他排行最小。六岁入小学,十一岁进入教会办的长沙雅礼学校读中学。在雅礼学校,金岳霖以记忆力惊人,成绩突出连续跳级。金岳霖从小熟读“四书”,对传统对联兴味十足,少小年龄已显露出不寻常的逻辑天赋,曾从民谚“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中推出“朋友如粪土”的逻辑结论。

1911年,金岳霖考入北京清华学堂高等科,学习商业。清华学堂素以培养留美预备生为特色,毕业前后,金岳霖获得了留美官费生资格,在这所充满了美式教育气氛的校园里学习、生活了三年时间。

1914年底,青年金岳霖赴美入宾州大学学习商科,两年后毕业并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虽然大学学的是商科,但金岳霖对商学并不满意,认为商学不过是“雕虫之策”。大学毕业后,金岳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转学政治学,期望通过政治学掌握平治天下之策。在研究院,金岳霖对政治学说史发生了很大的兴趣。1920年,博士论文《T.H.格林的政治学说》通过答辩,金岳霖获得了博士学位。留美期间,金岳霖也颇为关心国事。在哥大的前两年,他曾与张奚若发起成立了中国自由主义者同盟,后又与徐志摩等创办了《政治学报》,表达了对袁世凯政府的不满。博士毕业后,金岳霖曾有过一段华盛顿乔治大学中文教授的经历。

在哥大研究院,金岳霖在研究格林的政治思想时,触发了对哲学的兴趣,开始萌生到欧洲游学的念头。1921年,金岳霖离开美国,到英国伦敦大学研修哲学,开始为期四年的欧洲游学生活。 先在英国,后在德、法、意游学。在英国,金岳霖被休谟的哲学思想吸引,深感休谟的《人性论》有 “洋洋大观的味道”。对金岳霖影响最大的是罗素。金岳霖读了罗素的《数学原理》之后,明白了哲学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和概念进行精深的分析,使得日后金岳霖的哲学著述烙上了深刻的逻辑分析的印记。1925年底,金岳霖离欧回国。

1926年,金岳霖到清华大学就职,任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在清华的十多年,是金岳霖生活最为优裕而稳定的时期。在课堂上,他用流利的英语讲课,采用与学生自由讨论的方式,所讲授的知识论、逻辑等课程很受学生欢迎。课堂之外,晚间还常有活泼自由的哲学讨论会。金岳霖一边教书,一边从事逻辑和哲学的研究撰述。金岳霖也很关心学校的健康发展。1931年,因不满吴南轩的跋扈,在清华“驱吴运动”中,金岳霖参与了向教育部起草呈文的七人委员会,后来,还与朱自清等人联名发表声援驱吴的主张。在教学中,金岳霖感到自己逻辑学知识的不足,于是在1932年利用教授休假,到美国哈佛大学研修逻辑,为时一年。1935年,金岳霖被推为中国哲学会常务理事。也是在这一年,金岳霖的《逻辑》一书被列为“清华大学丛书”出版。《逻辑》是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现代数理逻辑的著作。金岳霖认为,逻辑在本质上是“先天的”和“必然的”。由此出发,《逻辑》一书把归纳法剔出“逻辑”的范围。(1950年代,金岳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始把归纳纳入逻辑的范围。)该书的主要篇幅是论述数理逻辑并以数理逻辑系统批评传统逻辑。按照作者对“逻辑”本质的理解,该书重点论述了几个重要的逻辑范畴,包括必然和先天、蕴含和推论以及统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逻辑》出版后,颇受学者的推崇,被称为“国内惟一具有新水准之逻辑教本”(贺麟) ,“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纯粹逻辑著作”(殷福生)。

抗战爆发后,金岳霖随清华大学南迁,任长沙临时大学教授。除1943年受邀赴美访学一年之外,从1937年秋到1946年5月,金岳霖始终在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哲学教授职上。这是一个战时流亡时代。在联大,生活是艰难而又很不稳定的,金岳霖住过简陋的中学宿舍,也住过戏台的包厢。越往后,局势和环境也越恶化,除了生计艰难,还要时时躲避空袭,屡受精神折磨。但联大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学术空气十分浓郁的地方。这里名家云集,既有冯友兰、汤用彤、贺麟等哲学同人,还有梁思成、林徽因、朱自清等好友,交流十分方便。金岳霖时常与同人好友探研哲学,或茶话社会人生,颇为欢愉自得。

联大时期是金岳霖哲学创作的黄金时代,教课之外,他的全副身心都投入到哲学研究与撰述之中。他的两本重要著述,《论道》和《知识论》主要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约在《逻辑》一书的出版前后,金岳霖即始沉入于《论道》的构思。1936年始,金岳霖在《清华学报》、《哲学评论》等期刊上陆续发表相关文章。1940年,《论道》出版。《论道》是一部关于本体论或形上学的著述。在科学主义盛行的时代,现代哲学表现出强烈的对形上学的拒斥。《论道》的主旨,就是要在哲学上为形上学保住地盘,同时使生命的意义世界获得一个形上学基础。《论道》一书中,“道”是核心范畴,也是最高范畴。“道”是本体也是实体,是绝对性的存在。“道是式——能”[1],“道”的基本内容是“式”和“能”。能总是与式在一起,没有能的式只是可能,能与式结合,可能才变为现实。道体是静的,但道是大全,“道”内在地具有世界存在与演化的过程与规律。“居式由能” (《论道》,第37页),能总是自为地不间断地出入于式,也就是道的大化流行,亦即世界万物生生不息的演化和发展。道还是最高境界,“由无极而太极”,事物的演化总指向最完善的境界。在《论道》一书中,金岳霖自觉运用了“旧瓶装新酒”方法(《论道·绪论》),试图融合中西哲学,以构建一种有逻辑或知识支撑的中国现代哲学形上学系统。该书中有道、体、用、几、数、无极、太极等极富中国味的哲学范畴,同时也有共相、殊相、可能、现实等西方哲学概念。举凡中西哲学的范畴概念都统一在严密的形式系统中,经逻辑的分析、推论,最终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形上学体系。同时,诸多概念也在这个新的体系中获得了新的意蕴。对于缺乏知识论的中国传统哲学而言,《论道》构建体系的方法论更具启示的意义。此书的主要缺陷在于过分注重逻辑方法与元学思想,中西哲学范畴之间未能很好地融合,“往往增加理解的困难”[2]

《知识论》的撰写,始于1938年。此书的思想背景是缘于西方现代哲学对于建立知识的可靠基础的迫切要求,同时也缘于科学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中国知识界对知识论的热切尊崇。此书于1940年完成,却因躲避空袭而遗失了原稿。在痛苦与无奈之中,金岳霖只得重新写起。这时,生活条件日益恶化,在写作中,金岳霖甚至连稿纸也严重缺乏。经过八年时间,至1948年,这部七十万字的巨著才告完成。(因历史原因,《知识论》一书在过了三十多年时间之后才得以问世,于198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金岳霖创作此书的直接动机则是有感于西方哲学的自我中心主义认识论,仅从主观出发去寻求知识,从而陷入了缺失对知识对象客观性的理论困局。由此,《知识论》一书运用现代逻辑分析方法,通过对正觉、意念等概念的纯粹逻辑的分析和论证,系统地论述了知识的来源、知识的形成以及知识的真假等问题,构造了一整套具有客观性支撑的知识论体系。金岳霖自称,《知识论》“始于正觉终于正觉”[3]。为了把感觉内容和外物同一起来,他提出了正觉说。正觉指正常的感觉,正觉的呈现是客观的,亦即感觉对外物的反映是正确的,金岳霖称之为“所与”。正觉说揭示了知识形成的基础,但仅有感觉还不能形成知识,知识的形成还必须有联想、抽象等高级思维活动。由此,金岳霖进一步提出了意念论。意念论是《知识论》一书的核心内容,金岳霖称“本书的主旨实在是把得自所与者还治所与”[4]。所谓得自所与者还治所与,是指把得自所与的意念还治所与,就是用来自于感觉经验中的意念再反过来整理其他的感觉经验。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意念具有最核心的作用。《知识论》围绕意念这一核心概念,继续对类型、规律、事实、命题、真假等概念进行严格的分析和推论,系统地论证了什么是知识以及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一套具有完整的理论形态的知识论体系。《知识论》一书思路明晰,推论严密,逻辑结构相当严谨,其高度的技术性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罕见其匹。

1946年,联大宣告结束,清华等校复员,金岳霖也随之返回北平,仍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1948年3月,金岳霖被推选为中研院院士。在政治动荡的时代,素常不热衷政治活动的金岳霖,曾先后与朱自清、俞平伯、朱光潜等人联名,数次发表了针对国民政府当局的抗议声明。

北平解放前后,金岳霖弃置了数所国外大学的聘书,抱着对新中国的期望,留在了国内,继续在清华的教职生活。1950年夏天,金岳霖作为常务委员参与了中国哲学会的筹备活动,同年还担了任光明日报《哲学研究》主编。1952年全国高校调整,金岳霖转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1956年,转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常务委员、哲学研究所副所长。1950年代以后,金岳霖在学术上主要从事逻辑学的研究和普及工作。50年代,曾主持编写了《逻辑通俗读本》,此后,金岳霖对逻辑的推广与普及工作一直保持了很高的热情。1960年代,参与主持了《形式逻辑》,这本书作为教材后来被全国多所大学选用。在1950年代,金岳霖曾两次作为学术文化代表团成员赴欧作学术交流。

50年代以后,中共对知识分子的改造逐渐升级。在50年代的前后十年间,金岳霖不断地进行自我批判,对自己所著的《论道》、《逻辑》等书作了深刻的反思。在自我批判的同时,他也对梁漱溟、费孝通、杜威、胡适、罗素等人的旧哲学进行了批判。1956年,金岳霖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60年代初,金岳霖完成了《罗素哲学》。此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批判罗素以及西方现代哲学的。此外,金岳霖还参加了《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的翻译工作。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中期,金岳霖曾被当作“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批判。在这个时代,金岳霖的也享受到了一些并不寻常的待遇,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邀谈或宴请。

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金岳霖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晚年的金岳霖,先后任中国逻辑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并任民革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1984年10月19日在北京逝世。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专设了“金岳霖学术基金会”、“金岳霖学术奖” 以表彰他在逻辑和哲学方面的卓越成就。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14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