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美国

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迁·美国早期工业化的特点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273 评论:0

19世纪上半期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美国的三大经济区域的特点基本形成:西部的扩张和拓殖,南部奴隶制棉花种植园的畸形扩张,新英格兰的工业化。具体说来,美国的早期工业化存在着这样一些特点:

第一,东北部异军突起,在繁荣的农业基础上实现了工业化转变,成为美国工业的中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东北部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4.68%,雇工人数占全国工业雇工总数的68.91%,资本总额占全国资本总额的65.90%,已经无可匹敌地成为全国工业的中心。[1]

美国在19世纪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农业现代化与工业现代化同时进行,西部开发与东部工业化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为经济发展提供超级强劲的发展动力。传统的观点一直认为,由于西部扩张所引发的东部农业的萧条和航运业的衰落,才使得东北部的商业资本向工业领域转移,从而带来了东北部工业的发展。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持续的生存农业同工业化通常是相互排斥的……具有高效率农业的社会中,可以看到特别有力的工业化过程。”[2]而在东部工业化的过程中,农业不仅没有衰落,而且“在1790到1860年间依然繁荣”[3]。繁荣的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基础,从而引起经济结构的变迁。

康涅狄格可以说是东北部在繁荣的农业基础上向工业化转化的一个典型。毫无疑问,中西部的垦殖从东部吸引了大量的移民。但是,东部并未因此而出现农业的大面积衰退,这里的农业人口仍然在增加,年增长率2.3%。从1790到1820年,康涅狄格向外移民的人数等于全州的人口总数,即23.8万人,而且除了农民外,其他职业的人口也有流失。但大量外来移民的加入和本地人口的自然增长维持了本州人口的稳定,而且农业生产率有所提高,这里的牧草产量增加了20%,达到每个农场平均8吨。东部的农场是全国最为富裕的,“不仅没有成为等待工业化的农业落后地区,相反,康涅狄格在1790到1820年间建立了一个繁荣的农业经济”[4]

繁荣的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两方面的便利:一是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二是为工业品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需求市场。自殖民地时期起,由于交通不便,运费高昂,离市场略远的农村就把农产品就地深加工以后再运往市场:

农民们把小麦磨成面粉,谷物变成威士忌,苹果变成果酒, 牛和猪变成腌肉,奶变成奶油和奶酪。而且随着城镇市场需求的扩张,他们逐渐从种植谷物转向高经济价值的作物如干草(Hay)、水果和蔬菜等。[5]

富裕的农村经济为工业品的交换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从1793到1807年,英国30%的纺织品输往了北美,价值增长了6倍,平均每年增长14%。“从1820到1860年,对制造业品的主要需求市场仍然是乡村。”[6]美国独立战争、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和随后英美关系的紧张及战争导致了对外贸易的紧缩,而国内市场的需求却不断扩大,这促使原来从事航运和贸易的资本纷纷向制造业转移。以新英格兰为代表的东北部地区敏锐地抓住了机会,纷纷转向制造业。除了前面提到的棉纺织业外,其他各种工业也纷纷发展起来。根据考克斯(Tench Coxe)1790年所发表的《美国概览》(A View of the U.S.),在宾夕法尼亚的兰卡斯特县(Lancaster),在1786年的700个家庭里,居然有234家从事某种制造业,它们包括14家制帽工,36家鞋匠,4家制革匠,17家马鞍匠,25家裁缝,25家棉、毛、麻纺织匠,3家织袜工,25家黑白铁匠,6家造车匠,11家铜匠,6家钟表匠,6家制烟工,4家染坊,7家制枪匠,5家搓绳工,4家罐头工等等。[7]到1840年,在新英格兰南部的479个村镇之中,除了50个之外,其他村镇至少有一项专门的制造业。[8] 1860年,纽约和费城的制造业产值分别是1.59亿美元和1.36亿美元,占全国的15%。纽约主要的制造业是制衣、炼糖、制鞋、食品、家具、机械和蒸汽机、报纸印刷等。其产品主要是供应日益扩大的当地和本地区的市场。[9]而随着交通运输的改善和西部的开发,东北部制造业的覆盖范围也扩大到西部。而“中西部的人们也追随东部的模式,在农业繁荣的基础上建立起强有力的经济增长机制”[10]。总之,到1860年,东北部已经完成了从农业向工业的演化,成了全国的经济中心。

第二,美国的工业化越来越呈现“自发展”的特征。19世界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是通过系统开发本国资源,不断扩大的国内市场成为工业产品的主要消化市场,外贸和外资所占比例都较小。本书将在第六章对市场和外资对美国工业化的影响进行详细探讨,故此处从略。

第三,美国早期工业化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主要是通过生产要素的增加而取得的。“美国工业化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它在发生的过程中具备异常丰富的自然资源。”[11]美国工业革命与英国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工业革命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快速增加。1790—1860年,美国领土面积从86.47万平方英里增加到296.96万平方英里,增加2.4倍;人口从的392.9万增加到3151.3万[12];资本总额共增长了16倍。[13]美国制造业的增长不仅速度快,而且基础广泛,许多后来著名的工业部门都是在这个时期奠基的,如以麦考密克收割机为代表的农业机械制造、胜家缝纫机、标准化的先锋柯尔特手枪等。

不过,从总体上看,美国的制造业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主要是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不高。美国在1860年以前主要有两种工业:一是原料加工,一是资本投入不太大的企业。前者如木材加工、肉类加工等;后者如棉纺织、制鞋、制衣、皮革等。1832年的麦克莱恩报告及其他资料表明了当时美国工厂的形象:“它的生产是由许多不到50名工人的小单位所进行的,所依赖的仍是传统的能源——水力、风力、畜力和人力。”[14]虽然美国工业革命也如英国那样从纺织业中开始的,但与英国的模式并不完全一样。英国工业革命是典型的蒸汽和钢铁时代的产物,纺织工业所引发的技术变革带动了蒸汽机和冶铁工业的发展。而美国钢铁工业在工业革命开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却并不发达。虽然在殖民地时期,北美的生铁产量就达到了世界产量的15%,但在19世纪上半期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的冶铁工业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技术水平,在英国已经使用焦炭炼铁技术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后,美国仍然沿用木炭炼铁的传统工艺。

第四,美国制造业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节省人力的机器和生产方式的广泛应用。由于美国资源丰富,劳动力工资较高,所以,美国在经济发展中比英国更倾向于采用节省人力的机械和生产方式,“只要有可能,美国公司就千方百计试图用机器设备代替劳动力”[15]。罗森伯格认为:“美国科技创新的一个显然特征是:它被指引着去尽可能地以相对较少的劳动力去开发大量的资源,或者是它以丰富的要素投入——自然资源——来代替稀缺的要素投入,即劳力(以及资本)。”[16]1899年,美国的一位工程师说:

在美国,趋势是把所有的生产都留给机器去做。而在欧洲,其趋势是引入机器作为生产的补充,依靠熟练的手工工人完成……结果是:我们在美国发现最有技巧和天赋的人们投身到用于生产的机器的制造之中,而欧洲却是最有技巧的人们投身于产品制造本身。[17]

美国在借鉴英国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技术创新大都是以节省人力和浪费资源为特征的。如美国的蒸汽机,虽然埃文斯根据英国的蒸汽机很快就设计出了美国自己的高压蒸汽机,并且在汽船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森林资源丰富,美国的蒸汽机迟迟没有改变以木头作为燃料的模式。

[1] 吉尔伯特·C.菲特、吉姆·E.里斯:《美国经济史》,司徒淳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53页。
[2] 塞缪尔·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罗荣渠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第243页。
[3] 戴伟·R.迈耶:《美国工业化的起源》,第11页。
[4] 戴伟·R.迈耶:《美国工业化的起源》,第45页。
[5] 同上书,第35页。
[6] 同上书,第183页。
[7] 西德尼·拉特纳等:《美国经济的演变》,第184页。
[8] 韩启明:《建设美国:美国工业革命时期经济社会变迁及其启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215页。
[9] 道格拉斯·诺思:《美国的经济增长1790—1860》,第169页。
[10] 戴伟·R.迈耶:《美国工业化的起源》,第284页。
[11] 戴伟·C.莫厄里、内森·卢森堡:《技术与对经济增长的追求》(David C. Mowery, Nathan Rosenberg, Technology and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Growth),纽约1989年版,1994年重印,第37页。
[12] 美国商务部:《美国历史统计》,第8页。
[13] 斯坦利·恩格尔曼、罗伯特·高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第2卷,第13页。
[14] 小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重武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70页。
[15] M.M.波斯坦、H.J.哈巴库克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第647页。
[16] 内森·罗森堡:《技术与美国经济的增长》,第25页。
[17] 西德尼·拉特纳等:《美国经济的演变》,第282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eiguo/2022121822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