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关伟林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关伟林历史评价_关伟林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7日 阅读:142 评论:0

关伟林,字崇昌,广东开平人,生于1872年3月16日(清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八)。家境贫困,十八岁时随叔父去美国谋生。初时在纽约学做裁缝,二十五岁在纽约唐人街开设小饭馆。

20世纪初,美国盛行自来水钢笔,但华侨中常用毛笔书写信件,不少商人、手工业者仍习惯使用毛笔记账,而毛笔在美国不易买到。关伟林偶然同亲友谈起此事,得到启发,设想从国内购得毛笔笔头,装上自来水笔杆,必会受消费者欢迎。为了学到制笔技术,1920年他毅然将饭馆出盘,经人介绍进美国最大的制造自来水笔的华脱门(Waterman’s Fountain Pen Co.)公司,当了三年半的工人[1]。然后筹集资金,正式在纽约创设生产自来水毛笔的工场,用他的儿子关勒铭的名字,命名为“关勒铭自来水毛笔光滑墨汁股份有限公司”,自任总经理兼厂长。除从国内邮购狼毫毛笔笔头,制成自来水毛笔外,还兼售用美国原料配制的专用墨汁。1925年向美国政府注册,取得专利权。初时生意尚好,但不久因华侨中使用毛笔的人毕竟不多,且买后一时也不易用坏,因此销路逐渐呆滞。在亲友们的劝说和鼓励下,他决心回国设厂。

1928年,年满五十六岁的关伟林,携眷及全套制笔设备、原材料等迁到上海,租得康脑脱路(今康定路)五百八十弄房屋数间,聘请刚从复旦大学商科毕业的同乡甘翰辉为助手,雇用职工三十余人,仍用原名,开始生产关勒铭自来水毛笔。但不久从美国带回的墨汁原料用罄,使用中国传统烟灰墨汁后,因胶质太多,笔头容易胶结,出水不畅,影响书写,因此不受国内消费者的欢迎,销售发生困难,资金亏蚀得所余无几。这时市上自来水钢笔销路日畅,只有外国进口货而无国产品。关感到如能改产自来水钢笔,设备现成,可望成功,遂于1929年再度去美国集资,又在沪招股,得资金数万元,商请广东银行总经理梁冠榴任董事长,大安保险公司总经理陈巳生以及甘翰辉等任董事,改产自来水钢笔及少量金笔,笔尖向英国、日本进口,装上笔杆出售,并取得工商部门批准的专利权。

这时,上海各大百货公司和文具商店大都经销美国“华脱门”、“犀飞利”、“派克”、“爱弗释”等名牌高档自来水金笔。关勒铭厂上门推销时,受到冷遇,有的干脆回绝;有的只允寄售代销,卖出付款。而一般的文具店架上则摆满了日商低价劣质的自来水钢笔,每支只售五六角,甚至二三角,关勒铭自来水钢笔成本每支在五角左右,再加上零售店的销售费用(当时关勒铭钢笔的批发价是零售价的七折双九扣,即厂方收入仅是零售价的57%),售价须定在一元以上,因此很难与日货竞争。销路不畅,亏损累累,甚至连职工工资也发不出。后来只能降低售价,在中国国货公司的九九商场里,以一支关勒铭钢笔和一瓶国产墨水作为一组商品,合售九角九分。幸亏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群众爱国热情高涨,一再展开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关勒铭厂由此受益,终于勉强维持下来。为了降低成本,关勒铭厂向德国购买不锈钢,自制笔尖。点铱工艺,起初请日本技师来厂辟专室秘密加工,后来甘翰辉学到了这项技术,降低了成本;并应用了笔尖镀黄工艺,增加了美观。1936年关伟林派甘翰辉秘密去日本考察制笔技术。甘在日商笔厂车间参加实际操作,又学到了用赛璐珞原料热模压制笔杆的技术,回国后自制笔杆,降低成本。生产价廉物美的50号型自来水钢笔,销路逐渐打开。同时重视广告宣传,报纸杂志登载大幅广告[2],戏院剧场、车站码头以及闹市街头树立广告。奖励商店营业员,凡售出钢笔一打,赠毛巾或香皂半打。并在各大城市设立发行所、经销处或办事处,扩大经销。除行销国内各地外,还远及东南亚一带。

关伟林平时生活俭朴,不善对外交际,因此对外业务全由当时任厂长的甘翰辉负责联系。关办厂时用他儿子命名,原想传之后代,为子孙创基立业。但其子勒铭毫无事业心,不善经营,使关十分痛心,后来就把厂里的一切业务都交给甘翰辉经管。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虽厂址在租界内未受战火波及,但上海市面萧条,关勒铭厂曾经一度停业。不久战事内移,沪地与内地逐步恢复货运,内地人口众多,工业品匮乏,文教用品大多需向上海采购。尤其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对自来水笔的需要量甚大,全向沪地购办。因此1938年起关勒铭厂开始复工,生产迅速发展。1939年雇用工人数增加到五十多人,月产自来水等约二百罗(每罗十二打,共一百四十四支),其中少数是彩杆金笔。日、美商人曾一再要投资“合作”,都为关伟林拒绝。此时自来水笔笔尖、笔胆等零件进口困难,该厂又自行生产。关勒铭厂产品运销内地时,也标榜“完全国货”、“采用国产原料制造”,以迎合群众爱国心理,争取扩大销路。但实际上笔杆的原料不论是胶木粉还是赛璐珞,仍是向日本进口。为了避免被外人察觉和本厂职工的反对,进料时不敢直接送到厂里,而是经过另设的收货处,进行改装后再送到厂里应用。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租界后,加紧对上海的控制,上海与内地的交通日趋困难;加上抗战后期,敌伪穷途末路,滥发伪中储券,物价飞涨,工厂售出产品后,补不进原材料,关勒铭厂又陷入困境。1945年关伟林因其子勒铭患病去世,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健康也大受影响。

抗战胜利后不久,关勒铭厂董事陈巳生介绍美德文具公司宁思宏参加投资,同时还吸收一些实业界人士参加。1946年完成增资后改组董事会,梁冠榴仍任董事长,陈巳生、宁思宏、甘翰辉等为董事,并分任经理、厂长等职,负责关勒铭厂的经营管理。并改以生产金笔为主,扩大经营。此时,关伟林因年老多病不大管事,未安排具体职务。次年关回广东原籍休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勒铭厂于1950年成为上海最早的公私合营企业之一,关伟林被聘为该厂顾问。

1953年10月28日,关伟林在家乡因病去世。

参考文献

  • 宁思宏口述,徐正元整理:《关勒铭金笔厂史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1980年第6辑(总第34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 宁思宏、甘翰辉提供之有关史料。
  • 关中爱:《关于先父关伟林生卒年、月、日期的订正》,1983年12月9日。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05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