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梅兰芳

梅兰芳“三大戏剧体系的创始人碰撞交流”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8日 阅读:145 评论:0

因为梅兰芳在苏联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的相遇,在我国戏剧界曾盛行这样一种说法:“世界三大演剧体系的创始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荟聚一堂,各抒伟论,互相交流,对推动戏剧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事实上,布莱希特并未与梅兰芳有过正面交谈,他从中国戏剧中受到一些启发,梅兰芳不过是中介媒质而已。至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他虽然赞赏梅兰芳和中国戏剧,但他并没有留下多少正面直接谈论中国戏剧的文字。位列苏联方“梅兰芳招待委员会”之首席,斯氏出席了欢迎梅兰芳的宴会,观看了梅兰芳主演的戏曲,并招待梅兰芳在自己的剧院观剧;梅兰芳前去拜访了这位戏剧界泰斗,并在他的客厅中留影纪念;梅兰芳的表演给斯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导演生平最后一个戏时还对演员和学生们提到了梅兰芳。然而,综观现有文献,斯氏对于梅兰芳和中国戏曲的评价只有两句,一是梅兰芳在回忆自己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交谈时说的,“中国剧的表演,是一种有规则的自由动作”,一是田汉所说,1957年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到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的庆祝典礼,在一次欢迎会上,苏联某导演谈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逝世前一月曾推荐大家注意中国戏曲,“中国戏具有充满诗意的、样式化了的现实主义”。这两句话,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出了中国戏剧的本质,成为经常被引用的名言。

那么,为什么会有“三大戏剧体系的创始人互相碰撞交流”这一说法呢?原因就在于4月14日的那场学术含量颇高的座谈会。瑞典人拉尔斯·克莱贝尔格根据这一座谈会创作了一本话剧——《仙子的学生们》。在剧本中,拉尔斯·克莱贝尔格让当时在场或不在场的诸位西方戏剧大师齐聚一堂,畅谈戏剧理论问题。有意思的是,在剧本中,梅兰芳并没有发出声音,剧本是这样结束的:

我们的讨论就到此为止。现在我应当请我们的贵宾、无与伦比的梅兰芳博士发言,没有他,今晚的讨论会当然绝不会举行。让我们以热烈的鼓掌欢迎梅兰芳博士! (有节奏的鼓掌。长时间停顿。)我请梅兰芳博士登台! (停顿。低语声。一位官员匆匆上来,在聂米诺维奇·丹钦科耳边嘀咕了几句话。后者嗽嗽喉咙。一阵沉默。)我很遗憾地宣布,梅兰芳博士不得不离席前去同他的团员会合,搭乘今晚的火车返回北京。我建议阿洛舍夫同志向我们的贵宾发一封热情致敬的谢电。现在宣布散会! (鼓掌声。)

拉尔斯·克莱贝尔格曾于上世纪70年代在苏联攻读戏剧博士,他在求学期间,接触到一些1935年梅兰芳在苏联访问演出的记述文字,发现几乎当时所有的伟大导演,而且不仅仅是俄国导演(除布莱希特外,当时在莫斯科的还有英国戏剧理论家戈登·克雷,德国导演艾尔温·皮斯卡托)都观看了中国戏剧,因此,他对东、西方戏剧的这一次相遇充满了好奇,他了解到苏联对外文化协会曾举行过一次关于梅兰芳演出的座谈会,有相当长一个时期在各类档案资料中寻找这个座谈会的记录,始终没有结果。但是,“关于这些极不相同的、各具自己鲜明个性的、决定着20世纪戏剧面貌的导演观点的艺术家们相互‘碰撞’的想法,仍然在吸引着我。我决定写一部‘臆想记录’。于是就出现了话剧《仙子的学生们》”。至于“仙子”,自然是得名于苏联方宣传材料《梅兰芳与中国戏剧》中的爱森斯坦的文章——《梨园仙子》。这部话剧于1986年在波兰克拉科夫首次公演,1988年,曾在法国阿维昂渥艺术节期间演出。

1986年,梅葆玖和裴艳玲应国际戏剧人类学学会的邀请,赴丹麦出席大会,会后又赴瑞典访问,带回了这本话剧。梅绍武将之翻译出来,题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爱森斯坦、戈登·克雷、布莱希特等艺术大师论京剧和梅兰芳表演艺术——在1935年莫斯科举行的一次讨论会上的发言》(拉尔斯·克莱堡整理)刊于1988年《中华戏曲》第7辑,该文复被收入《梅兰芳艺术评论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版),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刊《话剧》亦在1992年第2、3期合刊上予以全文转载。这份“记录”,从前面的引文可窥一斑,是为剧本的体裁,不仅各人发言的内容具体,就连当时各人在发言时的一些表情、动作,以及场内不时出现的掌声、笑声、咳嗽声都有详细描述。然而,研究者不察,将其作为真实史料引用,对戏曲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不能不予以澄清的。

巧合的是,拉尔斯·克莱贝尔格最终从“十月革命档案馆”中找到了这份记录,他经过整理将其题为《艺术的强大动力》发表在独联体《电影艺术》杂志1992年第1期,《中华戏曲》1993年第14辑译载此文。如果不是这篇文章的出现,大概研究者还一直会将“李鬼”当作“李逵”。不过,拉尔斯·克莱贝尔格的发现似乎太戏剧性了,所以,也有研究者附带连这份记录的真实性也予以了怀疑。拉尔斯·克莱贝尔格时任瑞典驻俄使馆文化参赞,他是有条件发现这份档案的,而且,他在文中介绍了这份档案的编号并对帮助他找到记录原稿的人表示了感谢,似乎,他没有什么造假的必要。至于《仙子的学生们》,他说得很清楚,是话剧,乃我国研究者误将其作为史料。

“世界三大戏剧体系”这一说法在理论界颇为盛行,至今不衰,在我们看来,将梅兰芳的戏曲定义为“梅兰芳戏剧体系”,与布氏、斯氏戏剧体系相提并论,这一说法在逻辑上有失严密。梅兰芳表演的戏曲,归根结底,代表的中国传统戏剧的特色,能够把梅兰芳说成是中国戏剧的创始人吗?显然不能。如果一定要说有“梅兰芳戏剧体系”,那也只能说“中国戏剧体系”。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eilanfang/202211327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