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尚小云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尚小云历史评价_尚小云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7日 阅读:114 评论:0

尚小云,原名德泉,又名绮霞,1900年1月7日(清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七日)出生于北京安定门内法通寺草厂大院,祖籍河北南宫县。

尚德泉五岁读私塾,后因父亲病故,家境困难,乃于七岁时入“三乐社”京剧科班,学武生,艺名“三锡”,曾演《郊州庙》黄天霸一角,因身体软弱,改学旦角,执教老师见尚脸型颇似京剧名旦孙怡云,遂改艺名为“小云”。尚小云先后师从唐竹亭、孙怡云、张芷荃、戴韵芳等名角。学习青衣、刀马旦,又得到著名青衣演员陈德霖、路三宝、王瑶卿的指教,表演技艺进步很快。

1912年春,尚小云在北京主演《别宫祭江》等戏,声誉鹊起;翌年,他与赵桐珊(艺名芙蓉草)、荀慧生(艺名白牡丹)被称为“正乐三杰”;1914年8月,在北京《国华日报》为京剧界举办的童伶竞选活动中,尚小云被选为“童伶大王”。尚小云于十六岁出科前后与孙菊仙合演《战蒲关》、《三娘教子》、《审头刺汤》;1916年10月与龚云甫合演《母女会》;1917年冬与杨小楼合演《长坂坡》、《湘江会》;1919年春与王瑶卿等人合演《乾坤福寿镜》,均获好评。1918年北京《顺天时报》评选京剧新秀,尚小云再次当选“童伶大王”。他先后加入“同馨社”、“福庆社”、“玉华社”、“双庆社”等京剧社,先后与王又宸、杨小楼、高庆奎、朱素云、王瑶卿、梅兰芳、筱翠花等名角合作演出。

在演唱风格上,尚小云在学习陈德霖古朴刚劲的青衣唱法的基础上,得孙怡云、王瑶卿的指点,结合自身的性格和戏路,逐步形成行腔高亢、吐字清晰、立音充沛、刚柔相济的特点,念白亦学习王瑶卿爽朗明快的风格。王瑶卿见尚小云武功底子扎实,又为尚整理排演了《昭君出塞》一剧。尚小云谦虚好学、博采众长,他的代表剧目《失子惊疯》、《昭君出塞》、《玉堂春》、《十三妹》、《梁红玉》、《秦良玉》、《武家坡》等,深受观众喜爱。民初的京剧评论家方宾在《十日戏剧杂志》发表《阁炉话小云》一文,评价尚小云的表演技艺:嗓音“刚而圆,炼而亮,似钢之音而浑厚,似石之音而高亢,盖庄重贞烈静雅大方之音也”;唱功“不取巧,无花腔”;念白“字斟句酌,吐字似有千钧之重,而不失自然之韵”;身段动作“虽嫌稍快,但因其神意浑厚而不觉其轻巧伶俐之病”;台风庄重,精神奕奕,是“青衣正宗,音乐戏剧之能潜移默化人之性灵也”[1]

1923年9月,尚小云与余叔岩为各国驻华外交使团演出《御碑亭》,两人精湛的表演深深吸引了外宾,日本使节久保得二作诗称赞:“更有青衣迥不群,宛转歌喉高下分。正乐虽废传头在,婉娈第一尚小云。”[2]几年后,尚小云创办“协庆社”(后改“重庆社”)挑班演出,至1949年他先后排演了新编、改编的历史剧目几十出,其中如《林四娘》、《婕妤当熊》、《玉虎坠》、《珍珠扇》、《峨眉剑》、《相思寨》、《前度刘郎》、《绿衣女侠》、《龙女牧羊》、《詹淑娟》、《混元盒》、《虎乳飞仙传》、《刘金定》、《北国佳人》、《兰陵女儿》等戏和外国戏《摩登伽女》较为有名。20年代中后期,尚小云不仅以其婀娜刚健的表演风格,以《红绡》、《峨眉剑》、《珍珠扇》(“反串”戏)的精彩表演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并列为“四大名旦”,而且以其在《昭君出塞》中边歌边舞的“马蹚子”,《林四娘》中的“剑舞”,《婕妤当熊》中的“扇舞”,《摩登伽女》中的苏格兰舞等创新表演,奠定了尚派艺术的坚实基础。他亦悟出:“任何艺术,要发展,就得创新;要竞争,就得独具一格,有自己的‘绝活儿’,没有创新,没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艺术,很难存在和发展。”[3]在京剧舞台上,尚小云塑造了许多文武兼备、侠肝义胆的艺术形象,如云亸娘、冯婕妤、谢小娥、聂碧云、李梦兰、吕灵姑等,发挥了自己能唱能武的艺术特长。特别是《相思寨》的排演,以少数民族妇女的正面形象呈现于京剧舞台,弥足珍贵,戏编得好,尚小云的表演亦鲜明生动。1934年出版的《尚小云专集》中收有曾啸宇的诗《观尚艺员小云演云亸娘歌》,诗曰:“尚郎明慧夸才妙,描摹仪态神弥肖。倏尔长裙拖地重,袅娜西子浣溪湄。忽焉羽冠辘轳剑,桅婳将军来酣战。”[4]

30年代,尚小云排演了许多新戏,他在表演风格上坚持创新,博采众长,但在多数剧的表演路数上却按照传统演法,不将青衣、花旦融合一体,剧目多不超越青衣范围。徐汉生在《尚小云专集·序》中评论:“青衫一行,在今日石头(指陈德霖)已故瑶卿老,继其后执牛耳者,当推绮霞(即尚小云)无疑。迩来观众心理,喜新厌故,竟尚杂糅花衫、青衫于一炉,号为改良新剧,久矣别成一派。而绮霞兴趣坚决,不为潮流屈服,向亦排演新剧,要皆不越青衫范围。”[5]

1935年春,富连成科班主要演员李盛藻等人组班赴上海演出,在京演员虽有叶盛章、骆连翔、袁世海等名角支撑,但营业渐衰,处于勉强维持的状态。豪爽侠义的尚小云见此情况,毅然到富连成找叶龙章,慷慨提出协助富社排戏,主动为李世芳、毛世来、袁世海、叶盛章、叶盛兰、叶盛长等人排演了《天河配》、《昆仑剑侠传》、《娟娟》、《金瓶女》、《秦良玉》、《酒丐》等戏,这几出戏的上演,轰动一时,不仅止住了颓势,而且盛况空前。《酒丐》一剧,连演数十场,上座不衰。尚小云还多次把场,并为李世芳、袁世海主演的《霸王别姬》中虞姬的舞剑配奏“夜深沉”曲牌中的“南堂鼓”,技惊四座,满堂喝彩。

表演之余,尚小云在家里阅览群书,编写剧本;练习打鼓,弹琵琶;学习书法、绘画。他在《战金山》中的击鼓和《汉明妃》中的弹琵琶,以极高的艺术造诣,结合剧情,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梁红玉的巾帼英雄气概和王昭君凄婉哀怨的愁肠。博学多艺、勤编剧本丰富了尚小云的编剧经验,他曾对友人说:“我每编一剧,只要深入了解素材,脑子里就会出现一个小舞台……从想到人名开始,接着出现这个人物形象,以及穿戴打扮。开笔写戏,就会自然考虑到这些人物在舞台上的位置与唱、念、做、打以及随之而来的锣鼓节奏。”[6]

1936年3月,尚小云创办的荣春社科班成立,对比自己当年入京剧科班的痛苦经历,尚小云特向入科学生作了三点保证:(一)入科学生均有人身自由,不立卖身契约;(二)入科学生从学习文化入手,革除目不识丁、学艺口传心授之弊端;(三)保证学生温暖,做到学有所获,出科职业有保证[7]。尚小云除聘请名师传艺,还亲自执教,荣春社以“春、荣、长、喜”排名,历时十二载,至1948年因经济窘困被迫解散时,共培养学生二百多人,其中较知名者,有尚长春、李甫春、徐荣奎、杨荣环、景荣庆、马长礼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尚小云经常率剧团赴各地演出,受到各界民众的欢迎。1959年为支援大西北文化建设,尚小云率家人和剧团赴陕西西安,对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各地方剧种的青年演员广为传艺。1962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尚小云的《昭君出塞》、《失子惊疯》戏曲影片和《尚小云舞台艺术》纪录片。尚小云曾任北京市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三、四届常委,尚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戏曲学校艺术总指导,陕西省剧协常务理事,陕西省京剧院院长等职。尚小云在“文革”中受到迫害,至1976年初病情加重,4月19日逝世,弥留之际长叹:“惜天不假年,遗恨多多。”[8]1980年9月,国家文化部将尚小云的骨灰迁移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10月30日,举行了追悼会。尚小云弟子有黄泳霓(雪艳琴)、赵啸澜、黄玉华、梁秀娟、杨荣环、谢锐清、鲍启瑜、李翔、孙明珠等;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等及各地方戏演员胡小凤、马蓝鱼、王秀兰等也都受过教益。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191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