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杜锡珪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杜锡珪历史评价_杜锡珪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7日 阅读:111 评论:0

杜锡珪,字慎臣,号石钟,福建省闽侯县人,1874年11月12日(清同治十三年十月初四)生。父亲杜吉甫,母亲王氏。杜锡珪幼年家境贫困,九岁到当铺充当学徒。后其兄杜逢时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鱼雷班第一届毕业后,鼓励杜锡珪树立大志。杜乃考入江南水师学堂第二届驾驶班,勤奋学习,1902年3月以优异成绩毕业。经见习后,派往“海圻”巡洋舰,初任哨官,后次第升任驾驶三副、二副、枪炮大副及“建安”舰代理管带,1908年升为“辰”字鱼雷艇管带。时值美国舰队约期游历厦门,海军制储水船为“甘泉”号,杜锡珪奉命由上海开赴厦门,负责供应美国海军的淡水补充工作。杜不畏“甘泉”舰小而路遥,战险风斗恶浪安抵厦门,并圆满完成任务。嗣后杜调任海军警卫队管带。1911年7月,以海军副参领充“江贞”兵舰管带,深受海军统制萨镇冰的器重。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令陆军大臣荫昌率军南下攻打武汉,并电海军协同水陆夹攻。杜锡珪驾“江贞”舰至汉口刘家庙附近江面停泊,负责给养。清军攻下武昌后又占领汉阳,放火焚烧,滥杀无辜。海军官兵对此暴行极为愤慨,杜锡珪等转而同情革命,并与海军中有识之士加强联络,决定分途进行活动,开展策反工作。杜利用“江贞”舰代为各舰艇收发邮件和购买菜蔬之便,四处联络,会聚意见;同时,以其与海军统制萨镇冰私交甚好不断向萨劝说,希望萨出面率舰队易帜起义。杜还利用其朋友、萨镇冰的副官汤芗铭之兄汤化龙在武昌革命政权中任政事部长的关系,与革命军取得联系。萨镇冰在杜锡珪和汤芗铭的劝说下,虽不愿率部起义,但也不愿继续为清廷效力,于是以“年老有病需到上海医治”为辞离职,在杜护送下登上英轮“太古”号赴沪。萨镇冰离舰队后,杜立即与毗邻停泊的“楚豫”、“江利”、“湖鹏”等舰艇管带聚会,商议行动方略,并确定“各行所愿”原则。杜把“江贞”舰龙旗降下,宜布起义,开赴九江。杜在海军起义中功绩卓著,被公举为“海容”巡洋舰管带,连升两级。

为配合革命军收复汉口,截断清军向南的运兵线,新上任的“海容”管带杜锡珪,积极主张兴师北上,协助革命军保卫武汉。11月19日黎明,杜与“海琛”管带林永谟督领“海容”、“海琛”两舰率先驰援武汉,打响了易帜海军直接参加保卫武汉的战斗。两舰到达武汉下游之青山后,泊在阳逻、刘家庙一带,截击清军增运援兵,每天炮击京汉铁路刘家庙的第一、二、三道桥梁或车辆,使清军无法增援武汉地区。时值深秋,上游水位下降,两舰无法驶近武汉助战,偶遇上游下雨而水涨,杜锡珪毅然冒险驱舰孤军突入,炮轰江岸清军炮台,并缓缓驶进武昌鲇鱼套抵黄鹤楼下,将舰上之机关枪等武器用舰舢板运入武昌,以援助城内的革命军。不日,“湖鹏”号鱼雷艇随后而来,被江岸上清军炮击而中弹起火。杜锡珪即驾“海容”舰下驶予以掩护,顿时清军炮火全力倾注于“海容”舰,杜锡珪临危不惧,令舰冒炮火冲驶而过,同时指挥全舰官兵协力发炮,猛击江岸清军炮兵阵地。11月27日,清军攻入汉阳后,革命军仍坚持抵抗,杜锡珪又驾“海容”舰配合革命军分数路袭击清军左翼、后路,用舰上炮火猛轰清军阵地。“海容”舰在战火中虽被击伤多处,死伤官兵多人,但杜锡珪继续带领全舰官兵英勇作战。嗣后长江水位下降,南北酝酿议和,战事暂停。“海容”等舰征得武昌革命军政府同意,除留“江贞”舰在武昌附近江面担任警戒外,其余开往上海待命,杜锡珪的“海容”舰因阳逻之战中受伤多处而进入上海高昌庙修理。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即采纳杜锡珪等人的主张,组成海军北伐队,以协助光复沿海各地。汤芗铭为北伐舰队司令,杜锡珪的“海容”为旗舰,率“海筹”、“南琛”、“通济”共四舰由南京下关出发经上海开赴烟台。抵达时,烟台已宣布光复,杜锡珪等奉派督带舰艇到鸭绿江口、营口、秦皇岛、大沽口、登州等地游弋示威,截击由海外运来接济清军的军火给养等,并协助光复了登州等沿海一些地方。

同年3月南北议和,袁世凯派刘冠雄到“海容”舰,请汤芗铭、杜锡珪二人到北京议事,参与海军统一问题商讨。嗣后,北伐舰队完成使命南返,杜锡珪仍任“海容”舰舰长,12月30日授海军上校,驻泊于马尾,并兼闽江要塞司令和福建省防军代理司令。1913年7月爆发二次革命,海军总长刘冠雄率北洋舰队前往协同弹压,杜锡珪奉命督率“海容”舰参战。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杜随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和前海军总司令李鼎新等宣告海军独立,加入西南护法军。1917年8月,杜锡珪升任北京政府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当时海军粮饷匮缺,杜分配各舰必均,是以士卒归心,为之效命。北京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宣布加入协约国,下令海军扣押在长江流域的德奥战舰与商船。杜奉命俘虏敌舰,巡视海防,居功甚多。

此后北洋军阀内部诸派系战火不断,杜锡珪效忠于直系。1918年3月,吴佩孚用兵江南,杜锡珪派遣第二舰队“楚有”、“江鲲”、“江利”、“江犀”、“江贞”五舰助吴作战。1920年直皖两系矛盾激烈,杜派遣舰艇驻泊江淮与长江各埠,监视皖系与南方革命政府的行动。1921年7月“湘鄂之战”爆发,吴佩孚趁机派兵援鄂,杜锡珪督率六艘战舰由武汉直逼岳阳,冒险冲过火力网发炮攻城,协助吴佩孚部队占领岳阳,旋即驰援宜昌。8月杜因战功被直系掌握的北京政府授勋四位,10月被授海军中将。

1922年,直奉战争爆发,杜锡珪部署第二舰队攻奉。但依附于皖系的第一舰队司令林建章以中立自居,号召海军各舰队不参战,与杜对峙。杜为扩大参战海军力量,先派杨砥中为说客,到第一舰队策动“海筹”、“海容”、“永绩”等主力舰参战;游说未成,又以闽系“海军不能再分裂”、“大局为重”为词说动萨镇冰。在萨镇冰的鼓动下,三舰终脱离第一舰队归杜锡珪指挥。5月2日杜即派“楚观”、“楚有”、“楚泰”等舰协同三舰北上,开赴秦皇岛炮轰山海关之奉军阵线,切断奉军供应补给线,加速了奉系的失败。杜因助战有功,于1922年6月升任海军总司令,并被授将军府“瀛威将军”。

此时,被北京政府免去第一舰队司令的林建章,在皖系资助下,利用海军将士对北洋政府拖欠粮饷的不满,以4.5万元策动“海筹”、“永绩”两舰离青岛南下上海,与正在江南造船所修理的“建康”号舰长及造船所所长等联名发出通电反对“武力统一”,反对杜锡珪,拥护林建章为海军领袖,号召各舰来沪会集,并宣布上海“海军领袖处”和海军沪队成立。杜锡珪闻悉即谋对策。其时正值江浙“齐卢战争”进入紧张阶段,杜命令第二舰队沿江而下,并命驻闽厦的海军练习舰队司令杨树庄率舰队北上入吴淞口,以监视林建章海军沪队;同时直接派陆战队协助齐燮元攻击卢永样,命令舰队炮轰浏河前线卢永祥部阵地,加速了皖系卢永祥部溃败。9月21日,又借“海筹”、“永绩”两舰长离舰上岸之际,发动夺舰行动,控制了沪队主力战舰,进而重新夺取“靖安”、“建安”、“辰”、“列”等沪队舰艇,迫使林建章“领袖处”解散,闽系海军重归统一。杜锡珪为缓解海军粮饷、给养不足之困难,亲自赴闽与练习舰队司令杨树庄商讨在福建建立厦门要港事宜,使长乐、连江、东山、平潭、金门等成为独立的势力范围。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在北京组织“讨逆军总司令部”,杜锡珪任“讨逆军”海军总司令,但他没有及时把留于长江攻击卢永祥的海军主力北调。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反戈讨吴,直系溃败。吴佩孚四面楚歌,从大沽口乘船南下,段祺瑞密令海军第二舰队司令许建廷就近将吴拘留,杜锡珪获讯后密电告吴,使吴急避得免。11月段祺瑞以临时执政的名义组成北京政府,由林建章任海军总长,杨树庄出任海军总司令,杜锡珪通电辞职。1925年12月,北京政府改组,杜锡珪在直系的支持下东山再起,为海军总长。1926年6月,在奉系压力下,颜惠庆辞职,杜锡珪以海军总长代国务总理,并兼摄行大总统职。杜锡珪自知乃奉直各派争执不下风云际会之事,自称此为过渡的“搭浮桥”内阁。杜主政北京政府百余天,备受奉系将领颐指气使之辱。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并发动其亲信宪兵司令王琦率军警数百人包围国务院及财政总长顾维钧住宅索饷,杜与顾东拼西凑筹得七八十万元始获解围。10月1日杜锡珪辞去国务总理职。1927年1月12日顾维钧组阁,杜锡珪再任海军总长。

杜锡珪任海军总长兼代国务总理时,正值南方国民革命军大举北伐之时。北伐军相继攻克湖南、湖北等省后,东路军直逼福建,海军陈季良所部首当其冲。为保存闽系海军实力,杜锡珪前往上海与杨树庄商讨对策,并决定各舰队“自由行动”,支持驻闽厦的海军舰队在陈季良率领下易帜起义。随后在长江的第一、第二舰队也于1927年3月4日宣布加入国民革命军。

1927年6月,张作霖在北京就任海陆军大元帅,另组军政府,顾维钧辞去阁揆职务,杜锡珪随之下台。他宣布归隐,寓居天津,终日以读书、下棋自娱。1928年从天津迁居上海。国民政府曾多次以要职请杜出山,杜坚辞不就。杜与冯玉祥私交甚好,曾暗中与陈季良密议准备策动海军支持冯玉祥反对蒋介石,事为杨树庄所察觉,不得不于1929年10月接受国民政府委派为考察日本及欧美各国海军专员,于11月初由以“秘书”名义的董显光等陪同从上海出洋,历时一年余,撰《考察欧美、日本海军报告书》数十万字,对海军的整顿与发展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此后,杜锡珪出任福州海军学校校长兼海军部高等顾问。1932年2月被聘为“国难会议”会员。

1933年12月28日,杜锡珪因病医治无效逝于上海。

参考文献

  • 《杜锡珪褒扬、传记资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 萨镇冰:《慎臣杜公行实》、郑礼桐:《海军上将杜公传》、杨熊祥:《“瀛威将军”海军上将、勋四位、国务院总理闽侯杜公墓志铭》,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 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
  • 杨志本等编:《中华民国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7年版。
  • 杨立:《福建军阀内讧与闽系海军派别的暗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福州设点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福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3年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00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