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从苏联载誉归来,国内戏剧界对他寄予了厚望,认为他或有能力吸收西方戏曲之长来改革中国戏曲。9月,梅兰芳赴南京演出,南京国民政府举行盛会欢迎,会上,梅兰芳向新闻界畅谈访苏观感,认为京剧“应当改良”,但应“保留原有音乐”。在梅兰芳本人,他对戏曲的变革,一直是像他在晚年所总结的那样,“移步不换形”。曹聚仁在梅兰芳访苏归来后曾撰写《迎梅》一文,深刻地指出,中国传统戏曲的衰亡乃是因为其内容,它以拥护农村宗法社会的道德为它的惟一使命,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如果不改革内容,任何形式上的改良将都是徒然的。我们可以看到,梅兰芳在1936年排演的《生死恨》正是一部内容和形式结合得很好的佳作,该剧对于抗日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正处在艺术巅峰期的梅兰芳,却由于风雨飘摇的社会现实而被迫停下了他艺术探寻的脚步,这实在是令人痛心不已。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继北平、天津陷落后,“八一三”事变发生,淞沪失守,上海也沦为日寇的天下。以梅兰芳的名气,对于日寇来说,在收拾民心、制造所谓“大东亚共荣”的舆论方面,自然极有利用价值。有一天,上海的特殊人物找到梅兰芳,间接地提出了“某方”的要求,说是希望他能在电台上播一次音。这“某方”及播音内容,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梅兰芳用不久要到香港和内地演出,不能在上海电台播音为理由拒绝了他。梅兰芳知道,上海租界绝非安全的桃源,思谋跳出樊笼。可是,又能去哪儿呢? 1936年春天,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主席殷汝耕为过生日举办盛大的堂会戏,梅兰芳时在上海,北京的杨小楼成为他最大的目标,杨小楼坚决拒绝。梅兰芳后来和杨小楼聊起过这事:“您现在不上通州给汉奸唱戏还可以做到,将来北京也变了色可怎么办! 您不如趁早也往南挪一挪。”杨小楼回答道:“很难说躲到哪去好,如果北京也怎么样的话,就不唱了,我这么大岁数,装病也能装个十年八年,还不就混到死了。”日寇侵占北京后,杨小楼果真就不唱戏了,到次年的正月(1938年2月15日)杨小楼就病逝了,也用不着装十年八年的病了,倒也落了个自在干净。
可梅兰芳呢,他还正当壮年啊,躲无可躲,如何在日寇的重重压迫下保持民族气节是个巨大的考验。正如丰子恺所言:“假定当时有个未卜先知的仙人,预先通知梅先生:1945年8月10日日寇一定屈膝投降,于是梅先生蓄须抗战,忍受暂时困苦,以博爱国荣名……然而当时并无仙人通知,而中原寇焰冲天,回忆当日之城中,竟是倭家之天下,我黄帝子孙似乎永无重见天日之一日了。”在这看来“永无重见天日之日”的情况下,只能是躲一时算一时了。此时,冯耿光已赴香港,许源来正任职香港交通银行,在他们二人的帮助下,梅兰芳率剧团于1938年底赴香港利舞台演出。演出完毕,剧团北返,梅兰芳就留在了香港,寄居在半山区干德道8号的一所公寓,一住就是四年之多。前几年,福芝芳带着四个子女住在上海,只在每年暑假时前往香港和梅兰芳团聚两个月。1941年的暑假过后,梅兰芳把葆琛和葆珍(即绍武)留在了身边,让他们在岭南大学附中就学。福芝芳带着葆玥和葆玖返回上海。
香港也绝非避世桃源。梅剧团在利舞台演出期间,冯耿光遭人毒打,险些丧命。这是一个名叫芮庆荣(外号小阿荣)的流氓头子所干,在上海时,芮找过梅兰芳多次,想包办这次香港演出,没有达到目的,怀恨在心,他疑心是冯耿光从中作梗,所以下此毒手。这一事件让梅兰芳很是惊悚,演出结束后,他加倍警惕,过起了深居简出的日子。因为不想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梅兰芳在剧团走后,就再也没有用胡琴吊过嗓子。对人谈起,总说自己的嗓子已经退化,不可能再演出了。可是,他毕竟还是怀着光明的希望,自己不可能一辈子就不唱戏了,总有一天,日本人会被赶走的! 他深怕时间一久,嗓子真的会起变化,因此,每隔一两个月,就叫许源来带了笛子去给他偷偷地吊几段昆曲。为了不使歌声传出,梅兰芳事前总是要把门窗紧闭,窗帘拉下,一切都准备好了,这才开始吊嗓子。碰到唱得痛快的一天,他就十分安慰。有时候,有的音唱得不够好,他很沮丧,说:“老话说‘曲不离口’,一点不错,老不唱怕嗓子就要回去了。”作为戏曲演员,嗓子就是本钱啊,需要时刻加以保护与维持,然而,迫于时势,不仅不能登台演出,连嗓子也要坏了,这是怎样的隐忧和煎熬!
戏不能唱了,行踪也不能引起人的注意,梅兰芳还能干什么呢?他继续在家补习英文,还学过世界语。他的英语已经好到能够听懂英国广播电台播放的新闻。学习之余,仍以绘画消遣。那时,还没有彩色冲印技术,照片是靠人工着色。一次,梅兰芳偶然帮一位朋友夫人的照片涂色,由于他对色彩的感觉非常敏锐,敷色淡雅,着笔细腻,因此效果非常之好,简直就是一幅仕女图,绝非照相馆的技师可比,一时朋友们纷纷拿了照片来请他着色。为了保持体型的匀称,梅兰芳开始向陈能方学习打羽毛球。在上海时,陈能方教过梅兰芳西洋音乐和舞蹈,现在,他又成了梅兰芳的体育老师。半年之后,梅兰芳的球艺大进,兴趣也越来越高,每星期要固定打上两三回。
梅兰芳在香港的朋友也还是不少,他们常常聚到一起,现在谈论的话题,已经不再像北京、上海的沙龙,重在谈文论艺,而是集中于讨论、分析世界局势。他是那么密切地关注着时势的变化,一架收音机成了他最亲密的伴侣,不管把指针拨到哪儿,他都能立即告诉你,这是什么地方电台的播音。在日寇占据香港后,为了解形势,他每天晚上都要偷听短波电台的消息。在当时,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一种行为,在他住的公寓,楼上楼下都住有日本军官,随时都有被发现的危险。他把门窗关紧,拉好窗帘,熄灭电灯,用两条棉被包住收音机,只露出一小块,声音开到最低,把耳朵紧紧地贴在上面听。他这只笼中的鸟儿,是多么盼望凌空自由飞翔的那一天!
在香港过着“寓公”的生活,有大把的时间,梅兰芳就经常去观看电影,这是他从青年时代开始保持已久的爱好。梅兰芳自己曾多次参与拍电影,并与多国的导演合作过。因此,他能够敏锐地把握电影艺术和戏剧艺术的区别,并常常从银幕上汲取有益于提高自己舞台艺术的东西。他每看一次电影,总要反复琢磨其艺术处理方面的问题。1941年春天,由于梅兰芳的介绍,卓别林制作、主演的反法西斯巨片《大独裁者》在香港利舞台首映。当时,皇后、娱乐、利舞台三家影院都想争取这部片子的首映权。利舞台的经理找到梅兰芳,梅兰芳拍了个电报给卓别林,大意是:“《大独裁者》将到香港,此地利舞台希望首先上映这部巨作。我不久前曾在该院演出过,并以奉告。”很快便接到卓别林的复电,说他已电告他的影片代理人照办。梅兰芳实在是太喜爱这部影片了,居然一连看了七遍,反复体味其中思想的深度和卓别林精湛的表演。喜爱这部电影,艺术性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部电影所表达的思想——大独裁者一定会自取灭亡,这正是梅兰芳的精神寄托所在啊,他时刻都盼望着那一天的到来。
1941年秋,重庆方面派杜月笙来邀请梅兰芳去演出,梅兰芳以剧团在北京,难以突破重重封锁线到达重庆为由予以拒绝。梅兰芳对此很是愤愤,他对冯耿光说:“这些掌权人物,国难当头,还是闹得这样乌烟瘴气,真让人看不下去,我不愿意再给他们去凑热闹。可能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说我梅兰芳贪图享受,赖在香港舍不得走。香港本来不是久居之地,我早就想离开,您看到哪里去好?”冯耿光有随中国银行总行迁往桂林的打算,劝梅兰芳同行,并托人预租了房子,计划过了年就走。
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快,12月8日,珍珠港事件发生,香港也在当天遭到了日军的轰炸,走不成了。日军开始围攻香港,每天都能听到隆隆的炮声。据说,梅兰芳寓居的公寓是比较安全的地方,因为日本驻港领事馆就在附近的山坡上,日军不会朝这个方向扔炮弹,梅兰芳的朋友们都到他这儿来避难。传闻似乎也不确切,一天清晨,女仆阿蓉发现她面朝九龙的卧室墙壁上有一个大窟窿,床上赫然躺着一颗大炮弹。梅兰芳镇定自若地指挥葆琛和葆珍把炮弹扔了出去。香港是个孤岛,料定是绝对守不住了,在这样的情势下,梅兰芳开始留起了胡子,这一撮小胡子成了他拒绝为敌人演出的最佳挡箭牌。人们习惯性地说梅兰芳“蓄须明志,息影八年”,好像是他从全面抗战一开始,就留起了胡子,其实不是这样的,他完全息影,是在1938年底,蓄须则是这一时期,一直蓄到1945年日本投降,才剃掉胡须重返舞台。
日军进占香港后的第三天,一个名叫黑木的日本人闯进了梅兰芳的住宅,说他奉命寻找梅兰芳,几经周折,终于被他找到了,酒井司令要见梅兰芳。梅兰芳上午10时左右出门,直到天黑还不见回来,把家人和朋友都急坏了,生怕他遭遇不测。还好,有惊无险。来到酒井在九龙的司令部,酒井立即就注意到了梅兰芳的胡子,很惊讶,梅兰芳淡淡地说:“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嗓子也坏了,已经失去了舞台条件,唱了快四十年的戏,本来也应该退休了。”软钉子噎得酒井无言以对,他让黑木给梅兰芳办了一张特别通行证,并礼貌地说,“有什么需要,可以告诉黑木,让他给您解决。”而之所以回来这么迟,是被黑木缠住了,请吃晚饭并谈论京剧。此后,梅兰芳遭到了多次纠缠。先是日军某部队开占领香港的“庆祝会”,来函请梅兰芳前去参加,梅兰芳请医生开具了一张牙疼的证明,说明自己不能前去。接着,日本军部派人来说,为了繁荣战后香港的市面,请梅兰芳出来演戏,梅兰芳说:“我的剧团不在此地,一个人无法演出。”由此搪塞了过去。然后,南京汪伪政府庆祝“还都”,日本的特务机构“梅机关”派专人来港,督请梅兰芳乘专机前去参加,梅兰芳坚持说自己有心脏病不能坐飞机,这才把来人打发走。
这一时期,香港有很多人都悄悄地从广州偷渡到内地。梅兰芳先把两个儿子葆琛、葆珍设法托朋友带去了内地。至于他自己,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回到上海。在香港继续呆下去显然已经没有意义,若去内地,自己太引人注目,只怕无法偷渡出去,还不如回到上海和家人同甘共苦。上海同是日寇的占据地,日本人没有必要加以阻拦和干涉,因此,1942年夏,梅兰芳取道广州飞回上海,与留在上海的福芝芳团聚。 “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在梦中。”福芝芳简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在上海,已经遍传梅兰芳的凶信,说他乘坐的由香港到上海的邮轮被日本人击沉。
敌人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位蜚声中外的艺术家。梅兰芳表面沉稳、安静,骨子里却异常的坚定,在立身处世、民族大义的原则问题上,他是绝不妥协的。“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咬定青山不放松。”他在上海,仍然是闭门不出,敌人找上门来,演出也好,播音也好,以及任何形式、任何名目的社会活动,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他就是一个字,“不!”敌人却也拿这个软脾气硬骨头的艺术家没有办法。
1942年秋季,汪伪政府的要人褚民谊突然登门,要求梅兰芳在12月作为团长率领剧团赴南京、长春和东京巡回演出,以庆祝所谓的“大东亚战争胜利”一周年纪念。梅兰芳指着自己的胡须,很沉着地说:“我已经上了年纪,没有嗓子,早已退出舞台了。”褚民谊阴险地笑着:“小胡子可以剃掉嘛,嗓子吊吊也会恢复的。哈,哈,哈……”笑声未落,梅兰芳平静的声音又响起了:“我听说您一向喜欢玩票,唱大花脸唱得很不错。我看您作为团长率领剧团去慰问,不是比我更强得多吗?何必非我不可!”褚民谊讨了个大没趣,灰溜溜地走了。
接着,《三六九》画报社社长朱复昌向华北驻屯军报导部部长山家少佐献媚说:“梅兰芳说他年纪大了不能再登台,那就请他出来讲一段话,他总不能再有什么理由推却了吧。”于是,山家少佐全权委托朱复昌赴沪邀请梅兰芳出山。朱复昌找到刚从上海回到北京的梅剧团经理姚玉芙,让他立即乘飞机再回上海去邀请梅兰芳,自己则坐火车随后就到。姚玉芙正不知如何是好时,梅兰芳的表弟秦叔忍闻讯赶来,他给出了一条虽然管用、人却要大吃苦头的妙计。姚玉芙到上海后,梅兰芳立即依计行事,请自己的私人医师吴中士给自己注射了三次伤寒预防针,因为梅兰芳自幼体质过敏,一打预防针便要发高烧。山家少佐派人来查探,梅兰芳高烧42度,昏昏沉沉地卧病在床。总算逃过了这一劫!
政治上的压迫勉强算是躲过去了,可经济上的问题又来了。梅兰芳是唱戏的,一日不登台,一日便没有收入。况且,身边还有几十张嘴靠着他吃饭。梅兰芳一生自奉甚俭而待人甚厚,不管在多困难的情况下,对所有帮助自己工作的人,从来没有辞退过一个,就是在这样的时期,住在梅家的还有好几十口,除了家属以外,有剧团的工作者,有雇用的佣人,都是多年跟随他的人,还有一些衣食无着的穷亲戚。而且,梅兰芳颇有乃祖之风,对于张口向他告贷的,他向来是有求必应,不假推辞;发现别人有困难,他也会暗中相助,并不事声张。那么,如何维系这么庞大的开支呢?积蓄用尽之后,自然只能是变卖历年收集的一些古玩以及其他可以换钱的东西。为了维持生活,1943年,梅兰芳把在北京无量大人胡同的住所都给卖掉了。他的银行界朋友照顾他,可以在银行透支,可是,梅兰芳尽量少用这样的钱,他说:“真是笑话! 我在银行里没有存款,支票倒一张一张的开出去,算个什么名堂?这种钱用得实在叫人难过。”
上海中国大戏院的负责人知道了梅兰芳在经济上的窘迫,就上门来邀请梅兰芳唱营业戏,话说得很恳切,“剧团的开支您不用管,个人的报酬,请您吩咐,我们一定照办。唱一期下来,好维持个一年半载,何必卖这卖那地自己受苦呢?”因为确实面对经济困难,梅兰芳没有立即回绝,他找冯耿光商量,冯耿光让他自己拿个主张,思考半晌之后,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我不干! 一个人活到一百岁总是要死的,饿死就饿死,没有什么大不了!”接着,他又指着嘴上的胡子说:“如果我拿掉了这块挡箭牌,以后的事情就多了,南京要我去演戏,怎么办?万一东京要我去演出,又怎么办? 明天我准回绝他们。”
戏是决定不唱了,能卖的东西也卖得差不多了,银行的透支又不肯多用,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有朋友建议他不妨以卖画为生,他说:“我的画是玩票性质,现在要下海,就非下苦功不可。”于是,他开始下苦功习画,主攻花卉、仕女。梅兰芳主要是在夜深人静时才开始作画。当时,每天都有空袭警报,日寇实行灯火管制,电灯上都要罩上黑布,并且不准使用大支光灯泡,更不许漏光,而且,晚上10点后就停止供电了。为了作画,梅兰芳买了一盏汽油灯。有一天在给灯打气时,一不小心,火冒出来把手烧着了,从此,手上就留下了一个小疤,幸亏伤痕不大,不影响登台。后来,梅兰芳常常伸出手指笑着说,“这是我在艰难岁月里学画的纪念”。到1944年初夏,梅兰芳已积累了100多幅自以为尚可的画。有一天,汤定之、吴湖帆、李拔可(银行家兼藏书家,李释戡之兄)、叶恭绰、陈陶遗等人,不期而遇地齐聚梅家,大家都认为梅兰芳的画大有长进,可以开办一个画展,只是数量还少了些,最好能有200幅画。一众名家都表示,可以帮助在画上题词,以壮声势。于是,众人为之奔走张罗,于1945年春天在成都路中国银行的大厅里举办了梅兰芳个人画展,共展出画作170余件,有佛像、仕女、花卉、翎毛、松树、梅花等,还有一部分是与叶恭绰合作的梅竹,以及与吴湖帆、叶恭绰合作的“岁寒三友图”。画展极为成功,画作售去十之七八,再加上一些被要求照样复定的画作,可以说是全部售罄。孙曜东回忆说,他曾在梅兰芳息影期间受冯耿光、吴震修委托,帮助照顾梅家的生活,在这次的画展中,有一部分画是他的嫂子胡韺画的,因为迫近画展,梅兰芳心越急反而越画不好,无可奈何之下,请了代笔。说到底,这次画展是大家对梅兰芳坚持抗日、拒不登台的一次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和支持。在梅兰芳访问苏联归来后,汤定之曾绘苍松图相赠,并题词云:“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俦。”鼓励他要像苍松一样,宁折不弯,经风霜而不凋。梅兰芳在自己绘的一幅松树斗方上,题写了古人诗句“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借以自励。梅兰芳正是那株傲风雪而屹然挺立、依然青翠的苍松!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eilanfang/202211329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