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始终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在艺术上要走的路。他初次赴上海,以刀马旦戏《樊江关》等走红,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很清醒地知道,这类戏之所以受观众热捧只是因为“新鲜”,自己的功夫并没有到家。回到北京之后,他对京白下了功夫,赢得了观众的盛赞,“每个字都让你听清楚,同时,穆桂英、薛金莲、铁镜公主……的念法都不一样,使你觉得切合剧中人的身份、性格”。而且,他还向钱金福先生学《樊江关》剑套,并向他请教《穆柯寨》扎靠、掏翎子、望门、圆场、趟马的姿势等,力求每一出戏都演到完美,尽管这些戏已经很受观众欢迎了。
早在齐如山写给梅兰芳的第一封信中,齐如山就谆谆告诫他说:“大致各脚在青年时极易得好,一举一动无论对与不对,观客皆可报以彩声。此无他,因许多人都与小孩儿有相当的感情,稍有不合亦必能原谅,若扮像稍美则必受欢迎。但此不可仗恃,倘年岁稍长,技术再无进步,则观客毫不原谅矣。往昔有名之童伶后来落魄者,皆作此病。”梅兰芳自己也是深以此为警惕的,绝不因为自己的走红而放慢追求艺术的脚步。1914年1月,梅兰芳与王蕙芳在庆丰堂同拜陈德霖为师。陈德霖(1862—1930),号漱云(一作瘦云),小名石头。初学昆旦,后学京剧青衣,光绪中叶为其全盛之时,曾被选入升平署,深得慈禧太后宠爱。民国以后,长期与谭鑫培、李顺亭合演。陈德霖扮相不佳,体亦稍胖,完全是靠他的演唱实力雄踞一时。他的嗓音细亮娇润,中气充沛,且年岁愈老,韵调愈高,人有“绝唱”之叹。陈彦衡曾说:“德霖真会唱,每一个工尺都唱得准确,和胡琴丝丝入扣,无一黄音,这个人功夫可太深了,同谭鑫培是有一比的。”因而,人们尊其为“青衣泰斗”。当时出名的旦角演员,几乎都师事过陈德霖,如王瑶卿、王蕙芳、梅兰芳、王琴侬、黄桂秋、姜妙香、韩世昌、姚玉芙等,人称“得一字之传,无不立名于世”,因此,他在旦行中深受人们尊敬,大家都恭敬地称呼他为“老夫子”。陈德霖的昆曲功底也很深厚,据精通昆曲的人说,北方戏曲演员中唱昆曲的,只有陈德霖一人字正腔圆可称稳练。梅兰芳拜陈德霖为师后,在昆曲、京剧两方面都得到了他的精心指点。
和梅兰芳同在翊文社演唱的路三宝(1877—1918),是著名的花旦演员,“貌美而慧,登台未久,声誉鹊起,大为当地士夫所赏识”,“数梨园名旦,殆无人不知有三宝者”。他扮相俊美,唱做兼能,文武并重,戏路宽广,于花旦外,兼擅闺门旦、玩笑旦、刀马旦,在表演上的特点是表情变化多,做工细腻,扑跌矫健,并且敢于创新,将刀马旦、花旦融合,从而塑造出一些兼有花旦、刀马旦特色的人物形象,如《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贵妃醉酒》是路三宝的拿手剧目,这是一出极繁重的歌舞剧,如衔杯、卧鱼种种身段,如果腰腿没有武工底子,是难以出色的。梅兰芳以前常看路三宝演这出戏,觉得他的做派相当细致,工夫结实,确实是名不虚传,到梅兰芳和他共搭翊文社时,他已不贴演此戏,梅兰芳既已开始兼走刀马旦的路子,就动了学这出戏的心思,路三宝一口答应。学会这出戏后,首演时,路三宝还送给他一幅很好的水钻头面,这幅头面,梅兰芳一直珍藏着。他第二次到上海演出,就带了这出新戏,上演之后,自然是极受欢迎,被赞为“声色兼备,真独一无二之好戏”。在北京,他去唱堂会戏,这出戏的价码是200银圆。梅兰芳第二次去上海演出时带去的新戏还有《破洪州》、《延安关》,这也是跟路三宝学的,这两出戏后来就很少唱了,只有《醉酒》,常演不辍,梅兰芳更用丰富的舞台实践和对艺术的深入追求,不断打磨这出戏,把这出戏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梅派经典代表戏之一。
这时,梅兰芳还开始向乔蕙兰等人学习昆曲。在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时代(咸丰年间),戏曲演员都是入门先学昆曲,然后再学皮黄。而到梅兰芳父亲梅竹芬时(同治光绪年间),已经是昆乱并学,梅竹芬因擅长昆曲而被时人寄予厚望,“近岁昆山曲子,几如广陵散,不能无望于肖芬也”(光绪十六年《瑶台小录》)。到了光绪庚子以后,从杨小楼、王瑶卿这一辈开始,再到余叔岩、梅兰芳,就都是专学皮黄了,即使有学昆曲的,那也是出于个人的爱好,所以都没有正式坚实的昆腔底子。齐如山对于昆曲一直很有感情,也有所研究,他认为,中国戏剧中艺术性最强的还是昆曲,词句雅,音节亦好,它的每一出戏,都是有歌有舞,且念字讲究,所以习昆曲出身的老戏曲演员,念字、动作都较优美,因此,极力怂恿梅兰芳学昆曲。梅兰芳身边的支持者,本来就都是些旧学修养深厚、醉心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人,自然也都赞成他学习昆曲。民国初年时,北京的昆曲实际已经相当没落。各戏班里,只有少数几出武戏还是昆曲。大概早在道光年间,北京就已经没有纯粹的昆曲戏班了,四大徽班中,三庆、四喜、春台三班带演昆剧,也只每场一二出,多则三出。而且,戏园中每穿插昆曲时,观众皆趁此纷纷离坐如厕,以致昆曲有“车前子”(一味利尿的中药)之称。专以昆剧而擅名的演员也越来越少,老一辈的擅长昆曲的“曲子师”正在渐渐老死。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倡学习昆曲是要有一定的艺术眼光的。梅兰芳因为家学渊源,对昆曲也很有感情,祖父梅巧玲就是学昆曲出身的,伯父梅雨田有“胡琴圣手”之称,会三四百套昆腔曲牌。梅兰芳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学习昆曲的建议,他知道锤炼自己演技的重要性:“凡是一个舞台上的演员,他的本身惟一的条件就是要看演技是否成熟。如果尽在服装、砌末、布景、灯光这几方面换新花样,不知道锻炼自己的演技,那么台上就算改得十分好看,也是编导者设计的成功,与演员有什么相干呢?”而且,他更有一种时代的紧迫感:“同时擅长昆曲的老先生们已经是寥若晨星,只剩了乔蕙兰、陈德霖、李寿峰、李寿山、郭春山、曹心泉……这几位了,而且年纪也都老了,我想要不赶快学,再过几年就没有机会学了。即便学会了也没有人陪我唱了。”就这样,梅兰芳开始了昆曲的学习。民国四年(1915),他开始在舞台上演出昆曲剧目。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eilanfang/202211329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15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3-01-03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