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蒲辅周个人资料简介传记_蒲辅周历史评价_蒲辅周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7日 阅读:133 评论:0

蒲辅周,原名启宇,后改名辅周。1888年12月11日(清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初九)生于四川梓潼县西溪沟一个中医世家。祖父蒲国桢、父亲蒲显聪,均为闻名乡里的中医。蒲辅周懂事起常见有病人登门求医问药,其病势危重之患者更是苦不堪言,而一经长辈们诊视,无不应手辄效,这在蒲辅周的幼小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使其对中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3年,刚满十五岁的蒲辅周决心从医,得到祖父和父亲的首肯。蒲国桢对蒲辅周说:“医乃仁术,不下一番苦工夫,不足以为医。”蒲辅周自幼好学,初读通俗的如《医学三字经》、《医学五则》等,后循序精读《内经》、《难经》、《伤寒论》、《温病条辨》等重要医学典籍。一个偶然机会从朋友处借来一本日本人汤本求真编写的《皇汉医学》,其精华处令蒲辅周拍手叫绝,蒲将这部百万字的书手抄下来,以备日后参研。他认为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医学尚能如此精通,而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通学中医学责无旁贷。在祖父、父亲两代人的精心调教下,蒲辅周朝夕侍诊,耳濡目染,尽得家传之秘。

1906年,十八岁的蒲辅周在其祖父开设的杏林药店举行出师仪式。传统的中医学家一向以忠信为本,故学医者必须信守戒律三条,即:一、不嫌贫爱富。有钱人的病要看,无钱人的病亦要看。二、不调戏妇女。为妇女诊病尤须郑重其事。三、不忘恩负义。走遍天涯海角也要牢记先师之教诲。蒲辅周出师时其父即语重心长对他讲:人生在世,全凭志气,学医要持之以恒,有始有终,决不可半途而废。蒲辅周怀救世之心,体恤民间疾苦,乃改启宇为辅周,意在辅助贫弱、周济病人,在日后数十年行医中,始终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蒲辅周年二十余岁已名震川北,求医者络绎不绝。某日一伤寒病患者登门求治,蒲以《伤寒论》太阳篇中麻黄汤,施以大剂麻桂,患者服后大汗淋漓,顿感轻松,岂料翌日病情如初,头痛、全身酸软、无食欲。后经蒲细心调理,历时半月方痊愈。蒲再读《伤寒论》,知桂枝汤令履被取微似汗最佳,否则病必不除。他深感内疚,责自己学医不精,险些贻误患者。重温家教:医乃仁术,既可活人,亦可杀人,其业不精,必为庸医。遂决定停诊三年,闭门读书,潜心钻研医理。他广求方书,搜阅名家医书百余种。蒲把握整体,博采众长,同时遍访远近名医,广交同道。本地一老中医名张东友,乃将治关节炎痛的“痛风验方”口授与蒲;为学眼科名医龚老先生的经验,蒲无偿为其做几年丸药,龚在弥留之际,将治内眼病及白内障的“九子地黄丸”方传授给蒲。他还从另一位老中医处获得治疗跌打损伤的特效良方“百损丸”。蒲辅周闻成都有一名医,善用“五积散”医病,遂登门拜访,与其探讨精奥,运用于临床之中,使“五积散”治疗范围更为广泛。

蒲辅周把希望寄托在振兴中医学上。1934年3月,蒲辅周被地方各界推举出任一区区正,弋游宦海有悖其素志,他甘为布衣,于是远离故乡,到成都另辟蹊径。成都人才济济,名医荟萃,正可以医会友,切磋医理。是年冬,成都流行温病,蒲对治疗此症一向很有办法,但成都人对蒲不甚了解,加之对麻黄素有偏见,对蒲的处方不愿接受。蒲便将麻黄研成细末包成药引子,视病情轻重冲服,患者服后很快痊愈。一时间,蒲的药引子是家传秘方,灵验得很的消息不胫而走,患者接踵而至,局面很快打开。蒲辅周崇尚范仲淹,早年在梓潼创办同济施医药社和平民教养工厂。到成都后,仍在泰山堂药铺定点施药,解救贫困患者。1940年,梓潼流行霍乱,死人无数。蒲辅周闻讯立即汇款至家乡,委托当地药房按方配药分送病人。

1945年夏,成都麻疹流行,此症属内蕴热毒、外感天行的温热病。当地医家均以辛凉宣透之法对待,效果甚微。蒲辅周反复琢磨症状深思:大凡春夏之交疫病流行,而当年成都雨水尤多,温暑温热之气交结互蒸,热毒内隔不能外出。此症虽宜重用寒凉之剂,然须防泄泻,否则气下陷,无力托毒外出,必须以通阳利湿之药施之,方能收效。蒲用此法屡试屡验,遂遍告同道,从而使麻疹得以遏制,百姓始释重负。

1949年四川解放,蒲辅周迎来了医学昌明的春天。1950年,他加入成都东城区联合诊所,并当选为区人民代表,不久又受聘于成都铁路分局医院应诊。1956年1月,蒲奉调入京,于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从事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他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并积极学习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的方针,将唯物辩证法运用到中医当中去,直接指导临床实践,当时的流行性脑炎、腺病毒肺炎、冠心病等重点疾病医治和预防均取得长足进展。后蒲担任中央领导人及国际友人的保健方面的工作,乃以一平常心对待这些特殊患者。周恩来总理问过他:蒲老,你给我开的药为什么特别灵?蒲答道:别人把您当总理医,我把您当病人医;总理的病非医生可医,病人的病自是医生可医的。总理对蒲的高尚医德称赞不已。

1962年,蒲辅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先后被选为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出任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国家科委中医专业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等职。他精通中医内科、妇科和儿科等症,尤其以治疗温热病见长,被誉为热病国手。蒲辅周在治疗热病上有许多独到之处,他把伤寒、温病两大学说熔为一炉,对其病因、脉症、治法均能予以评辨,即使病势重危,一经其诊视,也立能回春。蒲非常注重中医医学典籍的研究和理论探讨,称赞中国医药学有其独特和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东方文化宝库之精粹。他既反对那些只认经验不要理论,不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态度,又坚持不抱残守缺的进取精神。

蒲辅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活虽优裕而简朴,晚年服用滋补药从不用公款。1975年4月29日,一代名医蒲辅周溘然长逝,终年八十七岁。

蒲辅周由其学生帮助整理的有《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蒲辅周医语》等著作,为中医学留下一份宝贵的遗产。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1187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