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施复亮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施复亮历史评价_施复亮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7日 阅读:104 评论:0

施复亮,原名存统,曾化名方国昌,笔名光亮、文亮、伏量等。1899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县叶村的农民家庭。家境较富裕,其父以耕为业,母亲能看书识字。施复亮幼从母读,六七岁时就帮助父亲下地劳动,做些杂活。九岁时才进村塾,勤奋刻苦,熟读“四书”。

辛亥革命后,施复亮受进步思想影响,率先剪掉发辫。不久他进了城里的长山高等小学堂学习,在课余,广泛涉猎《三国演义》、《西游记》、《古文观止》和《纲鉴易知录》等书,尤崇拜孙中山,阅读了不少关于三民主义的著作。施有意从军报国,无奈不识门径。高小毕业时,他希望进一步求学深造,但父亲希望他回家务农,经母亲说情,才被允许继续升学。1917年夏,施复亮考上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是著名的新派人物,教师有陈望道、夏丏尊、刘大白和李次九等。施立志刻苦学习,以便将来做出一番大事业。在五四运动激励下,他开始接触《新青年》等刊物,看到陈独秀写的《复辟与孔子》一文,思想顿时开朗,遂和沈端先(夏衍)、阮毅成等创办《浙江新潮》,他们亲自撰稿,轮流编辑。施写的一篇激昂慷慨的文章《非孝》,发表在该刊第二期上,犹如惊蛰的春雷,立刻引起轰动,由此他名闻遐迩,但当局下令将他开除。

施复亮在杭州不能立足,便于12月与俞秀松、傅彬然、周伯棣一起到了北京,一度参加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混合物“工读互助团”,但该团旋即解散,1920年春又同俞秀松到了上海,并结识了陈独秀,他们常在一起讨论中国革命和其他有关问题。当时陈望道也在上海,与陈独秀密切来往,共同活动。这些初步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知识分子,给施的思想较大影响。同年5月,施同陈独秀、陈望道等借上海澄衷中学的风雨操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国青年》、《星期评论》且出版特刊。会后他们经过多次商谈酝酿,决定着手建立共产党。施加入了陈独秀、陈望道、李汉俊、陈公培(吴明)、俞秀松等人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即共产主义小组,同陈独秀等开始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与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作,但因7月去日本而中断。

在日本,施复亮首先拜访戴季陶介绍的宫琦龙介,又与李达的朋友周佛海取得了联系。施努力学习日文,很快就能阅读马克思主义的日文著作。不久接到陈独秀的信,陈通知施担任东京共产主义小组的负责人。该小组起初只有他和周佛海两人,后很快发展了杨嗣霞、林孔昭等十余人。施很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宣传,曾发表《马克思底共产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等多篇文章。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准备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前,他得到通知,要求东京小组推派一名代表参加,周佛海作为东京小组代表参加了一大。同年12月,施复亮在日本警察搜捕日共党员时被逮捕,并于1922年1月被驱逐回到上海。他立即向党组织报到,党组织派他负责青年团的工作。同年5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会的有刘少奇、邓中夏、谭平山、陈公博等人。会上选出俞秀松、蔡和森、张太雷等为中央委员,施复亮不仅被选入中央委员会,且担任中央书记,负责主持团的日常工作。他多次到火热的群众斗争中去,1923年1月,青年团机关刊物《先驱》创刊,前三期是刘仁静、邓中夏编辑的,第四期以后多由施复亮主编。他曾两次被捕,其中一次因反对曹锟贿选总统,后由李大钊保释出狱。同年8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南京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施仍为中央委员,但因病力辞团中央书记工作,获得批准;团中央派他到上海就医,同时在上海大学任教。

施复亮于1924年初到上海大学,担任社会学系教授,讲《社会主义运动史》、《社会思想史》和《社会问题》三门课程,分别写有讲义,后收入《社会科学讲义》第二集中。同年瞿秋白被捕,社会学系主任由施继任。作为革命摇篮的上海大学,无论在理论宣传和革命实践中都走在前列,施复亮不仅努力做好教学工作,更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斗争,1925年五卅运动时,他在《五卅特刊》上发表了不少支持工人、鼓舞斗志的文章,在反对戴季陶和西山会议派的斗争中表现尤为突出。

1926年下半年,施复亮到广州担任中山大学教授,同时在黄埔军官学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1927年2月,施复亮又到武汉,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施对此认识不清。5月,夏斗寅叛变,率部逼近武汉,中央军事学校、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生组成中央独立师,由叶挺率领、恽代英为党代表,施复亮担任政治部主任,随军开往前线。在行军途中,他多次登上较高的田坎,向部队演讲,激励士气。但因片面地听信顽固派对共产党的攻击,认为农民运动不是“好得很”而是“糟得很”。又受陈独秀思想影响,感到民主革命应由国民党领导,对共产党领导革命产生怀疑。在独立师凯旋武汉的路上,他听了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第二次改组国民党,解散共产党的主张,产生了共鸣,觉得为避免误会,“共产党这块招牌不是不可以牺牲的”[1],终于写了《悲痛中的自白》一文,刊登在同年8月30日的《中央日报》上,公开声明脱离共产党,而不退出国民党。后来他对此不断自我批评,悔恨莫及。

1928年初,施复亮邀集许德珩、李达、邓初民等十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商量今后中国革命的出路,秘密成立一个定名为“本社”的组织,表示不忘马克思主义之“本”,反蒋而不反共。他们分别参加了认为可以争取的各派系团体,如“第三党”等,李达办《现代中国》,邓初民办《双会》,施和许德珩参加了号称国民党“左派”陈公博主持的革命评论社,出版《革命评论》。不久《革命评论》等刊物被查禁。

施复亮自1927年起,从事翻译工作,先后独译或与人合译《资本论大纲》、《现代唯物论》等二十余种进步著作,1932年出版了《中国现代经济史》一书。这时他除译著外,还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民国大学任教。面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施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受到国民党市党部的监视,成为国民党市党部密令逮捕的五位教授之一,由于事先得到学生报信,才幸免于难。

1933年初,施复亮经人介绍,认识了冯玉祥,得冯资助暂去日本,同年回国,在老家叶村读书写稿。1935年春,应冯玉祥邀,施曾往泰山讲学,得酬劳两千元,偕妻子再去日本。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日本创办了《文物》综合杂志,任白戈、艾思奇都在该刊发表过文章。至1936年春,回上海投入救亡运动。施在《救亡日报》、《文化战线》等刊物上发表一系列文章,驳斥“亡国论”、“速胜论”,指出全面抗战必须把军事、政治、经济、教育、思想等一切方面动员起来,要求取消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后来他把这些文章汇编成《民主抗战论》一书出版。抗战开始后,施复亮征得叶澄波同意,把进化书局和一个印刷厂一同迁往昆明,改名为民主印刷厂,1940年复迁往重庆,改名为南方印书馆,施任总编辑和代总经理。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施失去工作,生活艰难,有人劝他当参政员,他拒绝说:“即使饿死,也不做蒋介石政府的官。”[2]不久,由胡子昂介绍到四川省银行经济研究所工作,编辑《四川经济季刊》,并出版了《经济漫谈》、《四川征购粮食办法》等著作。

抗战后期,施复亮曾参加“中国经济事业协进会”、“星五聚餐会”的活动,同企业家有所联系。当时周恩来副主席在重庆,劝民族资产阶级成立自己的组织,表达自己的主张。1945年8月,毛泽东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多次会见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施复亮对毛泽东检讨了自己过去的错误。毛泽东对施热情慰勉,称赞他为介绍马克思主义和推动抗日救亡事业付出了辛勤劳动,希望他坚持统一战线,为争取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继续努力。施复亮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先于9月间同许德珩等创立九三学社(民主科学社)。不久脱离“九三学社”,又于12月与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在重庆成立民主建国会。施为常务理事,他同黄炎培、章乃器等其他几位领导人在政治上并不一致,但都希望通过和平道路,在民主的基础上建立新中国,反对独裁、反对内战,具有进步意义。他们在党派关系方面标榜“不右倾,不左袒”[3],自处于中间地位,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施复亮曾在民建机关刊物《平民》周刊上发表《怎样促进政治民主化》等一系列文章,对建立反蒋统一战线起了一定的作用。

1946年1月,国民党被迫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共三十人。施对此寄予很大的期望,以为通过这次会议,可以打破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一人独裁的局面,实现政治、经济民主化,建立自由、民主、独立的新中国。为了促进会议成功,民主建国会同其他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一起,组成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多次假迁川工厂联合会合作会堂和沧白纪念堂等处,举行报告会以动员群众。2月10日,在重庆较场口召开“陪都各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施复亮、章乃器代表民主建国会参加大会主席团,国民党特务派遣一些流氓打手,冒充群众,大打出手。李公朴、郭沫若、施复亮等数十人被暴徒打伤,施复亮伤势最重。较场口事件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貌似民主的假面具。施复亮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口述,由妻子记录,题为《愤怒的抗议》一文,在《新华日报》发表。周恩来及各界各地代表到医院或致电向施慰问。出院后,周恩来劝施早日离开重庆,不久他随着新华社同志一起搭飞机离渝赴沪,稍后民主建国会总会也迁往上海。

施复亮想在上海找一个适合他的文教工作来维持生活,但国民党教育部已密令全国各学校,不得聘用施。在沪他拿不出租房押金,找不到住处,却受到一位叫周庚的人欢迎,让施住到半淞园路家中,而且不收房租,施非常感激,后来知道周是地下党员,是党组织让他帮助施复亮克服困难的。解放战争时期,施复亮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仍然坚持向反动派进行斗争。1947年,国民党实行大逮捕,发生“六二”事件,施并没有被吓倒,他做好了被捕的思想准备,为了揭露反动派捕人的阴谋,他邀集民主党派在上海的十位领导人一起去见国民党上海市长,严正地说:“听说你们要逮捕,我们自己来报到坐牢。”[4]弄得市长狼狈不堪。同年10月20日,国民党悍然宣布民主同盟为“非法团体”,予以取缔,民主建国会等民主党派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出“五一口号”,建议召开没有反动派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施复亮对此非常兴奋。在5月23日民主建国会常务理事会议上,施等经过争论,一致决定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与蒋介石独裁政府决裂,为创建新的民主共和国而奋斗。同年冬,民主建国会领导人由沪到香港,施和章乃器、孙起孟被民建会推为代表,到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翌年1月,施复亮同其他民主人士一起到东北参观,在老解放区看到一派欣欣向荣和人民热爱共产党的情景,深受教育。回到北平后,他于4月间加入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同月15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请民建会一些负责人共进晚餐,勉励大家为解放大上海作贡献,施立即报名参加南下工作团,随陈毅大军进入上海。不久施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顾问,为贯彻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尽了自己的力量。9月,政协全国委员会成立,施复亮被推举为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国后,施被任命为劳动部第一副部长,1954年因病辞职。此后历任全国人大第一、第二、第三届常务委员和政协常务委员,同时继续担当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务委员、副主任委员、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工作认真负责,在恢复国民经济、“三反”、“五反”及抗美援朝、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等各项运动中表现积极。他坚决拥护《共同纲领》,把民主建国会转变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适合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需要的政治团体,他通过开会作报告和到武汉、重庆、上海视察,同工商界代表座谈,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施患有半身瘫痪,病中仍关心国家大事,“文革”时受到冲击,病情加重,于1971年11月29日去世。

施复亮一生为革命尽心竭力作出了贡献,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5]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193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