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明朝

《明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7日 阅读:213 评论:0

明自永乐之后,世人对以“三杨”为首的空洞贫乏的“台阁体”诗文已厌弃;其次,读书人镂心于八股文,心中除了几篇枯燥的时文范本外,就只抱着四书、五经,不识余书。“成、弘间,诗道旁落,杂而多端,台阁诸公,白草黄茅,纷芜靡蔓……理学诸公,击壤打油,筋斗样子……”(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在这种情况下,前后七子承继林鸿、高棣、李东阳复古之风,想革除文坛之弊,一新世人耳目,遂制定了文学复古之谋,掀起了长达百年的复古运动。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主帅,余者有徐祯卿、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他们公开树起文学复古的旗帜,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彼此呼应,掀起一个声势浩大的文学复古运动。至明嘉靖中,以李攀龙、王士祯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后七子,继续高扬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大旗,把复古运动又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由弘治到万历间持续了约有百年之久,影响甚大,乃至形成“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明史·李梦阳传》)的局面。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主义的主张有二:一曰: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这一点上,他们可谓众口一辞。何景明说:“近诗以盛唐为尚。宋人似苍老而实疏卤,元人似秀峻而实浅俗。”(《与李空同论诗书》)王士祯说:“西京之文实,东京之文弱,犹未离实也。六朝之文浮,离实矣。唐之文庸,犹未离浮也,宋之文陋,离浮矣,愈下矣。元无文。”(《艺苑卮言》)一言以蔽之,在他们看来,秦汉之后无文。二曰:重模拟,反独创。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由复古而转入拟古。他们认为,写诗作文的最好办法是把秦汉之文,盛唐之诗,奉为范本,从篇章字句加以摹拟,摹拟得越像越好,不必自己去独创某种风格。李梦阳甚至以临帖为喻说明他的摹拟论:“夫文与字一也。今人临摹古帖,即太似不嫌,反曰能书。何独至于文而自立一门户邪?”(《再与何氏书》)而这种摹拟又重在形式,忽视内容,即所谓“视古修辞,宁失诸理。”(李攀龙《送王元美序》)这说明为了拟古,可以不惜伤害作品的思想内容。

前后七子反“台阁体”而崇秦汉、宗盛唐是对的,但他们要学的并不是秦、汉、盛唐的文学精神,而只是提倡在章法、词句上的摹拟,结果是“牵率模拟剽贼于声句字之间”(钱谦益《列朝诗集》丙卷),而走上舍本逐末的形式主义文学之路。对此,王士祯到晚年深有所悟,他“迨乎晚年,阅世日深,读书渐细,虚气销歇,浮华解駮……其论〈艺苑卮言〉则曰:作〈卮言〉时,年未四十,与于鳞辈是古非今,此长彼短,未为定论。行世已久,不能复祕,惟有随事改正,勿误后人。”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chao/2022121059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