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郭泰祺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郭泰祺历史评价_郭泰祺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7日 阅读:219 评论:0

郭泰祺,字保元,号复初,1888年12月4日(清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初二)[1]生于今湖北省广济县郭家冲垸,家有自耕薄田少许。父郭锡谷系清同治末年秀才,在本乡设馆教学,家道寒微。郭泰祺之弟郭泰祯民国时期亦跻身政界。

郭泰祺自幼随父攻读“四书”、“五经”,兼放牧等农事劳动。稍长,与刘文岛在武穴东岳庙从小颠和尚读书。1902年,考入张之洞创办的新式学堂——武昌湖北省五路高等小学堂,与李四光同学。郭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得张之洞赏识。一次,张问:“出洋留学敢不敢?”郭回答:“只要有梯,天都敢上!”[2]张之洞赞叹郭有气魄、有胆识,故于1904年选送他赴美留学,除全部公费外,还按月发给他二十五两白银,作为家庭补贴。

郭泰祺到美国,先入马萨诸塞州伊斯坦普中学、威里斯顿神学校,后于1908年进宾夕法尼亚大学,专攻政治学。1911年3月,获得美国优秀大学生的荣誉称号。同年6月,获得奖学金,进研究生院攻读社会学。他在费城学习期间,参加了文艺爱好会和宇宙俱乐部等团体,曾担任《费城新闻》记者,后又任《宾夕法尼亚学生报》编辑、记者。

郭泰祺在美国获悉辛亥革命胜利消息后,即于1912年3月回国,经同乡并有戚谊关系时任湖北军政府秘书长饶汉祥的介绍,担任湖北军政府的外交股长,是为郭步入外交界的开始。同年8月,国民党成立,他加入该党。1913年12月,黎元洪入京就任副总统,郭随黎同往任英文秘书。

1915年下半年,袁世凯阴谋称帝,12月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郭泰祺极力劝阻黎接受封赏。1916年6月,袁在全国人民唾骂声中病亡,黎继任总统,郭充任总统府高等顾问兼外交部参事。1917年7月,张勋演出复辟丑剧,黎元洪被逐,郭离京返鄂,曾在武昌创办湖北方言学校(外语学校)出任校长,后又任武昌国立外语学校校长、武昌商科大学校长,“惟办理教育非其素志”[3]

1918年初,郭泰祺南下广州,与留学美国的孔祥熙、宋子文交往密切。复经饶汉祥介绍拜见孙中山,被派为护法军政府参事及外交次长。是年夏,郭与陈友仁、王正廷被派赴美,争取美国政府对广州护法军政府的支持,但未获成功。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护法军政府力争派代表参加会议。郭与陈友仁以护法军政府代表名义前往巴黎。途经美国在华盛顿滞留多日,进行反对北洋政府的活动,故晚于另一护法军政府代表王正廷抵达巴黎,结果王被列为出席和会正式代表,郭、陈则对中国代表团予以监视[4]。和会在英、美等帝国主义操纵下,竟将德国在山东侵占的特权交给日本继承,郭极力阻止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

1920年11月25日,孙中山偕伍廷芳、唐绍仪由上海至广州,再次揭起护法大旗,重整军政府,郭泰祺任军政府参事兼宣传局局长。1921年5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郭任总统府参事。1922年4月,伍廷芳继任广东省省长,郭泰祺任省政务厅厅长。6月,陈炯明背叛孙中山,炮轰总统府,郭逃离广州,赴京途经上海,谒见孙中山与之谈话。抵京后,将谈话内容向某议员转达,并在9月28日北京出版的《益世报》上披露。1923年,郭复返回广州,在伍朝枢手下任外交部次长,是年6月,黎元洪再次被迫辞去总统职,在广州和上海的国会议员邀黎南下,孙中山派汪精卫到上海迎黎,郭亦随汪同行。

1924年,国立武昌商科大学学生闹学潮,驱逐校长屈佩兰,学生代表请愿,要求教育部派一名威望较高的湖北人任校长,郭泰祺被选中。郭到任后,聘北京大学教授王世杰为教务长,胡伟为斋务长,又请北大教授胡适、周鲠生、马寅初来校讲学,赢得学生的拥护。当时湖北督军兼省长萧耀南与孙中山有联系,极力拉拢郭,对学校所需经费力予支持。1926年,北伐军进抵武汉,该校并入武昌中山大学。

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明令迁都武汉。3月,北伐军到达沪、宁,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派郭泰祺去沪了解情况,为外交工作做准备。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另立政府,形成宁、汉对立局面。陈友仁告诫郭泰祺勿任意在沪活动,而郭趋炎附势,在沪投靠蒋介石,出任江苏省交涉员兼上海政治分会委员,替蒋介石办理对外交涉事宜。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五次扩大会议议决,永远开除郭泰祺党籍,明令通缉。后来宁汉合流,此案遂成罢论,郭仍在伍朝枢手下任外交部次长兼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上海办事处国际组主任。1927年8月,蒋介石下野后,南京政府发生危机,白崇禧在上海交际署邀请各界知名人士开茶话会,郭泰祺、周凤岐、虞洽卿等百余人到会。

1928年2月,蒋介石重新上台,黄郛继任外交部长,免去了郭泰祺的党政职务。1929年2月,郭被任为驻意大利公使,他因故未及赴任,继被推为立法委员、约法起草委员会秘书长,翌年5月复被免职。

1930年3月,蒋、阎、冯中原大战爆发。7月,阎锡山等联合改组派汪精卫、西山会议派谢持、邹鲁等在北平(今北京)召开扩大会议,共同反蒋。郭泰祺参加了冯、阎的北方联盟,出席扩大会议。8月,汪精卫派郭与覃振、陈公博去北戴河与张学良会谈,劝张学良联合反蒋,共同组织政府,而张权衡得失,通电拥蒋,并派东北军入关。扩大会议先后移往石家庄、太原,草草收场。郭泰祺复去南方,1931年,加入汪精卫、唐绍仪、陈济棠等人所组织的广州反蒋政府。这年郭的家乡发生水灾,郭泰祺对村民有所周济。

1932年1月,蒋汪再次合流,汪精卫任行政院长,罗文幹任外交部长,郭泰祺任外交部政务次长兼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同月“一二八”事变发生,十九路军蒋光鼐、蔡廷锴率部奋起抗战。3月,中日停战会议在英驻上海领事署进行,郭为中方首席代表参加谈判,达成妥协的《淞沪停战协定》,遭到上海各救国团体、学联代表及广大市民的坚决反对,愤怒的群众向郭投掷铜元,击伤头部入院。5月5日,他于医院在“协定”上签字。

同年6月,郭泰祺被任命为驻英国公使,于9月赴任,任内曾三次代表中国出席国联会议,屡次提出日本侵略中国问题,坚决反对承认伪满洲国。1933年5月,郭参加在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货币会议,重申对日本的控告,呼吁英美联合行动支援中国。由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郭一改反苏态度,欢迎苏联加入国联。他认为中国是“亚洲基石”,而苏联则是欧亚之间的桥梁,中苏应友好相处,加强合作,共同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1935年5月,中英使节升格,郭为中华民国首任驻英国特命全权大使。7月9日,他入白金汉宫谒见英皇,“照大使例派御车三辆,每辆以栗色马两匹曳之,御者与马丁皆衣赤色制服,戴羽冠,载以入宫”[5],向英皇亲递国书,英皇欣然迎之,并与谈话数分钟。同年,郭获得伦敦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这期间他作为国联理事会中国首席代表,多次出席会议。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加紧侵略中国,于7月7日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正式开始。郭泰祺多次照会国联,要求制止日本侵略,声明中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在同年华盛顿条约国的布鲁塞尔会议上,他要求对日本经济制裁,但未有反响。当时英国并不完全同情中国,1938年5月,英日双方签订有关在日本占领区口岸海关税款交付的协定,郭泰祺对此提出抗议。是年6月,郭为互换“中爱(爱沙尼亚)友好条约”全权代表。1939年8月,郭泰祺再次抗议天津英国当局允将4月9日刺杀一名银行经理的四名嫌疑犯引渡给日本。1940年,英国关闭滇缅公路,他为未能阻止而感到遗憾。因经费缺乏,郭在英国很少会客宴请活动,仍从英国取得了几项贷款和军火接济。他与汪精卫的过从较密切,汪的儿子汪孟晋在伦敦留学,便是由郭给予照料的。

1941年4月,郭泰祺被蒋介石召回,委以外交部长。郭不是蒋的亲信,蒋本意要王世杰出掌外长,但陈果夫与王世杰嫌隙很深,遂上签呈,提出外长人选应必备的三个条件:(一)与国民政府有悠久历史;(二)职业外交家;(三)须与英美有渊源者。郭正符合这三项条件,遂坐收渔利。郭于6月末在重庆正式就职,并兼国防委员会常务委员。时汪精卫已在南京成立伪政府,郭竭力阻止外国在外交上对汪伪政权的承认,断然与已承认汪伪政权的国家断交。他曾发表《加强国际反侵略战线》的讲话,就中美战后措施同美国国务卿换文,并支持大西洋公约,与捷克流亡政府建交。

不久,郭调任国防最高会议外交委员会主席。郭调职原因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因在对美交涉中没有顺应蒋介石的意图”[6];也有人说,郭在国难当头大修部长官邸,受到舆论界指责。当年《大公报》评论文章曾批评“又如某部长在重庆已有几处住宅,最后竟用六十五万元公款买了一所公馆。……另闻此君于私行上尚有不检之事,不堪揭举”[7],即指郭泰祺。蒋介石意在将郭免职,后采纳孙科的建议,而改为调任他职,以避免在国际上产生不良影响。

抗战胜利后,郭泰祺被派出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首任中国首席代表。此后,一直侨居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外交渠道,表示欢迎郭泰祺回国工作,郭亦极愿回国,但因病未能成行。1952年2月29日病逝于美国加州医院。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06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