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舒新城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舒新城历史评价_舒新城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7日 阅读:113 评论:0

舒新城,又名维周、心怡、遁庵,湖南溆浦县人,著名出版家、教育家,生于1893年7月5日(清光绪十九年五月二十二日)。世为小农,家境贫寒。五岁入私塾读书,1907年进鄜梁书院,次年转入溆浦县立高等小学,1911年因闹学潮被开除。辛亥革命后,曾在常德第二师范附设单级教员养成所、长沙游学预备科和武昌文华大学中学部暑假英文补习科等处求学,1913年8月借用同族舒建勋的中学毕业文凭,考入湖南高等师范本科英语部,1917年毕业。

此后在长沙兑泽中学、省立第一中学及长老会所办福湘女学执教。在福湘女学曾任教务主任,但未及一年,因在上海《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上发表《我对于教会学校的意见与希望》一文而去职。在此期间,他致力于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曾据美国人贺恩(H.H.Horne)的《教育上的心理原理》等书,编著《心理原理实用教育学》。离开福湘女学之后,又与宋焕达、杨国础、方扩军等创办《湖南教育月刊》,以“研究我国教育所应采之宗旨,介绍世界教育之思潮,批评旧教育之弊端,商榷新教育之建设”为目的,出至第五期即在军阀张敬尧的胁迫下停刊。此后,他在省立第一师范教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与此同时,他还为《体育周报》写《儿童学》,为北京《新中国》杂志写《美学》,为《北洋时报》写《心理学》等。

1921年7月,舒新城应张东荪邀请,至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后改名中国公学附设吴淞中学)主持校务。他不满当时的教育制度,一意实行改革,如推行五年的能力分组制和选科制以及男女同校等。时适美国人柏克赫司特(Helen Huss Parkhurst)创始的道尔顿制传来中国,舒对此作了研究,认为道尔顿制的自由合作原则,即不用旧日的班级制及钟点制,而使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与同学共同研究、自由学习的教学制度,可以解决年级制及学科制的许多问题,其理论与办法都比国内现行制度好。于是力排众议,从1922年10月起,与常乃德、沈仲九、孙俍工等在吴淞中学进行试验,主要措施有三:(一)改教室为各科作业室,按学科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使其兼备旧日教室、自修室、图书馆、实验室的作用,每室由教师一人或数人为指导员,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入室研究问题。(二)废除课堂讲授,由教师将各科学习内容制成分月、分周的作业大纲,并规定需要完成的各项作业,由学生自行学习。(三)制定学习进度表,由学生将各科学习进程及所费时间记录在表上,以检查自己的成绩,再由教师加以考核,决定其是否达到某种程度。舒新城在试行道尔顿制的同时,还为《教育杂志》的《道尔顿制专号》撰文,广为宣传,以期引起教育界的注意。

1923年2月,舒新城因吴淞中学内部对推行道尔顿制有分歧,愤而辞职,举家迁居南京。不久应东南大学附属中学主任廖世承的聘请,在该校任研究股主任,继续实验道尔顿制,同时还在江苏省立第一中学兼课。此时,道尔顿制已逐渐为教育界所重视。他因最早试行道尔顿制,故各地通函及面询者很多。于是在这年夏天,他专为东南大学的暑期学校讲授道尔顿制,旋又应上海、上虞、武进、宜兴、武昌、长沙等地邀请,到各地作有关道尔顿制的讲演,介绍研究所得,供有志改革者参考。

同年11月,舒新城经恽代英、李儒勉等人介绍,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积极参加该会的活动,曾与会员杨效春、曹刍起草少年中国学会的办学计划,规定学校的目的为实现本会之宗旨——创造中国的教育,但因时局纷扰,未能实现。

1924年4月,舒新城为了研究实际教育问题,又先后至芜湖、安庆、宁波、上虞、绍兴、杭州、嘉兴、上海、徐州等地,深入调查中等教育。在此期间,他连续发表了《心理学初步》、《人生哲学》以及介绍道尔顿制的四部译著:《道尔顿制概观》、《道尔顿制讨论集》、《道尔顿制研究集》和《道尔顿制浅说》。此外,他还翻译了桑戴克(Edward Lee Thorndike)的《个性论》、莫尔(J.S. Moore)的《现代心理学之趋势》等。

11月,舒新城由南京溯江而上入四川,在国立成都高等师范任教育学教授,旋因学校发生风潮,在川不足八个月即于1925年6月返南京。从此专门从事著述,翻译了美国人林勤(A.J.Lynch)所著《个别作业与道尔顿制》,又与余家菊等合编《中国教育辞典》,编著《教育通论》、《现代教育方法》、《近代中国教育史料》、《中国新教育概况》、《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和《教育指南》,还发表了大量有关教育史的论文。由于他对清末以来的留学教育方针不满,著有《近代中国留学史》一书。建议以后的留学政策当以研究学术改进本国文化为唯一目的,并提出改进办法:国家应调查国内学术界之需要,通盘筹算,预定每年应派出国研究某种学术的名额,公开向全国召集此项专门人才;留学生研究期满回国后,应严格考察以验其所学,及格者予以适当的事业使之办理,俾能展其所长,以免空耗国家经济、个人精力等,见解十分精辟。他从1924年至1928年秋,前后五年多,共编著了各类教育书籍十七种二十册,共四百余万字,堪称一位多产的教育理论家。

与此同时,他还主编了共二百余万字的《中华百科辞典》,从拟订体例至校阅全稿,用力极勤。全书收集通行名词万余条,一以中等学校之各种科目为标准,一以一般社会所需要之基本知识为根据,尤注意于教科书或专业训练中所不易见的常识事项,故此书实为兼备常识教科书作用的百科辞典。

1928年,舒新城应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之约,继徐元诰主编《辞海》。任事之后,立即组织力量从事编纂;同时又为全书厘定编辑计划,规定内容体例及排列方法。他以原稿中已死的旧辞太多,流行的新词太少,乃变更方针,删旧增新,并改加新式标点。1930年,舒担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兼图书馆馆长,曾创刊《新中华》等期刊。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他与刘济群合编《淞沪御日战史》。1936年,收词十万条以上,兼有字典和百科性质的综合性辞书《辞海》正式出版,受到读者的好评,对当时的文化教育界颇有影响。次年陆费逵去香港,舒为中华书局代总经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入租界,他因久病仍留居上海。1944年长沙沦陷,日本侵略军曾企图强迫他返湘出任伪职,他以病重为托辞,坚决拒绝。抗战胜利后,继续主持编辑所工作,出版了大量教科书和各种读物。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对于所主持的文史资料征集工作,一贯重视,尤其注意收集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的史料,进行研究。1957年秋,他提议重新修订《辞海》,得到毛泽东主席的支持,后即着手筹备。次年春成立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1959年夏成立辞海编辑委员会,任主任委员。他对再次主持《辞海》工作极为重视,曾对制定修订方针提出过许多有益的建议,并力予贯彻。在辞海编辑委员会和上级领导的研究后,确定了《辞海》的修订方针,强调政治性、科学性、通俗性三者紧密结合,以提高《辞海》的质量。他积极筹划,全力以赴,即在病中亦经常关心。1960年11月28日,因癌症在上海逝世。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193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