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戴安澜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戴安澜历史评价_戴安澜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7日 阅读:112 评论:0

戴安澜,原名衍功,学名炳阳,号海鸥,1904年11月21日(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五日)生,安徽无为人。父亲戴礼明,在乡务农,生活贫困。戴安澜六岁入塾,学习勤勉,十二载不辍。1922年9月,考入南京安徽公学高中部就读,校长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年后辍学回乡当塾师,向村童传授文化知识。

其时,戴安澜的远房叔祖父戴端甫在粤军第四师任团长,写信回乡说孙中山将在广州创立黄埔军校。戴安澜即和本乡一批热血青年于1924年春奔赴广州。他报考军校,虽成绩优良,但体质瘦弱,未被录取,便投入粤军安身,注重锻炼体格。1924年末再考,被录取为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入伍生队,翌年7月升入学生队。他在军校学习刻苦,追求进步,参加了两次东征和平定刘震寰、杨希闵叛乱的战事,受到战火洗礼。1926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任副官,不久升为排长。

戴安澜1927年春被派至东莞,担任黄埔入伍生第二团第八连第三排排长,带领入伍生担任东江防守任务。翌年,他调至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任连长,参加北伐奉系的战事。1929年,他调至中央军校担任区队长。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他被派往教导二师任迫击炮连连长,在兰封附近作战时右臂负伤,旋因战功升任营长、团附;战后升任第四师补充团团长。

1932年7月,蒋介石发动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围剿”,戴安澜部由蚌埠经正阳关进入皖西,在霍邱、金家寨、阜阳等地作战。战后戴调任第十七军第二十五师第一四五团团长。

日本帝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后不断扩大对我国的侵略,1933年3月初侵占热河,逼进长城,全国震惊,同声谴责国民党政府妥协退让政策。蒋介石调集黄杰第二师、关麟徵第二十五师、刘戡第二十三师北上,由第十七军军长徐庭瑶指挥。戴团从蚌埠出发,北上进抵通县集结。此时敌军已分兵攻击长城各口,我抗日将士奋力抗击。3月10日第一四五、一四六团等在古北口与敌军第十六旅团展开激战。虽然伤亡惨重,但士气高昂,经过三昼夜恶战,连续三次击退敌人进攻,毙敌二千,戴也在战斗中负伤。稍后戴团迂回退守到南天门高地。战后戴获五等云麾勋章。长城抗战后,部队经过整训,又转战陇绥、天水、平地泉、定远营等地,戴因战功获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

“七七”抗战爆发后,戴安澜率部从陕西醴泉出发,沿陇海路东进,驻防河北定县。8月,戴升任第十三军第七十三旅旅长。9月下旬所部在保定漕河与南下的敌军交战,抗日将士奋勇抗御,敌军增兵重围,猛烈炮击,七十三旅伤亡严重,被迫撤出阵地。嗣后戴率部奔赴漳河一线,阻击南犯之敌。11月初,戴旅进驻磁县彭城镇。

在日军疯狂进攻占城掠地的恶劣形势下,戴安澜注重对广大官兵的思想教育,鼓励大家克服悲观失望情绪,坚定抗日救国信念。他带领大家总结作战的成败得失,制订了作战要诀:长兵短用,短兵长用;高兵低用,低兵高用;势险节短,战无不胜,守无不固。

1938年3月,戴安澜七十三旅随第十三军编入第五战区序列,参加台儿庄战役。戴率部在向城、洪山镇阻击北面之敌,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坚守中艾山,四个昼夜击退了敌军数十次进攻。战后,戴升任第八十九师副师长,并兼第三十一集团军总部干部训练班教育长。他采用新式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典范令,辅以战场实际经验,提高各级干部的指挥作战能力。嗣后在武汉会战中,戴率部进抵瑞昌、阳新一线。8月初敌主力第九师团自九江溯江而上,在瑞昌东北之港口登陆,戴指挥所部诱敌进入山区,利用有利的隐蔽地势步步阻击敌军西进,大量毙伤敌人。

1939年1月,戴安澜升任第五军第二○○师师长。二○○师是一支机械化部队,拥有两个战车兵团、两个摩托化步兵团,还有汽车兵团、工兵团、炮兵团、搜索装甲兵团各一,装备精良,官兵素质较高。戴就任后,率师移防广西全州,进行整训。他着手改进军事教育,手编《磨励集》两部,阐述班排连之攻防与射击,并作《战场行》一歌,教全师学唱。11月,二○○师挺进桂南,参加昆仑关之战。戴先指挥一个团赶到南宁北郊二塘三塘,阻击从钦州湾登陆进犯南宁的敌军。敌第五师团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强攻前进,于11月24日侵占南宁,12月4日又攻占了昆仑关。12月18日起,杜聿明指挥第五军各师为收复昆仑关全面出击,与敌猛烈交火。敌我双方均用步兵、战车、大炮、飞机协同作战,炮火连天,杀声四起。戴指挥高炮还击敌机之空袭,指挥五九八团击毁敌军坦克、火炮,坚守阵地。经过与敌军反复争夺,昆仑关三失三得,艰苦异常,终于12月31日完全收复;接着又于四天后攻克九塘。戴在巡视前线阵地指挥战斗时,被敌人炮弹击伤,后至柳州治疗。在南岳会议总结时,他被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同盟国在中国、泰国、越南和缅甸北部地区建立中国战区,以蒋介石为最高统帅。12月16日蒋介石决定派遣第五、六、六十三等三个军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开赴缅甸,协同英军抗击日军,戴安澜率领二○○师先至保山集训待命。1942年3月2日,戴至缅甸腊戍接受蒋介石召见,奉命将摩托化骑兵团作为先头部队开到腊戍,以策应英印军在缅甸展开保卫战,掩护第五军主力集中;其余各团进驻平满纳、同古。其时日本侵略军第三十三、五十五、十八、五十六等师团分三路向北推进,8日占领仰光。戴安澜为阻敌军继续北犯,派出摩托化骑兵团和步兵团第一连在皮尤河南岸接替英军前哨阵地,于3月19日拂晓伏击日军,炸毁大桥,敌几辆军用汽车尽覆。我埋伏的机枪反复扫射,击毙日军三十余名。首战告捷后,戴即指挥所部构筑工事,固守阵地。敌军旋即配置强大火力猛烈进攻,而我第五军第九十六师、新二十二师等部未能按计划集中。戴师孤军奋战,退守同古城。戴在3月22日的家书中说:“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敌军炮空配合以猛烈炮火整日轰击,戴指挥我抗日将士勇猛还击,以集束手榴弹、汽油瓶等与敌军坦克展开搏斗。在敌军24日占领克容网机场,切断公路,以重兵三面包围同古之时,戴召集全师团营长会议,勉励大家固守同古,为国家民族争光。并宣布:若我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他部署三个步兵团留在同古城内坚持战斗,自己带领师部至桥东指挥战斗。为阻止敌军进犯同古,他指挥官兵火烧森林。被阻之敌27日又施放糜烂性毒气,我抗日将士不怕牺牲,视死如归,坚守阵地,抗御四倍于我又火力极猛之敌。只因援军隔阻,补给中断,经过连日苦战,于29日夜奉命撤离同古。戴率部突围成功,向叶达西转移。

同古之役,戴安澜率二○○师苦战十二天,歼敌五千余,延缓了日军北进的步伐,掩护了七千余英军的顺利撤退,声震中外。蒋介石驰电嘉奖,颁发奖金一百万元,并于4月6日在梅苗召见戴安澜说: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美国军方也称赞同古之战是缅甸保卫战中坚持最长的防卫行动,应该赢得巨大的荣誉。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4月5日到叶达西说: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

4月11日,戴安澜率师到达平满纳,21日由乔克巴当调回梅克拉提,向棠吉推进,24日攻克棠吉城。此时,敌第五十六师团北进,次第侵占腊戍(29日)、畹町(5月3日)等地,侵入我国国境百余公里,进至怒江畔惠通桥。5月5日,戴师奉命向伊洛瓦底江以西八莫、密支那方向转移,但敌于8日抢占八莫、密支那,转移计划无法实现;乃改从罗列姆经南盘江、梅苗、南坝以西归国。二○○师在崇山峻岭、山峦重叠的野人山原始森林和丛草藤蔓中艰难跋涉,古树遮天,毒蛇猛兽和蚊蚋成群,人烟稀少,给养困难;而沿途可行之道多被敌人封锁,敌机又低空轰炸不止,我抗日将士只能曲折迂回地摸索前进,常常在雨水中行军和露宿,染患疟疾者甚众。5月18日夜,二○○师在郎科地区通过细包——摩谷公路时,与敌第五十六师团两个大队遭遇。戴安澜亲临前线指挥所部与敌激战,伤亡惨重。在夜间混战中,戴胸部、腹部各中一弹,伤势甚重,用担架抬回师部指挥所。他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继续指挥所部突围,勉励部属奋力杀敌。戴因伤重未能得到有效治疗,于5月26日随二○○师突围至缅北芳邦村时逝世。遗体于29日火化后,遗骸于6月17日随部队运回到云南腾冲,后在全州安葬。

戴安澜逝世后,国民政府于1942年10月6日颁令追晋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0月29日颁授戴安澜懋绩勋章。1943年4月1日为其在全州隆重举行全国性的追悼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1956年9月21日追认戴为革命烈士。

参考文献

  • 《戴安澜将军传》,重庆《扫荡报》1943年11月26日。
  • 《戴安澜将军之死》、《缅甸作战时期戴安澜将军日记》、《戴故将军传略及殉国经过》,贵阳中央日报社编印,1942年版。
  • 戴蔚文:《戴安澜先生传略》,台北“国史馆”编《国史馆现藏民国人物传记史料汇编》第十二卷,“国史馆”1994年版。
  • 郑洞国、郑庭笈:《昆仑关攻坚亲历记》,崔贤文:《昆仑关战斗》,《粤桂黔谈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
  • 杜聿明:《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郑庭笈:《第二○○师入缅抗战经过》,黄志超:《转战同古、棠吉和过野人山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远征印缅抗战》编审组编《远征印缅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戴安澜将军》,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197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