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回来,梅兰芳一头扎入了排演新戏之中。梅兰芳这一时期排演的新戏,主要集中在古装歌舞戏上。
《西施》中,他创造了“羽舞”。这是取自于古代庙堂祭礼的“佾舞”,右手持“羽”,左手持“龠”,两人对舞。他参考《大清会典》上的“佾舞”图谱,采用其中几个姿势,结合京剧舞台的身段设计出一种全新的舞蹈。经梅兰芳身边一众文人的打磨,曲词之美,自不待言,“置之《临川四梦》(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四部作品,以曲词优美而著称)中亦无逊色”。唱腔同样琢磨得优美动听,“水殿风来”一段二黄慢板尤其为顾曲家所激赏,“行腔既美,闭目聆之,似有雍容美人水殿纳凉风光照人之概”,并且,为了烘托唱腔,他大胆地在伴奏中加入了二胡,二胡从此进入到京剧伴奏乐器的队伍中。
《洛神》是依据曹植的《洛神赋》及顾恺之《洛神赋图》来设计并编剧。《洛神赋》为千古传诵之名篇,我们来看看曹植笔下洛神的体态:“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可想而知,要把这样一个动态的美人成功地搬上舞台,难度有多大。然而,梅兰芳不仅成功地塑造出曼妙动人的若神若人的宓妃形象,而且,还细致地摹绘出宓妃的身份和复杂情愫,她既是神女,又是曹植的长嫂,又曾经两相爱恋,此夕相会,又悲又喜,若有情又似无情……没有对人物复杂内心世界及其微妙表情的揣摩与把握,没有恰到好处的拿捏,是演不出来这一人物的。曲词是熔铸《洛神赋》原词而来。表现在舞蹈上,这出戏既有独舞,也有群舞,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了原诗中的意境,给人美不胜收之感。在唱腔设计上同样有卓越的创造,在第六场的一长段唱中,有西皮倒板、慢板、原板、二六、快板和散板,几乎集中了青衣在西皮各种板调中的主要唱腔,优美动听,歌、舞、剧形成高度完美的结合。
在《廉锦枫》中,不仅身段动作复杂,完成起来很有难度,而且,梅兰芳还新创了廉锦枫刺蚌的水中剑舞,在这一场里,廉锦枫在海底潜行时唱了一段反二黄原板,打破了以前旦角从来不唱反二黄原板的惯例。在梅剧中,这大概也是惟一的一段反二黄原板。这三出戏是一出接一出排出来的,9月8、9日上演头、二本《西施》,11月21日《洛神》上演,11月29日,《廉锦枫》又面世,可见承华社的创作力之强,“斯时新戏迭出,倡导先河,梅氏几乎有月出一新戏之精力”。
从酝酿到全部排演完毕,共花了两年多时间,承华社推出了《太真外传》这一宏大制作,于1925年夏、秋演出头本、二本,于1926年演出三本、四本。杨玉环是历史上著名的美人,也是诗、词、歌、赋、小说、戏曲里的红人,然而在京剧舞台上关于她的戏常演的不过《贵妃醉酒》一出,梅兰芳遂有心将全部杨玉环故事搬上舞台,于是,以《长生殿》传奇为蓝本,参考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编制成以杨贵妃为中心的《太真外传》。该剧四本,头本叙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以“太真出浴”为重场戏;二本叙杨妃因与梅妃争风吃醋,被遣出宫,后言归于好,以“梦游月宫”为重场戏;三本穿插叙安禄山作乱之由及杨贵妃、唐明皇情深意重、歌舞升平的生活,有“七巧盟誓”、“翠盘艳舞”两场重头戏;至四本,盛极而衰,贵妃马嵬身死,阴阳殊隔,化身太真仙子,与唐明皇一晤,以“玉真相会”为重场戏。编演此剧的目的,按照梅兰芳的说法,就是陈鸿在作《长恨歌传》末尾结句所云:“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也就是齐如山所说的,“意在反面,纵欲者几亡国,恃宠者乃丧身”。事实上,这种“劝百讽一,曲终奏雅”的创作手法,究竟能起到多少讽鉴作用是很可怀疑的,倒是剧中之极尽奢华更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出大型剧目,无论是内容的丰富多彩还是形式的变化之多、场面之大对于梅戏乃至京戏都是空前的,在布景、服装、歌舞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都非常之大,场面宏伟,歌舞繁重,别开生面的创举比比皆是。
该剧的歌舞戏场场出彩,如“太真出浴”一场以纱舞表现杨贵妃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梦游月宫”一场是嫦娥与众仙姬的集体舞;“翠盘艳舞”更是全剧最精彩之舞,气氛热烈,场面宏伟,梅兰芳在此设计了新颖的“盘舞”——舞于转盘之上。童子站在盘下,将舞旗抛向空中,由贵妃在盘上接取。抛旗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各种不同形状的彩旗满空飞舞,方的、圆的、三角形的、六角形的等等不一而足,贵妃随接随掷,双手并开,疾如流星。在传旗飞舞之际雀翎飘起,随着翠盘的旋转,此起彼落,上下翻腾。梅兰芳站在盘中,举手投足,旋转腾身,有如惊鸿游龙,尽态极妍之致。
在唱腔上,同样也颇多创新之处。如头本“出浴”时唱的反四平,“听宫娥在殿上一声启请,我只得解罗带且换衣巾”一段,节奏快慢、吐字行腔、抑扬变化、高低繁简,都极合工尺,恰到好处。三本“祭七巧”一场纯以唱工吃重,出场所唱四平调文词典雅,腔调新颖,与一般四平调出入甚多,再接一句二簧三眼,气口轻重把握极当,接下来的一段二六,句式长短不齐,行腔中反调与正调交错使用,听起来婉转曲折,娓娓动人。四本“玉真相会”一场,梅兰芳的那段反二黄慢板更是曲调新颖,异常动听,将杨玉环那种“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的缠绵心境活化在了舞台上。据说这段腔是王少卿吸收当时流行于社会的一些姐妹艺术如大鼓、小调、单弦等各类乐曲,提炼精华而成。后起的旦角们纷纷从段唱腔里“偷取”,脱胎换骨一番,再制新腔。最为可贵的是,此腔专为梅兰芳的嗓音而设计,音域的高低宽窄、音色的嘹亮沉郁,都恰到好处,使梅兰芳的唱技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因此种种,在1927年《顺天时报》举办的“五大名伶新剧评比”活动中,梅兰芳以此剧入选。令人遗憾的是,因了种种原因,这本戏后来很少再呈现于舞台。直到2001年,在梅兰芳逝世40周年之际,方才完成了他的一个夙愿——该剧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再现舞台。梅兰芳的衣钵传人——幼子梅葆玖全力打造了一本新编大型京剧《中国贵妃》,在第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式上隆重推出,该剧乃以《太真外传》为底本,同时融合了梅派名作《贵妃醉酒》。
1927年冬,承华社编演《俊袭人》。和前面那些戏舞台上的热闹相比,这出戏相当清冷,剧中只有四个角色,宝玉、袭人、麝月、四儿。袭人见宝玉整天与众姊妹们厮混,心欲规劝,故作娇嗔,冷淡宝玉,宝玉只能独自看《南华经》消遣,次晨,言归于好,欢笑如初。这出戏对于梅兰芳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该剧不分场,是模仿话剧的形式,作为一出独幕剧来排的。剧中最出色,也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是它的布景:没有传统舞台上的大幕以及桌围椅帔等,而是在舞台上陈设出一间精致雅洁的书斋,屋内的门窗桌椅、条案卧榻以及上面的陈设及应用器皿,完全以实物为道具,剧中人物的活动都在这间“书斋”里。这出戏在北京演出时,是梅兰芳把自家的家具搬上舞台,后来,又去天津演过,道具无法携带,便于演出前到各家拜访,看到合适的就借用一下。虽然凭借他个人的魅力,该剧在首演时很是叫座,但梅兰芳这一尝试,可以说是失败的,在观剧的人,能够记忆清楚的,不过是“那几件硬木家具而已”,剧中完全没有高潮,既无缠绵悱恻的情节,也无轻歌曼舞的场面。梅兰芳的这一尝试充分说明,中国戏曲有着它的独特本质,重在运用虚拟程式来表达情景,而无须以千真万确的实物为表达的手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eilanfang/202211330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