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梅兰芳

梅兰芳人物事迹:自己做老板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8日 阅读:160 评论:0

从上海回到北京后,杨小楼就病倒了。于是,梅兰芳就自己挑班,组成了“承华社”,仍然用姚玉芙做经理,管理日常事务。自此,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生涯与承华社息息相关,即使在梅兰芳辍演的抗战八年中,“承华社”的牌子也没倒。抗战结束,梅兰芳率他的承华社首先在上海恢复演出。解放后,梅兰芳被允许保留自己的私人剧团,“梅兰芳剧团”几乎走遍全国。“文革”爆发,梅剧团才被迫偃旗息鼓。

梅兰芳这一极其自然而然的选择,却在无意之中带动了一个新的潮流,引领了戏班制度的改革,那就是戏班由“班主制”向“明星(名角)制”的转变,这一制度又被称为“名角挑班制”。自此之后,凡是角儿唱出了名或是自认为有了一点名气,就都要组织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戏班,如程砚秋之鸣和社、秋声社,尚小云之玉华社、忠信社,荀慧生之留香社,王鸿寿之满春社,马连良之扶风社,言菊朋之咏评社,金少山之松竹社,贯大元之成庆社,高庆奎之庆兴社,女演员雪艳琴之成庆社……而俞振庭显赫一时的双庆社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在接近1931年时,自动解散。

承华社组建后,刚开始是在真光剧场演出。真光剧场建成于1921年,规模不大,观众席分为上、下两层,共可容纳800余人,是作为一个欧式剧场的整体来加以设计与建造的,有着旧式剧场或改良式剧场所不具备的完整性,是北京第一个真正的西式剧场,演戏之外兼演电影。承华社在这里演出,是每演一场就付一场的租金。不过,真光剧场在演了几年戏后,改名为真光电影院,专演电影而不兼演戏了。

在真光剧场之后,又有开明大戏院的落成,性质和真光剧场一样。开明大戏院于1922年9月17日开幕,这一天,剧场墙上的油漆尚未干,许多设备也尚未齐全,之所以仓促开幕,完全是因为梅兰芳的原因。当时梅兰芳已定下赴香港演出,梅兰芳彼时已成为戏剧界的领军人物,开幕式上若缺了梅兰芳的演出必大为逊色,因此就只能赶在梅兰芳动身之前开幕。承华社后来也常常在开明大戏院演出。

可以说,承华社的建立,开启了梅兰芳艺术生涯的新纪元。这一次,是梅兰芳自己做老板了,他既是“名角”(戏班的主要演员),又是“班主”(戏班的主人),和他“搭班”时期的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搭班,重点在一个“搭”字,搭的是别人的班,自己只是为别人唱戏,而现在,是自己的班,是为自己唱戏,整个戏班都围绕着“名角的戏”来转,围绕着自己这个“名角”的艺术提升来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承华社期间,接连排演了很多新戏:前后本《西施》、《洛神》、《廉锦枫》(以上1923年),四本《太真外传》(1925、1926年),《俊袭人》(1927年),《凤还巢》、全本《宇宙锋》、《春灯谜》(以上1928年),即使在“一·二八”事件之后,梅兰芳移居上海,演出市场非常萧条、低落的情况下还排演了《抗金兵》(1932)、《生死恨》(1936)。正因为有属于自己的剧团,才能尽情尝试,才能在艺术上精雕细琢、刻意求工。比如,排演《西施》时,为了突出其中某一段唱腔的感染力,他们几乎试遍了所有的乐器。最后,选择加入二胡的音色,使二胡进入到京剧伴奏乐器的队伍,这一创举,一直延续到现在,其意义不能算小。比如,排演四本《太真外传》,每一本中都有一场载歌载舞的盛大场面,达到了大型古装歌舞戏的顶峰。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投资,这样的剧目是绝对排不出来的。而且,尤为难得的是,1930年,梅兰芳在个人垫资的情况下毅然赴美国演出,把古老的东方戏剧文化成功地传播到了西方国家,试想,如果换作是别的“班主”领班,能够做到吗?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eilanfang/202211329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