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美国就没有阻碍工业发展的一些因素,如封建制度、行会以及森严的社会等级。此外,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也有利于工业的发展。另外一个积极因素是“美国精神”的发展,多数看法认为美国工业的发展“源自那些勤奋劳作、牺牲自我、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精力充沛甚至冷酷无情的人”[1]。罗斯托将经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时期、腾飞预备时期、腾飞期、成熟期、高度大众消费时期。然而美国只存在后四个时期,因为它脱胎于英国,而当时的英国早已处在预备腾飞期。[2]因此,美国跃过了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很多步骤。
19世纪上半叶美国的财富一直在稳定增长,到1850年代工业和制造业已经开始持续、快速发展。19世纪60年代,一场重大的历史事件——美国内战——之后,联邦政府的计划为19世纪下半叶美国工业的真正爆发创造了条件。在1860至1900年之间,美国建立起了强大的工业。[3]
工业化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经济开始突飞猛进。据统计,在1873—1913年之间,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1865—1898年之间,美国的小麦产量增长了256%,玉米增长了222%,蔗糖增长了460%。工业的增长更为迅速,煤增长了800%,钢轨增长了523%,铁路长度增加了567%。石油的产量更是从1865年的300万吨增加到1898年的4500万吨。[4]1860—1920年,美国人口增加了两倍多,而制成品增加了12—14倍。1860年,美国制造业雇佣人数为147.4万,总产值为8.15亿美元;到1910年,这一数字分别升至661.1万人和85.29亿美元。工业化带给美国的不仅仅是钢铁和工业机械等生产性商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而且使许多新的工业企业都以个体消费者为对象生产产品。例如,家具的产值在1869—1901年间增加了4.5倍。服装和其他个人用品的产值在这32年中也有大幅度的增长。甚至一些“奢侈品”,如首饰、银器、钟表和手表等的产量也增加了。[5]1899—1909年之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高达4.2%。虽然在这期间出现过几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尤其是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早期,但很快即出现好转,而且经济增长的势头一直保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按1958年美元计算,美国191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56亿美元。[6]美国的繁荣和不可阻挡的经济发展让人们感到美国是一个机会无限的地方,因此很多欧洲人远涉重洋移民美国,美国人口在1865—1900年之间翻了一番。[7]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度在美国引起经济恐慌,导致经济衰退,然而战争又为美国经济的反弹创造了机会。美国在战争期间靠向欧洲的各参战国输送粮食、原料和军火等物资,赚取了大量外汇。战争期间,美国的外贸出口增长迅速。1914—1917年间,美国爆破器材的出口额从600万美元增加到1.81亿美元;钢铁的出口额从2.51亿美元增加到11亿美元;农产品的出口额也大幅增长,其中仅肉类出口就增加了2.1亿美元。[8]1913—191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899年为100)从190上升到259,增长幅度达30%。生产的扩大拉动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业率飞速提高,工资水平也有所上升,工人的年平均工资从580美元增加到980美元。[9]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经济虽然经过短暂的衰退,但很快恢复了发展的态势。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众消费市场的繁荣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增长,使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1919—1929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4%;按1958年的美元计算,这一时期人均国民产值从1401美元增加到1617美元。[10]农产品和工业品居世界之首。1919—1927年间,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高达5.4%。[11]到1925年,美国铁矿石的产量占世界的55%,钢产量占66%,石油产量占52%,棉花占60%,硫磺占80%,汽车占95%。[12]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就业率的提高,1923—1929年间,年平均失业率仅为3.3%,实现了充分就业。[13]这一时期不仅失业率低,物价也相当稳定。1929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与1919年并无差别,而且批发物价指数还有轻度下降。[14]总体上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20世纪20年代末股市投机过热,也给经济的运行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给美国带来了自内战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并如多米诺骨牌一般迅速波及世界其他国家。危机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萧条。在此期间,美国的经济急转直下。按1958年的美元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从1929年的2030亿美元锐减到1410亿美元。[15]
富兰克林·罗斯福推行的新政,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全面而深刻,但是其经济效果并非立竿见影。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经济才逐渐摆脱困境。同盟国对美国军用和民用物资的巨大需求,开拓了发展生产的广阔空间,而政府的巨额财政开支尤其是联邦政府的国防开支为美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例如从1940年7月1日至1945年7月31日,美国制造了68338辆坦克、29.7万架飞机、140万枝各类枪支、6.45万艘舰船以及大量大炮装备和军火。[16]按当年美元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从1940年的1006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136亿美元。③
二战是美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战后的美国经济经历了长达20余年的快速增长时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和1947年关贸总协定营造的相对有序的世界经济合作与竞争的空间,为美国战后的经济增长与繁荣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虽然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财政开支大幅削减,但个人消费需求大增和私人投资扩大,刺激了经济的回升。1945—1960年期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250%,人均收入提高了35%。战后住房供给开始飞速发展,1955年达到165万套,其后的5年均保持在150万套以上。1946—1956年只有一家居住的住房增长量超过了之前一个世纪增长量的一半。到1960年,62%的美国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而20年前(1940年)拥有私人房产的比例是43%。新建的家庭住房中85%在郊区,核心家庭在那里可以得享更多的清静。[17]在1950—1969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到3.9%,人均产值增长率也有2.3%。[18]战后经济繁荣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物价和工资的不断上涨。如果以1967年为100,消费者价格指数在1945—1969年间翻了一番,从53.9上升到109.8。如果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人均收入增加了两倍,从1066美元上升到3152美元。[19]
进入20世纪70年代,经过20余年突飞猛进的美国经济步入“滞胀”期。经济增长明显减速,投资者的信心严重受挫,国内私人投资在1973—1975年间从2298亿美元下跌到2061亿美元。虽然联邦财政赤字在1973年和1974年有所下降,但是经济却反而进一步恶化。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甚高。
从8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进入一个复苏和再度快速增长阶段。由于联邦政府调整经济政策,大力削减税收,增加国防开支,鼓励私人投资,在1980—1990年间,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2.7%的速度增长,人均国民产值年增长率也回升到1.8%。[20]
到9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再次出现衰退的势头。当此关键时期,美国非常敏锐地抓住了科技发展带来的产业调整机会,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和快速增长。199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摆脱困境,且一直保持良好增长的态势,连续增长超过100个月,失业率也大为降低,1998年只有4.5%,1999年的头3个月低于4.5%。[21]联邦财政状况也明显好转,1996年首次出现了财政盈余。
[1] E.V.施耐德:《工业社会》(E. V. Schneider, Industrial Society), 纽约1957年版第52页;转引自西沃德:《美国家庭人口史》第114页。
[2] W.W.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一份非共产党宣言》(W.W. Rostow,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A Non-communist Manifesto),麻省剑桥1960年版,第17页。转引自西沃德:《美国家庭人口史》,第114页。
[3] 西沃德:《美国家庭人口史》第117—118页。
[4] 法里德·扎卡里亚:《从富国到强国》(Fareed Zakaria, From Wealth to Power: The Unusual Origins of America’s World Role),普林斯顿1998年版, 第45页。
[5] 美国商务部:《美国历史统计》,第699—700页。
[6] 同上书,第224页。
[7] 扎卡里亚:《从富国到强国》第46页。
[8] H.W.沙伊贝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94页。
[9] 吉尔伯特·C.菲特、吉姆·E.里斯:《美国经济史》,第632页。
[10] 美国商务部:《美国历史统计》第1卷,第224页。
[11] 菲特、里斯:《美国经济史》,第678页。
[12] 阿克辛等:《美国社会福利史》,第127页。
[13] 按照现行的标准,失业率低于4%就算达到充分就业。参见李剑鸣、杨令侠主编:《20世纪美国和加拿大社会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4页。
[14] 罗伯特·艾伦·戈登:《经济的不稳定与增长》(Robert Aaron Gordon, Economic Instability and Growth: The American Record)纽约1974年版,第25页。
[15]③ 美国商务部:《美国历史统计》,第1卷,第224页。
[16] 沙伊贝、瓦特、福克纳:《近百年美国经济史》,第466页。
[17] 斯蒂芬妮·库恩茨:《我们未曾如此》(Stephanie Coontz, The Way We Never Were: American Families and the Nostalgia),纽约1992年版,第24页。
[18] 美国商务部:《美国历史统计》第1卷,第225页。
[19] 李剑鸣、杨令侠:《20世纪美国和加拿大社会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0页。
[20] 美国商务部国情调查局:《1993年美国统计摘要》,第851页。
[21] 《第106届国会第1次会议经济指标》(106th Congress, 1st Session, Economic Indicators, March 1999),第1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eiguo/2022121823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03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23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3-01-04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