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任白涛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任白涛历史评价_任白涛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7日 阅读:119 评论:0

任白涛,笔名冷公、一碧。1890年1月24日(清光绪十六年正月初四日)生于河南南阳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出生仅六月,父亲病故,依伯父为生。青年时好读书,邻居张衡蒲为同盟会员,所藏革命书刊甚多,因得接触进步思想。辛亥革命前后,任上海《民立报》、《神州日报》、《时报》、《新闻报》驻汴特约通讯员。曾参与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

1916年,任白涛东渡日本,进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同时补习日文。因酷爱新闻学,参加大日本新闻学会,为首届会员,研究新闻学,并积累资料,进行写作。1917年,周恩来亦在东京求学,当时一些进步的留日学生,有着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共同愿望,常在周末至王扶璧寓处相聚,畅谈形势,议论国家大事与祖国前途,任白涛与周恩来由于志趣爱好相近,友谊甚笃。在日本留学时,任白涛已将《应用新闻学》一书初稿写就。当时我国尚无中文的新闻学专著问世,《应用新闻学》可称为我国新闻学专著的嚆矢。

1921年任白涛从日本回国,曾将《应用新闻学》交商务印书馆出版,但未被接受,乃筹款自费印刷二百本。不久任白涛离沪去杭州,寓寺庙中,创设中国新闻学社,积累新闻资料,与各地有志从事新闻学的研究者共同探讨学术问题,潜心钻研新闻学。并以卖文为生,常为《教育杂志》、《妇女杂志》撰稿,译述外论,介绍国外情况,发表本人对教育、妇女、社会问题的主张。当时稿酬菲薄,任白涛生活清寒。名记者戈公振在撰著《中国报学史》时,鉴于手头积累资料不够,曾于1923年到灵隐寺访问任白涛,向其请益,任乃将历年珍藏的报刊资料慨然借予戈公振选用。

1923年,李一氓在《中国评论》杂志撰文,揭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伍超所撰的《新闻学大纲》一书,与任白涛著《应用新闻学》有雷同之嫌,任白涛核对之下,发现伍超一书有百分之七十系直接抄袭《应用新闻学》,当即致函商务印书馆交涉,但商务未予理会。

1925年,任白涛寄寓杭州大佛寺从事著述时,碰巧胡适亦来杭游览,晤谈之下,了解任白涛耗多年心血写成的《应用新闻学》,先交商务,商务不愿出版,却出版了伍超抄袭的《新闻学大纲》,颇为愤慨。胡适与商务总编辑王云五有师友之谊[1],函王,始得王云五回信。商务方面决将伍超之书毁版,而同意将任在《教育杂志》发表的文章,编集成《改造中的欧美教育》,由商务印书馆出书,以版税作为赔偿。

以后,胡适又介绍任白涛与亚东图书馆主持人相识,任的《应用新闻学》、《给志在文艺者》、《恋爱心理研究》、《恋爱名论》等书,相继由亚东图书馆出版。

1927年,任白涛由杭州迁居上海,仍悉心撰述。次年,与南华通讯社女记者邓涧云(广东鹤山人)缔交。两人志同道合,于1929年秋在上海结婚。任婚后仍以写作维持生活。

1935年,任白涛将历年所积累的新闻学资料,加以整理分类,动手执笔写《综合新闻学》一书。原定计划写三十万至五十万字,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始全部杀青,计一百三十万字。

“八一三”淞沪战役爆发,商务印书馆总管理处由上海迁往香港,任白涛将书稿寄往香港。为避免邮政检查一关,托友人汪馥泉把《综合新闻学》稿件寄出。行前写了《抗战期间的新闻宣传》一书,交北新书店出版。1938年春节,任白涛夫妇离沪到广州,正碰上日军飞机“大轰炸”,局势动乱,但任白涛仍不忘著述,写成《国际通讯机构及其它》一书,交广州商务印书馆出版。

当时日军南侵,战局急转直下,广州处境险恶,任白涛通过《新华日报》驻广州经理张尔华的关系,把原稿、资料、信件、日记等材料装成一大木箱,由帆船运往梧州。自己则于10月21日广州沦陷那天上午,匆忙沿广三铁路步行离穗,几经颠沛流离,始抵梧州。在广西滞留期间,又为商务印书馆写成《日本对华的新闻宣传政策》一书。

1939年春,任白涛到了重庆,随即前往中共代表团驻渝办事处找周恩来。适值周去第三战区视察,只见到邓颖超,留下通讯处(白象街商务印书馆转)辞别而去。当周恩来返渝时,重庆已遭到5月3日、4日的敌机大轰炸,商务原址化为废墟,周无法找到任白涛的下落。曾登《新蜀报》寻人,原文是:“任白涛兄:弟已回渝,仍寓曾家岩渔村。兄现寓何处?请告。翔宇启。”[2]任一见署名为“翔宇”的广告知道周回到了重庆。“翔宇”是周恩来在留日时用的别名,只有少数知友知道。便于次日赶赴曾家岩晤面。久别重逢,分外欢欣。任白涛向周恩来叙述了二十多年来的生活和工作,并表示毕生以研究新闻学为夙愿,打算为抗战期间国际新闻宣传略效绵薄。

不久,周恩来介绍任白涛到郭沫若主持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担任设计委员,从事对敌宣传事宜。那时,重庆一再遭到敌机轰炸。任征得周的同意,将文稿资料等物装在竹箱内,存放在曾家岩。每逢空袭警报发出,中共代表团驻渝办事处工作人员便协同将上述物件搬进防空洞,警报解除后又重新取出(放在防空洞内易受潮发霉)。正因为这些文稿资料是人民的宝贵财富,周恩来才这样关怀,这样爱护备至[3]

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白涛被裁员。此时湖北省政府已迁到恩施,拟邀任出任《新湖北日报》总编辑。任当时想去延安,向周请教,经告知:“我们需要更多的同志和朋友在新闻界工作。你还是先到恩施去好。”[4]任白涛在恩施,名义上虽是《新湖北日报》总编辑,但薪金菲薄,生活清苦,住所楼下养猪,楼上住人,晚上要提着灯笼,走过田埂去上班,下雨天还要穿着钉鞋走路。可是他仍然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工作,他想到的是一切为了抗战。工作了九个月,因与工人打成一片,受到社长谢然之[5]的疑忌和排挤,任被迫离开该报,再度失业。其后,任白涛曾任第六战区中校参谋、湖北省政府参议等职。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任白涛回到了重庆。一度借住在神仙洞《新华日报》职工宿舍,不久迁至化龙桥《新华日报》编辑部,这儿每逢星期六改善生活,打一次“牙祭”,还举行联欢会。在沸腾的革命洪流里,任白涛感到极为兴奋,他说:“这是我一生最有意义的日子。”[6]

1946年7月,任白涛夫妇离开重庆,来到南京,曾去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所在地,得悉寄存曾家岩的文稿资料等早由中共代表团专机运到,存放在上海马斯南路(今思南路)周公馆(即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不久任到了上海,乃赴商务印书馆,晤编译所负责人谢仁冰,得悉《综合新闻学》原拟分四册出版,第一、第二册已于抗战时在香港发行,第三、第四册排稿后打好纸型,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尚未印刷。任将第一、第二册取回阅读,因未经作者本人亲自校对,谬误百出,非订正不可。加以付排后垂十年,形势发展变化颇大,第三、第四册亦须修改后方能出版。遂向谢交涉,一定要修改后始能出版。谢同意,但商定不能多更动版式。

花了九个月时间,任白涛将全书修改竣事,又往晤谢仁冰。谢却反悔说,这部书有些章节写得过于尖锐,目前不可能出版,并表示歉意,只是将该书全部清样、纸型、铜版、锌版等物交回任白涛,不了了之。

《综合新闻学》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新闻学著作中内容丰富、篇幅最长的一部,是任白涛花毕生精力撰写的。它就新闻学概论、原始的公告形态和方法、现代的采访技术和通讯方法、编辑和技术、经营管理以及杂志方面,作了全面的论述,保存了不少中外古今新闻事业史的珍贵资料,可惜由于客观原因未能问世。

1948年,任白涛为三联书店翻译了《〈资本论〉图解》第一册,作为研究马克思著作的辅导读物。

新中国成立后,任白涛曾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又孜孜不倦地继续修订《综合新闻学》,并为北新书局编写一些文学、医学书籍。1952年春,周恩来总理知道了任白涛生活清苦及工作情况,嘱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派人慰问,并电邀任赴京工作。7月中旬,任白涛准备就绪,即将成行,不幸突患中风,虽经医务人员悉心医疗,仍于1952年8月31日病逝上海。

任白涛遗稿、往来信件、日记、资料以及《综合新闻学》等遗物,亦按周恩来总理指示和任白涛生前愿望,全部交给国家有关单位保存。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189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