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苏日程既定,梅兰芳开始筹备苏联之旅。虽然苏联一方负责来回旅费并提供食宿,但梅兰芳还预备在访苏之后,游历欧洲,考察欧洲戏剧,这仍然需要一大笔经费,预算下来,至少需要法币18万元。筹款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冯耿光身上,他以对外文化交流的名义发起成立了“中国戏剧协进社”,社员有史量才、杜月笙、张公权、钱新之、陈光甫、梅兰芳等,筹款10万元。不够的款项,由政府在外交费类项下资助5万元,梅兰芳自己担负了3万元。
虽然已经有赴美演出的经验可供参考,但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苏联是完全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文化底蕴、审美风尚等方面和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肯定有差距。为了保证演出的成功,大家一致想到了张彭春——他曾在梅兰芳访美演出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张彭春能参与美国的演出纯属巧合,而这次,梅兰芳是有计划地事先约请张彭春担任访苏演出的总导演。张彭春虽然表示愿意同行,但此时他正担任南开中学校长兼大学哲学教育系教授,本职工作繁忙,无法脱身。梅兰芳多次催促欢迎,又通过教育部、外交部向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商请借调,理由是,此次苏联政府以国宾之待遇邀请梅兰芳,彼方成立的“梅兰芳招待委员会”均为苏联戏剧、电影、文学界知名人士以及外交界高级官员,我方亦应遴选人才,慎重应付。张伯苓这才准了张彭春两个月的假。梅兰芳在访苏之后还有考察欧洲戏剧之旅,张彭春的时间有限,无法再随行,胡适为其介绍了戏剧家余上沅,随同访问欧洲。齐如山主持国内筹备之事,并专门撰写《梅兰芳艺术一斑》,作为宣传材料,但他表示不愿出国。最终确定的梅剧团成员为:
团长:梅兰芳
总指导:张彭春
副指导:余上沅
庶务兼翻译:翟关亮、吴邦本(吴震修之子)
演员:李斐叔(兼秘书)、姚玉芙、杨盛春、朱桂芳、王少亭、刘连荣、吴玉玲、郭建英
乐队:徐兰沅、霍文元、马宝明、罗文田、唐锡光、何增福、孙惠亭、崔永魁
化妆:韩佩亭
管箱:雷俊、刘德钧
演出形式及剧目安排方面,基本参照了在美国演出的情形。演出时间为3小时,中间休息一次,共演戏5出,完整情节的正戏、功夫剧片断、古装舞蹈片断相交错,一、三、五三出由梅兰芳本人主演。在剧目选择方面,因为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意邀请了左翼剧作家田汉、欧阳予倩等参与讨论。田汉、夏衍同去张彭春住的上海新亚旅店商谈剧目,别后,田汉即被国民党逮捕。经讨论商榷,拟定演出的剧目有:
正剧:《汾河湾》、《刺虎》、《打渔杀家》、《宇宙锋》、《虹霓关》、《贵妃醉酒》
舞蹈:《红线盗盒》(剑舞)、《西施》(羽舞)、《麻姑献寿》(袖舞)、《木兰从军》(戟舞)、《思凡》(拂舞)、《抗金兵》(戎装舞)
副剧:《青石山》、《盗丹》、《盗仙草》(以上三出为武术剧)、《夜奔》、《嫁妹》(以上二出为姿态剧)
在行程方面,当时尚未开通上海至海参崴的直达海运航线,需转道日本神户、敦贺,但梅兰芳不愿在日本停留,希望能租用一艘轮船直抵海参崴。苏联政府得知这一情形,派专轮“北方号”前来上海迎接梅剧团一行,赴苏联参加国际电影节的明星影片公司经理周剑云夫妇、电影明星胡蝶,以及返苏回任的大使颜惠庆等同行。“北方号”于2月21日启程驶往海参崴,再由海参崴转乘西伯利亚特别快车,于3月12日抵达莫斯科。旅途中,胡蝶向梅兰芳“拜师”,学习唱京剧,成为一时佳话。
此次赴苏,在宣传材料上,梅兰芳方面准备了三种:一、《梅兰芳与中国戏剧》。书中收有梅兰芳剧照、梅兰芳小传、张彭春《中国戏剧艺术之特色》、斯塔克·杨撰写的评论文章《梅兰芳》以及齐如山所撰《梅兰芳艺术一斑》,介绍中国戏剧表演时的歌唱、动作及梅兰芳个人的艺术特点,以及舞台上所用的道具、服装、乐器及脸谱等,文中并附有彩色插图多帧,使读者易于了解相关知识。二、《梅兰芳在苏联所表演之六种戏及六种舞之说明》。三、《梅兰芳在美国:回顾与批评》。此系搜辑梅兰芳在美国演剧时,美国报纸及杂志中之评论文章而成。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亦编印有俄文宣传材料,在剧院中出售:一、《梅兰芳与中国戏剧》。该书封面为木刻画家爱乞斯道夫所绘,由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会长阿洛舍夫为之撰写前言,共收4篇介绍及解释中国戏剧艺术的文章,分别为王希礼《中国舞台上的伟大艺术家梅兰芳》、爱森斯坦《梨园仙子》、特列杰亚科夫《五亿观众》、张彭春《京剧艺术概观》,并有照片多帧。在前言中,阿洛舍夫充分肯定了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及此行的文化交流意义,“伟大的中国艺术家梅兰芳的戏剧来到我国,这是苏中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的古典戏剧,由于梅兰芳把它的艺术提高到那样今人惊异的程度,无疑会引起苏联艺术家和广大戏剧观众的极大兴趣”。此书并同时有英文译本出售。二、《梅兰芳在苏联所表演之六种戏及六种舞之说明》俄文译本。
除编印宣传材料外,在演出之前苏联方面还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当梅兰芳由上海出发时,莫斯科的街头巷口就贴出了简单地印有“梅兰芳”三个中国大字的招贴,旁边是俄文,写着“自3月23日至28日,在音乐厅表演中国戏剧六天”,色彩鲜丽,很是引人注目。在彼得洛夫卡街一带大商店的玻璃橱窗内,还陈列着放大的梅兰芳便装照或戏装照。梅兰芳进入苏联境内之后,大街小巷又出现了许多印有在莫斯科6天的表演戏目的大招贴。及至到了莫斯科,苏联各大报纸如《真理报》等,皆继续不断地登载关于梅兰芳的新闻和照片,以及有关介绍中国戏剧的文字等。各报社屋顶上的滚动新闻屏,更逐日报告关于梅兰芳的消息。由于宣传材料中用的大多是梅兰芳的戏装照,苏联人民对梅兰芳是男是女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当美丽的电影明星胡蝶走上街头时,人们都错把她当作了梅兰芳,热情地冲她高呼“梅兰芳”,让胡蝶不无尴尬,但也足见苏联对此次梅兰芳前来演出所做宣传工作之到位。戏票从3月5日起开始出售,不到一个星期,即全数销售一空。演出是在高尔基街的音乐厅进行,但票价却涨到和莫斯科大剧院的一样,正厅中前排的座位,是25卢布一张,合4.5美元。后来的人只能从“黄牛党”手里买票,据说票价翻了四五番。而且,苏联的惯例是,剧院中每日要为突击队的工人(即模范勤劳的工人)留下若干位置,由于戏票供不应求,这一惯例暂时被取消,不过,每天还是留下了150个座位,供艺人俱乐部的会员观摩、研究之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eilanfang/202211328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2-12-23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2-12-30主编
2022-12-25主编
2022-12-28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2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