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都锦生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都锦生历史评价_都锦生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7日 阅读:180 评论:0

都锦生,号鲁滨,1898年2月12日(清光绪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生于杭州西子湖畔茅家埠,以首创丝织风景工艺,创办都锦生丝织厂而负盛名。父亲都宗祁,保定军官学校炮兵科毕业,先后在清末新军和国民党军中任下级军官。都锦生自幼受湖光山色的熏陶,喜爱艺术,善画风景,也爱摄影。1919年,他在浙江省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毕业后,留校任乙种工业学校(艺徒班)的织制工场管理员兼图案课教师。在此期间,他与宋剑虹小姐结为夫妇。宋氏湖州进德女子中学毕业,眼界比较开阔,理解并全力支持丈夫的理想和抱负。都锦生在教学实践中,很快掌握了从设计到织造的丝织工艺全过程,并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力谋“本科学化艺术”,把织锦技术用来织造丝织工艺品。他亲自拍摄西湖景色,试织西湖风景画。经过半年多的反复钻研和不断改进,终于织出了第一幅丝织风景画——5″×7″(英寸)的“九溪十八涧”。此前有人虽曾在织锦时,采用人物、山水乃至西湖某些景色作图案,但作为特殊的工艺品——丝织风景画,则创自都锦生。

丝织风景画试织成功,都锦生决心办厂织造。他得到叔岳丈宋春源、绸庄老板宋锡九的赞许和支持,借得500元,购置了一台手拉机,雇了拉机师傅林传莲和轧花工胡杏初,亲自制绘了五幅“西湖十景”的意匠图,经过一番紧张的筹备,于1922年5月15日在茅家埠家里正式开业。

都锦生丝织厂最初是一个家庭作坊,织造的丝织风景画以“西湖十景”为题材。茅家埠是西湖游客过往之地,都锦生在家门口展出样品,挂起“都锦生丝织厂”的招牌,招揽游客。虽然当时丝织风景画仅有一种规格的几幅黑白“西湖十景”,由于它新颖、别致、价格不高,颇受游客们的赞赏和欢迎,购去作游览西湖的纪念品。这样丝织风景画,在西湖游客中初步打开了销路。

随着营业的发展,翌年都锦生辞去学校的工作,全力经营丝织厂,聘请了本校机织科毕业的高材生胡邦汉等两人,从事设计和绘制意匠图,产品的规格和数量激增。为了扩大销路,他先在西湖孤山摆摊销售,后在杭城花市街(今邮电路)以及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重庆等地陆续开设门市部。东北、华北不少旅社、饭店采用丝织风景画作装饰品,大批订购,都锦生丝织厂迅速发展。1926年,都锦生将产品送往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展出,其中丝织唐伯虎名画《宫妃夜游图》尤为脍炙人口,西方人士誉之为“东方艺术之花”。博览会授予这些丝织工艺品金质奖章,顿时扬名世界,产品也逐渐远销南洋和欧美。1927年,茅家埠的工场已不敷应用,于是都锦生在艮山门外火车站旁购地建造厂房,并搬迁到新厂房生产。这时都锦生丝织厂已拥有手拉机68台,轧花机5台,意匠8人,职工一百三四十人,是名副其实的工厂了。

都锦生深知要发展生产,扩大经营,使富有民族特色的丝织工艺品能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必须不断创新,努力开发新产品。1926年,都锦生丝织厂试织五彩丝织画,织造出第一幅五彩丝织花卉——“蜻蜓荷叶”。它以黑白丝为经,五彩丝为纬织成,在技术上比黑白织锦大大前进了一步,在题材上也突破了“西湖十景”的范围,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传统国画的民族风格。为了吸取国外先进的织造技术,1928、1929年间都锦生东渡日本考察。而后,都锦生从留法友人处,获得一台法国制造的最新全铁电力机,又购买了法国织造的棉织风景油画作样品,以重金聘请了专攻丝织的留日学生莫济之,与厂内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解剖分析,经过三年的努力,于1936年试织出经纬均用彩线的“北京北海白塔”等四幅五彩棉织风景油画。由于当时抗日烽火已燃起,局势动荡,该产品未能及时投产。与此同时,都锦生根据社会需求,还陆续开发绸伞、领带、翻领衫、内衣料、织锦旗袍衣料等日用品,即使这些日用品的生产中,也处处洋溢着都锦生的爱国思想和创新精神。例如绸伞,都锦生日本之行时,从日本钢骨阳伞中得到启示,但是他不是亦步亦趋去仿效,而是用本地盛产的竹子制成的竹骨取代钢骨,加上本厂生产的饰以西湖景色的丝绸的伞面,制成别具一格的“西湖绸伞”。由于它制作精良,伞面美观,价格低廉,深受人们欢迎,畅销国内外,连日本街头也出现了“西湖绸伞”。都锦生丝织厂产品的品种和规格越来越多,几年间增至数百种。

都锦生丝织厂能突飞猛进地发展,与都锦生一贯重视延揽和培养人才也是分不开的。他不仅不惜重金,聘用学有专长的丝织技术人员。在厂内还建立起一套考核制度:在意匠、轧版、织造、染色诸工种中,按技术高低,分甲乙丙三级,成绩优良者可以随时升级。技术人员兼采固定工资,给以较高的报酬和良好的工作条件,鼓励他们钻研技术,因而造就了一批水平较高的丝织技术人员。织工则实行计件工资加奖励的制度。该厂年薪按十八个月计算,四个月作奖励金,两个月作升级工资,无论职员、工人,待遇比其他丝织企业都要高一些。后来都锦生丝织厂还办起职工夜校,一切费用由厂方支付,鼓励职工参加学习,藉以提高他们的素质。

都锦生丝织厂的产品利润优厚,通常在200%左右。1931年,该厂生产丝织风景50,400米,营业额达15万元,盈利约十万元。都锦生以独特的丝织风景画开辟了民族丝织工业的一条新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本人也从一个穷教员变成了富有资产的民族资本家。但是,在当时的形势下,它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生产原料——生丝、人造丝的价格,为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所操纵,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以及各种因素也是都锦生丝织厂发展的桎梏;尤其日本帝国主义的横蛮掠夺和疯狂破坏,更使都锦生丝织厂陷入绝境。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我国东北地区为日本帝国主义所侵占,几乎占都锦生丝织厂产品销路一半的东北、华北市场遭破坏。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攻陷平津之后,大举进攻上海。8月,杭州遭日机轰炸,都锦生丝织厂被迫停产。都锦生将12台手拉机转移到上海法租界,维持小规模生产。同年12月,杭州沦陷,日本侵略者企图拉都锦生参加筹组杭州伪市政府。一天报载日伪委任都锦生为杭州市政府科长,他急忙带领全家逃离杭州,避居上海,并想方设法从杭州运去20台手拉机和大部分花版,与在上海法租界的12台手拉机合并一起,恢复生产。日本侵略者素知都锦生丝织厂,是日本丝织业在国际上的有力竞争者,见都锦生不为己用,于是在1939年将都锦生丝织厂在杭州艮山门外的主要厂房及所有的机器设备纵火焚毁。

194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并占领了上海租界。都锦生丝织厂在上海的生产无法继续,这时重庆等地的门市部也先后被日机炸毁,都锦生悲愤交集,终日处于忧虑之中。1943年3月,都锦生突发脑溢血症,5月26日在上海与世长辞。都锦生去世后,家人遵照他弥留之际的遗言,归葬家乡茅家埠旁小兔儿山上。1996年清明,移葬于杭州南山公墓。

参考文献

  • 《都锦生丝织厂产品介绍》1930年印制。内收有由都锦生具名的《创业经过》一文,这是目前仅见的都锦生自传。
  • 宋永基:《都锦生丝织厂的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浙江文史资料》第10辑,1978年版。
  • 中共都锦生丝织厂委员会、杭州大学历史系编:《都锦生丝织厂厂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200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