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黄琪翔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黄琪翔历史评价_黄琪翔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阅读:106 评论:0

黄琪翔,字御行,广东梅县人。生于1898年9月2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十七日)。家中世代务农,父亲黄富霖因家计困难,远赴南洋经商,以后家庭经济逐渐好转。
 黄琪翔童年在私塾就读。1910至1911年,入梅县务本中学,广州优级师范附中学习。1912至1919年,先后在广东陆军小学、湖北第三陆军中学、保定入伍生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炮兵科学习。1919年毕业后,任北洋边防军第一师炮兵团第三营排长。1920年调回保定军校任炮兵队队长。陈诚是他队上的学生。
 由于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1922年,黄琪翔辞去保定军校职务,回广东参加革命。到广州时,正值孙中山率师北伐,他在粤军第一师司令部后方办事处任参谋。同年6月陈炯明叛变,黄琪翔改任第一师第一团副营长,参加了讨伐陈炯明、沈鸿英之战。
 1924年1月国民党改组后,黄琪翔加入国民党。次年任第一团第三营营长,参加第一次东征与平定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战后,第一团扩编为独立旅,黄琪翔任该旅第二团团长。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李济深),黄琪翔任该军第十二师(师长张发奎)第三十六团团长。10月,国民革命军开始第二次东征。同时又进行南征,一直打到琼崖,统一了广东根据地。战后,十二师留驻琼崖。
 1926年5月,广州国民政府出师湖南支援唐生智作战,7月正式誓师北伐。黄琪翔随第四军第十二师进入湖南、湖北和江西,在平江、汀泗桥、马回岭等战役中,击败直系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颇有战功。
 第四军于8月中旬经醴陵、浏阳到达平江,19日开始攻打平江城。黄琪翔的三十六团和叶挺独立团负责中路进攻。黄琪翔率第三十六团在当地农民的支援和引导下,绕道城东,攻入北门,直捣直军指挥部。吴佩孚严令死守粤汉线上的军事要隘汀泗桥,并亲率主力刘玉春等部南下增援。27日,第四军向汀泗桥发动进攻,叶挺独立团在最前面。直军凭借地形,据险顽抗。吴佩孚亲自督战,并以机关枪和大刀队组织“督战队”。大刀队连砍阵前退缩的旅、团、营长九人,阻止官兵退却。北伐军英勇进击,反复争夺,双方伤亡很大,战争一时处于胶着状态。黄琪翔建议采取迂回战术。他在附近港湾找到渔船数十艘,一夜之间将该团渡过河去。拂晓时,配合正面部队进攻,自敌后发动攻击,一举而克汀泗桥。
 9月,蒋介石在江西被孙传芳打败,十二师又奉命赴援。黄琪翔采用声东击西、出敌不意的战术,在马回岭全歼孙部谢鸿勋师,又协同第七军击溃了德安之敌。11月,北伐军占领了九江、南昌。
 江西战役后,十二师回武汉休整。1927年1月,扩编成第四军(军长张发奎),黄琪翔以战功卓著,升任第十二师师长,旋又任第四军副军长兼十二师师长。
 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18日,在南京成立了“蒋记”国民政府,宁汉分裂。武汉政府出师河南,继续北伐。黄琪翔率领第四军为前锋。5月21日,与奉军接触于上蔡,一战而击败富双英师。接着直趋临颍,配合兄弟部队,和奉军主力激战。28日克临颍。6月5日,打下了开封。不久奉命回师武汉。武汉政府升张发奎为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辖第四、第十一、第二十军),黄琪翔为第四军军长。
 第四军回到武汉时,武汉政府已处于反对势力包围之中。冯玉祥在取得河南地盘后,公开倒向蒋介石,反对共产党。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武汉政府解体。张发奎、黄琪翔仍继续拥汪。7月下旬,第二方面军移驻江西南昌(第十一、第二十军)、九江(第四军)一带,准备东征讨伐蒋介石。29日,张、黄参加了汪等在庐山召开的“分共”会议,决定在第二方面军中“清共”,严令贺龙(二十军军长)、叶挺(十一军副军长兼二十四师师长)限期将军队撤回九江。
 8月1日,贺龙、叶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南昌起义。5日,起义部队撤离南昌,南下广东。9月初,汪精卫因在宁、汉、沪合作的“中国国民党特别委员会”中没有掌握实权,企图据有广州,另组中央党部和政府与南京特委会对抗。于是勾结张发奎,命黄琪翔带领第四军回粤。这时,广东省主席兼第八路军总指挥李济深在八一起义军入粤威胁下,表示欢迎第四军回广东。9月中旬,黄琪翔部到达广东。李济深要黄琪翔出兵协助打贺、叶。黄琪翔提出交换条件是李济深通电反对南京特委会,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二届四次中执监委全会。李济深不同意,黄琪翔便不肯出兵。李济深因与贺、叶作战将广州的兵力抽调一空,广州便为黄琪翔所控制。
 在汪精卫的策动下,11月17日凌晨,张发奎、黄琪翔发动政变,以“护党”为名,骗走李济深,计划捕捉桂系首领黄绍竑,将驻广州的桂军和李济深留守广州部队包围缴械。18日,张、黄接收了军事委员会,以张发奎为主席,黄琪翔为广州卫戍司令。12月2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讨伐张、黄。李济深亦调动两广和福建军队,从东、西、北三面包围广州。
 张发奎、黄琪翔把第四军主力调到东江和西江布防。12月11日晨,共产党发动了广州起义。张、黄逃到广州河南李福林第五军军部,以总指挥和军长名义调东江和西江的部队全部回师广州。13日拂晓,薛岳、黄镇球、李福林等部配合第四军进攻广州,起义被镇压下去。14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陈铭枢为东路军总指挥,黄绍竑为西路军总指挥,由李济深率领会攻广州。并下令查办张、黄。张发奎为保存实力,决定将部队撤出广东,自己出国游历。黄琪翔也避往香港。1928年春到日本,7月赴德国,进入柏林大学补习德文。
 这时,邓演达、叶挺、宋庆龄均在柏林,黄琪翔受他们影响,有所觉悟,赞同邓演达与共产党合作的立场,赞助邓演达在中国组织新党,建立既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又不同于共产党的第三种政治势力的主张。1929年5月,黄琪翔应宋庆龄之请,护送她回国参加孙中山移灵南京典礼,后寄居上海。1930年5月,邓演达也回到上海,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8月,行动委员会举行结党式,成立中央干事会。黄琪翔被选参加干事会,并任军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次年11月,邓演达被蒋介石杀害。黄琪翔主持该党中央工作,负起与各地联系的责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蔡廷锴的十九路军调防京沪一带。黄琪翔同蔡时相过从,在抗日、反蒋问题上获得默契。1932年“一二八”事变,黄琪翔曾到前线参加作战,并发动上海行动委员会的同志支援战争。淞沪抗战失败后,蒋介石将十九路军调到福建攻打苏区,被红军击败。黄琪翔认识到只有和共产党合作,十九路军才有生存立足的可能。曾在上海奔走,推动十九路军与苏区发生联系。
 1933年9月,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酝酿组织福建人民政府,联共抗日反蒋。黄琪翔应邀参与其事。11月中旬,他赴福州参加福建人民政府的筹备工作。20日,在福州召开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黄琪翔担任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会议通过了《人民权利宣言》,正式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黄琪翔是政府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军委会下设参谋团主任。他为了协调福建人民政府的内部矛盾,表示第三党政纲与中华共和国的人民权利宣言之基本原则相同,无单独成立组织的必要,于12月11日宣布解散。
 1934年1月,福建人民政府在蒋介石大规模军事进攻下失败。黄琪翔于月底逃到香港。6月,再度赴德国。次年初,在柏林参加了进步学生组织“留德学生抗日联合会”,与蒋介石派遣的留德学生展开斗争。
 这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推动全国抗日运动不断高涨。散在国内外各地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成员,决定恢复组织,投身抗日救亡工作。11月1日,在香港召开第二次干部会议,决定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通过了以抗日为中心任务的“临时行动纲领”,推选当时在德国的黄琪翔为总书记,并发表宣言,要求团结、民主和抗日,反对蒋介石的官僚政治和对日妥协政策。1936年以后,国内团结抗日的局面逐渐形成。10月,黄琪翔接陈诚电报要他迅速回国参加抗日。年底,他回到香港,与第三党负责人章伯钧、彭泽民等会晤。
 1937年1月,黄琪翔在南京由陈诚引荐和蒋介石见了面。不久被任命为训练总监部炮兵监。同年爆发上海“八一三”抗战,他以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和右翼军副总司令参加作战指挥。11月,上海抗战失败,全军西撤。冬,黄琪翔到达武汉。
 1938年1月,国民政府在武汉成立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陈诚为部长。蒋介石为了点缀“团结抗日”,又任命周恩来、黄琪翔为副部长。黄琪翔努力与周恩来合作,壮大抗日阵容。但是,政治部中反共势力日益嚣张。8月间,黄、周先后去职。之后,黄琪翔被调到军训部任次长(部长白崇禧),离开武汉前往桂林。
 1939年秋,黄琪翔任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驻在湖南邵阳,准备应付日本侵略军进攻长沙。不久又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设指挥所于湖北枣阳,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防守随、枣地区。1940年5月,日军向大洪山区进犯,企图占领宜昌。第五战区在随、枣、当阳、荆门一带布防,由黄琪翔和汤恩伯、张自忠分别担任正面和左右翼作战。汤恩伯为保存实力,不战而退。枣阳暴露敌前,黄琪翔不得不撤至襄樊。张自忠被包围,在激战中牺牲。黄琪翔满腔悲愤,撤退时挥泪书写了“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在办公室黑板上。撤退后他沉着指挥,积极反攻,7月收复了枣阳。9月,第十一集团军番号撤销,黄琪翔调任预备集团军总司令,于1941年初到重庆。
 同年冬,黄琪翔又调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驻湖北恩施和四川黔江。第六战区辖长江南岸鄂西、湘西地区。为了把湘西的粮食抢运到鄂西供应部队,战区成立了湘谷转运处,黄琪翔兼处长。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被拘禁在恩施,黄琪翔不避嫌疑,时加看望并予照顾。
 太平洋战争在这年12月爆发。1942年,中国组成远征军,准备协同盟军进攻缅甸日军的基地。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设在昆明,黄琪翔任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黄琪翔改任中印公路东段警备司令,负责油管警卫。1946年司令部撤销,黄琪翔回到重庆。
 蒋介石发动反人民内战,黄琪翔不愿参加,又无挽救办法,便主动要求担任驻德军事代表团团长,于1947年6月起程赴德。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全面胜利阶段。蒋介石政权濒临覆灭,寄希望于美苏冲突和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由于西柏林换新货币问题引起美苏矛盾扩大,形势颇为紧张。10月,黄琪翔接到蒋介石要他回国报告美苏关系的电报。他到南京见蒋介石,分析大战不可能发生的因素,劝蒋介石停止反共内战。蒋大为失望。黄又劝他恢复和谈,蒋更为不满。这次会见,使黄琪翔对蒋的幻想最后破灭,便不愿再去柏林。年底,由上海转广州,潜赴香港,决心归附人民。
 1949年8月,黄琪翔以特邀代表名义到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接着参加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和司法部长,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案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农工民主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民主同盟第二届中央委员。
 1970年12月10日,黄琪翔病逝于北京。

参考文献

  • 杨逸棠:《黄琪翔传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广东文史资料》第45辑,1985年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10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